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Vo1.26 总第124期 Sum No.124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J0URNAL 0F THE OPEN UNIVERS1TY OF GUANGDONG 2叭7年第4期 No.4.2017 论 “三言’’中的友谊观 陈丹丹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 0091) 【摘要】中国晚明之前的友谊伦理形态是尚“义”重“信”,晚明时期受社会现状等影响,友谊伦理形态发生改变,呈现 出尚“利”的新特点。 “三言”中有关友谊的篇目体现了作者比较一致的友谊观念:高度赞扬朋友之问讲信义、重然诺、生死 不渝的情谊,批评以友相称,混吃混喝,关键时刻却不仗义甚至落井下石、重利轻义的伪朋友。 “三言”中有关友谊主题的故 事受创作者本人、时代、社会等因素的影响-9制约。以作品——时代——社会为线索,对“三言”的友谊观作比较,可探讨小 说家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 “三言”;友谊观;友谊伦理形态;创作意图 【中图分类号l I206.2/.4【文献标识码】A l文章编号l 2095—932x(2017)04—0066—07 明天启间冯梦龙(1574—1646)的《喻世明 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共 孔子认为,结交正直、诚信、知识广博的朋友 有益;结交谄媚逢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花 言巧语的人有害。孟子五伦中认为朋友要互讲 诚信。庄子认为,朋友之间的交往要不含任何功 利心,建立在相互利用基础之上的朋友情,而不 能算作友谊。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记载了近 二十位游侠。他笔下的游侠具有救人危难、牺牲 自我来救人于水火;能够以德报怨,是正义的化 身。这些游侠讲“义气”,言必行,行必果,讲信义、 重然诺,为报知遇之恩可舍去生命。司马迁本 着实录的精神塑造游侠形象,可见游侠交友形成 收宋元明人话本一百二十种。从“三言”以友谊 为主题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家们对于友谊的态 度:高度赞扬朋友之间讲信义、重然诺、生死不渝 的情谊,批评以友相称、混吃混喝,关键时刻却不 仗义甚至落井下石的伪朋友。学界对“三言”的 爱情观、婚恋观、家庭观、贞洁观、妇女观的研究, 商人、官吏、文人、妓女、闺阁之女、丫鬟、婆子、尼 姑、道士等人物形象的研究已颇有成果,但鲜有 对友谊主题的研究。 一、晚明之前的友谊伦理形态 的“义气”传统已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中国晚明之前的友谊伦理形态是 尚“义”重“信”,倡导朋友间交往不含任何功利心。 古人非常重视朋友关系。孔子《论语・季氏 篇》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 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l】_2 。 《孟子・滕文公上》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儿 《庄子・山 一、二曰 玎、二、“三言”中的友谊类别 J仅 矢力U 以友谊为主题的篇目有:《喻世明言》卷7《羊 木》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 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 离。,,[。]删 角哀舍命全交》、卷8《吴保安弃家赎友》、卷 16《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警世通言》卷1《俞 伯牙摔琴谢知音》、《喻世明言》卷25《晏平仲二 I收稿日期】2017—04—11 【作者简介】陈丹丹(1982一),女,湖北宜昌人,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讲师。 语言・文学 陈丹丹:论“三言”中的友谊观 桃杀三士》等。这些友谊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_一)报恩酬情类 这类友谊的双方,不一定要相知,一方曾经 对另一方进行过救助、支援,而当另一方处于困 境时,对方即应信守朋友之义,遵循朋友之间有 相互援助责任的原则,加以帮助。