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打开这本书,跟随小女孩苏菲的步伐,展开了一段学习了解哲学史的历程。苏菲放学回家了,和同伴讨论有关机器人的问题,然而她却不赞同同伴认为人脑只是一部很先进的电脑的说法,觉得人不应该只是一台机器。她已经开始思索周围的事物……
就在这时,她在信箱里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向她提了一个问题:你是谁?
哲学启蒙的教育就此展开了,此后她不断收到来自这位神秘的哲学教师的来信,引发她对世界的思考,带领她走进西方哲学史。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引发了古代哲学家对世界的认识的思考。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好奇心的缘故,是因为人们对于活着这件事情感到非常惊讶。有了疑问,哲学家们便提出了许多关于世界的本源的猜测和思索。自然派的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构成来自具体的物质,虽然我们知道这是形而上学的哲学理论,但是他们带领我们摒弃了神话式世界观的理论。
后来,大约是公元前四五十年左右起,雅典成为希腊的文化中心,哲学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方向。这时期产生了一批诡辩学家,认为我们虽然无法知道所有自然之谜的答案,却可以肯定人类必须学习如何共同生活。“以人为中心”的议题被提出,就在这个时期,苏格拉底出现了,“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和善恶”。苏格拉底认为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知识奠定巩固的基础,
这个基础就是人的理性,他对人的理性有不可动摇的信念,是一位理性主义者。
在谈到“人类”这个主题的时候,亚里士多德提出,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着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他还强调,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满足。任何一种形式的不平衡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
毫无疑问,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为人类文明和哲学史起到了一个加速引领的作用。接下来,介绍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启蒙运动、佛洛依德的心理研究……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广博深奥的世界,我们了解到了笛卡尔、黑格尔、康德、尼采、马克思……这些闪烁着着智慧之光的思想。
笛卡尔的一句“我思故我在”揭示了我们研究哲学的意义。我们作为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有意识的,我们探索这个世界的规律,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茫茫宇宙中的星尘,我们存在于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和意识,和这个星球上的一切共生,这件事情难道不值得我们惊讶吗?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对身边的一切感到习以为常,不再保留有孩提时对世界的好奇和兴奋?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已经感到麻木,对它提不起兴趣而只是庸碌和随波逐流地活着?苹果几千几万年都是这样地落下,不知打中过多少人的头,为什么只有牛顿才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丧失了多少好奇和发现?当一个小孩看见小狗或小花的时候,往往会为此感到激动不已,比如会学着“汪、汪”,会想去触摸小花,想探个究竟……而成年人在一旁则会觉得这一切都不过太熟悉太正常,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当真如此吗?我们对身边的一切和对我们自己真的了解吗?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慢慢变得冷漠和无趣。我们就是这样机械地活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庸庸碌碌。
这本书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世界和人生的重新审视,了解人类文明和思想的进程,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向何处去?我们所做的一切意义是什么?
我们追求什么?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我们在乎什么?又忽略了什么?
我们有时候对这个社会某些光怪陆离的现象感到不知所措,在灯红酒绿中迷失自我,陷入迷茫和困惑,怀疑真理,做出错误的选择,然后又对自己的行为懊恼不已,在诱惑面前无法抵御,在寂寞时放纵无度,为了蝇头小利互相残害算计,遇到一些小事不顺心就暴跳如雷,看到别人比自己哪方面比自己好就嫉妒成性,如此循环,活得身心俱疲……
我们什么时候回归本真,找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坚持信仰,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理性,加强修为,什么时候就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哲学家们一直孜孜追求真理,追求智慧,寻求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方法。
康德曾经指出,我们无法通过经验和理性得知上帝是否存在,但是我们应该假设上帝是存在的,因为我们需要这个信仰,作为我们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准。同时他还提出,“人非工具”,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把他人当做我们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我们也不可以利用自己,把自己当成达到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因为人本身就是目的。康德的墓碑上可这一句他最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有两件事我愈是思考愈是觉得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我们活在世上应该保存一份信仰,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灵魂的上帝,好让我们随时保持道德的敬畏。
书中提到,人生如星尘,我们现在就如同处在魔术师变戏法时从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的身上的毛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人活着活着就钻进了兔毛的最深处而不再为戏法感到惊奇,而哲学家们则是爬出兔毛直接与魔术师对视,寻求这个戏法即我们的世界
的种种答案,如果我们积极思考人生的意义,就如同坐在了白兔毛的最顶端。我们的人生应该有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权力,而这快乐的来源我非常赞同上文亚里士多德提到的三种形式的平衡,即过着享乐的生活,做着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同时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