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阶段环境保护有效途径的分析

现阶段环境保护有效途径的分析

来源:欧得旅游网


现阶段环境保护有效途径的分析

【摘要】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本文仅就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有效途径;浅析

1.环境保护现状产生的原因

1.1法律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的有关能源、环境的各项法规制度名目繁多,研究结果建议更是林林总总,但是仍然不能扭转我国目前环境恶化、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表现在法律不够与时俱进,《环境法》自颁布以来至今已18年多了,这么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要求,这也给一些污染户们钻了空子却无法予以惩治,同时法律中一些条款只是制定了基本原则,却不具备实施条件,一些主要的环境法律尚有空白,立法的缺失,使人身健康以及所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1.2 监管制度不完善

在许多地方,往往因地方经济保护的干扰,一些排污大户同时是利税大户,轻易便能轻易避开法律追究。比起加速实现工业化,我国对环境保护显得不够重视,因此环境保护的法制、、机制都存在一定的滞后,环保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和环保发生冲突,往往是后者服从前者。或是由于一些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个人利益,使得国家环境难于得到有效地执行。许多地方为了提高当地GDP而对其污染企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1.3 缺乏技术支撑

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还不能适应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部门是专业性要求很强的部门。可是我国地方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的人员结构却不能适应这种要求,所以,即使有了法律作为武器,环境问题依然频频发生,基层环保部门素质不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4 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2006年1月15日,《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正式对外公布。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60.2分。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民大众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固定

的思维模式。即在中国才是环境保护的主导因素。因此,逐渐形成了一种依赖感,认为环境保护仅仅是国家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

2.现阶段环境保护对策

2.1加强全民环境保护教育

要加强全民环境保护的教育是搞好环境保护的基本途径之一,环境保护的好坏不仅是国家和企业的事,更是全国民的事。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不行加强对全民的教育。

2.2健全环境保律法规

一是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改并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做出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二是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三是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

2.3健全环境管理和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加大国家对地方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强化协调解决跨省界环境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二是要地方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监督下一级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落实情况,查处重点单位环境违法行为。三是要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四是要强化环境管理,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防范范围由建

设项目扩展到宏观经济发展的源头,由投资领域扩展到消费和对外贸易领域,构建全方位的环境防范体系,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实现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削减和全程控制转变的目标要求。

2.4建立多元化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

一是要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员定额标准,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二是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具备专业化经营管理的环保企业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也可以借助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融资方式,广泛募集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2.5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经济

一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采购等体系,定价要充分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对市场调节的价格也要进行有利于环保的指导和监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不得审批用地,并停止信贷,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依法取缔。二是要按照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按照谁开发准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凯,张勇,叶茂.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及其建设途径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1999(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