按此标准,《羊 角哀舍命全交》、《吴保安弃家赎友》应属于报恩 酬情类的典范。 《羊角哀舍命全交》讲述春秋时儒士左伯桃 闻知楚王招贤,千里应召,因缘际会,借宿于寒士 羊角哀家中,两人都喜爱读书,甚为投缘,于是结 为兄弟,同往楚国。途中大雪连日,处于荒野,衣 食不继。左伯桃为保羊角哀活命,脱下衣服冻饿 而死。羊角哀在楚国受到重用,回来安葬左伯桃。 左伯桃阴魂告诉羊角哀,说坟近荆轲之墓,遭受 荆轲和高渐离两个恶鬼的欺负。羊角哀帮不了 鬼的忙,于是自杀身亡去阴间帮助羊角哀。 故事写得曲折动人,但是看过之后有个别细 微的地方总是让人难以释怀。如左伯桃为保羊 角哀活命,脱下衣服冻饿而死。但左伯桃人还未 死,羊角哀就走了。“读者固然为左伯桃舍身救 友的高尚品格所感动,然而,对羊角哀在朋友死 前离去、将朋友扔在雪地中的行为总是有些不能 释然于心”L4J182 o此细节在体现左伯桃高义的同 时没处理好羊角哀的行为,真是白璧微瑕,所以 后来的“三言”选本《今古奇观》就注意到这个细 节的瑕疵,将故事改编为左伯桃气绝后,羊角哀 才悲绝而去。 为了表示对荆轲这个人物的不满,小说还特 撰羊角哀到荆轲庙去大骂:“汝乃燕邦一匹夫, 受燕太子奉养,名姬重宝,尽汝受用。不思良策 以副重托,入秦行事,丧身误国,却来此处惊惑乡 民,而求祭祀。吾兄左伯桃,当代名儒,仁义廉洁 之士,汝安敢逼之?再如此,吾当毁其庙而发其 冢,永绝汝之根本!” 荆轲、高渐离是战国侠士,比春秋时的羊角 哀、左伯桃两人晚几百年。“文中的‘荆将军’非 谋刺秦王政之荆轲也。宋代以来某些文献之舛 错,大概是由‘荆将军’望文生义,或民间因左羊 和荆轲事迹都具有传奇色彩和义烈性质,而把相 隔三百年的人物硬拉到一块,让他们合演一出惊 天动地的鬼魂大战戏剧,从而化历史为传说,以 讹传讹,最后被后代的通俗文艺渲染敷演,发展 成为现在所见的《羊角哀舍命全交》这样的虚拟 小说。’’ 。 《吴保安弃家赎友》讲述的是郭仲翔的叔父 是唐朝宰相,吴保安是郭仲翔的同乡,在异乡当 着一个九品芝麻小官,眼看任期将满,担心连这 样的小职位都不保,于是冒昧写信请老乡郭仲翔 代谋一个职位。郭仲翔帮了他。后来,郭仲翔被 叔父交给边防将领带去前线征战,不料被南蛮俘 虏了去,要千匹绢才能赎回。吴保安收到郭仲翔 的求救信后,赶到京师,郭的叔父已经身亡,家属 也回乡下去了。于是,吴保安就成为郭仲翔能够 生还的唯一希望。 吴保安“倾家所有,估计来止直得绢二百匹。 遂撇了妻儿,欲出外为商;又怕蛮中不时有信寄 来,只在姚州左近营运。朝驰暮走,东趁西奔,身 穿破衣,口吃粗粝,虽一钱一粟,不敢妄费,都积 来为买绢之用。得一望十,得十望百,满了百匹, 就寄放姚州府库。,,【5_∞ 在外整整奔波了十来个 年头,才刚刚凑得七百匹绢。妻儿准以活命,在 寻保安的路上遇到了 ̄Jk'7'l、『都督杨安居,杨为保安 凑齐了千匹之数,赎回了郭仲翔。 得救后,郭仲翔千里来寻,却听说保安夫妇 的死讯,悲啼不已,不顾两脚曾经钉板,步行数千 里负骸骨归葬,后来将官职让给吴保安的儿子吴 天祜来做。吴保安为报提携之恩,“经营百端,撇 家数载,形容憔悴、妻子饥寒”实属不易,郭仲翔 为报救命之恩,将官职让给吴保安的儿子吴天祜 来做。当一方处于困境时,对方即加以援助,有 恩必报,凸显了朋友之义。 C二)知心类 “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这样的友谊是建 立在彼此之间深刻的理解与默契之上,双方对人 生的价值、理想有着共同的认识与追求。如果说, 前文的“报恩酬情之交”是出于对“朋友之义”这 一抽象道义原则的坚守,“知心之交”则因双方感 情是“腹心相照”,进入到了人生理想价值层面, 因而更加深刻。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张劭与范巨卿的友谊 就是典型的知心类。张劭在上京应举的途中,遇 到旅店中奄奄一息的范巨卿,他为了照顾范巨 卿,放弃了考功名。两人结为兄弟,并约定明年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第26卷总第124期) 2017年第4期 重阳节范巨卿到张劭家去拜望其母,张劭设鸡黍 饭以待。到了第二年重阳节,张劭之母说千里之 别,担心巨卿未必就能应期而至。张劭说:“巨卿, 信士也,必然今日至矣,安肯误鸡黍之约?” 儿 “是目天晴日朗,万里无云。劭整其衣冠,独 立庄门而望。看看近午,不见到来。……张劭听 得前村犬吠,又往望之,如此六七遭。因看红日西 沉,现出半轮新月。……候至更深,各自歇息。劭 倚门如醉如痴,风吹草木之声,莫是范来,皆白惊 讶。看见银河耿耿,玉宇澄澄,渐至三更时分,月 光都没了,隐隐见黑影中一人随风而至。