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手把手教你设计微博客网站

手把手教你设计微博客网站

来源:欧得旅游网
手把手教你设计微博客网站【1】

一、很多事物的酝酿、发酵都需要很长的一段过程,但往往在某个临界点爆发后,将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正如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盛开的微博客,吸足了不仅仅是媒体的眼球。

和往常的两会一样,CCTV继续沿用了传统性的节目《小丫跑两会》,第一时间将两会的最新动态、进展、播报呈现给千千万万的电视机前观众。但仔细的观众会发现,和以往不一样的是,今年观众互动的途径却成了:1)新浪微博客、2)企业QQ、3)移动fetion。

1)新浪微博客

没想到的央视作为一个大媒体对微博客(MicroBlog)这样的“微媒体”表示了如此浓厚的

兴趣,由此客户微博客获得了媒体的精髓,它突破了以前网络日志、论坛和用户的简单的交互方式,使得:发布、转发、关注、评论扩散更容易。

2)企业QQ

从目前的现状来说,很多人还是认为上网就是上QQ,腾讯推出企业级的终端,同一号码 多可容十万人在线处理能力,可由多个客服同时使用,通过科学分配方式实现高效客户服务聊天记录 监控方便那也是绝对的杀手锏;

3)移动fetion

飞信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央视也充分看着了目前中国人使用手机的普及性,用户不管是通过电脑、还是通过手机都可以和飞信的另外一方进行会话互动。这个方面,飞信对短消息的业务处理能力还是很强的。

二、群雄角逐,新浪已经不是过去那艘互联网无敌战舰了,但从新浪博客到新浪微博客,新浪还是显示出了它强大的资源优势。仔细的看看近5年来新产品在中国落地开花史。

1)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全面进步web2.0时代,大家从信息的阅读者,逐渐参与进来成为信息内容的贡献者,以新浪博客人气为高。

2)2006年3月美国的Twitter(原名为Twttr),那个时候大洋对岸微博客悄然诞生、正在积蓄力量,此时中国还在探索博客的商业模式。

3)2007年9月Facebook在全美排名中上升到第7名,也由此产生了无数个个Facebook应用的疯狂时代,社交网站一下风靡全球。

4)2008年3月程炳皓另立门户,开心网在:奴隶买卖、偷菜、抢车位APP应用的噱头下,病毒式的裂变,SNS成为新的投资创业热点。

5)2008年7月深圳中友悄悄的关闭了上线不久的SNS网站珍惜网,全面投入以微博客定位的嘀咕网的开发。

6)2009年初奥巴马上任, twitter也成了互联网中高端用户翻墙的大事,同时在时髦的词语中又多了一个英文:“Follow”。

7)2009年8月新浪正式内测微博客,并且通过门户影响力,迅速获得媒体的支持;同年同学网等一大批网站从SNS改型微博客。

8)2010年两会,王小丫跑两会,亿万电视观众开始知道新浪微博客,微博客通过媒体的影响力迅速扩散到广大老百姓中。

三、我们的需求可能还是那些,但每一个新的产品,都会带给我们一个惊喜;都帮助我们把很多不觉得显性的需求提炼出来,让我们操作更容易,需求得到更大的满足。

1)博客Blog

博客一词是英文单词Weblog音译, 简单的说,博客就是网络日志。

一、博客满足了我们发布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结合: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成为一个典型的博客。同时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

二、它的好处在于:Blog则是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效结合,它绝不仅仅是纯粹个人思想的表达和日常琐事的记录,它所提供的内容可以用来进行交流和为他人提供帮助,是可以包容整个互联网的,具有极高的共享精神和价值。

三、但是它本身没有引入好友的关系属性,其它有一些博客平台有所谓的添加好友功能,但也是基于点对点的兴趣,为零散的好友关系。

2)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SN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现在更多的吧SNS理解为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社会网站里通过六度分割理论,试图建立起一套人与人关系网络。

它的好处在于:

一、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获取一点,好友之间的关系动态线性化,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该人脉的帮助。

二、社交网站里有很多服务,如网络聊天(IM)、交友、视频分享、博客、播客、网络社区、音乐共享等。还可以根据相同话题、爱好、学习经历等共同属性进行凝聚。

三、社交网站里就有一句话签名,具备了微博客的雏形。但是区别的是:只是好友都会在第一时间看到回复。但这个信息只停留在follow的阶段,不能转发再扩散。

3、微博客(MicroBlog)

微博客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化和API开放化和“微”字,用户只需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发发感慨,晒晒心情,所以很容易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

一、微博客平民化

因为“微”所以比较方便,相比传统博客中的长篇大论,微博的字数限制恰恰使用户更易于成为一个多产的博客发布者。微博客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因为微博客不需要考虑完整文笔表达逻辑,这样可以卸下很重的负担。“沉默的大多数”必将活跃。

二、随时随地传播信息

微博客可以通过互联网、MSN 、客户端发布,更可以通过手机发布,实现了全息发布方式,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发布和接收信息的需求。博友不仅可以上传文字,还可以上传图片和视频。

三、传播方式呈裂变

微博客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1to1),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1to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1tonn)。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而且是基于主动的关注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四、信息交互简便快捷

除了上面所述的关注和转发功能,微博客还有“评论功能”、“回复功能”、“私信功能”,这些功能为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了保证。有时一条有价值的、有趣的信息往往会被转发上千次。

手把手教你设计微博客网站【2】

四、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司空见惯的是:“一哄而上”和“一哄而散”,微博客也不会避免激烈的同质化竞争,看最后谁能剩者为王、笑傲江湖,且分得一杯羹。

前段时间,腾讯科技发表了一篇名为《全球十大微博客产品评测》的文章,其分别从:用户体验、API开放、终端扩展、用户规模、商业潜力五个层面解读目前几个主流的微博客观点。:Twitter、MySpace9911、新浪微博、同学网、做啥网、嘀咕网、雅虎Meme等榜上有名。

微博客产品评测原出处:http://tech.qq.com/zt/2010/wb/index.htm

但是光从上面几个维度上去分析和解读微博客产品,多少显得中性、片面。首先,这样的分析逻辑不完善。既不能说明微博客全面的产品属性,也不能深刻的反应生存环境的上下游关系;其次,对待微博客产品也没有给很多读者一个可以参考的评测建议,是否适合创业者可以准入,大网站是否需要做微博客产品进行战略跟从,观点不管正确起码是没有。那我在站在另外的几个思考维度,说一下我我个人的观点:

1、越是信息流转快的产品,越是要做好对政策的把控。

2008年、2009年这么多网站被封,其实也是得到一个信号就是好,国家的互联网信息监管在逐步加强,并且表现出强硬的处罚机制。相比去单一的把反动、成人的一些内容作过滤好了,实事在迅速发展,很多监管本身都是事后行为。当事件发生时变拿尚方宝剑去做执行。所以这政策的制定的机制、原则要吃透,否则没完没了的因为一些关键信息的益出而挨刀。这一点你没有经验不行,因为信息是经你的平台进行流转、传播出去的。

所谓常在江湖走,怎能不挨刀。通常运营的内容监管力度肯定跟不上如此裂变式的传播速度,而且你不仅是互联网平台,还是移动终端平台。万一哪一天出了问题,也可以通过关系的处理,避免服务器机房直接被拔线,彻底歇菜。我相信各大门户和一点提供内容服务的站点,这种关系的处理都很好。怎么可以不好呢?

2、缺乏资本支持的自然产品机制流转,显然不是当今的主流形式。

靠口碑没错鬼都晓得的事,微博客通过快速的信息传播效率进行传播、传播、裂变,但这种还是基于在环境孕育的一个前提下。开了电视、打开网页、打开IM,老百姓看到的听到的都是那么几个大公司的微博客产品时,您的新产品都在哪里凉快着?

前期的推广怎么能做到铺天盖地,如果没有做到铺天盖地怎么能做到定向影响,抓住那部分活跃的、积极发布、转发的人,怎么样让大家都知道并且使用你的产品,需要资本支持。如果你不想做大,靠自然的口碑相传,还没做大,人家的龙头椅子就坐稳了。

首先明确的是,任何一款新的产品想取得发展,将面临的市场竞争会非常的激烈。按照市场份额的瓜分规则来讲。你不能进微博客市场的前5、前3,将严重的影响你的产品生存空间。

如果资本支持下的竞争,让你加满油去跑,最后能不能跑到终点线,资本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取决因素。

3、拥有强大的资源调度能力,让你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微博客的竞争第一个门槛:“内容竞争”,虽然很多人说内容已经不是问题了,但实际上拥有强大新闻源的媒体微博客发挥着更明显的作用。微博客从系统搭建到内容爆发的中间过程,还是需要强大的内容积累做后盾。没有内容,微博客平台不可能一下让用户自发形成内容直接爆发,有点经验的人想必都会理解。

微博客竞争的第二个门槛:“渠道竞争”,好比新浪微薄、搜狐微薄、网易微薄、腾讯微薄,如果这几家后面的微薄产品都一起上,可能在内容方面各自有侧重实现平衡相抗。但有一点在内容的渠道建设这块,如何能通过最合适的渠道,将内容推送到用户面前,就形成了新的战略拼比点。因为渠道产生价值、渠道为王这个时候内容本身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从下游到上游,每个环节的资源调度能力比拼的结果,会让竞争者会一个又一个环节中取得胜利。最后到用户环节而言,既然作为互动的、分享的微博客平台,胜利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拥有了多少活跃的、忠诚的、产生贡献的用户,或许是叫意见领袖。这些人的群体质量、数量将会影响了这个平台是不是可以很自然的往很好的方向去自发展。往往可以通过一些更具体的指标如:发布内容大于多少的用户,FOLLOW过多少的用户,转发过多少的用户,被关注达多少的用户等,很多行为完全可以通过数据得以量化。

4、好的产品都是运营出来的,很考验团队运营班子的功底。

不管到什么时候很多人都会讲自己微博客网站特点的时候说自己是综合性的、自己是垂直性的,或者说自己是小众性的。不管口号喊得怎么样,怎么喊,商业模式会变得怎么样,其实产品构架还是大相径庭,但唯一不同的是运营内容的侧重、深浅有所不同。所以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内容运营班底,还是迫在眉睫,这些都是经验支撑的事,也是件持之以久的事。

那微博客网站的定位和发展、不取决于产品形态的发展,而是取决于内容策略的不同。好的产品都不是靠设计几个功能就OK制胜的。微博客看热闹的人就觉得很简单。一张皮一个发布表单区域、几个维度信息聚合推送,再加几个功能:“关注”、“回复”、“转发”、“私信”而已,而在这个简单的页面背后是有一个强大的内容运营班底做活跃、引导控制话题,将信息源、信息流、信息的传播控制在一个最合适的尺度。

4、产品设计会第一时间呈现给用户,用户时时刻刻在用着您的产品。

微博客产品一点都不神秘,就好比是一张纸,不捅开永远朦朦胧胧,一捅开纹路清晰可见。但有一点产品确实是在商业、技术下的产出物。作为载体,平台依托它,用户依赖它,微博客产品设计的成果会在第一时间呈现给用户,设计的好、中、坏让用户产生直接的判断。产品构架合理不合理,用户体验好不好,有没有持续的改进,每个环节都有很多学问。

不当拿微博客产品说事,不论做哪款产品,产品人员还是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运营的需求产品化,商业的需求产品化,技术的需求产品化,用户的需求产品化,在这四个产品化过程中,很多东西需要在第一时间完成的,产品要在第一时间跟上。然后从构架调整到模块优化,再到新模块、新产品的创新,产品每时每刻不能懈怠。因为用户它时时刻刻在用着您的产品。

5、不是说技术不重要,技术还是重要。但现在几乎不是技术的竞争

最基础的指标是微博客平台的负载平衡,人多嘛,信息要实时推送,功能要实时交互,这一点对微博客平台来说着实一个不小的考验。相信绝大多数用户不怎么懂技术,但用户肯定知道访问量一大动不动网站就挂掉的,或者提交一个请求网页半天才加载过来的网站,肯定不好。现在的用户选择性大了,你这边慢,他回跑到其它地方寻求满足了。

