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5年上半年广东省考行测答案及解析

2005年上半年广东省考行测答案及解析

来源:欧得旅游网
参及解析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1.C[解析] 做差之后为等比数列,关系非常明显 解法如下:

5-4=1,7-5=2,11-7=4,19-11=8

1,2,4,8为等比数列,其接下来的数字为16 因此答案是19+16=35,故应选C。 2.A[解析] 这个数列为典型的等比数列。 解法如下: -2/3 ÷8/9=-3/4 1/2÷-2/3=-3/4 -3/8÷1/2=-3/4

所以-3/8×-3/4=9/32,故应选A。

3.B[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我们化繁为简的能力。我们发现0,6,24,60,120皆可以整除6,我们就考虑将他们全都除以6,得0,1,4,10,20,再做二次差,我们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了。

解法如下:

0=0×6,6=1×6,24=4×6,60=10×6,120=20×6

数列0,1,4,10,20做差得1,3,6,10,再做差得2,3,4,因此1,3,6,10接下的数字为15,而6,18,36,60接下来的数字为90=6×15,所以0,6,24,60,120接下来的数字为210,故应选B。

4.D[解析] 二级等差数列。 解法如下:

做差得0,-2,-4,为等差数列,因此0,-2,-4接下来的数字是-6,所以1,1,-1,-5接下来的数字为-5-6=-11,故应选D。

5.C[解析] 二级等差数列。 解法如下:

做差得0,-2,-4,为等差数列,因此0,-2,-4接下来的数字是-6,所以4,4,2,-2接下来的数字为-2-6=-8,故应选C。

二、数算

6.C[解析] 此题目的陷阱在于乙厂数量每个月增加一倍,这个并不是说第一个如果是1的话,接下来几个月产量就是2,3,4.其实是按1,2,4,8,16,32的规律增长的。识破了这一点,这道题就是一个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了。

解法如下:

因为甲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每个月保持不变,乙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每个月增加一倍,乙一月份产量为106-98=8件,甲每月产量为98-8=90件,而8×8=<90,8×16=128>90。所以乙厂在5月份玩具数量第一次超过甲厂,故应选C。

7.A[解析] 这道题目关键在于除去无用信息。我们求第二筐有多少苹果,由经过操作后三筐苹果的重量相等知道第二筐最后有40斤苹果,而第二筐前面被放入了15斤,又被拿出了8斤,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了,而从第三筐中取出 2斤放入第一筐对我们来说是无用信息。

解法如下:

40-(15-8)=33,第二筐放入15斤又拿出8斤等于纯增加了7斤,而120斤平均分为3份,每份有40斤。故应选A。

8.B[解析] 集合问题。

大家自己画图,就可以知道两次测验都拿满分的人数为:26+21+17-50=14,故应选B。

9.B[解析] 这也属于工程问题。难点在于分数和的计算。 解法如下:

甲乙丙三人轮一次班干1/18+1/24+1/30=47/360,因此47/360×7=329/360,还剩下31/360,甲乙各干一小时能完成35/360,因此我们知道工程将在乙处结束,而且因为乙干活时间超过7小时又不到8小时,观察答案选项中只有7小时 44分符合要求,故应选B。

小技巧:此类题我们可以利用答案来提高我们的运算速度,如答案中出现2个含7小时的选项,则我们直接将7代入47/360×7=329/360,而且因为35/360>31/360,所以乙干的必定不是整数,我们就不需要将答案完全计算出来,看到选项B中正好是7小时44分就知道答案是它了。

10. C[解析] 渡船问题。渡船问题关键就在于把人运到对岸后必须有一个人把船摇回来。因此若船每次最多能载n人,则除了最后一次能运过河n人外,其他时候每次最多只能运n-1人过河。

解法如下:

37=4×8+5,所以需要8+1=9次渡完,故选C。虽然船每次能载5人,但是还必须保证船回去接人,因此开始每次只能渡4人,而最后一次是5人一起下船。

11. A[解析] 整除法。整除法就是利用检查数字是否含有已知因子的方法来确定答案的方法,常用于选择题。整除法是我们在运算题中常用方法,大家一定要掌握。

解法如下:

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设乙丙丁捐款为x,则甲捐款为x/2,则总捐款数为3x/2,所以知捐款总数能被3整除。

符合答案的只有A,故应选A。

12. D[解析] 赛跑问题。一般赛跑问题的解法是: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x,y,则跑s米。

按时间算,乙跑到终点时,乙会落后甲s/y-s/x分钟; 按距离算,甲到终点时,乙会落后甲 s-sy/x米。

这道题目的难点在于计算兔子到达终点所用时间。我们先计算兔子花在跑步上的时间,然后利用这个时间来确定兔子休息的时间。因为不管兔子如何在路途上玩耍,它花在跑步上的时间都是确定的,为5.2/20×60分钟。

解法如下:

方法一:兔子跑5.2千米,纯跑步的时间为5.2/20×60=15.6分钟 1+2+3+4+5=15分钟,也就是说兔子在玩了5次之后再跑步才能到终点,则他玩耍时间为5×15=75分钟,故兔子到达终点用了75+15.6=90.6分钟

乌龟每小时跑3千米,跑5.2千米的时间为5.2/3×60=104分钟 因此先到达终点的比后到达终点的快104-90.6=13.4分钟,故应选D。 方法二:答案分析法:

我们观察答案四个选项,发现104-90.6=13.4,因此我们猜测前两个应该是参赛者的时间,而13.4是他们的时间差,因此选D。

13. A[解析] 代数法。就是利用比值我们直接取实际的数字,然后进行计算的方法。

解法如下:

因为瓶子的容积既可以按3∶1分,又可以按4∶1分,即瓶子的容积可以分成4份,也可以分成5份,因此设瓶子容积为20,则第一瓶中酒精与水各为15,5;第二瓶中酒精与水各为16,4,所以混合之后酒精与水比例为(15+16)∶(5+4)=31∶9,故应选A。

14. B[解析] 行路问题:行路问题的一般公式为s=v×t,v为速度,t为时间,而解决行路问题的一般方法就是画图法。解法如下:

如图

因为甲乙两人速度相同,所以从乙开始前进时刻起,甲乙两人距离就是不变的,设两人距离为h,则由图可知30+h+h=108,得h=39m,当乙走到甲在 K时刻的位置时,离起点39+30=69米,故应选B。

15. C[解析] 由题意可得,在这个时刻还剩下8张选票,而此时甲比乙多1张票,甲比丙多6张票。设甲得到剩余选票x张,则乙得到剩余选票8-x张(考虑极限问题,丙剩余选票得票为0),列不等式:17+x>16+8-x,解得:x>3.5。即至少要4张选票才能保证超过乙(暗含必然超过丙),故答案为C。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选词填空

16.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词义及搭配。“完整”指具有或保持着应有的各部分,没有损坏或残缺。题目中提到“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为的就是使结果全面而完整。B、C两项一般不与“结果”搭配,而“完美”虽可搭配,意指完美无缺,此题干显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故A为正确答案。

17. B[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词语搭配。具体解析如下:“维护”、“保持”和“维持”都不能与生态安全搭配。只有“保护”为最佳答案,故选B。

18. A[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弄清四个字形相近的词词性及词语搭配。具体解析如下:四个词的词性不同,由题意可知,题目中需要动词,故选项B排除,标明与标清均不能与进行搭配,故正确答案为A。

19. D[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词语搭配及词义比较。具体解析如下:面临和攻取均不能与难题搭配,攻克既要面对而且要拿下,而面临只是具有面对的意思。故D为正确答案。

20. D[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词形相近词的词义区别,及词语搭配。具体解析如下:价格不能由国家物价部门制定,因而确定、商定和规定都排除,只能由物价部门核定。

21.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词义对应,与后面的“变化”相对应,只有“准确”合适。

22.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词义程度的不同。四个选项都有阻止的意思,但是在程度上禁止更符合题意。

23.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宾短语搭配,具体分析如下:挖掘的宾语应该是才能,调动的宾语应该是积极性,重视的宾语应该是什么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

24.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词义的程度,四个短语都有说的意思,但是程度不同。披露:显露,表露,发表,公布。透露:私下通报或走漏。透漏是不公开地说,私下地说,符合题目要求,故D为正确答案。