劭视之, 乃巨卿也,再拜踊跃而大喜日……” 儿%他看到巨 9即时大喜过望。通过对张劭从清晨等到日暮再到 三更及看到巨卿时的言行等细节描写,让张劭和 巨卿的友谊如冬日暖阳,溢于纸笺之上。 然而,范巨卿对鸡黍之约并非不上心,但由于 被蝇头小利所牵,忘了日期,直到重阳当天的早上 才想起来。千里之隔,非一日可到,于是自刎而死, 魂驾阴风,千里赴鸡黍之约。张劭舍弃高堂老母 千里奔丧,安葬巨卿之后,亦白刎而死。他们把朋 友间讲信义、重然诺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三)知音类 “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知音之交淡雅素 净,空灵隽永,越过物质层面,直抵艺术审美、精 神气质层面。这类更多带有文人高雅文化趣味 的友谊故事于“三言”中仅为一见,即《警世通言》 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来源于《吕氏 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中《本味》里伯牙鼓琴、钟 子期听音。“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钟子期日:‘善 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志在流 水,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 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 足复为鼓琴者。” ‘三言”作者以之为素材, 用短短几百字重新撰写出洋洋洒洒、曲曲绕绕的 一篇文章,实属不易。 小说家重新设定了人物身份,伯牙设定为高 官,子期只是出自山野的樵夫,两人的身份及社 会地位不啻天壤之别。伯牙对子期一开始的态 度是傲慢的,他打心底看不起山野樵夫,于是想 当然认为樵夫听琴这件事本身有点滑稽与可笑。 伯牙呼子期为“你”,你我之称,怠慢可知。但随 着故事的发展,场面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 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 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 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 在流水。”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 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 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帽取人,岂不误了 天下贤士!…… 。 两人结为知己,相约来年同日江边再见。一 年后,伯牙按期来到江边,未见子期。上岸去寻 他,碰巧遇见子期的父亲。说明原委,子期的父 亲放声大哭:“子期钟徽,乃吾儿也。去年八月 十五采樵晚归,遇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讲论 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 读,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诵 读辛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 了。’’ 这种人物身份的设定适合文人的审美趣味, 山野樵夫都可以和士大夫交朋友,那文人就更加 可以和士大夫交朋友了,这是明代社会世俗化, 官员与平民大众来往密切在文人心里的投射。 以琴音为关目,伯牙和子期结为知音,子期亡故, 伯牙摔琴,此生不再弹琴。“伯牙却不曾摆得祭 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 台上,盘膝坐于坟前看,挥泪两行,扶琴一操。那 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 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 而笑?’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 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Ⅲ8Ⅲ。