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原子晶体
学习目标 1.掌握共价键的键能与键长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掌握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3。掌握原子晶体的概念及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特点。
一、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
1.键能: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的强度可以用键能来描述。键能是指在 __________条件下,1 mol________AB分子生成________A原子和________B原子的过程中所________的能量,称为AB间共价键的键能,单位为kJ·mol-1。
例如,在298 K、101 kPa条件下,1 mol H2分子离解生成气态氢原子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所以,H-H键的键能为436 kJ·mol-1。
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________,意味着化学键越________,越不容易被________。
2.键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而言,化学键的键长愈________,键能愈________,化学键愈________,键愈________。
当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重叠程度越大,键长越________,键能越________。
3.键能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
(1)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反应为________反应,否则,反应为________反应。反应热(ΔH)=____________总键能-__总键能。
(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强弱决定着化学反应过程中的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________变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分子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生成物分子内______的形成.
二、原子晶体
1.概念:相邻原子间以__________相互结合形成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结构的晶体,叫做原子晶体。
2.典型的原子晶体-—金刚石
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被周围________个碳原子包围,以共价键跟________个碳原子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_,其C-C—C夹角为________。
金刚石晶体中C原子个数与C—C键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金刚石结构中最小的环中有6个C原子,金刚石晶胞中含8个C原子。
3.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由于共价键的键能大,所以原子晶体一般熔点____,硬度______,______导电,______溶于一般溶剂。
4.常见的原子晶体 (1)某些非金属单质,如晶体硼(B)、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某些非金属化合物,如金刚砂(________)、水晶(________)、氮化硼(BN)、氮化硅(Si3N4)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键能越大,表示分子拥有的能量越高,共价键越难断裂
B.分子中键长越长,表示成键原子轨道重叠越大,键越牢固 C.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吸收能量的过程 D.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放出能量的过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已知C3N4晶体具有比金刚石更大的硬度,且原子间均以单键结合.下列关于该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3N4晶体是原子晶体
B.C3N4晶体中,C—N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的C—C键的键长要短
C.C3N4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4个N原子,而每个N原子连接3个C原子
D.C3N4晶体中微粒间通过离子键结合 3.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 kJ·mol-1,H—N键的键能为391 kJ·mol-1,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2NH3,得1 mol N2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mol-1,则N≡N的键能是多少?
4.单质硼有无定形和晶体两种,参考下表数据:
金刚晶体晶体 石 硅 硼 熔点>3 1 683 2 573 /K 823 沸点5 100 2 628 2 823 /K 硬度 10 7。0 9.5 (1)晶体硼的晶体类型属于__________晶体,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已知晶体硼结构单元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点,每个顶点上各有1个B原子。通过观察图形及推算,此晶体结构单元由___个B原子组成,键角________。
练基础落实
知识点1 共价键的键能与键长
1.关于键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指在101 kPa、298 K条件下,1 mol气态AB分子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的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
B.是指气态原子形成1 mol共价单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C.键能的单位是kJ·mol-1
D.键能越大,表明该分子越稳定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键能越大,表示化学键越牢固,难以断裂 B.键长越短,化学键越牢固,性质越稳定
C.破坏化学键时,消耗能量,而形成化学键时,则释放能量 D.键能、键长只能定性地分析共价键的特征
3.下列事实不能用键能的大小来解释的是( ) A.N元素的电负性较大,但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B.稀有气体一般难发生反应