技术对跨互联网的支持,如:Api的扩展性、终端的扩展,其实这里面就有点三网融合的概念了。用户使用微博客产品并不局限于互联网了或本网站了。通过开放的开放的api接客可以很方便的从博客、浏览器插件、IM插件中进行交互,也可以通过wap、手机客户端进行交互。当然以后发展的趋势甚至通过广电网也未尝不可以。

商业智能绝对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说白了就是微博客平台很多数据的监控跟踪分析。只有通过任何维度、综合深入的去了解信息的去向、传播途径、传播的效率、用户的人气等等,你才可以从一大推数据中找到哪点潜在的需求点。同样的这样对微博客平台无论是精细化运营还是品牌广告投放、事件营销都起到了基础的数据支撑作用。举个例子:网址缩短服务其实也是方便监控跟踪分析。

6、商业模式还是最根本的。谁也不愿意自己光给别人做大盘子,自己没有蛋糕吃。

同样做微博客平台,大网站可以没有商业模式,因为它本身就足够大的用户平台了,只要产品一上,可以把很多产品的用户转移过来。同时对用户来说,大网站上的微薄服务本身是帮助它得到新的服务价值点,用户还是津津乐道的。所以从战略上来说,大网站的商业模式选择余地很大,用来做舆情分析、用户留存运营、还是品牌广告收益营销都是可控的。

但如果现在进入这块微博客市场的角色还是希望通过微博客这个产品,从无到有并且获得爆发式增长的话,最后支持这些数据价值化得还是要商业模式。一是考虑如何产出的问题,如何没有经济价值的产出,最后还是逃离不了被廉价收购的可能。当然作为运营商来讲谁也不愿与自己光给别人做大盘子,自己没有蛋糕吃白忙一场。

还有一个从产品的行业发展来说,微博客网站是不是以后沦为几家笑傲江湖,其它的微博客都直接或间接的成了小白鼠,逐步沦落到网站标配产品中来。SNS、博客很多网站就是这种下场,现在静悄悄的躺在线上。以前的话如果一直没有想好商业模式,那也可以做,最后可以玩资本。现在的话就这样的,即便玩资本也是越玩越累。

手把手教你设计微博客网站【3】

微博客产品信息传播机制分析 ,以下引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的理论研究成果,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信息传播层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一)微博客与其他传播工具的对比

通过微博客平台,用户可以更新自己的状态,发布自己的信息、观点等。关注自己的用户可以在其微博客主页上看到自己更新的信息,反之亦然。整个过程都是实时的,因此,微博客平台更像一个用户对自己的“直播”的平台。在微博客中,用户可以关注自己所关注的用户发布的信息,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回复,也可以是仅仅浏览一下而已。

微博客打破了用户用博客、Email、IM(即时通讯软件,如QQ、MSN)等的交流机制:博客、Email不利于及时地沟通交流,交流是一种延时的交流;而IM则显得太近,一般来说,若接到别人的消息需立刻恢复。IM、电子邮件的交流一般是封闭的,其信息一般不会公开化,因此也就不能社会化;而微博客和博客的信息交流一般来说是公开的,多对多传播的。但微博客的更新频率要远远大于博客的更新频率。

从下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几种互联网传播工具的异同:

2、 微博客的这种交流机制给各方“保持了足够的安全距离”。[1]符合人际关系的“豪猪理论”:豪猪取暖,近之则互扎,远之则冷,磨合良久,找到了适当的距离。微博客对于人际关系的拿捏是非常到位的。[2]

类似于Twitter的微博客平台不同于论坛之处在于用户所关注更多的不是某个话题,而是某些用户的状态。论坛通过分版、分区达到对信息的分类,使得用户到相应的分区发帖。而微博客通过关注某些用户,达到对用户信息的聚合,来关注信息。例如某用户通常是关注他的朋友、关注CNN Breaking News在twitter上注册的用户,甚至关注美国2008年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希拉里、爱德华兹等用户在twitter上发布的消息。“Twitter网站的最大吸引力之一在于一种交流感。”[3]也正是由于这种半广播半实时交互的微博客机制,使得用户组成多个交流分享的小圈子。就其不同的特性来说,电子邮件则像专属自己的房间、论坛像茶馆、博客像客厅、而微博客像广场。

(二)微博客信息传播过程分析

微博客系统作为整个互联网系统的一部分,信息传递的模式有别于其他互联网工具。用户注册成为微博客用户后需要follow(跟随,关注)其他用户,微博客独特的信息传播机制会自动把用户所关注的人发布的信息聚合到自己的主页上来,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条条信息。整个过程完全是用户的自主行为,较为简易地实现了微博客系统与互联网其它系统的信息输入与输出,因而微博客的出现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互联网工具的信息流动模式。

图2:微博客信息流动模式分析

三)微博客信息传播方式呈裂变分析

微博客的传播路径:一个是“粉丝路径”。 A 发布信息后,A 的粉丝甲乙丙丁……(直到无限),都可以实时接收信息;一个是“转发路径”。如果甲觉得A 的某条微博不错,他可以“一键”转发,这条信立即同步到甲的微博里,同时,甲的粉丝1234……(直到无限),都可以实时接收信息,然后以此类推,实现极 速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 )。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图3:微博客信息裂变传播方式图解

四)信息传播特点分析

1、信息的快速生产与消费

与其他互联网工具相比,信息在微博客中被快速地生产与消费。这是由微博客的技术特质决定的,在微博客中信息以一百四十甚至更少的字符生产出来,然后由于其简短的特性又易于消费。因此,微博客中信息流动也是快速的。

哈罗德•伊尼斯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创造着新的思维方式。信息的获取与消费速度加快从而也导致了用户对信息的快餐式消费。

2、信息的生产与消费的不对等性

由于微博客兼具私人和公共平台的性质,因此造成了一部分信息是用户闲言碎语的唠叨,成为一部分用户自我表达、抒发情感、心理宣泄的场所。然而,微博客的技术特质允许这这种无意义的信息存在。一般来说,私语化的信息对众多的其他互联网用户来说是毫无意义、不具备任何价值的信息。因此这部分信息被大量生产,却基本上不会被消费,形成了信息的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性。

