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卫融合”慢病规范管理技术路线(高血压病)

“医卫融合”慢病规范管理技术路线(高血压病)

来源:欧得旅游网


“医卫融合”慢病规范管理技术路线

(高血压病)

一、人群筛查 (一)对象和频率

对辖区内所有≥35岁居民每年健康普查1次。 (二)录入基本信息及筛查指标

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等; 2.身高、体重、腰围、血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普通十二导同步心电图、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尿常规等;

3.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外伤史等; 4.家族史:有无高血压家族史及发病年龄等;

5.慢性疾病史: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衰/房颤/外周血管病/慢性肾病等,确诊多少年;

6.目前服药情况:何种药物、用药时间、用药效果等; 7.生活方式:是否重体力劳动、是否长期静坐等; 8.睡眠情况:每日睡眠小时数,是否有鼾症;

1

9.心理状态评估等。 (三)血压及心率测量要求

每个筛查年度,必须有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及心率。 (四)分级标准

1.健康者:达到以下全部标准者:(1)血压:<120/80mmHg;(2)血脂:总胆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3)体重正常:18.5kg/㎡≤体重指数<24.0kg/㎡;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kg/㎡);(4)饮酒:每日饮用酒精量,男性≤25g,女性≤15g;(5)吸烟:无吸烟史。

2.高血压病易患者(高危人群):具有以下危险因素之一者:(1)年龄≥45岁;(2)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3)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24kg/㎡,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有高血压家族史;(5)高盐饮食(食盐摄入量>6.0g/天);(6)长期大量饮酒(长期饮酒且平均每日纯酒精摄入量男性>40g,女性>20g);(7)吸烟(含被动吸烟);(8)缺乏体力活动;(9)长期精神紧张(依据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界定)。

3.高血压病无合并症/并发症者:具备以下所有条件者:(1)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未确诊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心衰、慢性肾功能不全、脑卒中、脑出血、脑白质病变,主动脉夹层,视网膜损害,无左心室肥厚,无动脉

2

硬化表现。

4.高血压病有合并症/并发症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高血压病者:具备以下所有条件者:(1)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已确诊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心衰、慢性肾功能不全、脑卒中、脑出血、脑白质病变,主动脉夹层,视网膜损害,有左心室肥厚,有动脉硬化表现。其他特殊类型高血压病者包括:拟诊难治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病等特殊类型高血压病者。 (五)信息录入要求

开发信息录入软件,设定必填项和选填项,明确患者端和医生端分别填报的选项,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分类管理与健康服务 (一)健康者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督促健康者每月至少测血压、心率1次并上传。

(二)高血压易患者(高危人群)

应进行更积极地防控,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病事件。督促高血压易患者每周至少测量血压、心率1次并上传。

如果血压符合如下标准之一,社区医生可初次诊断高血压: 1.诊室血压: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 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如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血压虽<140/90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

3

2.可穿戴设备动态血压监测:24h平均血压≥130/80mmHg,或白天血压≥135/85mmHg,或夜间血压≥120/7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3.家庭自测血压:连续监测5~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 可诊断为高血压。

4.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需注意隐匿性高血压和 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主要表现为诊室血压<140/90mmHg, 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提示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表现为 反复出现诊室血压升高,而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正常。 (三)高血压病无合并症/并发症者

通过使用降压药物、综合干预措施使血压达标,降低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率。督促高血压病无合并症/并发症者每周至少测量血压、心率3次并上传。

(四)高血压病有合并症/并发症者及其他特殊类型高血压者

控制血压的同时治疗相关合并症/并发症,降低心/脑/肾/血管等合并症/并发症的进展风险和死亡的总风险。督促其在病情稳定时每天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及心率并上传。 三、药物治疗 (一)降压目标

1.一般成年人降压目标: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mmHg,能耐受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

4

2.老年高血压患者启动降压治疗时机及目标值:应根据年龄、 衰弱状态、血压水平等情况确定(见下表)。

老年高血压患者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及目标值

年 龄 启动药物治疗时机 降压目标值 推荐的降压药物 利尿剂、CCB、ACEI/ARB均可作为初始或联合药物治疗 无并存疾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宜首选β受体阻滞剂 65~79岁 血压≥150/90mmHg ˂140/90mmHg ≥80岁 收缩压≥160mmHg ˂150/90mmHg 如收缩压˂130mmHg且耐受性良好,可继续治疗而不必回调血压水平 注:CCB为钙通道阻滞剂,ACEI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为血管紧张素II

