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来源:欧得旅游网
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文科综合试卷(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表一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棉花 印花布 棉纱

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2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

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26.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

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A.工业化 B.科技现代化 C.政治民主化 D.国防现代化

27.毛泽东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

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承认和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成功化解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

C.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国共产党加紧和国民党全面合作

28.有学者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

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是

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

1

单位 担 匹 担 1843年税率 6. 54% 14. 25% 6. 94% 1858年税率 5. 72% 4. 98% 4. 86% C.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 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29.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

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 A.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 B.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C.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 D.欲借助工人的力量建立共和政体

3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然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

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31.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

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32.图9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就。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927—1939年苏联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图9 A.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 B.都达到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效果 C.美国通过兴修水电工程,增强重工业实力

D.苏联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促进国家就业

33.1933年4月5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或金元券移

送至联储银行。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A.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障市场稳定

2

34.曾任《真理报》总编的阿法纳西耶夫说:“我头脑中有两个勃列日涅夫,一个是1976年夏季以前的勃

列日涅夫,另一个是那个夏季以后的勃列日涅夫。前一个勃列日涅夫是一个精力充沛、活跃、有所作为的人„„后一个勃列日涅夫则是一个重病缠身、不爱活动、少言寡语、不善思索,喜欢阿谀奉承、贪图荣誉、奖赏和礼品的人。”作者的观点应该是指勃列日涅夫 A.任期时间太长,后期领导乏力 B.前期改革成就大,后期执政很僵化

C.改革前十年敢于突破旧体制,后十年导致经济全面滑坡 D.与美国争霸由咄咄逼人到被动防守

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

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 材料二

图13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3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材料四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7分)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四中“世界变平了”的观点。(要求:对材料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分)

41.(12分)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高 考 资 源 网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试析其划分的依据。(6分) 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2分)

(2)有部分学者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对应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

—— 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

4

材料二 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入研究,应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件与人物,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发展变化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云云。

—— 赵春晨《坚持实践第一,重在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8分)

(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条 权利方面,妇女生是自由的,而且始终是与男人平等的„„

第2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保存女人和男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3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而国民无非就是男人和女人的联合。

——奥林普·德·古兹《女权宣言》(1790年)

材料二 第一条 第十五条 第十九条 第二十六条 ——节选自《美国宪法修正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女权宣言》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女权宣言》的理论和现实依据。(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6分)

1791年 信仰、出版、集会、示威自由 1870年 所有公民不得由于肤色、种族的区别或曾被强制劳役而受到选举权的限制 1920年 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 1971年 保护18岁以上公民选举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国际关系中,作为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奉行的特定意义上的绥靖政策,是随着二战前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逐步形成的,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西方舆论认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过于严厉。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杨格计划都表现出对德国的宽容。这种情结与和平主义思潮结合在一起,成为绥靖政策的政治土壤。此外,„„一战耗尽了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国力,战后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给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经济上缺乏活力,造成军备上的滞后状态,使英法„„不得不把政府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解决国内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西方大多数政治家„„一厢情愿地相信希特勒的目标有限,相信纳粹德国是抵御共产主义向西欧扩散的坚强堡垒,相信通过让步能将德国重新纳入维护欧洲安全的多边体系中来。这样,终于

5

使绥靖政策逐渐成为30年代西方国家的基本国策。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9月1日,希特勒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法国沦陷。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刘德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奉行绥靖政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签订的影响。(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李鸿章指出,“人皆震惊于添口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如泰西各国皆起于弹丸之地,创造各样利器,未及百年而成就如此之精„„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品、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高 考 资 源 网

材料二: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一度“谤满天下”。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曾做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改编自《清史稿》、《辛亥前夜》和梁启超著《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等

(1)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材料一中李鸿章的思想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李鸿章作为“裱糊匠”的作为?(9分)

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部分答案及评分标准

24.B 25.A 26.C 27.A 28.C 29.B 30.B 31.D 32. B 33.A 34.B 35.A

40.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7分)

(2)整理:材料二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10分)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8分)

41.答案:(1)依据:五四运动前后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发生变化:五四运动前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

6

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强大,从此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因此,近代(1840-1919)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代(1919-1949)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发生在一战后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民思想空前解放,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高涨,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从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革命领导、群众基础、思想文化、世界潮流等角度分析到三点依据并做简要说明即得6分。)差别: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2分)

(2)其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

45.(1)政治:洋务运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戊戌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政治民主化。

经济: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继续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工业化。 军事:洋务运动创办军事企业,发展海军的主张,戊戌变法推动编练新式陆海军,有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

教育: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和支持留学运动,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8分,只回答洋务运动或只回答戊戌变法只得1分,没有史实不得分。)

(2)评价标准:社会实践的效果。(2分)

史实论证:进步性:政治:兴民权、设议院,裁汰冗官,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打击封建官僚;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措施,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改革科举,设立京师大学堂,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3分)

局限性:操之过急,脱离民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改革措施并没有付诸实施。(2分)

46.(1)妇女应该得到与男人相同的权利。(3分)

理论启蒙思想家宣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思想。(3分)现实依据:法国《人权宣言》确立

的人权、自由、法治等原则。(3分)

(2)主要内容:规定了基本人权;逐渐放宽了选举权在种族、性别和年龄方面的限制。实质:美国实行由少数人的民主向多数人的民主的转变。(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6分)

47.①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泛滥。②同情德国和20年代对德宽容外交惯性的推动。③英法等国经济上的衰落。④反苏反共本性的驱使。⑤对希特勒的本质认识不清。(每个要点2分,共6分)

原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促成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3分)

影响:①粉碎了英法挑动苏德战争的阴谋,使苏联赢得了加强战备的时间。②不利于苏联同西方国家反法西斯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使欧洲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德国的变化(或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③改善了德国的战略处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或助长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6分)

48.(1)在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积贫积弱、思想封闭守旧的时代背景下,(2分)李鸿章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2分)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分) (2)①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李鸿章学习西方,开办洋务,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3分)②但其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学习西方限于器物层面,其失败反映了其所处时代和阶级局限,也与其自身见识不明有关;(3分)③洋务运动的失败,根源于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而不是李鸿章个人所能决定的;(3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