25. D[解析] “简朴”指(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与“衣着”搭配;“简陋”指(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简单”指结构单纯、头绪少;“俭朴”突出“俭省”,与题意不符。故选D。

二、语句表达

26.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语序的恰当排列。具体分析如下:选项A,强调的应该是棉花生产,而不单是生产,故“的”应放在“我国之后”;一般来说,时间放在地点之前,选项B的正确语序是,昨天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都同他热情地交谈;理论上与深刻说明相对应,上与详细规定相对应,因此选项C中“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应更换位置;选项D为正确答案。

27.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词语搭配。具体分析如下:选项A,晃动的是树影,月光不能晃动,并且月光和树影都不能发出沙沙的声响,发出响声的是树;选项C,竞争激烈一般用来修饰比赛,而不是考试;选项D,与“生涯”搭配的不应是“退出”而应是“结束”;故选项B为正确答案。

28.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句子由主谓宾定状补构成,在不影响表达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省略。具体分析如下:选项A,后面的句子缺少主语,并且它的主语显然不是前面句子的主语“鲁迅先生”,因而不

能省略;选项B由三个小短句构成,第三个小短句,安定社会生活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整体来作为“责任”的定语,这样这个句子就缺少主语和谓语,主语可以与前面的句子共用,缺少责任的谓语;选项D,“勤奋肯吃苦”缺少主语,应该为“只要你勤奋、肯吃苦”,主语不能省略;故正确的答案为C。

29. C[解析] A项“差点儿就没及格”可以理解为“及格”,也可理解为“没有及格”;B项可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组织的进攻”,也可理解为“以色列组织的进攻”;D项可以理解为“局里的其他领导”,也可理解为“不同局的领导”。故选C。

30.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搭配和成分是否残缺。具体分析如下:选项A,“安排”不能与“会议中出现的问题”搭配;选项B,“事件”不能与“批评教育”搭配;选项D属于缺乏成分,“在古代”是“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的状语,但是“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的状语应是“在今天”而并非是“在古代”;故正确的答案为C。

31. B[解析] A项“推广”后面缺少宾语;C项“高低”与“增长”不搭配;D项“分外”与“多了”语义重复。

32. B[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避免用两个虚词来修饰数字、语序的正确排列和联结词的使用。具体解析如下:选项A,有“至少”不能有“以上”;选项C,状语在前,正确的语序应为“在今天看来,提高„意识显得更至关重要了。”;选项D,“不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接词,但是两个分句并没有递进的意思,应该为“她不但能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能用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33. A[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语序。具体分析如下:选项A,由三个短句组成,前两个句子的主语都是文章,第三个句子的主语是人们,并且第三个短句与前两个句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它们之间没有连接词,一般来说,这是不允许的,应改为“使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这样三个短句的主语都是“文章”。

34. B[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词语搭配及避免两个虚词修饰数量。具体解析如下:选项A,“对”不能与“矛盾”搭配,应该为“与„是个极大的矛盾”;选项C,由十天到五天,时间是缩短了一半,“缩短”不能与“一倍”搭配;选项D,有“约”就不能有“左右”,二者去掉一个;选项B为正确答案。

35.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考生对句子歧义的理解。具体解析如下:选项B,“贪小便宜的人”是看不起的主语,还是看不起的对象有歧义;选项C,急的是“修理自行车的人”还是“要修理自行车的人”;选项D,是说“这个人不认识别人”还是“所有的人都不认识这个人”,有歧义;正确答案为A。

三、阅读理解

36. D[解析] 根据符号可以断定,文段在开始就提出有一个错误观点:成功等于成名。统领整段话,随后是三个具体的表现,每一种表现由分号隔开,“这”在最后一个分句中,故指最后一种观点。

37.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段的理解,所理解的一定要忠实原文。具体分析如下:选项A、C都可以由“如果笑话听众理解不了,听的人莫名其妙,那么讲的人看到听者的反应也会感到不舒服”推出;选项B,可以由第一句话所推出;选项D不能由文中推出。

38. B[解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艾滋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选项A,可以从“按云南省统计的艾滋病病人平均死亡年龄(28.4 岁)、中国人平均劳动年龄(59.7岁)”推出;选项C,文中指出,患艾滋病的病人少为社会服务31年,少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就是社会和国家的损失;选项D,由克林顿的话可得出结论;选项B并不能由文中推出。

