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双创”示范基地升级促进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以“双创”示范基地升级促进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20卷第2期2020年2月创新科技

Innov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Vol.20No.2Feb.2020以“双创”示范基地升级促进河南省

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于善甫

(黄河科技学院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河南

郑州450063)

要:河南省各级各类“双创”示范基地自启动建设以来,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

重要支撑。但受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多重制约,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与国家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需求相比,仍面临着理念认识有所偏差、导向精准不足、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双创”示范基地升级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动能转换、效率提升为根本宗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支撑,在动能转换、要素集聚、产业协同等方面发力,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的培育,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创新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双创”升级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20)2-84-8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0.02.009

河南省目前拥有省级以上“双创”示范基地73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4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69家(含57家河南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和12家大数据“双创”示范基地)。其中,区域:18家,高校:12+12(省大数据“双创”示范基地),企业:27家[1]。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自建设以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营造了浓厚的“双创”环境氛围,发挥了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19年3月10日,*总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2019年12月27日,人

收稿日期:2019-12-26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对“双创”工作进行再部署。从创新创业到创新创业创造的转变,体现的是以技术为导向进行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创业、再到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创造精神的思想体系。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有机组合和高效利用创新要素,推动产品从劳动生产向价值创造、从加工制造向价值链攀升全面转型,有利于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在供给、平台建设、服务体系、主体培育、

要探索

1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进行的主

为深入了解河南省各“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笔者对河南省20家(省级以上)“双创”示范

基金项目:2018年河南省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打造双创基地‘升级版’促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2018B049)。作者简介:于善甫(1982—),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创新创业。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第2期以“双创”示范基地升级促进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85·

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河南省各类“双创”示范基地根据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工作中主动创新创特;各类“双创”示范基地围绕提升规划建设水平、加大平台载体投入和资源共享、促进“双创”资源集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行总体布局、科学谋划,有力地推动了“双创”示范基地健康发展。

境为核心,着力构建“双创”生态体系

1.1

区域“双创”示范基地以优化“双创”环

深度融合的“双创”生态体系。三是注重服务模式创新和“双创”生态服务链。例如,郑州大学开放共享“双创”平台载体的做法,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为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许昌学院确立的“三个坚持”“双创”工作理念,通过坚持统筹推进,建立健全了“双创”工作机制,建立了“校长主抓、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的“双创”工作管理,形成了四大“双创”平台和完善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为抓手,着力激发“双创”主体活力

1.3

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以开放协同创新

河南省区域“双创”示范基地通过集聚创新创业优势资源,围绕创新创业工作重点与核心关键环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创新,推动了各项“双创”支持的有效落实以及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制度体系在部分基地逐步建立。一是不断完善配套,促进新业态发展。在郑州航空港区、洛阳高新区、郑州高新区等“双创”示范基地,管理人员均能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保障,为企业开展“双创”解除了后顾之忧,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监管作用,使“双创”环境不断优化、配套不断完善[2]。二是不断完善载体平台建设,促进高端“双创”资源要素集聚。郑州航空港“双创”示范基地主要围绕国际智能终端的生产布局产业链,通过创新创业的推进不断强化创新链;许昌基地积极对接科研院所和高校,通过“引技入企、入园”,激发市场活力,促使许昌基地区域经济发展较活跃。为重点,着力集聚“双创”资源要素

1.2

高校“双创”示范基地以改革科教

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围绕转型升级,不断强化激励机制建设,通过拉长、扩容、压缩创业链和创新链,不断激发“双创”主体活力,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研发投入得到加强。例如,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通过优化运用体系,围绕企业转型升级方向持续发力,以产业链协同创新为支撑,支持重大项目投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转型发展。二是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能力提升。例如,昊华骏化集团成立10个研究所作为创新平台,鼓励员工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是不断调整激励机制,优化高层次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例如,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出台《积极创新奖励办法》,建立动态奖励机制。