3、信息的流动完全由用户主导

用户的自组织在微博客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用户一方面自己发布信息,另一方面用户follow(跟随,关注)其他用户,自己定制信息。用户定制信息的过程与信息的流动特点类似于用RSS阅读器定向订阅其他人的博客或某些网站的信息。在微博客中,用户把其他用户的信息聚合到自己的主页上,从而信息的流动完全是由用户的行为决定的。

五)微博客信息传播价值分析

网络传播学者闵大洪指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人一媒体,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局面得以实现。 [4]微博客作为互联网中的一种工具,能够让使用者随时随地进行“直播”。一般来说,最先知道突发事件消息的人一定是在现场的人,而不是任何新闻机构。而微博客的出现使得突发新闻报道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其具备的独特的新闻发布机制能够让任何人实时地在互联网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汶川地震、孟买袭击、美国坠机、央视附属文化中心着火等、新疆“7•5”等事件中,微博客都先于传统媒体进行了突发新闻的报道,快速传播信息的力量得以凸显。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公民社会逐渐的形成,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工具也将推动公民报道的进程。自微博客出现以来,因其具备简单、快捷、终端多样化的优势,在多次的突发事件中表现不俗。微博客对涉及公众利益事件尤其是重大的突发事件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互联网报道突发事件的生态环境。

与传统媒体相比,可以看出微博客产品的优势:

一般来说,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微博客能够借助快捷、易用等特性使在现场的用户及时发布信息,能够达到实时的信息发布状态。另外从微博客的发送特性上来看,具备了4A的元素(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5]成为一种流动的互联网装置。而传统媒体的发布时间则相对滞后,对于报纸来说还会有编辑、排版、印刷等过程,滞后时间可能长达一天。此外与众多的利用微博客进行报道的公民相比,传统媒体的新闻源往往显得比较单一。

但是微博客的劣势也很明显:微博客信息的不成系统、短小、无标题往往会造成信息的无组织现象。微博客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其不能够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较为详尽的报道,同时也很难对众多的微博客信息进行议程设置。另外,微博客与传统媒体相比,出现新闻失实的几率要高,因而会造成微博客信息的可靠性比传统媒体低。加之微博客病毒式的传播方式,失实新闻可能会在某一时间段内快速传播。

综上所述,微博客适合作为辅助性报道的自媒体。在大多数人关注某一事件,尤其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突发事件时,微博客能够帮助人们建立早期的讯息警报,搜集、整理的作用。当越多的人关注这一事件时,信息的原貌就会渐渐浮现。微博客能够作为传统媒体报道新闻的一种辅助媒体。微博客的用户只要在突发事件的现场,就能够随时对现场情况进行“直播”,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很显然,微博客的报道突发事件的速度更快。

新媒体分析师切里恩?乔治认为,孟买恐怖袭击和伦敦爆炸案等事件已经凸显了公民新闻和用户创作内容的出现,“如果事件范围广,受影响人数众多,即使一家非常大的新闻机构也很难全面跟踪报道。此类事件证明了微博客对主流媒体的巨大潜在价值。”[6]

六)微博客两个鲜明的特征:

1、小众化

在美国,Twitter被政府机构、国会人员、非政府组织、商业机构、众多互联网用户广泛使用。甚至传统媒体如CNN、BBC、The New York Times等都利用微博客发布新闻,扩大自身影响力。美国总统奥巴马、名主持人Oprah Winfrey使用微博客在一定成都上促进了微博客在美国的流行。

在中国,微博客的使用还是小众化的。因此微博客在互联网中普及需要一个引爆点。新浪微博在积极地走名人微博客路线,也许这会是引爆微博客在中国的切入点。2005年新浪的名人博客战略使得博客这一互联网工具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凭借着数量巨大的用户基础,尤其是众多的名人,微博客极有可能快速在互联网用户中普及开来。

2、公共事务弱介入

在美国由于其体制的设计对互联网中的公民新闻有着较高的容忍度,因此,类似于博客,微博客对涉及到社会各领域的公共事务介入程度比较高。公民在微博客信息传播活动能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而在中国,微博客中的非政治信息传播呈现出增长势头,而对触及制度层面的敏感性问题主动规避。这是微博客引入中国后,信息内容发生的一种变异现象。基本表现就是对政治问题和某些社会问题的弱介入。因此公民新闻在微博客中表现一般。总之,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中,微博客对重大政治、社会的弱参与状况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随着微博客向整个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普及,公共信息的传播会持续增长,信息的传播也会逐渐过渡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总而言之,“只有深刻而持久地意识到信息的结构和效应,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我们才有可能对电视或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9]微博客本身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工具,给用户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博客、E-mail、IM、BBS的沟通交流平台。用户在微博客平台中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价值将会逐渐显现。

手把手教你设计微博客网站【4】

五、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一个公司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去赚钱。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挂在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嘴边的一个名词。有一个好的Business Model,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

那回归到微博客上来,其实不难发现不同的使用主题,对于使用对象(微博客)的定义定位不一样,而这种定位的不一导致了商业的运营模式不同。就很好很多地方听到这样一句话:“我是做刀的,至于刀怎么用,我决定不了”,可以劈柴、剁肉,也可以自卫杀人。刀嘛!其实也很明白的道理是,商业模式讲求的在合适的资源市场的前提下,做能实现赢利的方法。

很简单的例子说,新浪是媒体,那么新浪通过微博客赢利的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其媒体的聚散效应;如和讯做微博客,那就很可能通过金融信息的盘点、预报作为投资者的一个增值付费服务点;或者拿腾讯的微薄来说,它的商业模式本身已经不再重要了,它很可能是它庞大的产品体系中的一款杀手级产品,可以打通IM,打通很多业务线的纵向结合,或许它还是靠QQ会员,靠游戏道具收费。回到定量研究的角度,从微博客产品出发,可能存在收费的因子是:

一、 微博客的内容

首先,要说明的是微博客本身的内容是公开的,大家都可以看到。但是作为N万个中的个体来讲,你看的只是你想要的部分,而这些部分是零散的,不足以满足更多的内容关注要求。 其次,微博客的信息太多了,你无法区分哪些内容存在大量的同质重复,你也没有精力去区分,基于信息的用户行为度,这样即时你想分析这些内容,对你都没有数据支撑,没有重点。 而自然而然,微博客内容的应用商业场景就产生了。

