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与可持续发展
读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完成1~2题。 1.图中②和③之间的等降水量线大致是 A.50mm B.200mm C.400 D.800 2.由于水分的差异,由④→①的地表植被出现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完成3~4题。
3.关于甲、乙两区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发展农业光照充足,温差大;乙区域热量充足,水分条件好。 C.甲区域工业以技术指向型为主,乙区域工业以市场指向型为主。 D.甲区域能源资源丰富,乙区域发展旅游业有优势。
4.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6.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在内蒙古草原增加单位面积的载畜量,提高我国畜产品的数量
B.继续开垦三江平原的湿地,提高粮食商品率
C.在黄土高原农牧过渡地带修建梯田,提高我国粮食产量 D.鄱阳湖地区实施退耕还湖工程 7.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是
A.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B.发展经济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环境治理 8对苏南社会经济发展有直接积极影响的是
①南水北调 ②西电东送 ③西气东输 ④南昆铁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图为“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图中①表示物质产品、资金等,②表示劳力、科技等,④、⑤表示环境资源,③、⑥分别表示生产、生活废弃物,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
A.乙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B.甲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环境 C.丙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D.乙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
10. 下列做法符合丙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通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富足的社会环境
B.通过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不断提高地方财税收入
C.通过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D.通过节约使用资源,实行低碳生产
下图为 “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规划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在我国三大自然区中,青藏高寒区没有规划农产品主产区的主要自然原因 A.远离市场,交通不便 B.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 C.海拔高,热量不足 D.属于干旱区,水源缺乏 12.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第 1 页 共 5 页
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B.华南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的规模 C.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D.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立体农业
右图为“中国东部沿海12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地形 B.气温、降水量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14. 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水田的种植面积大,消耗水量大 B.在一年中,冬季农业用水量大 C.蒸发量大,一年三熟,用水量大 D.河流径流总量小,耕地面积大 右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黄河流域开发应贯彻的方针是 A.把矿产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 B.全面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C.结合流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综合开发 D.水能开发是整个流域开发的核心 16.符合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A.上游水位季节变化大,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B.中游地区建设能源基地,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该禁止开采煤炭资源
D.下游地区水资源缺乏,应限制种植业,大力发展畜牧业
17. 根据我国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依下列字母a、d、c、d、e所代表的内容,下列答案符合下图所示的是
西南省份 东南省份 东北和新疆 186.60 317.18 235.65 312.3 169.4 119.4 3979 5665 4908 21.44 18.61 21.78 12.69 36.56 42.25 18.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是:
A.中原4省 B.西南4省 C.东南5省 D.东北、新疆 19.东北、新疆“人力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化肥投入量大 C.劳动力素质好 D.耕地质量好 20.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有:
①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 ②加强水利建设,实现旱涝保收 ③增加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肥力 ④开发宜农荒地,扩大种粮面积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能源供给相关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图中数字代表能源供需矛盾、西电东送、油价上涨和能源充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B.②—能源供需矛盾 C.③—能源充足 D.④—西电东送
22.西气东输工程是实现对东西部双赢的能源战略,体现在
A.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 B.解决了我国能源紧张的状况
C.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D.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减轻土地荒漠化 港珠澳大桥将于2015年至2016年建成通车,这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读图完成23~24题。 23. 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A. 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B.加剧资源、能源短缺 C. 增加农业用地面积 D.珠江口台风发生频率减少 24.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A.完善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
a.热量资源较缺b.有台风的影响c.有充足的灌溉水源d.地势平坦 e.土壤肥沃 A.①—a ②—C ③—e ④—d ⑤—b B.①—b ②—c ③—d ④—e ⑤—a C.①—a ②—b ③—c ④—d ⑤—e D.①—a ②—d ③—c ④—b ⑤—e 下表为“2012年我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效率表”,读表完成18~20题。
资本投入量 全国平均 西北省份 化肥量 (千克/公顷) 264.53 197.25 人力投入量 劳动力 (劳动日/公顷) 199.5 213.5 自然资源效率 粮食/耕地 (千克/公顷) 4377 2833 资本效率 粮食/化肥 (千克/千克) 16.55 15.75 人力效率 粮食/劳动日(千克/日) 21.94 13.86 第 2 页 共 5 页
B.加强与广西的联系,扩大交流,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 C.扩大商品粮播种面积,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
D.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25~28题。 25.M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肉畜牧业 26.H处在6月
A.是我国最冷的地方 B.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C.是我国白昼最长的地方 D.是我国地方时最早的地方 27.与鲁尔区相比,N工业基地
A.铁矿资源丰富 B.水资源丰富 C.技术水平高 D.市场更广阔 28.K处往西所在的我国三大自然区是
A.青藏高寒区 B.西部地区 C.温带湿润区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产业转移是区域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必然结果,右图是不同经济水平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图。完成29~30题。
