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和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参与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亲历了学习过程,才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多用任务来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可以展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实现是所有教师都在不断追求和渴望的。昌乐中学和衡水中学掌握了新课改的真谛,巧妙地借助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把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实现了高效课堂。在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中,不乏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使学生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体,促进了生物高效课堂的实现。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本人的一些初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任务明确,驱动学生主动探究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让学生明确了教学任务,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所以,在进行任务型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任务可以驱动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经历头脑风暴。明确了学习任务,学生就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任务就是点燃学生主动思考的导火索,让学生的注意力瞬
间就有了关注点,促进了学生注意力集中和课堂学习内容的完成。例如在学习《种群的特征》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种群的特征,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自然会认真地阅读。同时,教师在学生阅读的时候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样方的面积一般是多少?取样的关键和方法是什么?如何对样方计数?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了,开启了学生的智慧。
二、营造环境,促使学生身临其境
在高效课堂中,任务是学生进行积极探究的关键,也是知识的载体。通过学生对于任务的探究,学生就会掌握知识。但是教师在引入任务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激发学生对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例如在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对基因突变进行探究就可以给学生讲诉故事:1910年,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由于发烧和肌肉疼痛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那么,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呢?接下了教师就可以引出需要学生探究的第一个任务:找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血红蛋白分子异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仿佛回到了过去,自己成为了一名生物专家,开始了学生的探究之旅。
三、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循序渐进
任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给学生所设置的任务都是伴随着问题引出的,问题是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学习的关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了问题学生才能够进行主动地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可以开动脑筋。教师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探索知识,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学生的大脑也对知识进行了加工和处理,促进了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可以主动地思考问题。如:在引用水源周围的树林中发现了大量的松毛虫卵,植保人员没有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在松林中放赤眼蜂的方式,一段时间后,松毛虫害得到了控制,为什么?“生物农药”能完全替代“化学农药”吗?为什么?教师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学习,有利于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四、授之以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教学任务,之后让学生对任务进行探究和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就无事可做了。教师永远都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和组织者,教师不能够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应该通过引导和点拨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当学生面对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不知所措的时候,教师的引导者的
作用就更加明显了。教师应该关注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例如在学习《DNA的复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DNA复制的过程。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学生了解的并不多,所以教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比较新合成的DNA和亲代DNA,比较子链和母链,并且指导学生分析精确复制的条件过程,让学生从解链、合成子链、螺旋等方面进行探究„„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有了学习方向,知道了自己需要探究的内容,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实现。
五、学案辅助,促进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看教材,看资料,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的放矢,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导学案的出现,使学生有事可做,知道了自己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要点。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都总结在导学案上,让学生通过对于导学案的学习来突破重难点,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学生对导学案的学习也就是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一个过程,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目标明确,积极主动。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和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参与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亲历了学习过程,才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多用任务来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可以展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孙万通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实现[J]中学生阅读 2013.05
[2]石颖“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的灵活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 2012.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