受体阻滞剂;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75%时,血压应不低于150/90mmHg;衰弱的高龄老年人应注意监测血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降压水平不宜过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舒张压˂60mmHg的患者,如收缩压˂150mmHg可不用药物,150~179mmHg可小剂量应用降压药物,≥180mmHg则需应用降压药物并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和不良反应。

3.有合并症者高血压启动降压目标值

(1)推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者,宜采取较为宽松的降压目标值,即140/90mmHg。

(2)建议将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压降至小于等于130/80mmHg,对于80岁及以上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降至小于140/90mmHg。

(3)推荐高血压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压降至小于130/80mmHg,应注意舒张压不宜低至小于60mmHg。高龄、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血压不宜过低。

(4)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推荐血压降至130/

5

80mmHg。

(5)推荐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 (6)针对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时推荐在24~ 48小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于140~160/80~99mmHg。 慢性期将血压降至小于140/90mmHg。应严格监测血压并适度 缓慢降压,不宜过低,保证全身器官灌注。 (二)用药原则

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药物个体化治疗。

应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1)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可考虑逐渐增加至足剂量。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h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2)对SBP≥160mmHg和/或DBP≥100mmHg、SBP高于目标血压20mmHg和/或DBP高于目标血压值10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

(3)对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

6

a血压<160/100mmHg, 或高于目标血压< 20/10mmHg,或低/中 危患者 药物治疗选择 第一步 第二步 C+A A+D C+D C+B F 第三步 C+A+D C+A+B C A D B 药物治疗选择b SBP≥160mmHg和/或DBP≥100mmHga、SBP高于目标血压20mmHg和/或DBP高于目标血压值10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 药物治疗选择b C+A A+D C+D C+B F C+A+D C+A+B 可再加其他降压药 图:高血压药物治疗选择原则

备注:SBP收缩压;DBP收缩压;C钙通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A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D噻嗪类利尿剂;Bβ受体阻滞剂;F固定复方制剂;a对血压≥140/90mmHg的高血压患者,也可起始联合治疗;b包括剂量递增到足剂量。

四、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 (一)高血压患者的分级诊疗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收治病情稳定患者:1.由县/省级医疗机构接诊后诊

7

断明确的新发高血压,经评估后转回辖区患者。2.病情稳定的高血压无合并症/并发症者。3.由县/省级医疗机构治疗后病情稳定、转入恢复期、或者后遗症期高血压有合并症/并发症,经评估后转回辖区患者。 健 康 人 群 达到以下全部标准者: 1.血压:<120/80mmHg 高血压病易患者(高危人群) 具有以下危险因素之一者: 1.年龄≥45岁 2.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20~139mmHg和2.血脂:总胆固醇<5.2mmol/L、甘油三/或舒张压80~mmHg 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3.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24kg/㎡,或胆固醇≥1.0mmol/L、低密度脂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蛋白胆固醇<3.4mmol/L 4.有高血压家族史 3.体重正常:18.5kg/㎡≤体重指数<5.高盐饮食(食盐摄入量>6.0g/天) 24.0kg/㎡;体重指数=体6.长期大量饮酒(长期饮酒且平均每日纯重÷身高2(kg/㎡) 酒精摄入量男性>40g,女性>20g) 4.饮酒:每日饮用酒精量,男性≤25g,7.吸烟(含被动吸烟) 8.缺乏体力活动 女性≤15g 9.长期精神紧张(依据状态—特质焦虑问5.吸烟:无吸烟史 卷界定)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服务 县级医疗单位主要收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接诊医生评估后请求会诊转诊患者:1.初诊高血压患者:需鉴别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及有无靶器官损害,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高血压急症及亚急症。2.已确诊长期随访高血压患者:难治性高血压、新发严重临床疾病或原有病情加重、服药后难以解释或处理的不良反应、高血压有合并症/并发症而处理困难。

8

分 类 高血压无合并症/并发症患者

血压达标患者 省级指导医疗单位接诊疑、难、急、危、重的高血压患者:如

血压不达标患者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1.若治疗1个月仍不可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标,需转诊 负责层级 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若为新发高血压,且无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首先给予降压治疗,若法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或可达标继续管理 靶器官损伤,需转诊 高血压疑似或明确合并有急性脑出血、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衰等情况时,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县级医院接诊医生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会诊后转诊患者。 高血压有合并症/并发症患者或其他特殊情况