村夫村妇不识琴音, 竟然大笑,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三言”中的友谊不论是报恩酬情类、知心类 还是知音类,都凸显了前所未有的高义,很难辨别 作者在分类不同的友谊中的喜好和偏爱。这几类 友谊中都体现了友谊的真谛:友谊是真心、真情、 真意,在一方遇到困难时,另一方都会全力以赴地 给予帮助而不计回报。这些讲信义、重然诺、死生 不渝的友情,是冯梦龙大力推许和赞扬的。 三、晚明时期的友谊伦理形态 “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社会产品的丰富,让 人们有扩大消费的条件,社会流动的加快,让人 语言・文学 陈丹丹:论“三言”中的友谊观 们血缘和乡土观念逐渐淡薄”L9”。。资本主义 萌芽的出现,明代社会经济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 亲眷们,莫说请酒,就是一杯茶也没有;今日见我 有了银子,便都设酒出门外送我 n】6舳。人情冷 暖,让他好一番感叹。 势,商人群体壮大和地位的上升,使得原本的等 级秩序、尊卑观念、意识形态发生变化。明代社 会诉讼不断、长幼不分、后生辱前辈,奴婢背叛家 《钝秀才一朝交泰》中马德称是吏科给事中 马万群唯一的儿子,那些富家儿郎,无不争抢着 长也是很常见的,这也是明代的社会现实。 明代中晚期随着商业的发达与繁荣,人们崇 奉承他。其中,顾祥、黄胜奉承得最厉害,称兄道 弟,用钱不分你我,阿谀奉承,谄笑胁肩。马德称 尚金钱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道德观 父死家败时,朋友顾祥、黄胜不仅不帮他,还落井 念随之淡化甚至是改变,直接导致了“尚利”的 社会风气。金钱在人们的观念中成了崇拜对象。 金钱成了交友的准则,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人是否 值得交往的标准。 “如今人敬的是有钱,弃的是穷汉,人有了 钱,邓通说话也新鲜。听言,但有银钱白丁做官; 听言,只说时运休提炎寒。”[10]2979“口里挪肚里 僭与他送上礼物只当没见,手拉手往下席安拱 了拱手再不打个照面。”r1 0] 盯 昕。“尚利”的社 会风气充斥着明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钱受 人尊敬,没钱被人唾弃,没有人愿意结交无钱之 人。人们结交不再以“义”、“信”,而更多地侧重 于“裁”o “尚利”的社会风气对晚明友谊观产生深刻 的影响,这可从作品中窥见一斑。《杜子春三入 长安》中杜子春在扬州有钱时大家就和他攀亲攀 友,在他家蹭吃蹭喝。一朝狼狈,他的亲戚中有 为官作宦的,也有商贾经营的,一个也指望不上。 杜子春也不指望他们资助,只是希望能够借贷点 好度日。杜子春的想法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当时的社会风气下绝大多数人难以得到亲朋资 助的社会现实,所以他也没有存着这份奢望。那 些至亲只推着没有,并没有一个人借贷给他。 时值十二月天气,大雪初晴,寒冷异常。杜 子春身上没有棉衣,肚中又饿,在寒风中止不住 哆嗦。他长叹一声:“我杜子春岂不枉然!平日 攀这许多好亲好眷,今日见我沦落,便不礼我,怎 么受我恩的也做这般模样?要结那亲眷何用? 要施那仁义何用?”nu。 亲戚间人情薄如纸,何 况朋友呢?等到子春有了三万两银子,他平时的 那一起宾客,听说他仍旧做了财主,无不趋奉,似 绳攒蚁附一般,集起来一起撒漫。等到三万两银 子花完后,又没人待见他了。后有了三十万两银 子,情况大相径庭,“我当初没银子时节,去访那 下石,害得他失去了田产和古玩。马德称当初父 亲在时,也曾周济过别人,当他自己口食不周时, 却没人肯周济他。有小人说:“马德称是个降祸 的太岁,耗气的鹤神,所到之处,必有灾殃。赵指 挥请了他,就坏了粮船;尤侍郎荐了他,就坏了官 职,他是个不吉利的秀才,不该与他亲近!”∞]l。 刘千户请他坐馆三个月,儿子却死了,于是,人人 称他是钝秀才。后来,钝秀才殿试二甲,考选庶 吉士后,之前被抄没的田产,都用官家赎还,造册 交割,分毫不少。“宾朋一向疏失者,此目奔走其 门如市”[8j198。从发达到落魄再到发迹变泰,人 们对同一人的态度反差太大,让人感叹世风日 下,人情冷暖。篇尾诗说得好:“十年落魄少知音, 一日风云得称心。州引 。 《吕使君情媾宦家妻吴太守义配儒门女》中 董元广与吕使君有通家之谊。“说起亲属尚在汉 州居住,又兼继室也是汉州人氏,正是通家之谊。 