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揭阳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来源:欧得旅游网


广东省揭阳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12.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 )即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这一制度应是

A.科举制度 B.君主制度 C.分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

考点:科举制。依据题意该制度是连接政治和社会人才的纽带,同时也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以及儒家意识形态的传承和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由此可知只有科举制才有这样的功能。所以选A 13.《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这表明

A.铁制工具应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答案】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依据题干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富豪最多,可以折射出当时冶铁业的发达,以及经营冶铁业的人由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可以反映出铁制工具的广泛应用,古代以官营手工业为主,国家基本政策为重农抑商,题干未涉及政治领域,所以B、C、D不对。 14.“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该诗作者主张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 1 -

【答案】B

考点:宋明理学。从材料“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可以看出作者反对从身外寻求真理,主张从心中探寻,故选B。

15.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落后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落后

C.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 D.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D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题干是在说古代中国的商业受到严重的束缚,结合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可以知道其束缚就是统治者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故选D。

16.据《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统计,1911年全国30人以上工厂数只有171家,1927年是1374家,1933年达到了2435家。工厂数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的高涨 D.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答案】D 考点:该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根据题中的1911、1927、1933等几处时间,那么工厂数量的增加的共性原因则是民国之后的政府一直是鼓励兴办实业的,故D项正确。 17.“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一变化缘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答案】C

考点:改革开放。该题材料表达了我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作用,而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我国自身的因素,故C项正确。

18.在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城邦对公职人员实行多种约束。其中包括 ①公职人员必须是成年男性公民 ②陪审法庭的监督 ③陶片放逐法的震慑 ④任期的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考点:该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运作过程中对公职人员的多种约束。在雅典民主政治中,所有公职均向所有公民开放,由抽签方式产生,所以该项没有限制,故①说法错误,选择B项。

19.彼特拉克认为做学问应当以研究人本身为主,他反对把飞禽走兽当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据此可知 A.希腊先哲强调人的价值 B.智者学派反对探索自然的奥秘 C.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 D.启蒙思想歌颂理性和科学精神 【答案】C

考点:文艺复兴。联系所学知识,彼特拉克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注意材料信息“做学问应当以研究人本身为主,他反对把飞禽走兽当作研究的主要对象”,可知体现了彼特拉克人文主义的思想,AB发生在古希腊时期, D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的启蒙运动时期,因此选C。 20.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

- 2 -

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

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A.法治至上 B.分权制衡 C.责任内阁 D.虚位君主

【答案】A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注意材料信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联系所学知识,17世纪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等法案,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英国社会由“人治”向“法治”社会转变,因此选A。BC与此无直接关系,D也是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结果。

21.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人内容按次序对应分别是

1848年 1917年 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B.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答案】B

考点: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阶段特征。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图片的时间信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因此①阶段对应空想到科学,1848年以后,马

克思主义的诞生,必然会指导工人运动,因此②阶段对应理论到实践,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二战结束后,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③对应一国到多国,故B项正确。

22.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二十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风”最终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答案】A

考点:苏东剧变。题干中的“求变之风”使得“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喻指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即苏东剧变,这之后两极格局瓦解,故选A。 23. “垮掉的一代”是兴起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这个所谓的‘垮掉的一代’是一群人,来自不同国籍,他们持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拒绝理性,认为这个社会不可救药了。”由此可见,该流派兴起的背景是 A.种族歧视、毒品等充斥着美国社会 B.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极度失望

C.人们深刻审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D.世界大战和危机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利 【答案】D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依据所学知识垮掉一代的背景为冷战和麦卡锡主义的泛滥使美国公民对国家的安全充满了焦虑和担忧,社会中弥漫着恐怖的气氛,所以选D

- 3 -

38.(25分) “价值破坏”和“价值构建”是近年来伦理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交叉领域,无论是“破坏”还是“重建”,都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8年,雅典设立奥泰里克专项基金,规定穷人观剧只要不中途退场,即可得到两个奥波尔的观剧津贴制度。„„因为有两个奥波尔,有人就以为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不用做任何事情,只用在观剧的时候呼呼大睡。后来,观剧者的呼噜声、吵闹声让人几乎听不到表演者在说什么,观剧者的欺骗超越了表演者的表现。在两个奥波尔的诱惑下,雅典人变得不在那么自觉、有序、善良。