1)舆情监控

企业根据自己的喜好,针对关键词等进行舆情监控,这样就很容易的掌握企业、行业资讯,以及上下游产业的一些动态。比传统的通过线下渠道和平面渠道,对信息的掌握来的更多、更快。可以充分的做出反映,为企业采取措施,进行公关。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通过通用搜索引擎在做了。

2)服务反馈

现在的服务都是一个800或400,一个论坛,电话的接入能力确实很好,论坛的延时处理也比较有效,但是很多时候发生的问题、不满意很严重的时候才会有用户打到客服中心。但是当有用户对企业抱歉的时候,是不是就第一时间进行汇总呢?我抱歉12580,找个地方居然给我指发了。那后端是不是就可以更正这个地方了?看到美国的航空公司就很好的用了这一条和客户建立第一时间的沟通。现在微博客网站做实时搜索为何呢?因为有了实时搜索便就有了基于索引的实时聚合。

3)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也是基于一段时间内容活跃度的一个应用,事件营销也叫事件抄作,服务商其实通过后端的数据内容话题的趋势,可以分析出最新的话题是什么,可以通过数据进行最好的事件营销组织,不论事炒作犀利哥还是凤姐,还是说辟谣奶粉有毒,某个奶粉厂商出来给自己的产品进行承诺,在浓厚的热点话题氛围中进行扩散,效果肯定OK的。

二、 微博客的渠道

微博客的渠道,渠道为王,突然想到了这个词。现在渠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首先,用户选择的方式特性慢慢的显性化了,所以我们知道用户知道用哪些方式完成主要的需求。这样实现商业价值产出的时候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猜用户可能怎么怎么样;

其次,建立渠道的扩散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产品,一个商业模式的布局,局面打得开还是打不开,渠道是很重要的。所以物理渠道在实现四通八达后,还要完成的是怎么样建立和用户沟通的信息渠道。

1) 微博客的用户物理到达渠道

微博客的用户物理到达渠道可以实现赢利,这一点大家都是很明白的。拿一个微博客产品来说。它本身的物理到达渠道是:桌面浏览器、手机客户端、WAP,那么它在这些物理可以到达的渠道商随便做什么都可以赚钱。合作方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快速的建立分发,从而可以以一个很低成本的方式进行品牌的直达,内容的传递。同时无力达到渠道也为下面讲到的信息到达渠道提供了更好的一种支撑和增强功能,用户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可以实现:很方便、很方便!

2) 微博客的用户信息到达渠道

微博客的用户信息到达渠道,这一点其实我前面都讲过了。在同样内容的前提下,谁掌握了一种合适的可以信息到达目标用户的渠道,谁就可以赚钱、胜出。还是拿新浪微博客说事,为啥很多明星的博客、微博客喜欢入驻新浪,其实很明白的说,新浪长久形成了粉丝群体,

很多粉丝比较固定,那自然而然作为电视媒体也好、平面媒体也好,还是作为明星也好,建立这么个ID,然后出新单片、影视活动预告、票务演出很多事情就变得自然而然的。但在这种自然而然中间存在了很多的经济效益。

三、 微博客的用户

嗨,用户?对了!到哪里都是你有用户,就有客户。很多网站都没有商业模式的,但都能赚钱,这一点也假,因为很多商业模式的一个特点就是基于消费群体或受众群体进行依托,所以有了用户完成了第一步。

有用户和有用户知道自己想干嘛,怎么赢利是完全不同的玩法。举个例子某网站有用户了就有流量了,然后做广告的来了,挂一个广告曝光来了,就有人掏钱了,然后就有人数腰包了。这是一种简单的原始的方式,有效,这很有效,小个人小集体可以赚钱;

还有一种很清楚它的用户是什么群体,需要什么,可能在哪些方面得到满足,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行满足。这样对待用户的实现收入,也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一刀切,以用户利益点相关的服务进行挂钩,两边落得口碑好。长期可以实现良性循环。以上是方法论,不过大家多琢磨琢磨还是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来。

四、 微博客的广告

广告几乎成了网站收入的主要部分,逢人问一下这个网站怎么赚钱就是广告。没错。广告就不再说了,广告位广告叫做硬广,有匹配的广告叫做软广,有些 公司叫P4P广告,还有基

于用户信息和行为属性的定向营销广告,这些大家都司空见惯了。既然微博客还是很大程度上寄托于网站,这些肯定是少不了的。

从战略角度还是从商业模式角度,看微博客的盈利模式,怎么赚钱还是得结合这个公司的背景实力和资源倾向来分析,反正有一点便是:拿擅长的资源做擅长的事,这样方有竞争力。

另外有些微博客产品,很多公司对它不是全部业务收入依赖关系的,可能在战略层面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产品纽带的作用,可以打通产品体系的任督二脉,可以四两拨千秋,以其它竞争者抗衡。微博客产品是死的,运营才是活的,这篇就此匆匆结束。

手把手教你设计微博客网站【5】

前面几篇泛泛的谈了一下微博客的认识,这篇起开始讲如何手把手设计微博客网站。不过值得注意的事,现在微博客的开源程序也比较多了,如:国内的康盛微薄;国外的有aiku、Laconica 、StatusNet、Floopo、Sweetter好多,大多是基于php+mysql开发环境的,也有部分基于Python开发的,有兴趣的朋友科自行研究。我接下来还是从一个产品经理的角度谈谈微博客产品构架,微博客产品设计。

首先,我们梳理一下用户使用微博客产品的几大场景。

一、对ID属性的使用场景

1、个人ID资料的信息属性——告诉系统、告诉别人你的基本资料、个性化的标签

2、个人ID资料的账户属性——告诉系统你的提醒、隐私设置、黑名单以及账户密码设置。

二、对信息的使用场景

1、发布微博客信息—信息发布(信息源)

2、接收关注人的信息——信息聚合

3、与阅读的信息进行互动——信息互动(转发、评论)

4、搜索感兴趣的信息——信息搜索

三、对人的使用场景

1、找人——找到有关系存在或感兴趣关注的人

2、关注/取消关注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的聚合订阅

3、站内的私人信——进一步非公开的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会话联系

四、其它的一些应用类使用场景

1、收藏信息

2、抢沙发、随便看看、统称微薄(基于特定属性的信息互动应用)

