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游访邓小平故里 前言:这次我参加了“追寻红色足迹”的社会实践活动,专程从
家步行一小时到达“邓小平故居”去参观了解有关小平爷爷的红色革命历程。“邓小平故居”位于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如今已经被评为国家四A级旅游区。“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这句话是小平爷爷当年的叮嘱,作为广安人的我可以自豪的说小平爷爷当年的嘱咐已经实现了。宽敞的柏油马路,林立的高楼大厦,整洁美丽的市容市貌,热情友好而满怀自豪感的市民,无不例外的让人感觉到改革开放以来广安发生的巨大变化。本次调查的时间是2011年2月13日。 在故居的入口处,可以发现这的大门被做成牌坊形状,显得高大雄伟,上方用魏碑体书写的“邓小平同志故里”几个贴金大字闪闪发光,跃入眼帘。进入园内,根据路牌指引我首先来到小平父亲邓绍昌的墓前瞻仰,这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区。然后我们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漫步于纪念园内,沿途参观了百花潭景点,随后我经过三个梯子来到了小平铜像广场,每个梯子分三步,这象征小平爷爷三起三落的
政
治生涯,只见他静静地坐在藤椅上,面带微笑,放眼远眺,一如既往
的亲切、质朴和睿智,勾起了我的怀念和敬仰。
告别了铜像广场,我来到了小平故居陈列馆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不同凡响的建筑。它是用花岗石材料砌成,其造型也是按照小平爷爷的人生轨迹来设计的。陈列馆一字排开,从右至左三个青瓦坡型房屋三起三叠,一起比一起高,韵寓着邓小平政治生涯三起三落的人生;然而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相反他凭借着自己平和的心态经历过跌宕不平、艰难苦难的黑暗时期后,终成伟业。我明白了即使处在逆境中,也要不屈不
扰、愈挫愈勇,心中充满阳光和激情迈向前方;在顺境中也得居安思危、不卑不亢。中间高高地耸立着一座丰碑,再向左伫立着两个斜顶瓦房,形如旗子,蕴寓“一个丰碑两面旗帜”,显示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象征着我们要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旗帜。该陈列馆占地约1000平方米,分“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非常岁月”、“开创伟业”、“小平,您好!”六个部分展示小平爷爷光辉的一生。我刚进入展览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高海阔人为峰”的邓小平型铸铜壁像,看到这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铜像,我不经想到了小平爷爷对我们民族那划时代的贡献:第一,小平爷爷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指明了航向。对于这一点,
没有非凡的气魄和智慧,是根本做不到的。或许,没有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我们仍然在黑暗中探寻前进的道路;第二,他主张废除领导
干部终生制,这是前无古人的,也证
明了这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反映出小平爷爷伟大的情怀和
高尚的情操。
馆内共有三个图片展览室和七个文物展览室。第一展览室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革命年代”,共展出十八幅照片。其中三幅最为珍贵,一幅是小平在法国时的留影,一幅是小平与叔叔邓绍圣(革命烈士)的留影,还有一幅是旅法革命团支部成员的合影,这幅照片再现了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一大批旅法青年知识分子献身革命、最求真理的豪迈英姿。后三部分是“建国以后”、“动乱岁月”、“开创新时期”,主要介绍了邓小平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商国事的情景。第二展览室共分八部分,其中名为“外事活动”的一部分共展出了三十一幅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小平爷爷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很有外交才华的
外交家,他接见过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总统密特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及美国总统卡特等国外领导人和知名人士。第三展室则主要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王震、邹家华、李沛遥等关心广安发展建设的老照片;整个图片展览室无不例外地在现了小平爷爷戎马倥偬、三起三落、运筹帷幄的光辉一生。在展出的实物中,有邓小平不同时期穿过的衣服、办公用品,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九八四年国庆阅兵式上乘坐的红旗车。
随后来到小平爷爷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被称作邓家老院子。它距纪念馆五百米,是一座极具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院子正前方有一个池塘,形如砚台,故名洗砚池。据说小平爷爷幼年在这里练书法、清洗毛笔。
之后又继续参观了放牛坪、路过清水塘、瞻仰神道碑、探访德政坊。在游览近三个小时后从小平故里东大门出来。刚一出来就听见有人在议论,其中一人说邓小平出去读书后就再也没回来过了,另一位接着说到——人家邓小平早已说过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就是故乡了。是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小平爷爷为发展祖国提出的构想,国家富裕安定,广安自然也就富裕安定了。“我是中国人民的儿
子,我深切的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
民。”小平爷爷逝世后不仅把眼角膜捐献给患者,还把遗体捐献给了医学事业,如此宽广、博爱的胸怀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同时也激励着我要开阔心胸、培养高尚情操。
一个丰碑,两面旗帜
小平故居的堂屋大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