——根据齐默恩《希腊共和国》、古郎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整理

(1)试从“价值构建”和“价值破坏”的角度对材料一中提到的古代希腊观剧津贴制进行全面评价。(4分)

材料二 新的价值观念在16世纪后的西欧形成了巨大的浪潮。英国街头戏剧中的一段台词所说:“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2)材料二中的新价值观指什么?(1分)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的相关史实,简要分析这一新价值观确立的原因以及对后来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

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3)分析20世纪初一批新式知识分子主张“道德伦理革命”,价值重构的原因。(4分)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价值构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中国价值构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3分)

【答案】(1)价值构建:有利于完善古希腊民主政治(或有利于公民参政),也含有救助弱者、赈济大众和福利社会的价值意义;价值破坏:其助长了一部分人的惰性,导致社会道德逐步沦丧,雅典的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4分)

(2)拜金主义(1分)。原因: 16世纪,经过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西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传播了人文主义,使人们逐渐从教会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对新的价值观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4分)影响:客观上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2分)加剧了欧洲社会贫富分化,使社会矛盾日趋尖锐。(2分) (3)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逆流兴起。(任答2点得4分)问题:价值观念混乱(道德伦理规范混乱)。(2分)原因:新文化运动在价值构建上除旧而未能立新;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形式主义上的绝对肯定或否定);社会政治黑暗、经济落后(任答2点得4分)。

- 4 -

(4)正确的价值能够引领经济的科学发展,经济建设应该是在道德体系

所容许的范围内有序有度的发展。(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考点:价值构建问题。(1)为了鼓励大多数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伯利克里时期实行了津贴制度,这一制度的影响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要知道津贴制度的实行确实保证了部分困难公民的参政的能力,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维系和发展;但是另一个方面,津贴制度又造成了部分公民的惰性心理,对民主制也是一种破坏。(2)从材料“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可以看出这时候出现了拜金主义的思潮。其原因要从西方的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这一思想客观上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鼓励了资本家的冒险精神。(3)回答此题要从中国的国情进行分析,当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辛亥革命发生,但是,在中国并未建立真正的民主制,袁世凯复辟的活动紧锣密鼓,在这样的混乱局势下,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革。新文化运动是对这一局面的解决,但是因为其极端的观点,使得弊端明显。(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39.(26分)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

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太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三个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10分)

(3)材料三中,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4分)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4分)

【答案】(1)17—18世纪:中国农耕文明发达。(2分)

- 5 -

19世纪: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对象。(2分)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成为西方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抵制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分任二点,每点2分) (2)衰落原因:专制政体导致民智低下;秦汉以后的儒学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骄傲自大的传统观念导致文明封闭。(6分)

说明:形式相似,都借助古典(古代)文化;内容相同,都批判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4分) (3)背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4分) (4)不是。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文革中民主法制遭严重破坏;思想僵化。(任二点,4分。仅作判断没有说明理由不给分)

是。当时的中国人们生活方式简单,资源消耗少;人们崇尚节俭;生活方式符合环保要求。(任二点,4分。仅作判断没有说明理由不给分) 考点:近代以来中外交往与认识。(1)首先要明确“中国龙”的含义,然后再依据时间背景来分析“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17—18世纪时,中国是封建社会的末期,农耕文明十分发达,而19世纪中国衰落而被列强蔑视,近年来,即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由于中国国力的增强,所以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看法也在变化。(2)有关原因的问题,材料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表明衰落的原因是是专制体制下中国的人民对民主的认识不清,民智未开,这是重要原因,其他原因材料中也有体现。第二个小问题可以从文艺复兴与国粹派变革的形式、内容来分析即可。(3)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首先要依据材料中提供的时间来分析,然后结合当时的背景及材料提供的相关内容分析。1970年是中国还未开始改革开放的时代,国家的经济体制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商品经

济发展的相关制度与原则还没有形成,材料中的也有所明确的体现,学生需要概括材料内容即可。(4)本题考查中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社会现实。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状况来分析。1970年的中国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还很落后,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还处于非正常的情况之下,所以不能说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