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动机探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动机探析

来源:欧得旅游网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动机探析 陈璐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盈余管理作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 用原则,或者在会计期期末,对一些商品进行低价销售;为降 域,已成为目前实务界和学术界广泛讨论的热点。本文在已 低公司的经营成本,会选择适当减少本期的研发支出、宣传 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及其动机进一 费用等可操控性费用项目,从而相应的降低公司的费用支出 步探析,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管理提出建议措施。研究 等。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改变了公司内在的经济活动,影响了 发现按照是否影响实际现金流量,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 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并且这种影响不能逆转,而且从企业长 方式可以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 远发展来看,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相比于应计项目操控, 进行盈余管理动机主要有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政治动 真实活动操控受到的审计、会计制约较少,自2007年我国企 机等。 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更具隐蔽性的真实活动操控受到了越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动机 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的追捧,上市公司更倾向于使用真实活动 盈余管理方式来调控企业盈余。 1.引言 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 上市公司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管理者 不同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 粉饰公司业绩、操纵公司盈余、扭曲报告信息提供了机会,盈 个企业,他们在公司运营的不同时期,操控公司盈余的目的 余管理被认为是管理者掩饰公司真实业绩的主要手段。盈 也不一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余管理实质上是在符合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范围内“造假”,运 3.1资本市场动机。 用一定手段和方法,改变特定报告期的会计数据,粉饰并美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管理者和投资者以及 化财务报表。那么上市公司到底可利用哪些方式来进行盈 相关的会计人员常常将会计盈余等会计信息作为他们评价 余管理呢?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是为了达到何种目的呢?本 股票价值的主要依据,而企业股票价格与会计盈余之间正相 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析,希望 关,较高的报告盈余能带来相对较高的股票价格,所以为了 能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获得更多收益,上市公司往往存在通过操控盈余来影响公司 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 股票价格的动机。 盈余是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之和,可以通过应计利 3.1.1股票发行动机。 润或经营现金流进行盈余操纵。相应的,盈余管理按照是否 首次公开发行,即IPO。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之前,企 影响实际现金流量,盈余管理方式可分为应计项目操控与真 业的市场价值尚未确定,投资者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企业 实活动操控。 对外的财务报表成为了投资者判断公司价值与可投资性的 2.1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方式。 主要参考依据。所以,为了能提高股票发行价格,获得更多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的管理者选择不同的会计 资金,公司存在着利用盈余管理来调高企业会计盈余从而提 估计方法、不同的会计政策等会计手段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 高股票发行价格的动机。 行相关的管理,进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这种盈余管理方 配股及公开增发股票。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的起步较 式一般只需在年底通过会计手段操纵即可完成,因为其并不 晚,体制机制还不特别成熟,为了保证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 涉及到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所以并不会导致公司的经营现 监管部门对申请配股与公开增发来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 金净流量产生变化,也不会造成公司会计盈余总额变化,它 公司均设置了一定的盈利指标。因此,我国上市公司或为了 改变的只是各个时期盈余的分布数额。随着2007年企业会 能够获得配股以及公开增发的资格,或为了吸引投资者,提 计准则的施行、审计风险和股东法律诉讼风险的增加、监管 高发行价格以筹集更多资金,均存在向上进行盈余管理操作 力度加大,应计项目操控越来越受到会计中间机构、审计中 的动机。 间机构的制约,使用空间越来越小。 定向增发股票。与配股和公开增发股票等股票再融资 2.2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 方式不同,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对定向增发股票并没有设置盈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选择次优的经营决策与 利要求,上市公司不必为了迎合监管机构的盈利要求而操控 活动来操控企业盈余。它是通过真实的经营活动来实现,其 盈余,但这并不代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过程中不存在盈余 具体手段概括起来有销售操控、费用操控和生产操控。例如 管理行为。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对象可分为大股东和机构 企业为提高某一时期的营业额,向一些购买方放宽自己的信 投资者。当向机构投资者增发时,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或获 115 FINANCE&ECONOMY金融经济 得利益输送,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前存在调高盈余提高股 票发行价格的动机。当向大股东定向增发时,由于大股东参 与定向增发的目的主要是资产注入、维持控股地位等,为了 的经营业绩往往与地方政府的政绩息息相关,当企业盈利更 多时,其纳税额就会增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 收入。