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奇观视角下对“锦鲤”热的批判性解读
最近,“锦鲤”成为了中国社交媒体上的一种热潮。在这场热潮中,“锦鲤”意指在 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将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拍成照片、上传,并随之附上一些所谓“积极向上”的言辞或标语,以期吸引更多人关注和点赞。这种行为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不少争议,还被媒体称为“媒介奇观”的又一代表。
首先,“锦鲤”现象凸显了社交媒体对个人价值的深刻割裂。社交媒体平台创造了一个类似“虚拟现实”的环境,让用户能够展示自己的生活,得到关注和认可。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被关注”的愿望,使得用户感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得到了肯定。然而,这种肯定不能与真正的生活意义等同起来。在社交媒体上得到的点赞、关注和认可,并不能给人生带来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而是一种短暂的虚荣感。因此,我们应该看到,“锦鲤”热并没有真正实现个人价值的展示,反而使得个人价值沦落为了社交媒体上的文化消费,成为了产品化问题。
其次,“锦鲤”现象也暴露了当下社交媒体存在的公共性问题。传统上,公共是指全体市民共同拥有和参与的领域。因此,公共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点。而在社交媒体方面,公共领域的边界模糊,通常由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划定。对于每一个社交媒体用户而言,他在社交媒体上所展示的都是个人主张和立场,这与传统公共领域的持续性和全面性相比存在很大区别。在“锦鲤”热这种社交媒体活动中,一个人借助平台推广自己的个人品牌,而不是为了社会公共领域的普遍价值。这就导致了社交媒体公共领域的片面化和贫乏化,将传统公共领域的自由性和包容性彻底扭曲。
最后,“锦鲤”热进一步突显了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的不可避免性。社交媒体平台是一个人和信息的交汇点,其基础是真实信息。然而,因为利益、虚荣和刻意营销等因素的影响,“锦鲤”事件有很大一部分是被虚假信息支持的。例如,有些人会购买粉丝对自己进行点赞,这就无形中扭曲了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真实度和可靠度,使得由此推出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我们必须更加警惕并且持续致力于信息真实度的维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