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研究 主题式整体备课刍议 潘永志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南京 210000) 摘 要:作者尝试突破传统的以课时为单位的备课模式.实践以单元或课为单位的“主题式整体备课”。以教学目标为指 导,以问题为主线,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实现备课的整体设计,分层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主题式整体备课 课时备课 实现转变 备课是每一位教师每日必做功课,“课时备课”即按教 材上的内容以一课时为单位备课,这已基本成为大多数教 师的习惯。如高中思想政治课,通常一框题为一课时,两到 框题为一课,两到三课为一单元。备课时.我们会站在一 单元、一课的高度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明确一框题在其中 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力图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局部。教学 确切。精读单元教材,明确单元重难点,合理安排课时,既突 出重难点。又统筹安排,最终实现对教材的创造性整合。 例如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分两框,一般两课时上完。 如果按课时备课,则第一框是对国际社会概况的静态分析, 要让学生了解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涉及主权国家的含义、 主权国家与地区的区别、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的 多样性、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国际组织的含义、国际组 织的分类和作用,还要特别关注联合国的成立、联合国的宗 设计的基点仍然是本框题,我们备出的仍然是一个个课时 教案。这样授课时不可避免地 现有的课时教学内容安排 过多,师生都很紧张,甚至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课后负 担重;有的课时教学内容安排过少,轻松但实效性差,学生 收获不大;每一框题平均用时,重点不突出,难点无法很好 地突破……这些不都是备课的原因,但和以课时为单位备 课的模式有关。我们在备课时要从整体出发,突破“课时备 课”的模式,以单元(课)为单位进行整体备课。笔者在教学中 尝试进行“主题式整体备课”,以期突破课时备课的局限性。 “主题式整体备课”就是以单元或课为模块根据单元或 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以契合单元或课内容目标的 现实问题(案例或情境)对单元或课相关教学内容有效整合 旨和原则、联合国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及中国在联合国的 地位与作用,内容很多、很杂、很细,缺乏明确的核心。第二框 是对国际关系内容、形式及决定因素的阐述,虽也是三目, 但可概括为一句话。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要 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从内容上看前多后少,但从课程标 准看却是前轻后重。如果不能整体上把握,就很容易出现一 些偏差:前一框教学枯燥如流水账,后一框例子虽多却忽视 了主题…… 我尝试进行主题式整体备课.对整个第八课进行有效 梳理整合:第八课的核心关键词是“国家利益”,再一拆为二, 整体设计。备课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寻找合适的现实问 题,要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探索,更重要的是要符合这一教 学单元或课的内容目标,以这一问题贯穿全单元或全课:二 是突破课时限制,以单元或课为整体进行备课。这样从整体 发精心处理教学内容,置每一项教学内容于整体之中。更 有效地发挥其优越性 “主题式整体备课”不是把过去两三课时的教案简单整 “(主权)国家”是第一框的关键词,“(国家)利益”是第二框的 关键词.而且“国家”与“利益”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利益”正 是依靠“国家”保障的,而“国家”问的合作、冲突正是因为“利 益”。在讲第一框时如主权问题时就可以从主权丧失的危害 直接导入国家利益,而主权国家的权力行使正是其维护其 国家利益的有力武器.主权国家的义务的履行是为了保障 别国的正当利益;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的共同利益,成立了国 际组织。国际组织的作用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国际组 织成员各自的国家利益及其共同利益;联合国正是因为符 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巾最具代 合在一块,而是在立足整体规划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地完成 备课,这样备课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主题的明确性,二是 结构的整体性。通过实践,我认为要实现从“课时备课”到 “主题式整体备课”的转变,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国家利益是多方面的, 使得国家之间的关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 国家问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益的对立、冲突,使得国家之 、通读、熟读、精读教材并整合教材是“主题式整体备 课”的前提。 通读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渊整和整合,有目的、有 间的关系呈现出竞争、合作、冲突等多种形式;国家利益事 关人民利益、主权,所以必须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我国 对国家利益的正确理解.说明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这 计划地进行整体设计。熟读教材,从单元整体考虑每一课时、 每一教学环节,使每一课时、第一环节成为完成总体要求中 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环节,也使得目标达成更具体、集巾、 一样既突出了主题明确性——“国家利益”,以此为关键词有 148— 2013g第19 ̄01(总第615 ̄j)夫放资料 圆凹峻回郅凹∞ 效整合了全部教学内容,又突 了结构的整体性。 二、以一现实问题贯穿始终是“主题式整体备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分层推进是“主题式整体备课”的达成。 备课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那么对 “主题式整体备课”需要凸显两个主题:一是理论主题, 即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本单元或本课教学内容;二要把 教材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则需要一个现实问题,以案例、情 境、活动形式贯穿整个单元(课)始终,即生活主题。把握教 材、明确理论主题是前提,在此基础上以某一现实问题采用 适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整体设计是关键。