39. C[解析] 其他三个选项都将导致艾滋病造成的人口增加,选项C是艾滋病导致人口增加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40.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具体分析如下:根据克林顿所说的话可以得知,选项A、B正确;选项C文中也可以推出,艾滋病由于药费沉重,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导致人的寿命减少,为社会少创造了财富,故对整个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都有影响;选项D与文章最后意思相违背,不正确。

41. C[解析] 选项A自身就有问题,“一个人得了艾滋病会很快传染给全家”并不是“艾滋病感染者至少有 80% 生活在中国农村”的原因,二者并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文中提到了艾滋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但是并没有提出对中国在世界大国和投资接受大国的地位,选项B不能推出;文中提到艾滋病有80%的感染者在农村,但并不能说艾滋病给农村地区带来的威胁最大;文中强调艾滋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并且影响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因此要想保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持续提高,必须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42. B[解析] 文中只是提到比显像管的电视要轻巧很多,并没有提到与晶体管的电视相比,故选项A不准确;选项B符合文章的意思;选项C文中只是提到接收器大多是日本规格,并没有指出电浆电视是日本发明和制造的;选项D

文中最后指出“目前电浆电视还没有扬声器,且音响接口设备没有,所以要搭配家庭影院, 使用者都要自行添置。”故电浆电视不是家庭影院。

43. D[解析] 其他三个选项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根据,选项D,文中指出“电浆显示器与日光灯有所不同”,故选项D错误。

44. D[解析] 其他三个选项都可以在原文找到依据,选项D与原文有出入,文中指出“让计算机4∶3的画面输出到电视16∶9 的画面也不产生变形”,而选项是说“不变质”,二者意义不同。

45. D[解析] 选项A,文中指出的电浆电视的优点,但是并没有指出,它将会完全取代传统电视;文章在最后指出“预计在 2006 年后将全面改为数字节目播出,届时电浆电视的价格就不会很高了。”但并没有说会降到一般电视相当的水平,故选项B错误;文中指出“其内建的接收器大多是日本规格”,并没有说所有的都是日本规格,也不能得出我国还没有国产产品;选项 D正确。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一、事件排序

46. D[解析] 事件为:小孩落水呼救,有人恰好经过并跳入水中把小孩救起,因此这人得到人们的赞扬。

47. C[解析] 事件为:盖楼的过程,先选择地址——然后打地基——盖楼——再进行内部装修——最后检查验收。

48. A[解析] 事件为:首先应是调整机构,再进行人员的重新编制和精简,确定人员的职责,结果为提高了效率。

49. B[解析] 事件为:一个人先是因为入室盗窃而被捕入狱,释放后便痛改前非,最后成为劳模。

50. C[解析] 事件为:先是争取到项目之后,再进行现场考查,查阅资料,模拟试验,最后成功通过鉴定。

51. C[解析] 事件为:首先成立经济普查办公室并培训调查员,搞经济普查,进行数字统计,最后撰写调查报告。

52. C[解析] 事件为:先建立玻璃暖房,再对种植物进行培育,最后采摘果实,运上货架。

53. B[解析] 事件为:声音的传导过程。物体震荡发出声音,通过耳膜振动传到听骨,在大脑处将机械能转换成神经电冲动,人听到声音。

. B[解析] 此题注意“计划修正”所需要的前提,即没有前因就不会对计划进行修正,再看五个事件当中没有提及计划修正之后的事件,故(5)为本题末项,只有B项符合。

55. D[解析] 事件为:按照对选择住房要求的高低进行排列。住所位置是关键,住房面积有新要求,室内陈设。

二、常识判断

56. A[解析]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的增长速度,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增加人财物的投入,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表现为经济周期性波动地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的效率,靠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表现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57. C[解析] 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

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地球像这样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不停运转,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58. C[解析]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类,因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而得名。DNA分子极为庞大(分子量一般至少在百万以上),主要组成成分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以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某些细胞的细胞质中。大多数已知噬菌体、部分动物病毒和少数植物病毒中也含有DNA。除了RNA(核糖核酸)和噬菌体外,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生物体亲子之间的相似性和继承性即所谓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分子中。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描述了DNA的结构:由一对多核苷酸链相互盘绕组成双螺旋。

