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小 学 口 语 交 际 教 学
“口语交际课”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语文课型,是依据规定的教学内容,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口头言语交际的实践课。主要任务是通过口语交往的实践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言语交际,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学生的对白言语和独白言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握口语交际课的特征,上好口语交际课。 那么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关键是要把握口语交际课的特征,才能上好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课”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语文课型,是依据规定的教学内容,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口头言语交际的实践课。
口语交际活动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进行。而且,为样的交际讲究在什么情境下讲什么话,做什么事,讲究说话做事的“得体”;这种“得体”的能力和素质只能在具体的交往情境实践中才能习得。再者,口语交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是人们运用口头言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活动,口语交际课进行的口语交际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呈现或再现。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情境性。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的交际提高交际能力。
(1)利用口语交际的现实性特点,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如为了提高学生在公共场合,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星期日,小明去公园玩,看到一位小妹妹正在摘花,他该怎么办?小学生遇上这种情境,知道该怎么做,但,对于低年级来说,要能说清楚,并能劝阻成功,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的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要重视平时不太说话,不敢说话的学生,让他们多参与,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互动性。
口语交际课的情境设计应该具有真实性、现实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单独的个人是不能构成交际活动的,交际往来必须由双方或多方才能构成。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呈现多个的交际方面和多种交际往来的形式,具有活动的互动性。口语交
际课的交际方面一般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也有其他方面;形式上一般可有教师与学生集体交往、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学生与学生个体交往、学生三人以上的集体交往、小组与小组的交往、学生与其他人的交往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互动,首先就必须把握口语交际的话题特点。 口语交际的话题的双向互动,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非显性的,教师应该充分地把握这些话题的特点,设计好由学生互动的环节。在以显性的话题进行交际活动时,往往较易操作,这时,教师要力争避免让学生浅尝就止,应该努力把学生的互动引向更深的层次。如在引导学生纠正身上的不良坐姿时,教师可以先就一位学生的情况,作为典型,由学生大家都去为他(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对他的引导学生进行双向的交流,指出对方的缺点。当然,如果到此即止,也不能较好地民挥作用,还应再引导学生进行互相交流,或分三人一组,或二人一组,或自由结合,让学生进行多层面的互动。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主体性发挥,也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
三、重视激励性教学评价,增强口语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即使某个词说错了,也要允许或提醒他重新换个词再说。小学生初练口语,往往语无伦次,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