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需要的特征(P2):
(1) 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
(2) 公共需要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 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
(4) 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2、 社会公共事务(P6):
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事务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个人、家庭、企业无力或不愿意承担,但又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提供的服务或办 理的事项。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事务是指国家立法部门授权国家行政部门管理的所有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有关的事务和活动,如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等。狭义的公共事务是指体现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活动,如国防、外交、内政、司法、治安等事务,通常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3、 公共事业的含义(P7):
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 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它
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
4、为什么政府要管理公共事业?(P9)
(1)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2)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
(3)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
(4)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优点和长处
5、政府失灵(P33)
全球发展证明,政府体制确实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市场体制的缺陷,限制市场体制的消极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期促进作用。但是,也同样证明,政府的干预会出现失灵,这说明政府本身也存在缺陷,政府体制存在局限性:
(1) 政府的主观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距离
(2) 政府行为存在低效率
(3) 政府活动易滋生寻租行为,出现不公正现象
(4) 政府在垄断、外部性问题上可能造成新的垄断、外部性问题
(5) 政府调节功能是有限的
6、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P35):
(1) 为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行政管理的框架
(2) 通过指导与协调为公共事业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 直接或间接提供部分公共事业产品
(4) 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监督机制
(5) 与公共事业组织建立制度化的合作关系关系
7、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P37):
公共事业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可以定义为: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8、 志愿失灵(P41):
正如政府和市场可能失灵一样,公共事业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一是筹款不足,二是志愿活动的狭隘性,三是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四是志愿组织的业余性。
9、中国的公共事业组织存在的问题(P42):
(1) 缺乏独立性
(2) 组织性质杂乱
(3) 立法滞后
(4) 产权制度不尽合理
(5) 自律机制不健全
10、市场失灵(P46):
虽然市场经济具有巨大优势,但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自身也存在缺陷,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为“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内在的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11、三种体制(政府、市场、事业)之间的互补替代关系(P49):
(1) 三种体制的互补关系
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者,通过制动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来规范社会活动各主体(组织和个人)的行为。
市场组织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通过各类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事业组织作为为社会提供公益产品的专业化组织,通过事业机制的专业性、独立性、
互助性等优势,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
(2) 三种体制的替代关系
政府组织发挥主导作用,为事业组织和市场组织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制度、法律和规则;
市场组织发挥高校的优势,代替政府组织和事业组织提供一部分事业产品;
事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代替政府从事大量政府做不好或不适宜由政府直接去做的社会公共事务。
12、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P59):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履行组织使命,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其管辖内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考核、培训、晋升、奖惩激励、保障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的总称。
13、 绩效管理(P67):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组织及其系统(部门、流程、工作团队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和业务成果能够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
14、 事业单位组织人事的制度改革(P74):
(1) 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2) 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思路
(3) 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15、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P89):
(1) 资产管理 (2)负债管理 (3)收入管理
(4) 支出管理 (5)结余管理 (6)清算管理
(7)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16、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常用指标(P110):
(1) 经费自给率
(2) 人员指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
(3) 资产负债率
17、 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概念(P120):
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实现其满足其公共需要、维护公共利益的宗旨,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获得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对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达到预定目标的管理活动。
18、 项目风险和公共事业项目风险管理(P138):
项目风险是指在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公共事业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影响项目的不确定性或潜在的不利事件进行预测、识别、分析和处理并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项目目标的活动。
19、 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监督管理的必要性(P146):
(1) 公共事业存在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
(2) 确保公共事业组织履行公共责任的需要
(3) 治理公益失灵的客观要求
20、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管的主体(P155):
监管主体,是指对公共事业组织实施监管和管理的机构。
(1) 司法机关依据民法等进行监管
(2) 行政机关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其他有关的公共事业法律、法规等进行监管。
(3) 立法机关通过制定公共事业法律、实施监督对事业组织行为进行监管。
21、 我国政府怎样监管公共事业管理组织?(P162)
(1) 完善事业组织法律、法规
(2) 明确各政府监管主体的责任
(3) 对公共事业的经营和从业实行认证制度
(4) 改善对公共事业日常运行的监管
(5) 建立信息激励机制
22、 加强社会监管:
(1) 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2) 引入谈判程序,实现公众监督制度的创新
(3) 重视捐款者和消费者的监管作用
23、 第三方评估制度(P167):
是指有专门的监督评估机构来实施对非营利组织的评估与监督的制度。
24、 简述西方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沿革(P176):
近代(约17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在近代时期,为了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防止封建势力复辟,西方政府突出政治统治职能,对社会经济和公共事业的管理十分有限。
现代(20世纪30年代——7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进步而来的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加以及国家干预理论的盛行,先前比较小的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开始迅速扩大,公共事业管理职能逐步强化。
当代(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和日益严重的财政赤字,新保守主义再起,西方各国政府先后进行了行政改革,政府公共事业的管理职能又有了收缩和调整‘
25、 改革的主要内容(P192):
(1) 私有化
(2) 市场化
(3) 社会化
(4) 地方化
26、 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和弊端(P206);
基本特征:(1)高度行政化(2)主体单一化资源(3)配置非社会化(4)职职能扩大化
弊端:(1)机构重叠、人员膨胀(2)政事不分、职责不明(3)管理讲话、缺乏活力(4)结构失调、效率低下
27、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P221):
(1) 实行政事分开
(2) 实现科学管理
(3) 实现社会化
28、 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
(1) 科学分类、逐步分流
(2) 完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3) 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4) 实现事业服务供给均等化
(5) 构筑法律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