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第一架望远镜的诞生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中国第一架望远镜的诞生

肖越辉

1846年,德国的一位机械师蔡司先生,创建了一个小型的光学仪器厂,生产眼镜和放大镜。随着医学的发展,他又制造简单的显微镜。蔡司找到了物理学家阿贝博士、化学家肖特博士,三位各有专长的人通力合作,将光学工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扩大和充实了今天闻名全球的蔡司工厂和肖特光学玻璃厂。

中国的光学工业,筹建于1936年,因抗日战争影响,1938年初筹备处由南京迁来昆明,在南郊柳坝村正式建厂。在1930—1932年之间,国民政府先后从德国蔡司等工厂购进了价值250多万元的军用光学器材。但由于既无工厂,又缺乏专业人员,这批器材如发生故障必须送回德国修理,既花费大量外汇,又耽误时间。当时从德国等国购进的光学器材中,数量最大的是6×13军用望远镜,总数超过万架。而且当时国民党军队对6×30双筒望远镜的需要量还不断增加。

1933年,国民党军政部兵工署处俞大维博士委托在德国蔡司厂实习的中国留学生周自新就近与蔡司工厂谈判,探讨为中国修理光学器材和筹建光学仪器制造厂等问题。1938年迁来昆明筹建的军用光学器材厂(后称第二十二兵工厂)成立,就是今天的云南光学仪器厂的前身,发展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

6×30军用双筒望远镜的设计,是由当时在德中柏林工业大学留学的龚祖同和国内派去的工程师金广路,按第一任厂长周自新的指示,参照德国产品。边计算、边修改,由龚祖同计算,金广路制图,共同完成的。以后他们又通过对德国来茨厂,瑞士威特厂等的考察学习,从国外购进暂时不能制造的主要零部件如望远镜的壳身等。

1939年1月,正式试制望远镜。光学方面由龚祖同教授负责,金工方面由金广路总工程师负责。在生产过程中,具体指导的有技术员顾柏岩(现为美籍华人教授)、黄培熙、陈斌、胡梓贤、温崇束以及装配主任彭明经、技术员王守中等,同年4月22日,第一架中国自制零件的6×30双筒军用望远镜在昆明诞生了,性能达到设计要求。5、6两月进行小批量生产,7

203

月成立大量生产委员会,主任高许培处长亲临现场办公。直到1940年,共生产望远镜2000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从瑞士聘请来的两位专家,即光学专家哈尔特先生,装配专家许慈先生,担任全面指导,具体操纵机器直接生产的是从上海招来的100多名技工和近200名高中生学徒。笔者就是其中之一,担任光学镜头制造。

今天的云南光学仪器厂,已发展成为全国最老最大的光学仪器母厂。有年产百万架望远镜的生产能力,兼及其他产品,职工近七千人,为国内新建的光学仪器厂输送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

(昆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供稿)

2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