59. B[解析] 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百分比分别为:氧48.06%、硅26.30%、铝7.73%、铁4.75%、钙3.45%、钠2.74%、钾2.47%、镁2.00%、氢0.76%、其他0.76%。

60. A[解析] 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存在的,不经过任何改变或转换的天然资源,即从自然界中直接取得并不改变其形态和品位的能源。有原煤、原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电能属于二次能源。

61. A[解析] 绝大多数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温度越低体积越小,密度越大,而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接近沸点的水,主要是以简单分子的状态存在的。冷却时一方面由于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减小,使水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另一方面,由于温度降低,水的缔合度增大,(H2O)2缔合分子增多,分

子间排列较紧密,这两个因素都使水的密度增大,温度降低到4.0℃时(严格讲是3.98℃),水有最大的密度,最小的体积。

62. B[解析] 太阳光谱中,能达到地球表面的有紫外光和可见光,紫外线可以促进人类皮肤上合成维生素D的反应,这对骨组织的生成及保护起有益的作用,但紫外-B带的过量照射可以引起皮肤癌、免疫系统和眼的疾病,对动植物也有伤害。因此,臭氧层能吸收紫外-B带紫外光,就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臭氧层能让太阳光中的可见光通过,而吸收掉99%以上的有害紫外辐射,所以有人称臭氧层为地球生命的“保护神”、“保护伞”。

63. D[解析] 作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典范之作,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于君主的施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部著作,作为历代帝王的必修参考书.在民主年代可以做研究帝王思想的依据,也是商人和军事家以及一切领导者不得不潜心修习的好材料。

. D[解析] 石灰水即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碳酸钙和水。由于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会使液体变浑浊。反应式如下: Ca(OH)2+CO2=CaCO3↓+H2O

65. A[解析] 略 三、图形推理

66. D[解析] 此题的解题思路为图形的形和数。第一组图形中第二个图形的小圆圈个数为第一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小圆圈数的和,依此规律第二组图中第二个图形的小圆圈数也应为第一个图形小圆圈数和第三个图形小圆圈数的和,计算可得答案为D。

67. B[解析] 此题的解题思路为图形的位置。第一组图中的第一个图形中左下角的阴影图形依次向右下角按三分之一的底边长度移动得到第二个和第三个图形,同样规律,第二组图中左边的阴影也是按底边长度的三分之一依次向右移动,每次移动底边长度的三分之一,故答案为B。

68. B[解析] 此题的解题思路为图形的数量。第一组图中的三个图形都是一笔画图形,第二组图中的规律也为一笔画图形,此题的答案为在备选项中找出一个一笔画图形,答案为B。

小知识:一笔画定理(欧拉定律)。 任何图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图中的点分成两类:若从一点发出的线的条数是偶数条,就称为一个偶数点,若是奇数条就称为奇数点,在一个连通图形中奇数点的个数为0或2时,其图形必为一笔画,反之不是一笔画。

69. B[解析] 此题的解题思路为图形的位置和数量。第一组图中小白圈的数量递减小黑圈的数量递增,且小白圈是顺时针向前走一个单元格递减,小黑圈是在原位置上顺时针按单元格依小白圈递减的数量在递增,第二组图形也依此规律变化,故答案为B。

70. D[解析] 此题的解题思路为图形的位置。第一组中的后两个图形叠加就是第一个图形,依此规律将第二组图中的后两个图形叠加就得到了第一个图形,答案为D。

71. C[解析] 此题的解题思路为图形的笔画数。第一组图中的三个图形均为一笔画,依此规律第二组图中的三个图形也均为一笔画,故答案为C。

(一笔画的常识依本套题中第68题补充的知识可做出判断,在此不重复说明。)

72. A[解析] 此题的解题思路为图形的组成部分位置变化。第一组图中三个元素的组成均为上、中、下三块,且三个方位是上、下两个方位的小组成部分相隔翻转变化,即隔一个图形翻转一次元素,相邻的两个是不变方位的,同时中间部分不变,将此规律带到第二组图中可得上、下两个小组成元素相隔方位变化,中间方位不变,故答案为A。