因此两家不是你到我船中,就是我到你船中,或 是饮酒,或是下棋,或是闲话,真个是无日不会, 就是骨肉相与,不过如此。” 副瑚董广元死后,吕 使君替他经纪丧事,凡有相交来往的人尽多。吕 使君说:“通家情重,应得代劳。”赞叹他高义的 人,哪里知道吕使君只为要营勾这董孺人。后来, 董广元妻女被吕使君占据,被人称为“禽兽一等 人”。 《桂员外穷途忏悔》中桂迁辜负同窗施济的 赠银活命之恩德,最终遭受为犬的报应。《沈将 仕三千买笑钱 王朝议一夜迷魂阵》篇尾诗云: “漫道良朋作胜游,谁知肱箧有阴谋 托J1。 中沈 将仕被伪朋友设计骗去好几千两银子。 杜子春的故事揭示了友谊的真谛:酒肉朋友 不是真朋友,当你遇难时能帮助你的才是真正意 义上的朋友。不论是钝秀才、沈将仕的遭遇,吕 使君的下作,还是桂迁的忘恩负义都深刻反映了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第26卷总第1 24期) 2017年第4期 “尚利”的社会风气,人们结交看重金钱及利益的 社会现状。晚明时期受社会现状等影响,友谊伦 理形态发生改变,呈现出尚“利”的新特点。“在 晚明的生活交往中,从闾阎乃至官府,一切交际 都是以银与筐筐代替礼。”l】副 嘶 从陈宝良的评 价中可见晚明交友中“利”的普遍性。 四、砥砺世人节操,助风气之长 晚明时期,商品经济呈现了空前的发展态 势,启蒙思想的兴起,李贽的个性解放思想对整 个明代中晚期的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冯 梦龙是李贽的倾慕者,李贽对朋友之道的论述, 对选编者冯梦龙产生了深刻影响。 李贽《答耿司寇》:“嗟夫!朋友道绝久 矣。……若夫朋友则不然:幸而入,则分毫无我益; 不幸而不相入,则小者必争,大者为仇。何心老至 以此杀身,身杀而名又不成,此其昭昭可鉴也。故 余谓千古无朋友者,谓无利也。” 《高洁说》: “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至,师事之诚,则彼聪明 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 副 “《李生十交 文》:“何谓十,其最切为酒食之交,其次为市井之 交……其三为邀游之交,其次为坐谈之交。技能 可人,则有若琴师、射士、棋局、画工其人焉。术数 相将,则有若天文、地理、星历、占卜其人焉。…… 以致文墨之交,骨肉之交,心胆之交,生死之交:所 交不一人而足也。夫所交真可以托生死者,余行 游天下二十多年,未之见也。” 创 他认为朋友之 问不讲“利”,好友难遇,知己难求,要以隆重的礼 节待知己,以最诚挚的感情待之。 李贽《论交难》“夫唯君子超然势力之外,以 求同志之劝,而后交始难耳。” 明 只有品德高 尚的人的结交才能超然于势力之外而寻求真正 志同道合的知音,但这种结交往往是很难的。李 贽始终感到势单力孤,同道者少,所以他在很多 文章中都发出过知己难觅之叹。《夜半闻雁四首》 中“孤鸿向北征”、“独雁虽无依”,他把自己比作 “孤鸿”,如同“独雁”,可见知音难觅的凄凉。 在晚明尚利的社会风气下,李贽的叛逆思想 和个性解放思想给恶薄的世风带来一缕清风,选 编者冯梦龙深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冯梦龙抱着美 好的救世愿望,塑造出讲信义、重然诺、死生不渝 的友情篇章,希冀能砥砺世人节操,助推良好风气 之长。 (一)批评重利轻义,充满铜臭气的明末社会 现实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李甲因孙富出千金 之资,就把杜十娘卖给了孙富。李甲十分爱恋杜 十娘,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波折才走到一起,十 分不易。李甲最终还是受到了金钱的诱惑,当然 也有其它比如惧怕父亲等因素在内,但说到底金 钱是最后让李甲改变心意的最重要因素。杜十 娘将翠羽明 、瑶簪宝珥、玉萧金管、古玉紫金玩 器、夜明珠、祖母绿、猫儿眼等依次投入江中,这 么多奇珍异宝,价值连城,让李甲悔之晚矣。 自古商人重利轻别离,已经成为了口头禅, 商人重利轻别离,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无论是蒋兴哥、陈大郎等商贩莫不如此。有的商 人百般昧心,正所谓是“无商不奸,无奸不商”, 《卫朝奉狠心盘贵产陈秀才巧计赚原房》里的卫 朝奉百般昧心取利,《程朝奉单遇无头妇王通判 双雪不明冤》中小店主李方哥看到程朝奉出了一 锭银子,居然舍得老婆养汉,让人惊讶的是他老 婆看在银子的份上居然也表示赞同。 