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12题)

1.“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你们听见有话说,‘要爱你的邻居,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下列哪一位人物的思想主张与材料内容相符( ) A.甘地

B.孙中山

C.拿破仑

D.华盛顿

2.历史上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之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再次出现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领导印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最终获得独立的印度领导人是( ) A.纳赛尔

B.曼德拉

C.尼赫鲁

D.华盛顿

3.据统计,二战前夕,殖民地和用属国的总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人口降至1.6亿,面积缩至2550万平方公里。据此可知,二战的胜利( ) A.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C.带来了世界人口自由流动

B.推动了新关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 D.标志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4.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发展

5.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以——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虚线处应填入( ) A.玻璃瓦尔

B.卡斯特罗

C.尼赫鲁

D.纳赛尔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

6.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脱离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这一独立浪潮的发生( ) A.促成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C.宣告非洲全境的民族独立

B.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D.导致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迅速发展,从古巴和巴拿马人民的斗

试卷第1页,共3页

争来看,威胁拉美地区国家主权的主要是( ) A.英国

B.美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8.二战后,英国拟建殖民部大楼的计划搁浅,英法等殖民大国纷纷从各殖民地撤退。到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甩掉殖民地枷锁、争得独立的国家达103个。世界殖民体系,从整体上无可挽回地崩溃了。这种情形( ) A.与殖民宗主国实力衰落相关 C.与国际共产主义发展相表里

B.是两极冷战体制削弱的产物 D.是殖民地军政力强大的结果

9.从20世纪30年代起,拉美各国采取保护性关税、许可证制度、扶持民族工业、兴建国有企业等措施发展经济。到20世纪60年代,拉美国家已初步成为西方“核心地区”(北美、欧洲、日本工业带)之外的第一个新兴工业带。拉美这一时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摆脱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 C.借鉴了不同经济模式的优势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D.完善了国际经济秩序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这些国家为加速自身工业化进程作为首要目标的是( ) A.发展国有经济

B.调整经济结构

C.实现经济独立

D.发展海外贸易

11.1964年进行的第五轮多边贸易谈判中,新增“贸易与发展”条款,规定了对发展中缔约方的特殊优惠待遇,明确发达缔约方不应期望发展中缔约方作出对等的减让承诺。该条款表明( )

A.发展中国家受到一定照顾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世贸组织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D.西方在全球化中主导地位动摇

12.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建立起强大的出口型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韩国的人均收入从1970年的270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5400美元。与此同时,位于经济发展模式底层的是“最不发达国家”,有10亿贫困群体仍缺少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这说明( ) A.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中国家经济虽有增长,但面临挑战 C.新兴民族国家没有实现经济独立发展 D.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材料分析题(2题) 13.世界大战与殖民体系

试卷第2页,共3页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

——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的结局。欧洲对殖民地帝国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削弱,但还没有遭到彻底的破坏;实际上,欧洲因获得作为托管地的阿拉伯地区而扩大了它的殖民地范围。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欧洲人在海外取得那么多非凡的胜利和成就之后,到20世纪中叶似乎又在退回到500年前他们曾从那里向外扩张的小小的欧亚半岛上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但伟大的殖民地革命的动力并不是来自联合国。相反,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的产物,是以往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中愈来愈强大的某些历史性力量的产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的影响有何不同。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殖民地革命而言,“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有哪些?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虽然绝大多数非洲国家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是依附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单一外向型经济并未随着独立而从根本上改善。中心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快、程度高,而边缘地区资本积累的速度慢、程度低,这意味着,非洲的发展是建立在剥削自己之上的。宗主国控制着原材料价格,通过压低价格、转嫁危机使得非洲只能处于被剥削的依附状况。1974-1975年和1979-1982年,西方国家两次遭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西方国家在国际市场蓄意压低农矿产品价格,制造关税壁垒,限制非洲产品进入西方市场。1972年非洲用38 吨剑麻或7吨棉花可换回一辆卡车,1980年用138吨剑麻或28吨棉花才可换回一辆卡车。独立后这种单一的外向型经济不仅没改善还被不断强化,与此同关让时非洲进一步贫困化。

——据马汉智等《非洲社会主义运动与当代非洲的道路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非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非洲发展道路谈谈你的认识。