73. A[解析] 此题的解题思路为图形的位置和数量变化。第一组图中每个图形都由三个元素组成,这三个元素在第一组图中分别出现三次并且要点完三个方位,即占完外围、中转、内部最小图形三个方位,同理第二组图中三个元素也要分别出现三次并点完三个方位,三个元素中需要考生注意的是两个相似图形:正放的等边三角形和倒放的等边三角形,将第一组的规律用在第二组图形中可得答案为A。

74. C[解析] 此题的解题思路为图形的组成部分位置变化。第一组图形中以第一个图形为原图形,将其组成的左半部分下移,右半部分上移一个边长就可得到下一个图形,第二组图形同理进行位移答案可以确定为C。

75. C[解析] 此题的解题思路为图形的组成部分位置变化。第一组图形中第一个图形外面的直线逆时针移动,每次移动图形的一个相邻边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也依此规律将边外的直线逆时针移动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组图形按此规律位移其外面的框架且是顺时针移动相邻的一个边得到答案C。

四、演绎推理

76. B[解析] 支持题型。需要找出这样的选项,它可以作为论据,补充说明题干,使得论据更加充分,推理更可靠。由于动物无法生存,当然就不能靠捕猎沿途陆地上的动物为食,因而更使人相信后者。

77. D[解析] 支持题型。需要找出这样的选项,它可以作为论据,补充说明题干,使得论据更加充分,推理更可靠。题干只说成年人患肺结核的病例逐渐减少,如果未成年人病例增多,则就不能得出肺结核发病率下降的结论,因此选D。

78. C[解析] 假设题。找出题干推理所依据的假设,就是要找这样的选项,如果没有这一选项,题干的结论就不能得出。把课余时间不花在玩计算机游戏上的青少年如果也不是花时间在与人交流上,就不能说明把课余时间花在玩计算机游戏上的青少年有更少的沟通能力,所以C项是必须假设的。

79. A[解析] 支持题型。需要找出这样的选项,它可以作为论据,补充说明题干,使得论据更加充分,推理更可靠。甲说抽烟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而乙只把抽烟的不利影响在患肺癌上,所以A项能加强甲的意见。其他三项与题干不相关。

80. D[解析] 解释题型。关键是要抓住需要解释的对象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虽然岛上的贝壳很多,但由于专门工匠加工的有美丽花纹的贝壳就不多了,这正好解释了两位专家的论述之间的矛盾。

81. A[解析] 直接推论题,应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和联言推理。A项:街上没人穿雨衣,否定了第二个题设的后件,则就要否定其前件,即或者天没下雨或者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而A项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这是相容选言命题否定肯定式,即否定一个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个选言支,所以天没下雨。

82. B[解析] 直接推断题,应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推理,首先找矛盾。甲与乙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则由条件,四人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丙和丁的话也有一真一假。假设丁的话真,则丁没作案;丙的话假,

则乙和丁都作案了;矛盾!因此,丁的话假,丙的话真,由此,丁作案了。因此,甲说假话,乙说真话。所以,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83. C[解析] 假设题。找出题干推理所依据的假设,就是要找这样的选项,如果没有这一选项,题干的结论就不能得出。在球迷的眼里,赢家是勇敢者,而输家就是懦弱者。但是教练的论点是“足球比赛从来不以结果论英雄”,这是对球迷的看法的否定,要使教练的论点成立,就要找到论据来说明球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C项就是这样的选项。

84. D[解析] 直接推论题。这道题看上去比较复杂,用排除法就简单易行。假设A项正确,那么甲的断言就是正确的。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那么丙的预测也是正确的。而题干说只有一人的预测是正确的,因此A项错误,排除。用同样的方法可排除B、C。

85. A[解析] 根据对当关系和模态关系推理。由条件1: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推出B(可能某时骗子受骗);条件2: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推出C(有时有人可能受骗);条件3: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人推出D(有时有人必受骗);任何一个条件都推不出A,A假。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86. D[解析] 文字资料题。考查读题能力和理解能力。

