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
目录:
一、第4课《孙权劝学》 二、第8课《木兰诗》 三、第12课 《卖油翁》 四、第16课《陋室铭》 五、第16课《爱莲说》 六、第24课《河中石兽》
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卿】 。 2、【当涂】 。 3、【辞】 。 4、【务】 。 5、【孤】 。 6、【治经】 。经, 。 7、【博士】 。 8、【邪】 。 9、【但】 。 10、【涉猎】 。
11、【见往事】 。见, 。往事, 。 12、【及】 。 13、【过】 。 14、【今者】 。 15、【才略】 。 16、【非复】 。 17、【更】 。 18、【刮目相待】 。刮, 。 19、【大兄】 。 20、【见事】 。
2、一词多义 :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当: .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① 但当涉猎: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 当涂掌事: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见: ..
⑤及鲁肃过寻阳: ①见往事耳: .⑥即更刮目相待: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⑦但当涉猎: .⑧但当涉猎: ..⑨见往事耳: ..
大:
①与蒙论议,大惊: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⑩自以为大有所益: 3 、判断文言句式: .
⑪蒙乃始就学: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参:
《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
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⑩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今异义,古义:很。今义:形容词。
⑪蒙乃始就.学:古今异义,古义:从事。今义:就。
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今异义,古义:知晓。今义:看见。 2、一词多义 : 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当:
①但当涉猎:应当 ②当涂掌事:掌管 见:
①见往事耳:了解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大:
①与蒙论议,大惊:副词,十分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的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二)第8课《木兰诗》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唧唧】 。 2、【当户织】 。
3、【机杼声】 。 4、【唯】 。 5、【何所思】 。 6、【忆】 。 7、【军帖】 。
8、【可汗大点兵】 。 9、【军书十二卷】 。士二, 。
10、【愿为市鞍马】 。为, 。市, 。鞍马, 。 11、【旦】 。 12、【溅溅】 。 13、【胡骑】 。 14、【啾啾】 。
15、【万里赴戎机】 。戎机, 。
16、【关山度若飞】 。度 。
17、【朔气传金柝】 。朔, 。
18、【铁衣】 。 19、【策勋十二转】 。策勋, 。
20、【赏赐百千强】 。强, 。
21、【问所欲〕 。 22、【尚书郎】 。 23、【愿驰千里足】 。驰, 。
24、【郭】 。 25、【扶将】 。
26、【红妆】 。 27、【霍霍】 。 28、【著】 。 29、
【
云鬓
】 。 30、【帖】 。
31、【火伴】 。 32、【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
朔, 。迷离, 。 3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 .②出门看火伴: .
?傍, 。走, 。
】
市
①东市买鞍马: ②愿为市鞍马: 帖
①昨夜见军帖:
③双兔傍地走: ②对镜帖花黄。 .④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将 .⑤卷卷有爷名: .⑥出郭相扶将: .⑦安能辨我是雄雌: .
⑧雌兔眼迷离: ..⑨问女何所忆: .⑩策勋十二转: .⑪赏赐百千强: .⑫愿为市鞍马: .⑬策勋十二转: .⑭当窗理云鬓: .2、一词多义:
①将军百战死: ②出郭相扶将: 3、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问女何所思: ②愿为(之)市鞍马: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修辞: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修辞: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修辞:
4、【唯】只。
5、【何所思】想什么。 6、【忆】思念。
7、【军帖】军中的文告。
参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唧唧】叹息声。 2、【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3、【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8、【可汗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 25、【扶将】扶持。
9、【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士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10、【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旦】早晨。 12、【溅溅】水流声。 13、【胡骑】胡人的战马。 14、【啾啾】马叫的声音。
15、【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戎机,战事。
16、【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
17、【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
18、【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19、【策勋十二转】记最大的功。策勋,记功。20、【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21、【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2、【尚书郎】尚书省的官。 23、【愿驰千里足】希望驰骋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24、【郭】外城。
26、【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7、【霍霍】磨刀的声音。 28、【著】穿。 29、【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0、【帖】同“贴”。
31、【火伴】同伍的士兵。32、【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3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免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临近。走,跑。 二、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对镜帖.
花黄:通假字,同“贴”,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通假字,“火”通“伙”。 ③双兔傍地走.:古今异义,古义:跑。今义:行走。
④但.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 ⑤卷卷有爷.
名:古今异义,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⑥出郭相扶将:古今异义,古义为外城,.
今仅用作姓氏。
⑦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今异义,古义为.
怎么,今义安全。
⑧雌兔眼迷离:古今异义,古义为眯着..
眼,今义模糊不清。
⑨问女何所忆:古今异义,古义为思念,.今义回忆。
⑩策勋十二转:古今异义,古义为勋级.
