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务员面试模拟试卷140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面试问答
1. 你在一个著名论坛看到一个帖子对你部门的服务提出批评,说是提出的问题很久都得不到解决,咨询电话也无人接听,如果你是这个部门的负责人,你会怎么解决?
正确答案:第一,首先要主动回帖,表明身份,表示对方的意见已经收到,感谢对方对自己部门工作的批评、指导;并表示一定尽快查清事实,给予回复。 第二,迅速联系负责此类事件的部门人员,向他们询问有无此事以及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客观准确,请负责人尽快给自己答复;如果反映的问题属实,则应该责成该负责人尽快按规定办理此事,并及时向反映问题的人道歉;同时再在该网络回帖表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欢迎大家以后多提批评意见,以促进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如果经调查此人反映的问题毫无根据,属于破坏单位的公众形象,则应该先在网络回帖向广大网友说明真相,并建议网友批评一定要以事实为根据,必要时可表明本单位保留对无端破坏单位公众形象的行为进行追究的法律权利。 第四,以此事为教训,完善相关的工作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理部门业务,加强对部门人员的职业素养的教育培训,必要时可设专人负责电话咨询等。
2.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看重工作经验,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经常参加兼职,对此很多专家认为是“不务正业”,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单单看重高学历,更加看重工作经验,注重人才带来的实际效益。这说明我们用人观念的转变和进步,是一种进步的现象。但是这种用人方式也带来了一些相关问题。 如果学生学有余力,在不耽误课程的情况下参加兼职是值得肯定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积累经验,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促使学生以实践指导学习,而且兼职挣钱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力更生。但如果学生耽误了正常的课程参加兼职,就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毕竟学生在高校就读的首要任务就是修习学业。搞好学习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和根本。 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正确引导:第一,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念和就业观念,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参与社会实践,但是一定不能顾此失彼、舍本逐末。第二,学校应引导学生抓好学业,并在合适的时机提供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学生课余时间可以跟随导师、教授参与一些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等,使学习的知识和社会联系起来,学以致用。第三,我们社会要营造为大学生实现兼职的良好氛围。各种企业可以提供一些参观学习机会,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修养。但是不提倡企业为片面追求利益,利用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第四,学校可适当制定一些兼职工作行为规范,如限定每周学生的兼职时间。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业时间。
3.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上海有一位6岁的小女孩,将圆周率
值背到2008位。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
正确答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辩证地看待:第一,这个孩子记忆力超人,让人敬佩和赞叹。第二,这种关注北京奥运、支持北京奥运的行为,说明她有爱国之心。第三,这种现象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畸形教育,而畸形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畸形教育的危害有:一是鼓励单一,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方针。畸形教育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忽视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二是畸形教育导致智育目标狭隘化,忽视引导学生对全面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下降。三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是要以素质教育为主,适当发展特长教育;二是要给孩子以正确引导,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三是对孩子要加以正确教育引导和保护,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使其最终成为国家、社会的可用之材。
4. 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对应征者的性别、身高、相貌、婚否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你认为这是否合理?如果你比竞争者更具优势,你将如何看待?
正确答案:首先,对于这种现象,应辩证地看待。只要是用人单位确实是本着“因岗位所需而聘”的原则,而不是盲目要求的话,那么就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在警察岗位上,在身高、相貌等方面有优势的话,不仅在工作中有利于增加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亲和力、信任感,提高政府形象,而且也有利于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而在服务岗位上,则比较适合女性等。 其次,如果在用人上以貌取人、以性别取人等,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危害。如:不利于“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不利于单位良性发展;容易引起各类歧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等。 再次,用人单位应该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不拘一格用人才,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贡献。 如果我比其他竞争者更具优势的话,我将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这些优势,以饱满的热情和充分的信心,与其他竞争者在“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下展开角逐。我非常感谢考官给我的这次竞争机会!
5. 某县的有关部门取缔了县城内所有的网吧。取缔原因只有一个:这些网吧多次违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公然接纳未成年人,并屡教不改。某县此举被批露后,顿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反对者:某县此举纯属因噎废食,会切断大众特别是孩子们同外界的联络;某县政府的行为是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缺乏法律依据;仅仅禁绝网吧不能拯救网瘾少年,应该从家长、孩子身上找根本原因。 赞成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某县这个特定环境中用这种手段治理违规网吧,是好事;某县政府此举是依法办事的典范:网吧的所谓学习功能其实非常有限,对孩子们来说弊大于利,应该关闭。 请问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对于这个问题,县有关部门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方法太绝对。“关”是下策,“管”才是上策。原因是:网吧的存在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网吧本来是好的,但管理者对网吧经营者、信息提供商、网民等管理不到位,反而起了坏作用。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用取缔的方法,不能因噎废食,最重要的是要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管理才是关键。应探索更多更好的办法,解决学生上网成瘾、荒废学业的问题,比如:①利用专业软件监控电脑、监控网络、设置级别,在技术上通过屏蔽、监视等方法,去除内容不健康的网站;②应该变堵为疏,大力发展绿色网吧,充实公益网吧,为孩子们提供绿色上网通道;③应当严格执法,比如对违规网吧给予罚款、挂黄牌之类的警示,对于一而再、再而三地违法的网吧,依法予以取缔;④家长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政府尽到管理的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