3、发起投票

4、推荐人气用户

5、举报不良信息

6、更换微博客模板

其次,我们梳理一下用户使用微博客产品的几大途径。

一、桌面浏览器

很简单的说,桌面浏览器载体就是网站,顾名思义就是用户通过浏览器使用微博客产品。那这里指的:

1、微博客主平台网站,你要访问新浪微薄,那就输入t.sina.com;网易微薄,那你就是要输入:t.163.com; 你要访问腾讯微薄t.qq.com;当然我kuliqiang.com是一个博客,还没有开自己的微博客服务。

2、微博客主平台的api开放接口。您稍微留心就会发现api的应用让你很方便的把微博客产品移植到各个地方,并且很方便的得到应用。其实网站的服务商将自己的网站服务封装成一系列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编程接口)开放出去,供第三方开发者使用。

二、手机WAP

从手机wap的口号:“用手机随时随地微薄”可以看出,这个途径到底是干嘛的。用户通过手机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打开微博客的wap地址就可以使用微博客的产品了。无论是发微薄、看新鲜事,当然经过gprs包月后,wap使用群体也逐渐成熟。

三、手机客户端

手机客户端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装在手机里,方便,很多功能也集成,用户只要打开手机,打开相关的微博客软件,就可以在里面尽情的玩。也在一个方面印证了把手机装进客户端的趋势。目前的一个情况是很多人的手机开发用新一代智能手机了,所以这一块先抢的先头,还是有很不错的,这里不再多说。

最后、用户大概的产品使用需求就轮廓清晰了。

当然从上面的分析过程得到的结论还是一个相对粗犷的结果,原因一:我舍弃了很多定量定性的研究;原因二:我也没说在同质化产品竞争中,或差异化竞争中,每个企业如何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有差异的选择具体的产品化方式,而这种产品化方式体现出来的产品细节会有出入的。外行的人觉得所有什么社区啦、垂直网站啦、微博客啦都差不多,其实从发起源到运营机理很多还是有差异的。

在产品规划初期,产品经理在收集、分析竞争者以及最后自己设计产品的时候,往往无形中成为不开动脑力的抄袭者,连为什么要这么做都说不到道道来,那这一点还是有点令人失望的。表现下面就是掩盖的真理,从刚才的一些大的应用场景、到应用方式我们可以把用户的

需求、用户的脸谱慢慢的描绘出来,从模糊到逐渐清晰,那仅仅是停留在:“微博客产品”其本身的一个层面上,产品经理设计微博客产品要做的还有很多。

深入的东西大家再去琢磨和举证,我顺着思路因为有了前面的结论做铺垫,我现在通过结构化的工具mind manager,可以把微博客用户端的功能框架大概的组织起来。这样产品team,在BrainStorming的时候,根据这可视化的产物可以进一步发挥大家的集思广益。

如下图:

通过mind manager画微博客功能结构图的时候,思路已经有意识的进行了归类和一些逻辑层面的调整。细心的朋友也看出来了,这里还少了一个很重要的邀请功能,该归到哪呢?

O(∩_∩)O哈哈~。那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直观把微博客用户的使用途径画出来。这里不再举例。

在本篇快要结束的时候强调一次,通常不能是只分析了用户的需求,就开始设计产品了,这里只是一个演示。真正的是你在用户的需求、运营的需求、系统实现的系统……有了很脉络分明的认识后,才可以在产品的框架规划上进行一步步的细分,一些子系统的详细设计。下一篇稍微讲一下微博客的交互设计,和其中的信息构架。

手把手教你设计微博客网站【6】

这一篇讲述如何画出微博客网站的原型,从专业分工的角度这一环节叫交互设计。既然讲到这里了,我也顺便讲一下我对这方面的一些理解。先推荐大家多看几本《Web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的要素》。因为这一层面不太需要商业的sense,也不需要懂多少技术,只要满足用户的浏览需求、交互需求就可以了。

一、充分考虑应用场景

一般我们讲到产品设计的时候,经常提“场景”这个词,是的因为产品经理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由于场景的不一样,以及影响的包含用户行为和用户诉求的容器不一样,而导致的信息构架或交互方式也为之更改。主要一个宗旨是:结合场景以更好的符合用户的习惯。那说到底,产品设计、原型设计的创新,是基于应用场景的创新,交互方式的优化,也是基于应用场景的改良。

去年我在《谈交互设计需注意的规范与创新》一文中也零散的讲到了场景一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http://www.kuliqiang.com/?p=437 原文。

二、建立一个合理的信息构架

信息构架,可以组织信息和设计信息环境、信息空间和信息体系结构,以满足需求者的信息需求,信息构架也成为了信息序化和优化的思想和工具,以帮助人们在异质的信息空间中管理和获取信息。

无论产品设计者还是专业的交互设计师,一般采用:概念设计→整理信息结构→设计信息界面(包括:组织系统、标签系统、导航系统、搜索系统)→最后展现信息架构。

三、充分的情感化设计(很重要的说)

和重视产品的功能的实用性设计,不一样,用户在访问你的站点时候,可能你的站点的风格、提醒方式、入口的摆放,明显操作区域的设计,就会让用户产生:“愉悦“、”烦感“、“易懂“、”容易记忆“等很多感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用户的分析试图将一些情感化的元素最后传达给用户。

因为: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忽略它。情感是与价值上的判断相关的,而认知则与

理解相关紧密相连;细化一下,情感化设计,可以:感官(Visceral)、行为(Behavioral)和反思(Reflective)三个层面去影响用户的感观。

日常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通常为把对商业需求的处理设计整合到业务构架中去,把情感化设计和、场景的融合整合到信息构架中去,因为通常这些要素是通过一些语音、交互的效果、布局的形式得到体现的。所以信息构架占了产品设计一块比较多的时间。OK,既然很多功能结构的东西通过mind-manager输出了,那我们可以开始进行网站的原型设计了。

一、首先,对前台进行概念设计。

产品经理的概念设计,确切的说是:产品经理或产品设计者站在定性的角度,把产品需求的要素打散、逻辑重组、定向抽取,最后通过点、圈、线、框体有机组合。有一点像用例的行为图,也有一点像逻辑示意图。

