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 可编辑可修改
提灌站工程分部工程施工工法
1、设备安装程序及施工方法
1、设备安装施工程序:设备安装一般按以下流程进行。主要原则是先安装主要或大型
设备, 再安装其他设备, 按最大的设备来确定施工机械,
以最精确的设备来确定需要的检测
仪表的精度等级,设备安装结束后才能安装与之联接的水管和压力仪表管等。
2、施工方法
1)设备安装工程的准备工作:
①、安装前各有关责任人及施工员应先熟悉施工图、规范、说明书等有关技术文件,
在此基础上参加图纸会审会议及做好记录。并向施工班组技术交底。
②、配合土建施工,核对设备安装用的预埋板、预埋管和预埋螺栓的位置,确保其位
置准确。
③、搞好现场临时设施,确保设备运输道路符合要求。 2)设备开箱检查验收
设备开箱时,甲方及监理人员均应到场,要对设备的外观进行检查,检查各突出部位、
压力表、控制器油管路等,有否破损、漏油、绣蚀、破裂、外包装有否破损,规格型号是否 符合定货要求。 检查并清点零部件, 是否有破损和缺件, 随机文件、合格证及产品说明书是 否齐全,核实后做好记录,并请相关单位人员签字。开箱后备品备件交甲方保管,
现场待安
装零部件也要妥善保管, 防止丢失。 开箱清点的现场, 一般选在安装地点进行。 设备验收后,
按原样密封好,以防损坏、生锈。
对于露天放置的设备,应用雨布盖好。 3)基础验收
重点检查基础的标高、坐标中心线、水平度及外形,基础孔的几何尺寸,偏差是否符
合规范规定,并做好相应记录。
验收合格后, 进行基础放线, 放线后要经甲方或监理认可方
1
高高、重量大及较精密设备要编制吊装方案,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可安装设备。注:预埋套管标示与设备进、出口中心标字不符者,通过业主监理,现场作适 当调整。
4)设备基础、铲平及研垫板:
重要设备的垫铁、大小、闺阁形式及放置地点均应符合图纸及说明书要求,如无要求
则由施工技术人员会同甲方及监理,
根据设备的重量、 吃力筋板的位置、 地脚螺丝的位置商 定。垫铁与基础基础应平整且严密,
不平处凿平并磨合, 垫铁与垫铁之间也需磨合铲平,不
能有间隙,斜垫铁的角度要一致,一般要小于
13 度,垫铁的总高度宜
30-60mm左右。垫铁
露出设备底座长度为
10-20mm.设备安装好后,垫铁之间要点焊,间隙可用塞尺检查
, 放置垫
铁以外的区域铲麻 , 以利保证灌浆层的粘接强度
.
垫铁的放置每个地脚螺栓左右各一组垫铁且两组垫铁距离不大于
1m.
5) 设备安装就位:
设备的室外运输采用叉车、汽车,室内运输采用卷扬机、滚杠。设备的吊装视现场条
件而定,可采用吊车、人字抱杆、独立抱杆和链式起重机吊装就位。对安装难度较大的、标
经有关技术领导批准后实施。 设备吊装就位后,
以设备的纵横中心线对准基础放线的纵横中心线,其中心线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6)设备的粗平灌浆:
设备的地脚螺栓长度应符合设备说明书要求,地脚螺丝的丝扣要高出螺帽—
5个螺距,
地脚螺丝根部不能碰地脚螺丝的底
, 要有 50 毫米左右距离 .