C.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D.F2比O2更容易与H2反应 知识点2 键能与反应热
4.已知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又知化学键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键能:P-P为214 kJ·mol-1,P—O为360 kJ·mol-1,氧分子内氧原子间的键能为497 kJ·mol-1,则P4+3O2===P4O6的反应热ΔH为( )
A.1 545 kJ·mol-1 B.-1 545 kJ·mol-1 C.-126 kJ·mol-1 D.126 kJ·mol-1 知识点3 原子晶体及其物理特征
5.有关原子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原子不遵循紧密堆积原则 B.原子晶体中不存在独立的分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和硬度较高 D.原子晶体熔化时不破坏化学键
6.氮化硼(BN)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具有超硬、耐磨、耐高温等优良特性,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与氮化硼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作用都相同的是( )
A.硝酸钠和金刚石 B.晶体硅和水晶 C.冰和干冰 D.苯和萘 练方法技巧
原子晶体性质的判断与比较技巧
7.碳化硅(SiC)的晶体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它与晶体硅和金刚石相比较,正确的是( )
A.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碳化硅>金刚石>晶体硅 B.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 C.三种晶体中的单元都是正四面体结构
D.三种晶体都是原子晶体且均为电的绝缘体
8.美国《科学》杂志曾报道:在40 GPa的高压下,用激光加热到1 800 K,人们成功制得了原子晶体CO2,下列对该物质的推断一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定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
B.该原子晶体易汽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该原子晶体有很高的熔点
D.该原子晶体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 练高考真题
9.(2010·全国理综Ⅰ,13)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B.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C.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D.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练综合拓展
10.下列晶体中,最小环不是由六个原子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水晶 D.晶体硅 11.
金刚砂(SiC)与金刚石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在金刚砂 的空间网状结构中,碳原子、硅原子交替以共价单键相结合。
试回答:
(1)金刚砂属于________晶体.
(2)在金刚砂的结构中,一个硅原子周围结合______个碳原子,其中键角是________.
(3)金刚砂的结构中含有共价键形成的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环上有________个硅原子。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12.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相关信息 素 X的基态原子核外3个能级上有电子,X 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 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Y 在火山口附近沉积 Z Z和Y同周期,Z的电负性大于Y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W 34 (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X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2的分子中存在________个σ键。在H-Y、H-Z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________,键长较长的是________。
(3)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W2Y在空气中煅烧生成W2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处理含XO、Y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Y。
已知:
XO(g)+错误!O2(g)===XO2(g) ΔH=-283.0 kJ·mol-1 Y(s)+O2(g)===YO2(g) ΔH=-296。0 kJ·mol-1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原子晶体
基础落实 一、 1.298 K、101 kPa 气态 气态 气态 吸收 越多 稳定 破坏
2.两个成键原子的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叫做该化学键的键长 短 大 强 牢固 短 大
3.(1)吸热 放热 反应物 生成物 (2)能量 旧化学键的断裂 新化学键
二、
1.共价键 立体网状
2.4 4 4个共价单键 109。5° 1∶(4×错误!)=1∶2 3.高 大 不 难
4.(1)硅 Si 金刚石 (2)SiC SiO2 课堂练习
1.D [键能大,表示破坏该键需要的能量大,并不是分子拥有的能量大;键长越长,表示成键的两原子的核间距越长,分子越不稳定;化学键的形成是原子由高能量状态向稳定状态(低能量)转变的过程,所以是一个放热过程。]
2.D [先由性质推测晶体的类型应为原子晶体,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N原子半径比C原子半径小,所以C—N键键长比C—C键键长短,根据最外层电子数C为4个N为3个,分别能形成4个和3个共价键,即每个C原子连接4个N原子,每个N原子连接3个C原子。]
3.ΔH=EN≡N+3EH-H-6EN-H 即-92.4 kJ·mol-1=EN≡N+3×436 kJ·mol-1-6×391 kJ·mol-1 EN≡N=945。6 kJ·mol-1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解析 本题考查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为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ΔH〈0为放热反应,ΔH〉0为吸热反应.