每升高一级为一转,今义改变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
⑪赏赐百千强:古今异义,古义为有.余,今义力量大,势力大。 ⑫愿为市鞍马:词类活用;名词做动.词,买。
⑬策勋十二转:词类活用;名词做动.词,登记。
⑭当窗理云鬓:词类活用;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 2、一词多义: 市
①东市买鞍马:集市。
②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 帖
①昨夜见军帖:文告。
②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 将
①将军百战死:带领。 ②出郭相扶将:扶助,扶持。 3、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问女何所思:倒装句,宾语前置。 ②愿为(之)市鞍马:省略句,省略宾语。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修辞:互文。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修辞:对偶+互文。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修辞:没有修辞。有些同学可能认为是对偶,其实不是,“戎机”和“若飞”的词性不一致。
(三)第12课 《卖油翁》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陈康肃公】公, 2、【善射】 3、【自矜】 4、【圃】
然, 11、【安】 12、【轻吾射】 轻,
5、【释担】 释, 13、【以我酌油知之】 6、【睨】
7、【但微颔之】 。但 。颔, 。之, 。 8、【无他】 9、【但手熟尔】 熟, 尔, 10、【忿然】 二、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但手熟尔.
: ②徐以杓.
酌油沥之: ③尝.射于家圃: ④尔安.敢轻吾骑射: ⑤但微颔.
之: ⑥尔安敢轻吾射.: ⑦尔安敢轻.吾射: 2、一词多义: 之:
①但微颔之:
②以我酌油知之: 以, 酌,
之, 14、【覆】 15、【徐】 16、【杓】 17、【沥之】 沥 之, 18、【遣之】 遣,
③以杓酌油沥之: ④笑而遣之: 其: ①见其发矢十中: ②以钱覆其口: 射:
①尝射于家圃: ②尔安敢轻吾射 : 以:
①以我酌油知之: ②以钱覆其口:
尔:
①但手熟尔: ③康肃笑而遣之:
②尔安敢轻吾射: 3、判断文言句式: 而:
①释担而立:
①尝射于家圃: ②自钱孔入:
②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参
一、重点注释默写:
2、【陈康肃公】公,对男子的尊称。 3、【善射】擅长射箭。 4、【自矜】自夸。 5【圃】园子。
6【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 7、【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8、【但微颔之】只是对此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这一情况。
9、【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10、【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11、【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 12、【安】怎么。
13、【轻吾射】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14、【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舀取,这里指倒入。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15、【覆】盖。 16、【徐】慢慢地。 17、【杓】同“勺”。
18、【沥之】滴入(葫芦)。沥,下滴。之,指油。
19、【遣之】让他走。遣,打发。 二、重点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但手熟尔:通假字 ,通“耳”,相当.于“罢了” 。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通假字 ,“杓”通“勺”,.舀东西的器具 。
③尝射于家圃:古今异义 , 古义:曾.
经 今义:吃一点儿试试,辨别滋味 。 ④尔安敢轻吾骑射:古今异义 ,古义:.怎么 今义:安定。
⑤但微颔之: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原意为下巴,文中指点头。
⑥尔安敢轻吾射:词类活用,动词作名.词,原意为射箭,文中指射箭的本领 。 ⑦尔安敢轻吾射: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原意为重量小,文中指看轻。 2、一词多义: 之:
①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这一情况。 ②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③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 ④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其:
①见其发矢十中:代陈尧咨 ②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译为“它
的” 射:
①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②尔安敢轻吾射 :名词,射术。 以:
①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 ②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尔:
①但手熟尔:同 “耳” ,罢了。 ②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而:
①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②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③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3、判断文言句式:
①尝射于家圃:倒装句,状语后置,“尝于家圃射”。
②自钱孔入:省略句,句首承前省略了主语“油”,译时补出。
(四)第16课《陋室铭》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陋室铭】陋室, 。铭, 。 2、【名】 。 3、【灵】 。
。斯, 。馨, 。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 、 【鸿儒】 。鸿, 。
7、【白丁】 。
8、【调素琴】 。调, 。素琴, 。 9、【金经】 。
10、【无丝竹之乱耳】 。丝, 。竹, 。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惟吾德馨: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无丝竹之乱耳: ..④谈笑有鸿儒: .⑤有仙则名: .⑥有龙则灵: .⑦惟吾德馨: 2、一词多义 : 名
11、【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形, 。 12、【南阳诸葛庐】 。 13、【西蜀子云亭】 。 14、【何陋之有】 ? ①有仙则名: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 是
①斯是陋室: ②当是时: 之
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花之君子者也: 3、判断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
参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1、【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1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惟吾德馨:古今异义,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②无案牍之劳形:古今异义,古义:身.体。今义:形状、样子。
③无丝竹之乱耳:古今异义,古义:琴..瑟,萧管之类弦乐器。今义:丝绸、竹子。
④谈笑有鸿儒:古今异义,古义:大。.今义:鸿雁。
⑤有仙则名: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出名,闻名,变得有名。
⑥有龙则灵: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⑦惟吾德馨:词类活用 ,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3、【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14、【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2、一词多义 : 名
①有仙则名:动词,出名,闻名。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用,说出。 是
①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②当是时:代词,这。 之
①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性,无实义。
②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3、判断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倒装句, 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五)第16课《爱莲说》检测题 姓名: 班级: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蕃】 。 2、【独】 。 3、【李唐】 。
4、【淤泥】 。 5、【染】 。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 7、【不蔓不枝】 。蔓、枝, 。 8、【香远益清】 。益, 。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 10、【亵玩】 。亵, 。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不蔓不枝: .②香远益清: .③无丝竹之乱耳: .④无案牍之劳形: .⑥亭亭净植: .2、一词多义: 鲜
11、【焉】 。
12、【隐逸】 。 13、【噫】 。 14、【鲜】 。
15、【同予者何人】 ?
