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应按正常工资待遇支付,不得只发底薪。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需要护理由单位负责。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
法律分析
停工留薪期不能只发底薪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工伤职工治疗工伤,停止工作期间,按遭受事故伤害前正常上班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应当凭职工就诊的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或者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康复机构出具的休假证明确定。停工留薪期超过12个月的,需经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停工留薪期结论为最终结论。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工伤保险待遇补偿有:
工伤保险待遇主要的补偿是:医疗费、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个月本人工资)、
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根据你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根据你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
、停工留薪期工资(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确定)、
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
结语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应按照遭受事故伤害前的正常工资福利待遇发放。停工留薪期不得超过12个月,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需经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保险待遇补偿包括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根据法律规定,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享有相应的福利待遇,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七条 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