《贾廉访赝行府牒商功父阴摄江巡》中开篇 诗日:“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总令 然诺誓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刮叫 ‘说天下多 是势力之交,没有黄金成不得相交。这个意思还 说得浅,不知天下人但是见了黄金,连那一向相交 人也不顾了。不要说相交的,总是至亲骨肉,关着 财物面上,就换了一条肚肠,使了一番见识,当面 来弄你、算计你,几时见为了亲眷不要银子做事 的?几曾见眼看亲眷富厚不想来设法要的?至于 撞着有些不测事体,落了患难之中,越是平日往来 密的,头一场先是他骗你起了。” 2J。伽在金钱面前, 明代人早已将亲戚、朋友的概念抛之脑外。 商人重利轻义,当官的只为雪花银,衙役、小 市民等各种各样的人都奔着钱去,这种只为孔方 兄的人在当时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为 了钱,可以出卖友谊、贞洁、亲情等等一切,明末 实在是一个充满铜臭气的社会,作者充满鄙夷。 C二)揭示知音难觅,千古高义的挽歌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当伯牙对众人长 笑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当问及钟公时,钟公道: “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 语言・文学 陈丹丹:论“三言”中的友谊观 此长笑。” 这些人都不懂琴声,凸显出子期懂 琴音的难能可贵及知音难觅。知音不再有,弹琴 给谁听?伯牙只得长叹一声,摔琴谢知音。 “三言“中友谊的故事中虽然鲜明显示了作 者对讲信义、重然诺、死生不渝的友情赞扬和肯 定,但是也同时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暗藏着的友情 可贵、知音难觅的落寞心理。何处觅知音?不知 道。我们在作品中,似乎看到知音难觅,一个个 寻觅者孤独而迷茫的身影。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知音难觅,偏被伯牙 无意间遇到。“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 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诵读辛 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8]8 从钟子期父亲的口中我们知道正是由于伯牙大夫 的资助,钟子期白天打柴负重,晚上则挑灯夜读, 心力交瘁,丧失性命。知音难觅,难在遇不到,遇 到了的也要失去,可不更印证了知音难觅么? 无独有偶,让人惊异的是“三言”作者笔下 的友谊最终都没有好结局。这种对朋友讲信义、 重然诺、死生不渝的真情、真心、真友谊的实现都 是付出了常人不能付出的艰辛与代价,有的甚至 是以生命为代价而实现的。 《吴保安弃家赎友》中吴保安身穿破衣,口吃 粗粝,虽一钱一粟,不敢妄费,奔波了十来年,弃妻 儿十余年不顾,抵死赎回郭仲翔。妻儿缺衣少食, 差点饿死。后来,吴保安在外地作官,任满家穷, 无力回家,夫妇双双死在任上,只留一子。吴保安 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代价,忍受了常人不能忍 受的苦楚,数十年煎熬的代价一点不比死亡来得 容易,这个角色充满了壮烈的悲剧色彩。《范巨卿 鸡黍死生交》为了一顿鸡黍之约使两人死于非命。 《羊角哀舍命全交》羊角哀将衣食让给左伯桃,自 己死了,左伯桃得以存活。后左伯桃为了帮已做 鬼的羊角哀战荆轲,自杀身亡,死战荆轲。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中田开疆、顾治子、公 孙捷“这三个结为兄弟,誓说生死相托。”_5J3 齐 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 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让齐 景公提出协调办法一一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 可以取一颗桃。田开疆、顾治子都先报出他们自 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公孙捷 认为自己功劳更大,反而不能吃桃,受辱于齐、楚 君臣面前,为万代耻笑,羞愤自刎而亡。田开疆 听到公孙捷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自觉不如,羞 愧之余便自刎而亡。