概念设计的产物,可以在直观的Demo图出来前,在逻辑层面上进行快速的梳理和调整。把握用户需求,挖掘用户使用需求,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此外还可预留用户私有或共有的场景,进行交互场景交互方式的低成本创新。 如下图(一个简单的概念图):

二、其次:对信息结构布局,画线框图。

线框图最后是要成为前台开发遵循的布局标准。所以这一步很考验产品设计者的功底,一个合理的sitemap、一个合理的全局导航、搜索和帮助反馈入口、标签tag的处理,以及很多信息单元体的组织布局。

最后用户可以很方便的在网页载体上,方便的浏览、方便的操作。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好的线框图设计的时候,基本上上线后流量的引入、流向的数值会和产品设计者的预判断想符合,而不仅仅是觉得别人的网站推荐区域放在左上焦点图的位置,我也这么设计。通常在几个作品上线后得到的数据反馈 如下图(一个基本的线框图):

三、最后填充线框,并对交互细节的设计。

大体的线框图画好后,产品设计者就开始对交互的细节进行考虑。因为作为一个产物,交互的风格、样式、甚至tips的文本规范都得要一起考虑,这样才会形成统一的输出给用户。此外前端的web层在业务交互,提醒反馈上,也要考虑系统的实现性能,以及业务的特性。这两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互的方式。

如我们在微博客网站交互设计的时候,很多对消息通道的到达提醒都采用了页面无刷新的提醒方式,这样很多Ajax、jQuery的表现方式是不是可以考虑;另外在发布微博客文本框的设计上,由于微博客的业务字段长度为140个字,那么自然而然剩余输入字数、超出字数的可视化反馈是不是可以给予考虑,自然文本框的大体宽高和布局也就可以在交互细节层面

确定下来了。

如下图(一个表单的设计图):

好的,我们继续往下,开始画线框图了,把几个重要的模板页面拎出来归类,技巧:很多结构相同的组成一个axure的模块页面就可以反复用了。刷刷刷,没多少的功夫基本上把需要做的微博客页面的站点地图给弄出来了,然后基本框架的模板页页弄出来了。差不多万事具备了吧。O(∩_∩)O哈哈~

如下图(一个axure源文件的页面类型):

如下图(一个axure全局框架模板)有了这个保证你2天画一整套原型一点问题都没有:

手把手教你设计微博客网站【7】

接上,微博客的原型模板我会在资料下载里提供给大家下载。Axure其实满简单的,一个颜色填充,一个渐变效果就全出来了。写文档也好,画Demo也好主意在于有心意才会有创意,出来的产物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那接下来继续墨迹微博客,这一篇开始谈谈微博客网站的一些设计要点,因为这些要点已经超出交互设计层面考虑的问题。

一、信息发布的设计要点

信息发布的要点,取决于信息发布者的使用需求。那需求具体来说,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场景是:

1、发布纯文本信息还是需要发布超成本、超媒体信息?

2、发布信息的长度,通常是多少字符的长度可以满足一段话的描述?还有字符控制在多少合理的长度可以适得信息不仅仅在互联网传播,还可以通过手机、无线媒体进行传播?

3、 如何合理有效的组织信息单元。因为信息在传播的时候,还是要区分信息的具体组成类型,是话题、还是表情、还是音乐、还是视频,这样在信息分发聚合的时候可以有效的提供给用户筛选和检索。

结合一些基本的理论分析,抽象出来一些基本可遵循的原则,然后结合微博客网站的特点,注重发布,还是注重转发,在信息发布框这块做一些细节方面的处理。所以很多时候貌似一个信息发布框到处都差不多,其实结合整个产品定位分析来话的看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二、信息的流转机制设计要点

信息流转机制,有点抽象,耐得性子下来还是有很多东西有待研究的。信息发布后,很多信息根据信息对象的属性(关注的、被关注)的关系、信息本身的属性进行分发、呈现。这个过程还是需要很多处理的。

1、 相同信息的去重复处理,因为很多时候,往往由于人际圈的有限,很多时候一条信息同时由很多朋友发布,那么当NtoOne的信息到达时,你的信息列表将会是同样的内容,那势必会将很多其它鲜活或你感兴趣的信息沉积掉了。所以相同信息的聚合方式的合理归类、去重复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家如果注意到“#话题#”方式,其实也是在信息发布的时候进行了一个比较有效的引导,引导让大家对话题,follow发布者,进行后续的“转发”、”评论“,对用户和信息平台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2、 垃圾信息的spam。现在如论做邮件、搜索引擎、分类信息,还是像百度知道等等的wiki产品都得充分考虑anti spam。作为信息平台,垃圾信息对用户造成了很多的困扰。因为什么产品聚人气,什么地方就会有营销,那你的运营成本、用户体验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所以anti spam机制,可以从用户的行为频率、以及信息内容、信息操作的一些相关地方去做限制。简单的处理就是定义一个可以容忍的用户行为数值上下限,在多个维度进行数值的组合控制,这一招在百度等公司也是比较应用成功的,复杂的处理是基于一个智能分析的数据模型,机器+运营进行模型的不断优化,建立一个合理区分和定义sapm的标准,最后以数据导向把spam值趋向于健康。

3、 信息流转引入和监控的设计要点,说到这个层面,其实还是由运营产生的需求,这个需求还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微博客网站在信息分发的时候,信息允许的长度顶多是支持:标题长度、内容的一句话摘要,真正的精彩需要点开URL查阅。这个时候有个很严峻的问题是:1、内容源需要URL点出跳转,所以在控制点出URL方面很巧妙的进行了“网址缩服务“的处理,同时所有信息发布源都可以经微博客网站的网址缩服务,进行URL跳转;

其次,对于站外的信息传播流转的时候,所有的信息阅读者,也是通过微博客网站的网址缩服务后的URL进行跳转,所以流量都跑不到了,更重要的时候通过URL,微博客平台对所有的信息点击等都进行了数据的可视化。还是比较赞的。其实从腾讯购买url.cn就可以看得出来。

