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铁环怎么滚不起来
幼儿园开展主题性民间游戏节,我班开展“滚铁环”的民间游戏,看着这些色彩亮丽的铁环和铁钩,幼儿激动万分,“哇!这么漂亮!”当幼儿人手一套地拿在手中时,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回答:“没见过。”“不知道。”“拿着它沉不沉?”“感觉它好沉啊!”“像铁一样地重。”“对!它就叫铁环。”我继续追问:“大家看,铁环里有什么?”“环里还有三个大叶片,最中间有个孔。” “这钩子是用来干嘛的?”“不知道。”“老师小的时候就玩过这玩意儿,这钩子我们叫它铁钩,铁钩钩住铁环向前滚动,小朋友跟着铁环跑,这样的民间游戏就叫滚铁环。”了解了铁环的基本结构后,我又问:“你们见过滚铁环游戏吗?”“没见过。”“没关系,我们来玩一玩吧!”幼儿掌握了滚铁环基本要领后就开始玩起来,却只听到铁环倒地的声响,而不见滚动着的铁环。作为老师的我,此时也必须马不停蹄地开始练习,以便掌握第一手实践资料。我将铁钩钩住铁环往前冲,刚起步又倒地了,再看看幼儿也在不停地扶起倒下的铁环,一片混乱。
:还有一周时间我们就要开展幼儿园主题性民间游戏节,现在的幼儿生活中连见也没见过铁环,更不知道如何玩了,一周时间幼儿能学会吗?此节目能顺利开展吗?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中浮现,很是让我着急。此时想起童年时,我滚着爸爸从水桶上卸下的铁丝环,很简单的一个铁圈,圈内空空的什么也没有,铁钩环住铁圈向前滚动很是简单、快乐。现在的铁环好看而又复杂,也不至于玩不起来吧?我反问自己,并拿起铁环左思右想:怎么滚才能滚起来呢?突然,幼儿A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滚起来了。”“滚起来让我们大家看一看!”只见他用铁钩钩住了最中间的小圈圈向前滚动,此情景使我眼前一亮,咦!难道这样的铁环铁钩不是钩在铁圈边缘的,而是钩在中间小孔里的?我这不是在误导幼儿们吗?
:我也尝试将钩插在小孔中试着滚,还真滚起来了。我立马将幼儿召集起来:“我们可以试着将铁钩插在其他地方看看能滚起来吗?”幼儿有的插在了叶片与叶片中,也能将铁环滚动起来,但不多一会儿就倒地了。有的插在了中间的小孔里也能滚动,维持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接着我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是怎么玩的?你喜欢哪种玩法呢?”经过两次的实践探索,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铁钩插在小孔里最好。由此想到:铁环滚不起来本不是铁环太重,而是一种方法技巧,如果我们掌握这种技巧,铁环就能滚动。现在时代不同,材
料不同,老的游戏方法已成为过去,新的玩法需要幼儿们去探索,去发现。 场景二: 我会滚铁环啦
铁钩安插位置固定下来了,接下来又有新的问题出现在我面前。幼儿B慌乱地举着铁环跑来:弯弯的铁钩被小孔牢牢地套住,怎么也抽不出来,只能向我求助,我急忙引导:“别紧张,你一定会有办法的。”不一会儿,弯弯的铁钩顺着弯道,轻轻地出来了。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幼儿也都出现了此问题,能滚着向前跑的幼儿并不多。怎样让他们很快掌握方法呢?
:幼儿们刚刚有了一些玩铁环的热情,却被小小的问题所困扰,经仔细观察,发现铁钩滚着滚着就会被小孔牢牢地套住并很难抽出,怎么才能使铁钩不被小孔套住呢?铁环常倒地还是动作技巧问题,有什么办法让滚动着的铁环多跑些地儿呢?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动作发展的教育建议中第三条告诉我:“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由此可见,要让幼儿学会滚铁环,不能机械训练,要不断地寻找动作技能,灵活运用。
:为了使这些问题尽快得到解决,我鼓励幼儿们勇于尝试,探索了几次最后得出了结果:让铁钩钩住小孔时,不要
松动,它也就不会打滑了,这些都是幼儿的宝贵经验!我接着又向他们抛出了第二个问题:你的铁环经常会倒向哪一边啊?幼儿们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我的铁环总是在左边倒地。”“我的也是倒向左边。”连续几个都这样说,接下来我又抛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铁环会倒向左边呢?幼儿们纷纷议论起来:因为铁环右边有铁钩嘛!我又问:“有什么办法让铁环不倒?”我有办法了:“我们可以靠右边滚。”“我想紧贴铁钩向前滚。”那你们都去试一试吧,场地上又发出了哐哐哐地响声了。不一会儿,幼儿C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会滚了。”幼儿D:“老师,我也滚起来了。”场地上穿梭着铁环滚动起来的幼儿们。其实老师只要启发幼儿多动动脑、尝试几次,很巧妙地运用材料,就能让幼儿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 场景三: 我想玩滚铁环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幼儿们个个都非常认真地练习着滚铁环,若大的一个操场,时常会看到幼儿们滚动铁环的身影。一天晨间活动时,场地上摆了多种游戏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开展活动。一些早早来园的幼儿沉浸在滚铁环游戏之中,他们自主结伴,有的玩接力比赛,有的围起圆圈滚,哐哐哐的响声传遍了整个操场。一些来得晚的幼儿则跳起了羊角球,跳着跳着他们就进了大圆圈中,每一个幼儿都很兴奋地朝我