顾治子和他二人义同骨肉, 誓同生死,二人既亡,不能独活,也自刎而亡。就 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人。 在小小利益(桃子)面前,兄弟三人反目并付出了 生命的代价,实在让人感到可悲可叹。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由于伯牙大夫的资 助,钟子期白天打柴负重,晚上则挑灯夜读,心力 交瘁,丧失性命。说不定没有俞伯牙,钟子期仍 然可以邀游于山水间,靠打柴为生,平平淡淡却 又安安稳稳过完这一生呢? 这些篇章中对朋友讲信义、重然诺、死生不 渝的真情、真心、真友谊让人感动,但是付出的惨 重的代价也让人唏嘘不已。作者为何这样进行 创作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凸显高义 《吴保安弃家赎友》中的吴保安就让人觉得 高义过了头,好得有点不真实。文学源于生活, 而高于生活,作品是生活的反映,但是又不能原 原本本照生活本来的面貌一五一十地描绘出来。 在创作中,为了使得故事更加传奇,更加好看,往 往要对生活进行拔高。 2.批评世风日下和对理想友谊的坚守 明末社会世风日下,“三言”中的友谊带有理 想化的色彩。吴保安、羊角哀、左伯桃、范巨卿、 张劭等形象都拔高得有点不太真实,作者给这些 友谊披上美好的外衣,携带了理想化的色彩。似 乎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感受到友谊的真谛与美 好,这似乎是小说家的天真,在那个金钱至上,世 风目下的社会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吴保安才 姓“吴(无)”,结局才惨淡。不管现实如何残酷, 小说家的笔下所体现的对理想友谊状况的坚守 还是鼓舞人心的。 令人值得注意的是,“三言”类型的友谊在 “二拍”中几乎没有涉及。“独龙子犹氏所辑《喻 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 而宋元旧种,亦被搜刮殆尽。川撕 这大概是“三 言”中将前代演述的友谊故事搜刮殆尽,到了“二 拍”中,没有世代累积的素材,现实也是黑暗和残 酷的,没有此类友谊生长的环境,所以,也不能从 现实生活中取材才导致“二拍”中没有友谊主题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第26卷总第124期) 2017年第4期 的文章。 是受到社会淫靡凉薄的世风影响,在具体创作中 3.渲染情节的传奇化和夸张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中范巨卿对鸡黍之约 并非不上心,但由于被蝇头小利所牵,忘了日期, 直到重阳当天的早上才想起来。千里之隔,非一 日可到,于是自刎而死,魂驾阴风,千里赴鸡黍之 又受读者审美趣味的牵制,受名利的驱动,主动 去迎合读者的低俗审美趣味,这正是我们在“三 言”之后的“二拍”及其它仿作中再也看不到古 道热肠的友谊故事踪影的原因。 约。张劭舍弃高堂老母千里奔丧,安葬巨卿之后, 亦自刎而死。这里的情节就具有传奇化和夸张 【参考文献】 [[1】(春秋)孔子.论语[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2](战国)孟子.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战国)庄子.庄子[3]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4程国赋.三言二拍选本与原作的比较研究【4]J].明清小 说研究,2004,(2). 的意味。正是这具有传奇化和夸张情节的故事, 让文章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4.满足读者的需求 小说家在创作时考虑受众,更加看好这种超 越生死的友谊。“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 [5](明)冯梦龙.喻世明言[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饶道庆.羊角哀舍命全交本事考辨[J].文学遗 产,2006,(5). 以死,死者可以生”,说的是爱情,同样也适合友 谊。超越生死的爱情、友情套路特别受读者喜爱。 真正的友情是可以跨越生死的,比如张邵听闻站 [7](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明)冯梦龙.