三、信息展示和互动的设计要点

信息的展示,其实就是对应数据input,然后进行处理后的页面output的逻辑,最直观的体验是页面怎么展示信息,载体以什么样的形式最好的表达信息。还有信息互动的设计,如何区分:收藏微博客信息、@提到XX人的,转发、评论。

1、 信息展示,我个人觉得在信息聚合排序的时候应该有rank算法。而不仅仅是现在很多微博客网站的以最新的微博客进行顺序排列,这种排序通常会因为某个ID的一些疯狂的信息行为导致了很多正常的微薄信息被沉底,那现在面临到的就是如何在rank里面知道用户

的个性化tag和实际浏览行为的偏好,以及对浏览关注ID的偏好,这样就可以是深入的去进行排序的改进。

2、 信息互动的展示方式,据分析从BBS以来,信息话题的互动越多的以上下文方式进行展示,这样也保证了很多以话题对话的信息连贯性。通常是的做法是:显性显示信息的内容,在信息列表维度不妨碍用户的信息浏览视觉;隐性的处理信息互动的情况,用户对某条信息关注的时候,把目光停留在信息下面的“信息互动区域“的时候,用户点开想对应的操作区域,这样把基于信息的对话,自然而然的从隐形变成显性,也是符合页面展示逻辑的。

3、 另外补充一点,由于快速分发聚散的信息特点,也越来有实时搜索展示的需求,当然目前从相关微博客商业动态了解到,很多微博客引入实时搜索的技术框架,目前这一块的信息展示还是为商业用户服务,但从信息展示、互动方面还是考虑到商业用户的信息数据维度,以一种管理员的视角去看这些信息和这些信息的互动。前面已经提到了,如何是线性的企业舆情监控,还是作为和消费者最实时的对外交流窗口,这一点我暂时也没有研究,先忽略。

这一篇大概到此,抽取了几个常见的微博客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的点进行阐述。下一篇我侧着的讲一讲微博客网站数据运营体系。数据绝对是产品运营NO.1的一件事情,因为你要知道各个数据才能建立起信息的运营体制,还能为商业层面找到一条快速找到“推送对象“到达”推送用户“的渠道。

手把手教你设计微博客网站【8】

从3月06到4月10,差不多一个月时间连载了7篇《手把手教你设计微博客网站》,然后中间忙了很多事情,再一回头悄悄然已经5月20了。不过很多事情都在于坚持,接下来继续讲《微博客网站的产品数据运营体系》。

产品设计本身不是孤立的,产品、运营是不分家的,所以一方面有了产品的前期设计,过程中就要跟上产品运营;另外一个方面从实际的产品运营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数据,通过数据本身也反映出的问题,所以再回归到产品本身,采用数据化的产品运营体系才会产品做的更好。

一、 整体的数据概况分析

1、 微博客平台的用户数情况,这个维护时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指标,不仅仅是微博客网站,所有的网站或产品都一样,作为维护者,你肯定一直不断的关注,现在有多少总用户了,每天现在新增进来有多少用户,有多少用户连续1个月2个月不再登陆流失了。很多非常活跃的用户,在一定时期的登录频率情况怎么样;以及用户池子的各种角色的占比情况,或许还可以具体的可以看到用户的注册来路,是通过邀请注册,还是怎么样,来确定注册拉用户的整个策略。

2、 微博客平台的信息情况。有没有人用,是一个指标另外一个指标就是整个微博客的信息量,每时间段、每天、每周、每月的信息新增量、转发量是怎么样一个情况,可以通过数

字或图形化进行输出。这样一来也是在大的层面上反映整个平台的活跃度,以及是不是用户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信息发布、信息流动。

二、 微博客平台的用户关系链情况

这个在前面2个基础指标上更深一层次的数据分析,一般不会对外,这个数据研究分析的本身也是一个工程。

1、用户的关系链,它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情况,在微博客平台表现为:关注的人、拥有的粉丝,以及关注的人数和拥有的粉丝占比,并且可以通过分析草根的 数据与名人的数

据发现用户形式特点的差异,这本身也是可以做后续的很多运营的跟进、产品的引导做很多参考。

2、是用户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在信息维度,可以分析出用户产生的、评论的、转发的、以及点击的信息类型,以及信息发布者的类型,这样的话,通过数据化的分析体系就很清楚的发现用户与信息存在的显性的需求和行为特征,也可以进而挖掘潜在的需求,另外在微博客平台的信息传播路径,以及传播流转的实效也可以根据一些典型的话题作文样本进行抽取分析出来。

三、微博客平台的搜索QUERY数据

微博客平台因为信息的实时性、快速扩散流通的特点,所以当平台的用户和信息都积累到很大程度以后,用户因为有些的关注和粉丝,或者因为信息获取途径的差异,衍生了大量的搜索需求。

和搜索引擎一样,微博客平台的热门Query,搜索量top的Query,最近频率最高的Query, 然后一些相关的Query,以及具体Query对应的找人的需求,和找信息话题的Query需求的区分,使得平台维护者很容易的识别用户的需求改进需求,帮助用户找到最想要的结果。不过索引的更新和通用的搜索引擎不一样的地方,微博客平台需要更实时。

有了大量的Query数据意图,分析者也可以得出很多用户的需求,在商业模型层面进行跟进如是不是对金融产品的开发,或者是对一些优质信息的抽取。当然做一些相关商业广告的推广也不是不可。

四、 其它一些日常运营的需求。

如微博客平台开放给用户的而已ID的举报、垃圾欺骗信息的举报等,通过数据运营体系可以很敏锐的捕捉到这些,进行过滤、干预或限制。保证整个平台的有效、健康运营。最近发现很多微博客网站都有认证功能,可以也是一种运营的一种策略,因为通过增加认证带来的排序和推荐的好处,使得很多人去积极参与、完善资料本身,是为微博客平台做后期的一些策略做前奏。

最后从数据很美的发几个贴图大家围观一下,做产品,一定要从数据化运营的思路和支撑完善后续的产品,不是简单的因为客服审核需要,因为很多违禁词的政治需要而不做一些工作。我的微薄还没有运营,新浪微薄:http://t.sina.com.cn/feijie,大家可以follow我,我

们一起讨论微博客的一些产品看法和设计的体会。以上我个人的一些认识,简单讲讲,手把手做微博客系统文章到此结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