高校和科研院所“双创”示范基地注重“双创”工作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和服务链、创新链的完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双创”工作开展中注重顶层设计。例如,郑州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的作用,重点创建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了支持创新创业的创新平台,且多数平台可以向社会提供服务,带动了区域创新创业。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例如,郑州大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建立了包括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院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在内的创新创业开放实验平台;黄淮学院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形成了产教

特点及呈现的新态势

2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主要

通过调研发现,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在资源融合、模式创新、成果共享、格局协调等方面特征明显,全省“双创”工作开展有序,“双创”氛围浓厚。“双创”示范基地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带动作用明显,随着“双创”的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善明显,区域协同能力不断增强,“双创”主体逐步强化的发展态势开始呈现。

2.1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特征显著一是“双创”资源融合程度提升明显。各基地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促进资源要素融合,提升区域“双创”活力。例如,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通过“双创”模式,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活力提升。二是“双创”过程更加开放。各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86·

创新科技第20卷

基地在用人机制、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开放共享资源,灵活的用人机制对促进“双创”发展效果明显。例如,在郑州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产教研学用交融互通、开放共享的格局基本形成。三是“双创”模式层出不穷。新的技术催生新的产业,新的产业形成新的业态,再加上近年来的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措施的推进,“双创”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例如,中信重工、郑州航空港区、昊华骏化集团等都在不断迭代升级“双创”模式。四是“双创”格局协调度提升较快。“双创”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双创”与高校建设、“双创”与企业转型升级、“双创”与区域经济发展、“双创”与乡村振兴、“双创”与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协调度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

2.2

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发展呈现的新

了可喜的成绩,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梳理、推广各基地的典型做法,对实现“双创”示范基地升级,推动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的内在要求

3.1

重视顶层设计是“双创”示范基地升级

科学的顶层设计是“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行动指南。本次调研的各类“双创”示范基地均十分重视顶层设计,按照基地建设相关要求,从总体发展战略谋划到具体实施及保障措施落实、从战略定位到发展目标、从任务原则到具体举措等均有科学设计与规划。基地通过科学编制建设工作方案,从全局层面综合协调,全面指导“双创”工作开展。各“双创”示范基地按照前期工作方案,重视顶层设计、落实建设规划的实践表明,科学的顶层设计是“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内在要求。河南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根据工作推进情况,灵活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完善和优化,进而指导各“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抓手

3.2

依托平台载体是“双创”示范基地升级

随着“双创”的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善明显,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快,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明显。一是“双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提升。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河南省制度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支持“双创”的制度日趋完善,企业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二是平台载体不断完善。河南省各类平台载体联动协同能力持续增强,国家战略之间的协调联动能力得到加强,促进了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四路并举”的开放格局在河南省得到充分体现。三是创新主体不断强大。越来越多的“双创”龙头企业被国家认可,河南企业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品牌推广能力不断增强,带动就业和区域发展能力增强。四是“双创”群体不断壮大。河南省“双创”环境的优化促进大量人员投入创新创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省外豫籍企业家等有志之士不断投入其中,“双创”群体不断增强壮大。

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的各类支撑载体和平台也在不断丰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各类载体既是“双创”开展的基础设施,也是“双创”示范基地承接各类“双创”资源、集聚创新创业要素的主要抓手。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区域“双创”示范基地更加注重本区域内各类“双创”资源的整合与要素之间的协同,注重资源要素和各类平台载体的共建共享,努力建设创新能力强的“双创”综合体。“双创”综合体的建设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初创期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则更加注重众创空间及“双创”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建设,大学生科技园的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师生创新创业的服务保障体系完备。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不但注重内部“双创”共享平台、实验实训平台、成果孵化平台、产品研发平台等各类平台的建设,而且懂得借力外部平台载体实现创新发展。总体而言,各类“双创”示范基地均结合自身特点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要求,将“双创”平台载体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基地建设的