笑,而铁环手们也像个风火轮一样不停地围着圆圈转动。 :看着此情此景,幼儿们的自发创意让我感到惊讶,两组不同的体育器械可以结合在一起,如果老师给予积极的支持、引导,启发他们想象创编,不正是一次很好的滚铁环创意游戏吗?由此我想到了实施《指南》必须把握几个方面,其中有一条:“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幼儿根据材料自发地通过合作、探究新的游戏玩法,这种可贵的学习品质不正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吗?老师一定要支持他们这种乐于想象和创造的积极游戏态度。
:幼儿的合作游戏也是他们想象的开始。幼儿E兴奋地喊道:“小羊们,快跑出敌人的包围圈,我们的妈妈在家等着我们回家呢!”听到了喊声,“小羊”们立刻紧张起来,都想见缝插针地冲出包围阵地。还剩下几只“小羊”也急促地要往圈外跑,这时的风火轮越滚越火,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得密密麻麻,只看到已冲出圈外的“小羊”们奋不顾身地救出了里面的几只“小羊”,“羊儿们”高举着球在圈外欢呼:“哦,我们跑出来啦!” “老师,这游戏真是太好玩了!”我说:“此游戏对风火轮有什么要求吗?”“不能停下来,一个挨着一个滚。”“老师,我想滚铁环,围住‘小羊’们不让
跑出来,可以吗?”“当然可以,你们自己去商量。”幼儿们彼此交换了手中的器械调整了角色,玩得不亦乐乎。教师在开展民间游戏时提供多种游戏材料启发幼儿创设游戏情境,鼓励他们合作创造,积极游戏,促进了幼儿在体能、思维、情绪、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场景四:
铁环滚滚去救援
我们幼儿园活动场地很大,场地的一角画着各色形状不一的线条:直线、曲线、方格、圆圈等,最近一些日子,幼儿们就喜欢来到这些不同的区域,滚着铁环开展一些竞赛等活动。幼儿F对我说:“老师,你不是说过要给我们增加难度吗?”此时我想起了前几天曾经说过的话。
:记得童年的时候,滚着铁环上学放学,到处跑跑,也很开心。现在的幼儿入园离园都是由家长接送,他们更喜欢来到集体与同伴玩,简单的“滚”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我带着幼儿们来到这些区域,指着地面上画满了各色线条的区域问:“你们看!这直线像什么?”“小河、小路。”“曲线像什么?”“像一座座高山。”“方格又像什么?”“像田地。”“如果在田地里种上树就成了什么?”“树林。”我又搬来了几个轮胎,两张平衡木一字排开,几个绿色瓶子插在了田地里。然后就对他们说:“刚才我接到了一个电话,说
有一批救灾物资正需要送到灾区去,但汽车在山路上开了几十公里,前面路也没有了,只能徒步前行,听说我们这儿有独轮车,需要我们帮忙运输,你们愿意吗?幼儿异口同声地说:“愿意。”“但我们的独轮车到达灾区,得经过一片树林,趟过一条小河,翻过一座高山,要闯过这几个关,很是危险,你们害怕了吗?”“不害怕!”“好!大家跟我来吧!”幼儿们接过此任务,在我的带领下穿过树林(障碍瓶子),趟过小河(滚着铁环踩上轮胎障碍物),走过独木桥(平衡木),翻过高山(绕着曲线),有了这些挑战性任务,幼儿们个个精神饱满,勇气十足地接受更大的挑战。
基于以上思考和分析,我们总结出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传承游戏经典、精华――继承性
传统民间游戏来自于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宝。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环境的不同,有些民间游戏已不太适合当代幼儿的发展了,如“赢草”“扔铜板”“斗鸡”等民间游戏,而一些精典的民间游戏流传至今都被一代代的成人和孩子所喜爱。如“老鹰抓小鸡”“跳竹竿”“滚铁环”“舞龙灯”“踩高跷”“抬花骄”“跳绳”“踢毯子”等,因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融入游戏情境,因地制宜地进行创编。如“跳竹竿”中的花样跳法,“舞龙灯”中千变万化的舞法,“丢手帕”中的丢法等等,我们教师都在创编中
保留了其民间游戏的精华部分,因此,幼儿们玩得不亦乐乎。 2.提供更多游戏材料创设丰富情境――创新性 幼儿园开展情境性民间游戏,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便于他们自由选择。因为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兴奋点”,材料能激发教师和幼儿的创新智慧。在游戏中教师要根据幼儿需要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并仔细观察幼儿游戏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游戏情境,这样才能促进民间游戏向情境化方向进一步发展,达到幼儿主动积极参与运动、发展动作技能的活动目标。 3.融合主题活动――发展性
我园开展的幼儿园主题性民间游戏实则是民间游戏和主题活动的自然融合,主题性民间游戏目标并不是单一的游戏目标,而是要依据主题活动制定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目标。例如:以“滚铁环”为例,在大班“走进春天”主题活动中,通过民间游戏目标和主题活动目标的有效融合,形成了滚铁环的具体目标:(1)感知和发现春季气温、生物生长的变化。(2)在游戏情景中感受春天的景象,形成互助、合作的态度。(3)体验创编滚铁环游戏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游戏内容就是部分幼儿创设春天的梅花开放的情境,另一部分滚铁环幼儿在梅园中穿梭滚铁环。此情此景,仿佛春天到了。通过这样的创意,幼儿的主动积极合作互助的态度也体现出来了。另外,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时教师还要
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与运动强度,语言导入和环境材料运用的技巧,以保持幼儿游戏的持久性。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天宁茶山中心幼儿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