警世通言[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9]胡小安.从 三言》、 二拍 看明代中后期社会意识形 态的变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12). 在自己面前的范巨卿是死人时,因为真情所在,并 不害怕与惊慌即为明证。他不忍兄弟独自在黄泉 埋没,亦不再留恋红尘,自杀相随,坐实了死生交。 社会道德伦理败坏和晚明的社会阶层变化 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小 说家不甘人们浸淫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抱着美 好的救世愿望,塑造出诸多美好的友谊篇章,希 冀能砥砺世人节操,助良好风气之长。小说家的 【lO】谢伯阳编.全明散曲[M].济南:齐鲁书社,1994. [11](明)冯梦龙.醒世恒言[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2](明)凌漾初.二刻拍案惊奇[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12. [13]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4. 创作意图仅从“喻世、警世、醒世”这些书名即可 窥见一斑。但是,一个时代道德状况的改变,不 [14](明)李贽.焚书・续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5](明)即空观主人.拍案惊奇序[A]//古本小说丛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是一介文人凭借几本小说能够改变的。相反,我 们往往看到的是,文人作者最初怀抱着砥砺世人 节操,助推美好风气之长等最初的创作理想,但 (责任编辑:楚和) The Friendship Conceptions in San Yan Expression CHlENDan-dan 1"he Guangdong Open Universi(y,GuangdongPolytechnicInstitute,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0091) Abstract:The friendship conceptions before the late Ming Dynasty in China was”personal loyaly”and”faitth”.Howeve ̄ influenced by the social situatio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the friendship conceptions changed,showing new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est”.The stories about friendship in San Yan Expression highly praised such friendship qualities as loyaly between ftriends, being serious about making and keeping a promise,while criticizing eating and drinking to make friendsand harming friends in ,times of needs.In fact,the stories about friendship in San Yan Expression are influenced by the authorstimes and society.This ,paper,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s ofthe works—the time—me society,compares the various friendships views in an attempt to study he creative itntentions of novelists. Key words:San Yan Expression;friendship conceptions;forms of friendship ethics;creative in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