29.如果乙国因廉价劳动力吸引甲国产业移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建电子组装厂 B.中国海尔电子集团在西欧建设分厂
C.德国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钢厂 D.日本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30.产业转移转移有助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A.产业结构相一致 B.产业分工与合作 C.改善环境质量 D.缓解就业压力 甲 乙 二、判断题
31.“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GIS”在城市管理的运用中最有成效。 32.“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3.数字地图与传统地图相比,更新速度较快。
34.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出现的时期是农业文明时期。 35.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最根本的就是大力植树造林。
36.湿地生态有“地球之肺”之称,对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有特别的功能。 37.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文明大多发展于大河流域。
38.三江平原的农业生产具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的特点。
39.造成长江洪灾的原因,首先是人为因素,其次,自然因素加剧了洪水灾害。 40.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矿产资源和能源丰富。
三、综合读图题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图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比较新疆和浙江两省区的自然特征,完成下表. 项 目 省 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①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少,水量小 丰富,以④ 为主 浙江省 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 ③ 较少 地形 气候类型 河流 矿产资源 (2)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 页 共 5 页
(3)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中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
材料二:右图反映的是甲河流域部分基本数据(2010年)。 (1)据材料二分析,与西北部相比,该流域东南部的社会经济特征主要表现为:
面积_______,人口_______,人口密度______;人地矛盾__________; 城市化水平________; GDP所占比重__________,经济__________。
(2)推动该流域东南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和 。 (3)请简要说明甲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对当地发展的积极意义有 、 和 。
(4)近年来甲河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其人为原因可能有 。
43.图为“A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简图”,读图和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1991 2008 表:1991年和2008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0.21 城镇 陆地水域 9.65 7.96 6.35 滩涂 0.35 0.63 未利用 0.22 0.01 48.08 14.47 18.72 0.34 41.87 9.89 17.27 0.04 0.03 23.91 (1)A工业区名称是 ,与沪宁杭工业区发展相比较,A工业区发展的区位优势体现在
(2)据表归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有 ,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3)请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分析解决沪宁杭工业区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
(4)为保持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应借鉴A工业区哪些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右图是我国为“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解放前,我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库
(1)从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看,“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的主要优势是 。 (2)“北大仓”中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和 。 (3)“北大荒”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有
和 。加强该生态系统保护的措施主要有:建立湿地保护区、 和 。
(4)你认为“北大荒”在今后生产中加强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 4 页 共 5 页
42. 区域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11 C 21 D 2 B 12 B 22 C 3 C 13 A 23 B 4 B 14 D 24 A 5 C 15 C 25 B 6 D 16 B 26 C 7 B 17 A 27 A 8 B 18 C 28 D 9 A 19 A 29 A 10 D 20 D 30 B 题号 (1) (2) (3) (4) 43. 题号 (1) 分值 4分 2分 3分 2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东南部面积较小,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大;(1分)人地矛盾突出;(1分)城市化水平高;(1分)GDP所占比重大,经济发达(1分) 工业化;城市化 改善航运、提供电能、有利于水产养殖、发展旅游、提供灌溉水源等。(任答3点给3分) 上游陡坡开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塞;(1分)围湖造田,湖泊的分洪蓄洪能力降低。(1分)
二、判断题 31 A 41. 题号 分值 地形 气候类型 (1) 4分 河流 矿产资源 分值 3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鲁尔区(1分) 煤炭资源丰富(1分)劳动力素质较高(1分) 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2分)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调节功能减弱。(任答2点得2分) 开源:开发新能源;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2分) 节流: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展低能耗产业。(2分)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等。(2分) 32 A 33 A 34 B 35 B 36 B 37 A 38 A 39 B 40 B (2) 4分 (3)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为主 浙江省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4) 44. 题号 (1) (2) (3) (4)
4分 2分 分值 3分 2分 4分 3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2分) 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1分) 松嫩平原 (1分) 三江平原(1分) 调节气候;蓄洪防洪;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任答2点得2分) 已围垦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2分) 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良种;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3分) (2) (3) (4)
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1分);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1分,要求2分 土地和劳动力两个因素都答全才能给分)。 浙江位于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1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1分);3分 易于获取市场信息(1分) 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1分);优化产业结构(1分) 3分 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1分)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