试卷第3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甘地提出的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与题干材料相符,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CD项。故选A项。 2.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最终领导印度获得独立的领导人是尼赫鲁,C项正确;纳赛尔是埃及领导人,曼德拉是南非领导人,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领导人和美国总统,排除AB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二战前夕,殖民地和用属国的总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人口降至1.6亿,面积缩至2550万平方公里”及所学知识可得,二战的胜A项正确;利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材料没有体现这些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人口的自由流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关于第三世界登上历史舞台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可知收音机的普及有助于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从而启迪了人们的政治觉悟,说明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A项正确;政治民主化,材料反映的是埃及人民政治觉悟的提升,而非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尚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有待商榷,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 世纪50 年代,非洲大陆也掀起民族独立风暴。1952 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 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D项正确;玻利瓦尔、卡斯特罗是拉丁美洲的,尼赫鲁是印度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可以看出,独立浪潮的发生,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更多的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B项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7.B

【详解】二战后拉丁美洲人民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特点是反对美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颠覆以及军事占领,如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等。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第4页,共4页

8.A

【详解】根据“到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甩掉殖民地枷锁、争得独立的国家达103个。世界殖民体系,从整体上无可挽回地崩溃了。”可得出,二战后,西欧传统强国实力削弱,已经不再能维持殖民体系,因此这种情形与殖民宗主国实力衰落相关,A正确;其与冷战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C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9.C

【详解】根据材料“拉美各国采取保护性关税、许可证制度、扶持民族工业、兴建国有企业等措施发展经济”并结合所学可知,拉美各国一方面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另一方面也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这说明这一时期拉美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借鉴了不同经济模式的优势,C项正确;“摆脱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民主革命无关,排除B项;当时的国际经济秩序并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工业的首要目标是摆脱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依赖,即实现经济独立,C项正确;发展国有经济和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海外贸易都是发展工业的具体措施,不是目标,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规定了对发展中缔约方的特殊优惠待遇,明确发达缔约方不应期望发展中缔约方作出对等的减让承诺”,这表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通过贸易谈判中的一些规定,对发展中的缔约方实行了特殊优惠待遇,表明了发展中国家受到了一定照顾,A项正确;世贸组织是1995年才成立,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时至今日,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建立,排除C项;材料无法表明西方的全球化主导地位的动摇,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有10亿贫困群体仍缺少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经济虽有增长,但面临挑战,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殖民体系瓦解”问题,排除A项;大多数新兴民族国家实现了经济独立发展,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一战期间列强忙于相互厮杀,客观上为亚非拉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之机,使其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社会力量。

(2)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有所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殖民地纷纷独立,推动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有利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反法西斯战争使亚非拉的民主力量增长,民族意识增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发展;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答案第5页,共4页

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亚洲)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拉丁美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等信息,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到国内,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一战期间列强忙于相互厮杀,客观上为亚非拉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之机,使其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社会力量。

(2)不同:根据材料二中“欧洲对殖民地帝国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有所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殖民地纷纷独立,推动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有利形势:根据材料三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欧洲的力量;根据“是以往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中愈来愈强大的某些历史性力量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法西斯战争使亚非拉的民主力量增长,民族意识增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动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14.(1)问题:单一外向型经济,缺乏竞争力;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缺乏资本积累,发展模式落后等。

原因:西方的殖民统治与掠夺;经济上未实现独立,依附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非洲国家政局不稳,社会治理水平低等。

(2)认识:非洲的贫困化有深刻的历史经纬,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非洲长期贫困化的根源;非洲需要提高自身治理水平,改变自身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才能从内部解决贫困化问题;当前国际经济与政治体系仍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弊端丛生,亟待重整,才能推动非洲问题的解决等。

【详解】(1)问题:根据材料“但是依附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单一外向型经济并未随着独立而从根本上改善”可知单一外向型经济,缺乏竞争力;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根据材料“而边缘地区资本积累的速度慢、程度低,这意味着,非洲的发展是建立在剥削自己之上的。宗主国控制着原材料价格”可知缺乏资本积累,发展模式落后等。

原因:结合历史因素可知西方的殖民统治与掠夺;结合其经济发展模式可知经济上未实现独立,依附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结合其社会发展状况可知非洲国家政局不稳,社会治理水平低等。

(2)认识:结合非洲经济落后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及当前国际形势可知非洲的贫困化有深刻

答案第6页,共4页

的历史经纬,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非洲长期贫困化的根源;非洲需要提高自身治理水平,改变自身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才能从内部解决贫困化问题;当前国际经济与政治体系仍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弊端丛生,亟待重整,才能推动非洲问题的解决等。

答案第7页,共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