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学生对一个事物的好奇不仅仅表现在如何使用它,还表现在可能会对它为什么会这样,还会怎么样等一类的问题产生求知欲。
对温度计的研究亦是如此。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但对这一量具是依据什么原理进行工作的却并不清楚,这便可以成为引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基础。同时其他的液体是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呢?推而广之到其他形态的物体呢?这些都成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教材以指导学生观察气体、液体两种不同的温度计为引入,提出研究的问题,围绕物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了3个活动,通过实验的方法分别研究液体、气体和固体手冷受热后体积会发生变化,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探究自然奥妙的愿望很强烈,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经历了一系列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他们对科学课也发生了一定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比较浓厚,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交流。
然而,热胀冷缩现象虽然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但由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此方面观察不够,甚至很少去考虑。为此,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他们的思维发展情况上看,学习理解尤其是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笼统过渡,推理出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温度计工作的原理。 2.了解热胀冷缩是物质的基本性质。 科学探究: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证实液体、气体和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概括同类现象的共同特征,总结出物体的一般性质。 3.能对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2.能够认真的操作实验材料,注意安全。
3.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既有有利的地方,也有不利之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研究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评价任务
1.活动中团结合作的表现。
2.实验中学生正确规范的操作酒精灯及实验中的安全意识。 3.学生为证实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
4.描述实验现象过程中的表达交流是否能有顺序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
教学准备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热水、冷水、酒精、煤油等。
气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空气球、橡胶管、带玻璃棒的橡胶塞、平底烧瓶等。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金属球、金属环、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 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已学的知识讨论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对学生的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预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3)方法指导。 (4)学生观察。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1)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 (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
第二课时
一、教学导入
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提问: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活动: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实验的设计。
(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①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
②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
①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启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 ②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
③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
(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跃的同学给予肯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方案。 2.实验现象猜想。 3.按设计的方法完成实验。 4.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5.分析比较,我们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吗? 三、小结
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学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
第三课时
一、教学导入 1.阅读指南车信箱。
2.液体、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思考: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 3.让我们一同来研究研究吧! 二、活动: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 1.实验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1)教师演示: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步骤:
①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交待注意事项。)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
(4)描述实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2.补充实验:玻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老师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热不易炸裂)可以顺利地进入管内到达底部,用酒精灯加热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内,你们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内,你们又推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2)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看到的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4)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小结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1)解释教材出示的三种现象。
(2)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主体”的原则,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实验、解决问题,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目的。能启发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激趣引入、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使学习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目标。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稍许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同学对个别问题回答得特别精彩,但我没能及时对这些同学给予更好的激励;一些同学因为过于积极回答问题,以至我提问题时不够均衡,个别学生觉得自己的意见没能得到充分的发表。这些都是以后应该注意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