16、【宜乎众矣】 。宜, 。
①香远益清: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 .
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判断文言句式:
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①陶后鲜有闻: ②芳草鲜美: 远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参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10、【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焉】语气词。
12、【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不蔓.不枝: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生长枝蔓。
②香远.益清: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③无丝竹之乱.耳: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④无案牍之劳.形: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⑥亭亭净植.:古今异义,古义:立。今义:栽种。
13、【噫】叹词,表示感慨。 14、【鲜】少。
15、【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6、【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宜,应当。
2、一词多义: 鲜
①陶后鲜有闻:形容词,读xiǎn,少。
②芳草鲜美:形容词,读xiān,鲜艳。 远
①香远益清:动词,远播。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②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性。 而
①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 ②濯清涟而不妖:表转折。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
3、判断文言句式:
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省略句,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六)第24课《河中石兽》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重点注释默写: 1、【河干】 2、【山门】 3、【圮】 4、【阅】 5、【求】 6、【竟】 7、【棹数小舟】 【棹】 8、【曳铁钯】 【曳】 9、【设帐】 10、【尔辈不能究物理】 【尔辈】 【究】 【物理】 11、【是非木柿】 【是】 【木柿】 二、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不亦颠.乎: ②棹.
数小舟: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2、【湮】 13、【颠】 14、【众服为确论】 15、【河兵】 16、【失石】 17、【反激之力】 18、【啮】 19、【坎穴】 20、【不已】 21、【遂】 22、【溯流】 23、【据理臆断】 【臆断】
④渐沉渐深耳.: ⑤尔辈不能究物理..: ⑥二石兽并.沉焉: ⑦阅.十余岁: ⑧ 是 .
非木柿: ⑨盖石性坚重: .⑩但知其一: .⑫转转不已: .2、一词多义: 之:
①闻之笑曰:
②众服为确论:
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⑪求石兽于水中: ④以为顺流下矣: ..
3、判断文言句式:
⑬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①棹数小舟。 .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一讲学家设(于)帐寺中。
④……求二石兽于水中。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⑤是非木杮。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⑥当求之于上流: ④其反激之力: 为:
⑦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⑧求之(于)地中 :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参
一、重点注释默写: 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二、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不亦颠乎:通假字,“颠”通“癫”,.22、【溯流】逆流。
23、【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⑫转转不已:古今异义,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疯狂。
②棹.数小舟: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④渐沉渐深耳.:古今异义,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⑤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今异义,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⑥二石兽并.沉焉:古今异义,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⑦阅.十余岁:古今异义,古义:经过,过了。今义:阅读。
⑧是.非木柿:古今异义,代词,这。今义:表肯定判断的动词。
⑨盖.石性坚重:古今异义,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⑩但.知其一:古今异义,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⑪求.石兽于水中:古今异义,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
⑬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古今异义,古义:水边,河岸。今义:跟“湿” 相对。 2、一词多义: 之:
①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到下游寻石兽这件事。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③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议论。
④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 为: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 ②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
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④以为.
顺流下矣:认为。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棹数小舟。省略句,省略主语。 ②一讲学家设(于)帐寺中。省略句(省略介词)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为”表被动。
④……求二石兽于水中。倒装句,状语后置。
⑤是非木杮。判断句
⑥当求之于上流:倒装句,状语后置。 ⑦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省略句,省略宾语。
⑧求之(于)地中 :省略句,省略介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