基地升级的启示

3示范基地建设取得的经验对实现

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自启动建设以来不断探索创新,在生态环境、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组织方式、平台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不但取得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第2期以“双创”示范基地升级促进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87·

重要抓手,以平台建设促“双创”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的重要原则

3.3

因地制宜发展是“双创”示范基地升级

厚,各类激励机制共同发力,尽职免责的创新文化和企业家精神保障了“双创”的持续升级。各类“双创”示范基地围绕“双创”发展的链条进行创新探索,为“双创”升级保驾护航,是“双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动力

3.5

集聚创新要素是“双创”持久开展的根

因地制宜、分类发展是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特色。实践证明,坚持因地制宜借助外力、错位发展是各类“双创”示范基地在短时间内发挥各自优势、取得明显成效的关键。例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属于新区,区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少,创新资源相对匮乏,针对这一困境,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创新性地探索了“三级孵化”模式,有效解决了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许昌学院在“双创”示范基地发展过程中,针对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要求,结合许昌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地采取校地合作的形式,将“双创”工作融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鹤壁市商务中心区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及交通区位优势的特色,选择了大企业的后台客户服务业务,与一二线城市形成了产业错位发展格局,同时,配套建设了居住、娱乐、餐饮等多元的生活服务设施,培育孵化了诸如丹阳瑞光、河南巡天等初创企业。由此可见,因地制宜发展是“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原则,河南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区域特点,找准切入点,选好突破口,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利用先行先试的优势,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特色鲜明的“双创”升级模式。的基础保障

3.4

良好发展环境是“双创”示范基地升级

本次调研的“双创”示范基地在实践探索中均将集聚创新要素作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创业服务专业化、运营模式市场化。在人才要素方面,一些基地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效果显著。在“双创”工作开展中以项目建设为纽带,通过高水平创建开放共享平台,吸引各类创新人才和团队聚集。在引进“双创”服务方面,大胆探索,突破各类,大力引进金融服务机构和各类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夯实“双创”发展的动力。在创新要素集聚方式上,打破常规发展方式,注重使用外力,通过整合外部各类资源实现强强联合。通过广泛集聚创新要素,各“双创”示范基地的创新创业要素支撑体系已基本形成,有力地支撑了“双创”示范基地的持续发展。

的问题

4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升级面临

尽管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在实践中均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受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多重制约,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与“双创”升级的需求相比,仍面临着理念认识有所偏差、导向精准不足、资助尚不健全、基地建设缺乏指导和要素供给结构失衡等矛盾和问题。有偏差

4.1

基层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理念认识

调研发现,凡是“双创”工作开展较好的示范基地,无论是在基地内部还是外部区域层面,均具有良好的“双创”发展环境作为有力的保障。区域“双创”示范基地,紧密围绕服务型、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塑运行机制;通过不断优化激励,促进创新创业人才流动;通过厚植“双创”文化,不断调优“双创”发展氛围。高校及科研院所“双创”示范基地围绕“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进行探索尝试,探索出了“专创”融合的高校模式,使得“产科教研学用”更加协同、高校“双创”氛围深入师生之心。企业“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创造的环境氛围浓

通过调研发现,个别“双创”示范基地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一是部分地方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考虑不深入。目前河南省一些“双创”示范基地是由部门主导成立的,因而都带有一定的准性质色彩。一方面,这些基地对“双创”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围绕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和“双创”升级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功不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88·