特殊点:按家庭人口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工薪。这句的话可能会让人混淆。这句话说得并不是城镇职工平均工资,而是一个家庭的工作的职工的收入除以家庭所有人口的值。比如小明一家三口,爸爸年收入11000元,妈妈年收入10000元,小明没有收入,按家庭人口计算,人均工薪为(11000+10000/3)=70000元。

要点为:不正确。一定要注意题目的问题,不要混淆为“正确”。 A,由文章第一句话“2004年,广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尤其是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广东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奠定了基础。”知道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A正确。

B,由“2004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7.65元,比上年增长 10.1%”和“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116.42元,增长 11.8%”知道工薪收入仍是居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B正确。

C,由文章最后一句“2004年占总调查户数10%的最低收入户 (简称低收入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720.10元,增长仅 7.3%。”知道2004年低收入户的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低,所以C正确。

D,按家庭人口计算,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116.42元,我们不知道一个家庭的人口,所以推不出来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因此D错误。

小提示:因为统计表都是来自实际数据,所以我们做这些题,可以根据我们平时的社会生活知识知道答案。比如:

A.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原因之一。 B.工薪收入仍是居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C.2004年低收入户的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低。

这些我们都是我们平时知道的知识,所以我们就可以肯定他的正确性,这样就能减少我们做题的时间,但是也要注意,对于你不熟悉的问题,还是要注意从题目中寻找答案。

87. A[解析] 要点:最低。这道题目不难,一定不要看错题。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 9.9%”,“医疗保健支出增长 5.3%、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增长 9.8%、居住支出增长 0.7%。”因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 9.9%,而别的都是增长的,所以其增幅最低。故应选A。

简单方法:注意这句话:除了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9.9%外,其他七类支出都有不同程度增长,直接就能看到答案为A了,因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而其他七类增长。

88. B[解析] 考查增幅概念。

增幅:增加幅度。一般用来描述增长量的增长比例之间的关系。比如去年房价增长速度为20%,今年房价增长速度为50%,则今年比去年增幅提高30个百分点。

要点:低收入户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幅,全省平均收入增幅。

由“2004年占总调查户数10%的最低收入户 (简称低收入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720.10元,增长仅 7.3%。”知道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7.3;

由“2004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7.65元,比上年增长 10.1%”知道全省平均收入增幅为10.1,所以10.1-7.3=2.8。故应选B。

. C[解析] 尾数法。

要点:2003年,人均消费性支出。

由“2004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7.65元,比上年增长 10.1%,人均消费性支出 10694.79元,增长 11.0%”知道2004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694.79元,比2003年增长11%,因此2003年人均消费支出为:

(10694.79/1+11%)=10694.79/1.11=9634.95。这道题不能用近似法,因为9634.95

和9566差距太小了。但是我们仍然有简单方法:9566×1.11尾数——小数点后第二位是6,不是10694.79的9,所以我们排除了D,故应选C。

90. A[解析] 近似法和尾数法。 要点:余额。余额=总收入-支出。

由“2004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7.65元,比上年增长 10.1%,人均消费性支出 10694.79元,增长 11.0%”,知道余额为13627.65-10694.79=2932.86。利用尾数法,知道答案尾数是6。所以排除B.1981.23元, D.116.42元,再利用近似法:13627.65-10694.79近似于13000-10000=3000,所以选A.2932.86元。故应选A。

91. B[解析] 由表1可得,广东共有高技术企业2013家,故B项错误。 92. A[解析] 要点:表 2,不正确 A, 科技人员(万人) 全国 27.4 ,知道全国拥有科技人员共 24.7万人,故A错误。

B, 广东 科技经费(亿元) 96.61 上海 34.32 知道广东高技术产业投入科技经费为96.61亿元,上海的为34.32亿元,96.61/34.32=2.8.故B正确。

C,

专利授权数 (件) 全国 广东 江苏 上海 北京 天津 浙江 福建 山东 1851 882 117 61 18 10 69 60 157 虽然只是部分省份的数据,但是广东专利数为882,如果有省份超过广东,则它必须比882件多,但是1851-882-117=852<882,所以没有省份超过广东,因此广东高技术产业拥有的专利授权数居全国第一位。故C正确。

