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托法》规定受托人应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其他组织不能成为受托人。自然人受托人需具备成年和精神健康两个条件。法人受托人包括基金会和信托公司。合伙企业可通过将合伙人作为共同受托人解决。信托法对受托人的规定较为严格,限制了其他组织的资格。
法律分析
我国《信托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受托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法律、行政法规对受托人的条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受托人应当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具体包括两类民事主体】
第一、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要同时具有两个条件:
1、已经成年(年满18周岁,或者16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2、精神健康,不是精神病人。
没有达到这两个条件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内装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他们不能成为信托关系中的受托人。自然人成为受托人,当然包括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受托人。
第二、是法人。
我国法律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具体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法人成为受托人,主要包括作为社会团体法人的基金会和作为企业法人的信托公司。
【其他的组织不能成为受托人】
其他组织作为民事主体在法律上很难明确的界定,尤其在以自己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时,在具体操作上很难对其财产划清范围,考虑到信托行为在实践中尚不广泛,信托法对开受托人的规定与采取了从严规定的做法,目前也就只允许自然人或法人成为受托人。
知识总结:我国信托法将法人以外的其他组织排除在外,如果存在以合伙企业为受托人的情况,可以通过将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作为共同受托人的方法加以解决。
结语
根据《信托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受托人应当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自然人受托人要同时满足成年和精神健康的条件,而法人受托人则是指具有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的组织,如基金会和信托公司。其他组织不能成为受托人,因为在财产责任方面难以界定。总结来说,我国信托法对受托人的规定相对严格,但可以通过将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作为共同受托人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四章 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 第三十九条 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四章 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 第二十九条 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应当按照约定为委托人就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意见,草拟、审查法律文书,代理参加诉讼、调解或者仲裁活动,办理委托的其他法律事务,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三章 律师事务所 第十六条 设立个人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外,设立人还应当是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设立人对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