创新科技第20卷

可没。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部门在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欠考虑本地实际、区域特点、发展阶段,导致一些“双创”示范基地不能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一些企业组织过度追求短期收益。一些基地为获得补贴,通过免费甚至倒贴的形式吸引创业者,因而出现了恶意争抢客户的现象,对其他“双创”示范基地经营造成一定冲击,极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和“搭便车”现象的发生。三是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基地建设定位模糊。目前河南省拥有高校和科研院所“双创”示范基地12个,河南省大数据“双创”示范基地12个,但由于科技成果应用、创新创业成绩与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体系没有挂钩,大部分教师创新创业积极性偏低。同时高校对科技研发工作普遍重视不够,对后续的成果应用转换投入不足,导致高校的科研成果利用率、转换率偏低。因此,高校部分“双创”示范基地成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场所,影视制作、打字复印、网络销售等科技含量不高的创业活动成为这类“双创”示范基地的主要产业,而技术含量高的科创企业严重缺乏,这使得“双创”效果大打折扣。给不足

4.2“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支持精准供针对“双创”发展及“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河南省各级及各类“双创”载体均出台了多种,保障了“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协调性、精准性以及调整及时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简单照搬,不顾实际。一些部门在制定过程中多以上级为蓝本,并参考其他地区举措,但较少吸收专家、学者以及各类市场主体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政出多门,职责交叉。河南省现有的一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制定主体有发展改革部门、共青团系统、教育部门、门,甚至有妇联组织。供给的碎片化、零碎化问题较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对滞后

4.3“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发展相

大,他们对“双创”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双创”专业人才不足已经成为一些基地运营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专业人才匮乏造成“双创”示范基地管理运营跟不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形成恶性循环[4]。目前,河南省一些“双创”示范基地由于缺乏造血能力,为节约用人成本,大多选择降低人才引进标准,将专业性较强的服务只能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担,基地自身的专业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另外,由于扩张速度过快,一些“双创”示范基地往往因前期评估不足、规划不周、定位不准,忽视了地区差异和行业特色,大量“双创”示范基地管理团队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难以匹配企业的实际需求。显短板

4.4“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要素集聚存在明一是人才资源供给相对短缺。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根基,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资源。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不是人力资源强省,更不是人才强省。近年来,河南省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力度,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但仍呈现短缺的局面。目前,河南省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数量不足,2017年全省R&D人员为619人,数量居全国第9位,企业R&D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仅为2.6%,万人R&D人员数为7.3,仅达全国标准的42.5%。二是资金投入不足。2018年全省R&D经费投入仅占全国总量的3.4%,与东部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河南R&D经费投入强度仅1.40%,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9%)0.79个百分点,也低于安徽省(2.16%)0.76个百分点、低于湖北(2.09%)0.69个百分点、低于湖南(1.81%)0.41个百分点,位居中部六省第4位;同时,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较少,与湖北、安徽等中部省份有较大差距。三是现代金融服务发展相对滞后。金融发展水平一直是河南省的短板,河南省上市公司数量和证券化率还有很大的欠缺,这与河南省GDP在全国的排名极不相称。四是创新主体不强。河南省创新型企业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截至2019年底,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约22.7万家,而河南省有4782家,不及广东省的10%,仅占全国的2.1%,位列全国第16位、中部

“双创”示范基地人才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绝大部分从业人员专业背景与创新创业关系不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第2期以“双创”示范基地升级促进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

六省第5位。融合发展,进而激发“双创”升级的持续动力[6]。一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提高创新要素集聚度、提升产业要素承载力为导向,以培育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抓手,立足区域产业要素与创新要素分布实际,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区域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深度融合。二要构筑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结合区域特点和企业自身能力发展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充分认识并利用新科技带来的红利实现创新发展[7]。三要以开放式创新融入国内外创新高地。创新创业要立足区域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现状,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着力推动区域产业要素与区外各类高端创新资源要素的整合,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量发展的新动能

5.3

优化“双创”升级的平台载体,释放高质

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5以“双创”示范基地升级促进河南

“双创”升级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动能转换、效率提升为根本宗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为保障,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以人才资源为第一要素,从体系、环境氛围、金融支撑、平台载体等层面,通过对传统“双创”模式进行优化升级,推动河南省“双创”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双创”制度环境持续优化,进而带动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发展红利