设备的粗平用水平仪 , 水平仪的放置地点应选择设备的主要工作面上
, 如主轴颈、机壳
的水平剖分面等、加工精度较高的表面上,粗平的精度应尽量接近精平精度,粗平完成后,
地脚螺孔内灌浆捣实。灌浆的混凝土应比基础标号高一级。
7)设备精平
待地脚螺孔灌浆混凝土达到强度后,依规范或说明书要求,用满足精度等级要求的并
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进行精平,
精平达到标准后, 请甲方和监理共同检查,
确认后填写设
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备安装记录。垫铁点焊固定后,进行基础的二次灌浆,灌浆混凝土应比基础标号高一级。
8)设备的单机试运转:
设备的试运转是对机械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质量的重要检验,在设备的精平、二次
抹面、清洗调整工作已经完成, 安装、清洗记录已经有关部门认可后,
按说明书要求的牌号、
数量、灌注润滑油(对大型重要设备要编制试车方案)
、用电已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开始设
备的单体试车。
有单独的润滑系统的设备应先调试润滑系统,使各运转部位得到充足的润滑油。
试车步骤:
先无负荷试车,后有负荷;
由部件到组件,最后到主机;
先手动,后自动;
先点动,后连续。
试车时要注意观察各运转部位的温升,滑动轴承温升一般不应超过
35℃,滚动轴承温
升不超过 40℃。连续负荷试车时间不少于
2 小时,空负不少于 30 分钟。
传动皮带不打滑,平皮带不跑偏,链条、链轮运转平稳,无卡位不正常噪音,
齿轮传动不得有不正常嗓音,试车必要时在制造厂人员指导下进行,试验方法按监理
工程师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所有设备均如此,以后不重述。
注:如有随设备带来文件试车规定时,以设备文件为准。
2、主要设备安装工艺
泵安装:
一般规定:
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就位前应作下列复查;
①基础的尺寸、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设备不应有缺件、损坏和锈蚀等情况,管口保护物和堵盖应完好;
③盘车应灵活、无阻滞、卡住现象,无异常声音。
2、泵的找正,纵、横向水平度不超过 3、泵的找正应符合下列要求:
1000; 测量时加以加工面为基准 .
①主动轴与从动轴、以联轴节连接时,两轴的不同轴度,两半联轴节端面间的间隙应
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②原动机与泵连接前,应先单独试验原动机的转向,确认无误后再连接。
③主动轴与从动轴找正,连接后应盘车检查,是否灵活。
④泵与管路连接后,应复校找正情况。
4、泵试运前应作出下列检查:
①原动机的转向应符合机器的转向要求; ②各紧固件连接部件不应松动;
③润滑油的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有预润要求的部位应按设
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预润。
④润滑、水封、轴封、密封冲洗,冷却、加热、液压、气动等附属系统的管路应冲洗
干净,保持畅通。
⑤安全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
⑥盘车应灵活、正常;
⑦起动前,泵的出入阀门应处于下列开启位置;
入口阀门:全开;
4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出口阀门:离心泵全闭,其余泵或鼓风机全开。
5、泵的试运转应在各独立的附属系统试运转正常后进行。 6、泵的启动和停止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7、泵在设计负荷下连接运转不应少于
2 小时,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附属系统运转正常,压力、流量、温度和其他要求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②运转中不应有不正常的声音;
③各密封部位不应渗漏;
④滚动轴承的温度不高于 75℃,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高于℃,特殊轴承的温度应符合
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⑤填料的温升应正常。
⑥原动机的功率或电动机的电流不应超过额定值。
⑦泵的安全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
⑧振动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流程
工程质量控制流程
控制
控制内容
等级
责任人
控制
控制点
阶段
施工 施工
吊装
检验
设备
员 班组
技术文件齐全、设备完
施
设备开箱检验
工
整,无损,零部件无缺
B
△
△○
○
损
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准 备
基础验收 基础表面处理
垫铁放置 吊装就位 找正、找平(初
平)
地脚螺拴孔灌
土建记录完整、有效
表面质量 放置数量、位置 吊装工具、定位基准 标高、中心线、垂直度、
B C C B
○
△ ○ ○ ○
○
△
△
○ △○ ○ ○
A
水平度
预留孔、混凝土强度
B
△
○
△
○
○
○
△
浆 精平 二次灌浆
水平度、各部位间隙 混凝土配比、灌浆层厚
度
A
△
○
△
○
施
B
○
○
△
工
设备固定
紧固地脚螺栓
B
○
○
○
△
联轴节对中 内部清洁度 辅助件安装
对中偏差、端面间隙
内部无异物
附属设备及油系统管道
A A
△ ○
○ △
○ ○
○
○
阶
C
的清洁与安装
最终外观检查
盘车
○
△
B
转动灵活与否
B
△ △
○ ○
○ ○
○
段
○
冲洗、气吹 驱动装置转向
B
方向、电流、温度
○ △ ○ ○
B
△
○
○
○
检查
联轴节最后对
对中偏差
A
△
△
○
○
中 试车
振动、温度、噪声 A △ △ △ ○
6
v1.0 可编辑可修改
4、设备安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安装工人安全操作规程。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工具及材料。
2 米以上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禁止向上或向下抛
3、吊装作业时,应有明显的警戒标志,设警戒线,严禁非工作人员通行,且应有专人
指挥,统一信号,设备、桅杆、吊臂下面严禁站人。
4、脚手架搭设后需经施工技术人员检查后方能使用。 5、氧气瓶和乙炔发生器之间距
5 米以上,放在阴凉通风处;运输装卸时禁止碰撞。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