这样,理论得到了现 实的支撑。生活中则蕴含理论.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出理 论或把理论运用于指导生活。 例如,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课标确定 教材的创造性整合就是笑谈,所谓的典型现实问题就只是 一个虚假的故事,所以能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对“主题式整体 备课”的检测。课程标准对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的要求是明确的、有限的,甚至一课中几框题的教学目标是 相同的,一单元中的几课也常相似.甚至不同单元教学目标 也大同小异。《政治生活》第八课和第九课的能力目标分别 表述如下: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 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国际社会 有关资料,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 家、国际组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等知识的能力:提 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 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当代国际发展趋 势及我国对外交往的知识的能力.培养主动关注国际政治 的内容目标是: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 的主题: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 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是备课 要明确的理论主题:这一理论主题要寻求生活的主题并实 现二者的契合,让理论与实际水乳交融。我选择了国庆60周 年阅兵,针对国内外对阅兵的不同声音展开讨论,引导学生 对此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我设计了 一发展.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能力,提高采 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有关当代国际形势、有关我国对外 活动的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对比发现两课的教学目标都有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 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只是对象不同而已,但我们在“主题式 整体备课”中必须认识到实现这一能力目标的载体应该不 一系列问题:1.在我们的记忆中,武器总是和战争联系在一 起.我国的发言人为什么说阅兵是开放透明和平友好的表 现?2.建国60周年庆典活动之一的国庆阅兵被部分境外人士 别有用心地解读为炫耀武力.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不“和谐” 样,教学目标尤其是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 的声音?3.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那是不是说我国就可以高 枕无忧一门心思谋发展了?你是否同意那位美国女士不要 采取科学有效的达成策略.既不能蜻蜓点水.又不能简单重 复,要分层分级达成、有效推进。 搞阅兵把钱花在建设上的建议?4.近年来“2l世纪是中国人 的世纪”的提法在国内外一直没有停息过,而美国官方提出 的“两国集团”似乎更是验证了这一点,你怎么看?5.在群众 游行“辉煌成就”部分,主题为“工业发展”的第七辆花车上奇 瑞“瑞麒G5”以“自主创新成就的代表”受到党和人民的检 如分析判断国际社会现象这一能力的培养是在认识和 解决不同现实问题过程巾实现的.而且在同一问题的认识 和解决过程中应有明确的步骤.随着对问题抽丝剥茧的分 析中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我备课时第八课选择的现实问题 是上海世博会,第九课则引入了国庆阅兵这一情境。第九课 第一框通过探究中国人与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阅兵是有不同 理解的.即便外国人也会因为立场而理解不同,让学生在正 阅。为什么选择奇瑞而不是其他汽车企业?6.海军举行海上 阅兵,是否建造航母再次引起热议.国内似乎还在为建设航 母是否必要疑虑.但外界却在担心巾国的海军甚至军事战 略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相应的外交政策是否变化。这是为 确认识中国阅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辩证法分析。第二框接 着让学生探究中国的崛起.美国人认为中国已经足够强大 什么?7.海军作为一个十分独特的军种,有“海上外交官”的 美誉。中国海上阅兵,多个国家的海军参与这次盛大的阅兵 式,这是巾国外交的一大成就。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 交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教材的理论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多极化趋 势不可逆.这两大外部因素决定了我国必须积极参与国际 到可以用“二国集团”(中国美国)取代原来的“八国集团”,对 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全面深人的辩证分析.巾国的发展可 以通过与美国的对比来验证,GDP相对比值在缩小,但绝对数 量差距在拉大,美国人别有用心,巾国应自信而不自大。第 三框中学生回应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否改变的担 心,这需要进一步综合前面的结论并分析才能正确回应。可 竞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庆阅兵引导学生认 识阅兵展示了中国发展,这离不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旋律。 但实现和平与发展仍任重而道远:巾国是发展了但还不能 称为发达国家,所以多极化只是趋势,竞争是激烈的,机遇 见.即便是辩证分析的这一种能力培养,主题式整体备课时 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了提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习, 由现象到本质,这样的提升让能力目标的达成是有抓手的, 有台阶的.实现目标的分层推进。 与挑战并存;中国的外部环境及自身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坚 持既定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学生借 助于阅兵和一系列问题理解了教材,实现了情感、态度、价 “主题式整体备课”并不是全新课题,我希望在新课程 背景下尝试并赋予它新的意义和做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 动性,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创造性地整合各种资 源,有效实现课程目标。 值观的升华。 一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