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 塾 No.8 TIⅧ EDUCATION A-ugust 在美术案例研究中谈如何有效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黄丽红姚静静 摘要: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园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改进幼儿园教育教学为目标, 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所开展的研究活动,它既是教师交流教育感受、分享课堂经验的平台,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 过美术案例研究探讨了如何有效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关键词:美术园本教研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C 1以培训学习为前提的理论提升是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坚实基 础 有效的园本教研应当能促进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提升,体现群 体组织获益的特点。如作为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的美 术欣赏活动,它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思想上 无拘无束的探索,它涉及到幼儿对艺术作品形式的感受、意义的 领会等方面的内容,作品背后还必然涉及至人类文明的多个领 域。因此,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本身的艺术素养高低、是否具 有广泛的艺术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否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感经验 等要求也颇高,经常有教师害怕组织而出现“囫囵吞枣式教学”, 亦或干脆当作教学的空白,由此成为教师教学的“鸡肋”,更谈不 上能够参与主题研讨,也必然有碍于教师的全方位专业成长。 通过读书交流、信息共享等方式,对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积累 与教育技能强化。在读书交流中,教师在同读一本书——《儿童 美术欣赏教育研究》(屠美如)之后,进行了一场书面的心得撰写 与现场的读书交流,从美术欣赏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儿 童的美术欣赏心理过程和发展以及课程框架中的实施原则、指导 过程和教育评价等进行了自我的学习反思以及同伴的读书分 享。在信息共享中,全体教师同备这个活动,共同收集与活动相 关的资料,鼓励教师通过网上冲浪、阅读专业书、探寻名师博客等 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文本、录像、视频下载等方式进行信息 收录和资料库共享。 发、同样的五官,自主表现弱。思考:如何帮助幼儿把握人物的外 部形象绘画出“妈妈”形象的主要特征——直发或长发及五官,并 能自主表现自己妈妈的特征。“二研”中调整:以“煮鸡蛋面”的形 式来趣味示范直面和碗面表现妈妈的发型活动中的头发画法,从 而突破画妈妈的难点:幼儿的自主性强,但是因为没有五官的范 画幼儿无法独立表现。在这种反反复复的教研中,教师们发现生 活化、趣味性和概括化的讲解既可增加示范趣味性,也可对画法 起到概括和引导的作用,从而让幼儿玩中学,学中乐。 在整个深入推进持续的教研过程中,全体教师能够聚焦问 题,分析问题,亲历活动,共同诊断问题,倾力寻找对策,分享交流 经验,挖掘教育价值,完善教育结论。深入的案例研究中,教师反 复与自己、与同伴、与理论、与实践产生“对话”,教学能力得到不 同程度的提高。这种观摩推进、深入反思型的园本教研进一步帮 助教师梳理问题、明晰视野,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 心要素和必备途径。 3以深入验证为积淀的课题研究是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强心剂 有效的园本教研还应当产生高质量的结论,它能够紧紧联系 教研与活动教学,具有一定的行动力和推动力,经得起实践验证, 并促进教师在此基础上,持续推动教育实践和改进教育教学方 法,反复尝试、不断摸索,具备足够的教研效益。“纸上谈兵”、“夸 夸其谈”、“束之高阁”等都是教研无效或失败的典型特征。教师 通过这种学习内化,经验外享的培训学习活动,解决了教师 怎样来进行美术欣赏活动教学的实践问题,也提高了教师的艺术 感受力,有效弥补了教师在教学盲区的知识填补,让教师“有备而 研,研而不惧”,为有效开展园本教研奠定了基础。 2以持续推进为根本的案例研讨是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必备途 径 有效的园本教研还应当是集体把脉解决教育实际情境中聚 焦的共同或具体的问题,体现合作性的特点。为了避免研讨话题 的拓展而出现偏移,不让研讨会变成泛泛之谈,导致教研活动的 低效或无效,促使预先想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那么教研的核心 问题获取以及连续深入推进的案例研讨便尤为重要。 在中班绘画活动《我的妈妈》案例中,问题源自于课题对教师 美术教学实施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核心问题集中在:大部分教 师发现对绘画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示范与讲解存在着巨大 的分歧和误区,对如何避免因教师的范画带来的幼儿作品的标准 化、统一化的问题上的把握较为欠缺。因此,我们开展了相关持 续的案例研讨。解决的步骤:①引发思维碰撞:我们先以分组讨 论的教研形式讨论了根据自己所带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谈谈 “在进行绘画教学时需要范画吗?”“利用范画进行绘画教学的好 处是什么?弊端在哪里?”以及“如何有效分步骤提供范画?”等问 题。然后以代表发言的形式在集体中阐述了每个小组讨论的意 见。②开展实践验证:我们又以一课多研的方式开展了中班艺术 活动《我的妈妈》(绘画)的园本教研活动来逐步解决教师们的困 惑。我们从“一研”中发现幼儿以临摹教师范画为主,同样的头 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 究者。因此,深入验证的课题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 很好的实践平台。 如大班折纸活动“电话”的持续推进案例研究后,得到的指导 结论是基于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师的示范应当以灵活的原 则,步骤图清晰的内容不宜步步示范领折,示范的速度应灵活根 据幼儿的反应来控制,简练规范的讲解对幼儿的学习有很大的帮 助。那么,这一结论在其他的折纸内容是否全部试用呢?在大班 段年组课题《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研究》中,教师进 行了指导策略结论的验证与再改进,从不同的折纸教学中,教师 又发现了翻折的内容由于变化大,宜使用双色示范纸,于平面图 中独立呈现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自主学习;新折法的示范应当把游 戏化语言与视频演示操作恰当结合;相同折纸技能的练习可放于 区域中幼儿合作拆解学习;学习过折代表性的物体,应当给幼儿 大胆“变”的创新想象;单元组合可为幼儿提供二次创作的机会 这些源于案例的教育教学研讨结论,经过教师在课题研究中 的不断深入验证和大胆创新,让每位教师在参与中得到快乐,在 实践中收获成长。它悄然改善教师教育行为,增长教师教育智 慧,仿若一支强心剂般扎实而有效推进园本教研的开展,也为幼 儿园获得自我创新和发展。 作者简介:黄丽红,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一实验幼儿园,福建莆 田3511OO 姚静静,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一实验幼儿园,福建莆田351100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