4.(1)原子 晶体硼的熔、沸点和硬度都介于晶体Si和金刚石之间,而金刚石和晶体Si均为原子晶体,B与C相邻且与Si处于对角线位置,也应为原子晶体
(2)12 60°
解析 晶体硼的熔、沸点和硬度都介于晶体Si和金刚石之间,而金刚石和晶体Si均为原子晶体,B与C相邻且与Si处于对角线位置,也应为原子晶体。每个三角形的顶点被5个三角形所共有,所以,此顶点完全属于一个三角形的只占到1/5,每个三角形中有3个这样的点,且晶体B中有20个这样的三角形,因此,晶体B中这样的顶点(B原子)有3/5×20=12个。又因晶体B中的三角形面为正三角形,所以键角为60°。
层级训练
1.B [化合物AB中A、B原子间可形成单、双或叁键。] 2.D [键能和键长是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共价键特征的.] 3.B [本题主要考查键参数的应用。由于N2分子中存在叁键,键能很大,破坏共价键需要很大的能量,所以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稀有气体都为单原子分子,分子内部没有化学键;卤族元素从F到I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其氢化物中的键长逐渐变长,键能逐渐变小,所以稳定性逐渐减弱;由于H-F的键能大于H—O,所以更容易生成HF。]
4.B [在反应P4+3O2===P4O6中,要拆开6 mol P—P键和3 mol氧分子内氧原子间的键,要形成12 mol P-O键,故此反应的反应热ΔH=6×214 kJ·mol-1+3×497 kJ·mol-1-12×360 kJ·mol-1=-1 545 kJ·mol-1。]
5.D [原子晶体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相连,而共价键具有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方向性和饱和性,所以原子晶体中,原子不遵循紧密堆积原则。]
6.B [因为BN为原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共价键。A中硝酸钠为离子晶体;C、D中物质均为分子晶体,只有B中物质均为原子晶体。]
7.C [晶体硅为半导体。] 8.B [CO2由固态时形成的分子晶体变为原子晶体,其成键情况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C===O双键变为C—O单键,但化学键依然为极性共价键,故A正确。由于晶体类型及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物质的熔、沸点等性质也发生了变化.CO2原子晶体具有高硬度、高熔点等特点,故C、D选项正确,B项错误。]
9.C [联想教材中SiO2的晶体空间结构模型,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结合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结合形成2个共价键,其空间网状结构中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硅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氧原子位于四面体的4个顶角,故D项错误;金刚石的最小环上有6个碳原子,SiO2的晶体结构可将金刚石晶体结构中的碳原子用硅原子代替,每个Si—Si键中“插入”一个氧原子,所以其最小环上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Si、O原子个数比为1∶1,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
10.C [金刚石、石墨中的最小碳环及晶体硅中硅环都是6个原子,水晶(主要成分SiO2)中的最小环上有6个硅原子、6个氧原子.]
11.(1)原子 (2)4 109.5° (3)3
解析 由于金刚砂的晶体构型是空间网状结构,碳原子、硅原子交替以共价键相结合,故金刚砂是原子晶体;硅和碳电子层结构相似,成键方式相同,硅原子周围有4个碳原子,键角109.5°;组成的六元环中,有3个碳原子、3个硅原子.
12.(1)3 ⅥA HClO4 (2)2 H-Cl H-S
1
(3)1s22s22p63s23p63d104s(或[Ar]3d104s1) 2Cu2S+3O2错误!2Cu2O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SO2
(4)2CO(g)+SO2(g)===S(s)+2CO(0 kJ·mol2g) ΔH=-270。
-1
解析 根据条件可推得X、Y、Z、W分别为C、S、Cl、Cu四种元素。
(1)S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第ⅥA族.一般地,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HClO4的酸性较强.
(2)XY2为CS2,其结构式为,故其分子中存在2个σ键。由于Cl的电负性比S强,因此键的极性较强的是,由于S和Cl位于同一周期且S原子的半径大于Cl原子的,故键长较长的是H-S。
(3)W是铜原子,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Cu2S和O2发生反应生成Cu2O和S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S+3O2错误!2Cu2O+2SO2。
(4)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2-②得总反应:
2CO(g)+SO2(g)===S(s)+2CO2(g) ΔH=-270.0 kJ·mol-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