血压不达标或其他特殊情况 分类 血压达标 若出现下列情况,需转诊至省级指导医院: 1.出现突发血压增高和/或头晕、气促、胸闷、胸痛、背痛、心慌、头痛、视物模糊、晕厥等症状 2.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或者有肾脏疾病史 乡镇卫生3.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皮乡镇卫院(社区卫生肤苍白、多汗 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及若治疗1卫生服务村卫生室(社4.夜间睡眠时打鼾并出现呼吸暂停 负责 个月仍不可中心)及村区卫生服务5.初次诊断高血压,无法鉴别是否为继发层级 达标,转诊卫生室(社站)首先给予性高血压患者 至县级医院 区卫生服降压治疗,若6.初次诊断高血压,无法鉴别是否有靶器务站) 可达标继续官损害患者 管理 7.高血压患者发病年龄小于40岁且为二级以上高血压 8.双上肢血压相差大于20mmHg,股动脉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 9.发现严重临床疾患或心、脑、肾、损害而难以处理

9

分类 血压达标 血压不达标或其他特殊情况 10.大于等于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足量使用时,血压仍未达标,不易控制 11.长期血压稳定的患者突然出现急性恶化性高血压 12.血压明显波动并难以控制;怀疑与降压药物相关且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 13.长期口服避孕药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者 14.原有病情加重的高血压患者 15.医生根据情况判定后下达病危通知书的患者 16.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转诊者; 17.主管医生认为有必要请会诊及转诊的高血压患者 (二)高血压患者的双向转诊 病情危重者转诊至上级医院

1.针对高血压易患者病情发展为高血压者,由基层医院医生明确其诊断,建议辖区居民采用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血压,避免漏诊误诊。一旦诊断高血压,必须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及有无靶器官损害。若基层医院医生无法明确其诊断,需申请远程会诊,建议且协助居民至上一级医院就诊。

2.出现下列情况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县级医院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尽快进行远程会诊,如有必要,建议并积极协助居民转诊上级指导医院进一步诊治:

(1)出现突发血压增高和/或头晕、气促、胸闷、胸痛、背痛、心慌、头痛、视物模糊、晕厥等症状;

10

(2)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或者有肾脏疾病史;

(3)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多汗; (4)夜间睡眠时打鼾并出现呼吸暂停;

(5)初次诊断高血压,无法鉴别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6)初次诊断高血压,无法鉴别是否有靶器官损害患者; (7)高血压患者发病年龄小于40岁且为二级以上高血压; (8)双上肢血压相差大于20mmHg,股动脉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

(9)发现严重临床疾患或心、脑、肾、损害而难以处理; (10)大于等于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足量使用时,血压仍未达标,不易控制;

(11)长期血压稳定的患者突然出现急性恶化性高血压; (12)血压明显波动并难以控制;怀疑与降压药物相关且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

(13)长期口服避孕药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者; (14)原有病情加重的高血压患者;

(15)医生根据情况判定后下达病危通知书的患者; (16)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转诊者;

(17)主管医生认为有必要请会诊及转诊的高血压患者。 3.针对未及时转诊的高血压患者死亡病例逐例讨论,死亡患者所在基层乡镇卫生院、该县医院接诊主管医师及其团队中负责人员都必须参与。讨论后将死亡病例病程演变及诊治过程上传

11

APP,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接受下级医院针对病情危重者的会诊及转诊请求

1.县/省级医疗单位开通绿色通道,通过远程医疗支持或直接经绿色通道接受下级医院会诊请求,接受下级医院转诊的高血压病有合并症/并发症以及其他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患者,省级指导医疗单位接诊疑、难、急、危、重的高血压患者。 2.县级医疗单位进一步完善检查,并评估靶器官损害: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心脏彩超、双侧颈动脉超声、双肾及肾动脉超声。 3.建议省级指导医院完善以下指标(如果有条件,县级医疗单位可加做以下指标):血同型半胱氨酸,血以及尿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头颅MRI/CT(优先选择头颅MRI),24小时尿钠(反映食盐摄取量),运动情况(计步器,或其他可量化指标),眼底检查等。将所有检查及检验结果均录入上传。 病情稳定者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在县/省级医疗机构待患者诊断明确、经治疗病情稳定、转入恢复期、或者后遗症期时,确认适宜,应及时向下重新转回辖区县级医院或乡镇级/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 2.辖区居民从上级医院转回病情稳定后,辖区医生需重点监测此类患者,进行长期血压管理。督促此类居民按照治疗方案继续治疗,提高其依从性;督促其监测血压,病情稳定时每天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上传,维持达标状态;督促其定期复查,尽早识别新发或者加重症状,及时申请上级医院远程会诊。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