5.1

完善“双创”升级协同,释放高质量

“双创”升级在体系层面,更强调间的相互协调耦合,要通过之间的协同激发释放“双创”发展的红利。各级要把“双创”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之中,要通过调优机制、完善支持奖励机制、落实配套机制、破除发展“障碍”等措施,建立“双创”升级发展的长效机制。一要继续加大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我国独特的优势,加快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处理好统筹规划和协调作用,为“双创”主体发展构建全链条的保障体系;在制定上注重的协调性、针对性和精准性,根据“双创”发展情况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及时进行调整。二要做好“双创”评估与储备。发挥好第三方评估的作用,充分发挥协会、商会、各类智库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对促进“双创”发展的各项落实,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建立健全长效评估机制[4]。三要进一步加强“双创”宣传。通过各类媒体,持久地宣传“双创”主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组建宣讲团,做好宣讲。发展的动力

5.2

推动“双创”升级要素融合,激发高质量

创新创业平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8]。“双创”升级意味着在现有的“双创”载体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深挖潜力,充分激发释放各类创新资源的新动能。提升孵化机构和众创空间服务水平是“双创”升级的重要抓手。应从市场定位、运营策略、服务功能、组织形态等层面,推动河南省孵化机构等“双创”平台载体向专业化、品牌化、多元化、联盟化升级,释放“双创”升级的发展动能。一要加强平台之间的联合。河南省各类“双创”平台载体布局分散、相互之间联系不足、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是制约平台发挥最大作用的障碍,可以通过建立联合协同机制向联盟化发展。二要提供差异化服务。目前,“双创”平台载体的差异化程度不高、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低端服务严重过剩、市场需要的特色、专业服务供给不足,要尽快支持一批高端平台载体建设。三要以市场为导向促台专业化发展。“双创”升级要求基地建设要突出特色,增强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服务模式要从单一化向专业化、多元化升级,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供给改革,调优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平台载体建设。

“双创”升级要求在区域范围内推动产业要素与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应以提高创新要素集聚度、提升产业要素承载力、积极融入国内外创新高地、切实加大创新资源要素的投入力度等为抓手,推动创新要素与产业要素融合匹配,实现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90·

5.4

创新科技第20卷

量发展的持续动力

加强“双创”升级的人才支撑,筑牢高质

构予以奖励。四要推进园区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在园区内进行试点,构建信用体系长效机制,创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

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

5.6

营造“双创”升级的良好环境,不断优化

“双创”升级,引才育才聚才是关键,要以推动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为重点。人才配置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市场人才运营体系和人才保障机制,夯实“双创”人才基础,以保障河南省“双创”升级的持续后劲。一要壮大创新创业群体队伍。河南省人口众多,扩大创新创业主体有先天优势。一方面,引导掌握先进技术的中高级科研人员利用技术进行创业,优化河南省创业人员结构;另一方面,应出台优惠,鼓励省外豫籍人员来豫创业。二要强化高端人才引进。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生物、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优势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学科的实际需要,面向国内外加快引进一批包括“千人计划”专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河南省“百人计划”人才等在内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创新创业人才和综合性管理人才。三要健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新形势下,“双创”人才既是国家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9]。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将中高等职业教育引入园区,通过联合培养或订单培养提升“双创”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和实用性,为园区产业发展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术人员。

5.5

强化“双创”升级的金融支撑,确保高质

良好的“双创”环境可以为“双创”升级保驾护航。一要努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宣传和创新实践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社会环境。二要营造良好的“双创”发展氛围。一方面,强化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注重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大“双创”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创新创业以及“双创”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让勇于创新创业者得到社会认可,提升其获得感。三要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要充分尊重企业家,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带头作用,不断壮大企业家队伍,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本质与市场竞争要求相一致,市场竞争为企业家精神提供了展示平台,企业家精神通过市场竞争得以强化[10]。四要着力优化“双创”人才环境。人才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高端人才更是推动创新创业提质增效、“双创”示范基地升级的迫切需要,要鼓励、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高端人才引进提供资金、支持。参考文献:

[1]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调研组.倾力打造河南双创升级版[N].河南日报,[2]田文富.创新创业协同发展及支撑体系建设研究:以郑洛新双创示范基地实践为例[J].学习论坛,2018(7):[3]杨凯瑞,洪百欣,陈纤纤.河南省支持双创平台载体建设的文本量化研究[J].创新科技,2020,20(1):37-[4]董艳蕊.河南省双创人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20(6):72-76.

[5]喻新安,胡大白,杨雪梅.河南双创蓝皮书:河南创新创业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6]胡煜寒.创新驱动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策:以鞍山市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7):119-122.44.48-53.

2018-07-12(006).

量发展的活力

一要强化创新创业财税扶持。各级及相关主管部门要联系实际,以促进科技创新为己任,把科技投入作为科技强国重要抓手,全面构建创新创业财政支出保障机制,建立支持创新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同时要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争取财政的更大支持。二要加强资本市场支持。鼓励天使资金、风投资金等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培育多投入主体的“双创”投入保障力量。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业务模式,引导企业积极尝试P2P、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促使本地科技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并运用新兴模式迅速获得融资和市场推广。三要持续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科创企业及中小微初创企业发展,围绕企业成长周期和特点,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并对支持较好的金融机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第2期以“双创”示范基地升级促进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41(1):83-98.

·91·

[7]李斌.中西部地区创新要素与产业要素融合模式与路径研究[J].创新科技,2019,19(5):9-15.

[8]孙红军,王胜光.创新创业平台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研究:来自2012—2017年88个国家高新区关系数据的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

[9]张铭芳,付博“双创”.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9(6):51-.

[10]吴滨.培育企业家精神激发“双创”活力[N].经济日报,2019-09-04(011).

ResearchonPromoting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Henan

EconomybyUpgradingtheMassEntrepreneurshipand

InnovationDemonstrationBase

(China(Henan)InstituteofInnovationandDevelopment,HuangheScienceandTechnologyCollege,Zhengzhou

Henan450063)

YuShanfu

Abstract:Sincetheconstructionofalllevelsandtypesofmass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

demonstrationbasesinHenanhasstarted,ithascontinuedtodeepenreformsandinnovations,providingimportantsupportfor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Henaneconomy.Duetothemul⁃tipleconstraintsofhistoricalfactorsandrealisticconditions,comparedwiththecountry'sneedofbuildinganupgradedversionofmass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base,theconstructionofmass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baseinHenanstillfacescontradictionsandproblems,suchasphilosophicalmisunderstanding,inadequatelyaccuratepolicyguidance,andrelativelylaggingconstructionofservicesystems.Upgradingofmass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baseshouldbeguidedbynewdevelopmentconcepts,withkineticenergyconversionandefficiencyimprovementasthefundamentalpurpose,withpromotingsupply-sidestructuralreformasthemainline,with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asthebasicsupport,andputeffortsinto⁃kineticenergyconversion,factorconcentration,andindustrialsynergy,etc.toacceleratethecul⁃tivationofnewindustries,newformatsandnewmodels,promotetheoptimizationandupgradingoftheindustrialstructure,andachievehigh-quality,high-efficiency,sustainableandinnovativedevelopmentoftheeconomy.

Keywords:HenanProvince,mass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demonstrationbase,high-qualitydevelopment,upgradedmass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

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2019年全国统一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要求,我单位《创新科技》杂志社已全部收回并作废旧版新闻记者证。自公示之日起,正式启用新版新闻记者证。

新版新闻记者证持有人员名单:宋先锋贾志远欧阳曦朱燚波

公示期:2020年2月15日-2020年2月25日监督举报电话:宣传部传媒监管处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

0371-658888510371-6131659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