D, 全国 广东

2002年,广东高技术产业投入科技人员为4.23万人,全国的为27.4万人, 4.23/27.4=15.4%。故D正确。

科技人员(万人) 27.4 4.23 93. B[解析] 考查计算能力。 要点:表 1,增加值率,最高。

当年家总产主值(亿 元) 全国 广东 江苏 上海 北京 天津 浙江 福建 山东 15099.29 4532.33 1846.04 1427.85 1090.59 934.00 760.90 748.05 655.36 3768.58 998.68 468.68 274.78 241.85 274.44 191.08 180.32 176.76 增加值(亿元) 广东的增加值率:(增加值/当年价总产值)=998.68/4532.33近似于1000/4500近似于22%

山东的增加值率:(增加值/当年价总产值)=176.76/655.36近似于180/650近似于26%

天津的增加值率:(增加值/当年价总产值)=274.44/934.00近似于280/930近似于29%

上海的增加值率:(增加值/当年价总产值)=274.78/1427.85近似于280/1500近似于20%

小技巧:因为答案中只有4个选项,所以我们只需要计算4个城市。

94. C[解析] 考查估算能力。 全国 广东 江苏 上海 北京 天津 浙江 福建 山东 专利授权数(件) 1851 882 117 61 18 10 69 60 157 882/1851近似于900/1800=50%,因此选最接近的一个,故应选C,47.65%。 95. D[解析] 结合题,需要结合图一图二,才能解决问题。统计表问题第三类。

全国 广东 江苏 上海 北京 天津 浙江 科技机构数(个) 1374 213 183 60 48 51 63 企业数(个) 11333 2013 1386 833 679 480 1139 福建 山东 44 81 342 528 只考查A.广东B.江苏C.浙江D.山东这四个省份。 平均每个高技术企业拥有科技机构数: 广东为213/2013近似于210/2100=10%; 江苏为183/1386近似于180/1400近似于13%; 浙江为63/1139近似于60/1200近似于5% 山东为81/528近似于80/530近似于15% 故应选D。

小技巧:这种题目一般只应该计算科技机构数最多的省份和企业数最少的省份,从A广东,B.江苏,C.浙江,D.山东,我们选择出科技机构数最多的省份和企业数最少的省份分别为广东,山东,只需要计算他们两个即可。

96. B[解析] 2003年认为读书从来不重要的比例为1.9%,比2002年增加了0.1个百分点,故B项错误。

97. D[解析] 线状图+统计表格说明。 要点:图 2,错误。

首先要明白各种线条的意义:的意义:

和这个图的结构及各个点代表

A,从区域1中的三个点上下位置变化就知道近五年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下降),故A正确。

B,从区域1知道图书阅读率下降,就知道传统阅读方式受到了新兴媒体的严峻挑战,故B正确。

其实从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传统阅读方式受到了新兴媒体的严峻挑战。 C,近五年我国国民的总体阅读率,这个需要计算: 1999年:60.40%+3.70%+1.60%近似于60+3.5+1.5=65% 2001年:57.30%+7.50%+4.40%近似于57+7.5+4.5=69% 2003年:51.70%+18.30%+13.80%近似于51.5+18+13.5=73%. 所以C正确。

D,,我们看出图书阅读率仍然占有半数以上,

所以图书阅读方式仍然是首先得阅读方式,故D错误。

98. C[解析] 要点:2003年阅读方式,正确。

这道题目考查图2。

A,由97题的计算知2003年国民的总体阅读率为73%,因此应该有27%的人不读书。A错误。

B,虽然2003年网上阅读人数比例为18.3%,但是我们不能推断有18.3%的人经常上网,故B错误。

C,D,

51.70%/13.80%近似于52/14>3,因此C正确,D错误。 99. A[解析] 要点:图1,2003年,读书从来不重要,比率。

,直接看出答案。

100.B[解析] 统计图表中的第三类题目,结合多个统计图表进行计算。较为复杂。

答案分析法:直接由4个选项中的特点来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 要点:图 1、图 2,不正确。 答案分析法:

我们看A,B,C,D四个选项,发现B,C基本上是矛盾的两个选项,因此断定答案必定在这两个中一个,看B,2003年,有 51.7%的人经常阅读,但是我们在前面的计算中,知道2003年有73%的人经常阅读,因此B错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