所以,从公司管理层的自身利益以及地方政府的利益 基于政治动机,企业都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调高盈 能以同样的资产换取更多的股份,获取更多的定向增发折 出发,价,从而获得更大的超额收益,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定向增发 余。而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他们害怕“树大招风”,当他们 前有调低公司盈余从而降低发行价格的动机。 3.1.2企业并购动机。 在企业并购中,如果收购方是以购买股份的方式来实现 对外发布的利润较高时,会引起公众和政府部门的注意。政 府部门可能会对其增加新税负或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如捐 赠、慈善、实施公益性项目等。为了避免发生这类政治成本, 对被收购方的兼并,那么,收购方在并购前股票价格越高,在 并购中,其将只需花费更小的并购成本便可达到并购目的, 从而获得并购收益。因此,上市公司在并购前,存在调高盈 上市公司可能会设法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利润。 4.结论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手段多样,近年来,随着 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资本市场的机制的不断改 革和调整,相应的一些会计准则和法规制度的日臻完善,上 市公司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方式的可能性与空间在逐渐 余从而抬高股票价格的动机。如果并购行为发生在关联企 业内部,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则更有可能会为了获取并购收 益,来操控交易价格。总的来说,上市公司在并购行为中存 在盈余管理调控股价的动机。 3.1.3避免亏损动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两年亏损, 其股票将被特别处理,其股票名称前面将被加上“sT”符号; 如果连续三年亏损,且这种亏损局面在一定期限内也没能改 缩小,更多的公司倾向于采用更隐蔽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 式来操控盈余,但这两种方式并不是只能选其一,在大多数 情况下,上市公司会综合灵活运用两种方式,以期更好地达 到盈余管理目标。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也比较庞 杂,概括起来主要有: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政治动机等。 这些动机并不一定单独存在,同家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可 能会同时存在多种动机。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变,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将被“摘牌退市”。因此,为了继续 维持上市资格,避免被特别处理或退市,一些亏损企业存在 进行盈余管理来挽救局面的动机。 3.2契约动机。 的监督管理,一方面,需要不断改革与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 治理和管理制度,加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力度,从源头 会计盈余信息在订约中的作用、契约的不完善性以及监 督成本较高都会诱使管理层运用盈余管理牟取利益。 3.2.1债务契约动机。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目前较为普遍的融资方式就是通过 上抑制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控的动机;另一方面,需要不断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提高违法违规的成本,减少上 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和空间。通过以上措施,促使上市公 司的财务报告信息能真实反映其经营现状,推动我国资本市 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仍然 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出授信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在一些借 款的合同中,金融机构会明确规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 果需达到某一特定的标准。如果公司没有达到金融机构给定 场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 活动盈余管理——基于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 [J].管理世界,2011(1):121—134. 的这些标准,就有可能会得不到这些贷款资金,严重的时候还 会导致这些企业被要求提前还款。所以,为了能达到金融机 构给定的标准与要求,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经营业绩较差的公 司就可能采用盈余管理手段,操控企业会计盈余,修饰和美化 企业会计报表,从而实现债务契约中的相关规定。 3.2.2管理者报酬动机。 为了更好的提高公司管理者的积极性,很多上市公司会 [2]林舒,魏明海.中国A股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 的盈利管理[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2(2):87— 130. [3]王春峰,李吉栋.IPO企业盈余管理的实证检验[J].天 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324—328. 为高级管理者提供比较优越的报酬。高级管理者所能获得 的优越报酬往往又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而由于公司的 [4]郑琦.定向增发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 学报,2009(93):53—58. 实际盈余情况可能只有公司管理层才能了解,对于外部投资 者,甚至包括公司董事会,对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也不一定 [5]章卫东,邹斌,廖义刚.定向增发股份解锁后机构投资者减 持行为与盈余管理——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解 锁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12(12):63—69. 能准确掌握,因此当公司业绩达不到既定要求时,管理层为 了自身利益,有较大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操控盈余,从而达到 薪酬最大化的目的。 [6]薛爽,郑琦.盈余质量与定向增发股份解锁后机构投资 者的减持行为[J].财经研究,2010,11:93—103. [7]刘宇会,孙静瑶,于善波.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 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121—122. 3.3政治动机。 在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转变而来,而国有 企业的领导者大部分是由一些政府部门直接委派,管理者要 想得到提拔,就必须要提高自身企业的业绩水平。并且,企业 1 16 [8]张筠英,朱丽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治理对策 [J].时代经贸,2014: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