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近年来,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知识创新的广泛提倡,特别在教育部门,创新教育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老师的重任。
一、创新的含义
创新实际上就是创造。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创造教育,就是要求培养创造型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应是具有创造精神或创造能力。
创新精神也好,创新能力也好,创新意识也好,创新思维习惯也好,都离不开人头脑中的思维。从科学发展来看,所有创造发明无一不是与思维有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进行创新教育更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手。
马克思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去探索、创新”。一语道出创新教育的实质,今天的青少年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其人生历程正与我国走向现代化历程同步,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发展学生质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勤于思考、积极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着手,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学生如果能对所学知识勇于提问、质疑,就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素质。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联系课内、外,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训斥、不敷衍学生的提问。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应正确引导,耐心解疑。
2.培养学生假设思维
科学上的许多发明创造,从开始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即对发现的问题先进行假设推断,然后通过检索有关资料或实验、实践,进行探索验证,以寻求正确的答案;通过发散聚合,最后获得发明创造的成果。所以,这种假设与推断的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要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与信息技术来提供的疑问情境,或答案式情
境,有利于引发学生质疑问难与发展他们假设推断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自己或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合理的假设,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问题的性质去收集材料,这就是“问题解决”法或“任务驱动”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探索过程。具体做法是:按照一定的问题,一是上网收集图文资料;二是阅读课文及文献资料;三是进行社会调查与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四是动手实验操作。要特别注意的是探究一定要有针对性,收集的材料证据要充分,要能说明问题。
4.培养学生想象思维
许多科学家的伟大创造发明多是从想象开始的。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鲁班发明锯子,就是被带锯齿形的植物叶子勒他手指后,联想到锯齿的锋利,可以用来做成锯条,制成锯木的重要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形象情境资源,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开展想象与联想,甚至可以鼓励他们幻想,而不应对他们的幻想泼冷水、讽刺和嘲笑等。
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只要我们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学是能够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的。
此外, 在语文教学方法上,教师还须注意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拓展学生思维。
当然,创新教学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这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创新教学“任重而道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