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06.期中测试B

06.期中测试B

来源:欧得旅游网
高一(下)思想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中国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集体性的合作金融组织。这一金融组织( )

A.属于银行金融机构B.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C.既属于银行金融机构,又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D.既不属于银行金融机构,又不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2.1994年,李某承包了一家葡萄酒厂。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产品销路不畅,致使资金周转困难,生产陷入困境,工人领不到工资。李某苦思冥想,想出了一条“妙计”。他采取销售不记账,把销售收入作集资款入账等手段不纳税,用这部分钱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投入生产。李某的行为属于( )

A.偷税行为 B.欠税行为C.骗税行为 D.抗税行为3.下列对国家预算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

A.国家预算是国家的立法文件 B.预算是计划经济中的经济体制

C.预算是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规划 D.预算不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4.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国家的金融监督职能,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5月至1999年6月,连续7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这些举措最直接的积极影响是( )

A.刺激消费、鼓励投资和促进生产的发展B.促进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和物价涨幅下调C.使市场上供给与需求趋于平衡D.促使金融业的改革

5.作为财政收入基本形式的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较( )A.税收是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征收的B.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C.是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征收的

D.税收的目的是保证国家活动的正常运行

6.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承担为这类国有大型重点项目提供专项贷款业务的银行主要是( )

A.中国建设银行 B.中国人民银行C.中国银行 D.中国国家开发银行7.上题材料还说明( )A.设立政策性银行的必要性B.设立商业银行的必要性C.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D.设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

8.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

A.收入和预算 B.支出和决算C.税收和支出 D.收入和支出

9.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 )A.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B.受国家关税开放程度的影响C.受国家收支是否平衡的影响

D.受劳动力和社会资源流动方向的影响

10.每年三月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家财政部长都必须向大会报告上一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并提出下一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由代表予以审查批准,后实施。这说明( )

A.预算体现着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人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B.决算体现着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人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C.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D.上一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称作决算11.银行的发源地是( )

A.英国伦敦 B.意大利 C.中国 D.荷兰12.我国政府债券的特点是( )A.不记名、不挂失,可以转让B.风险最小,安全性最好C.收益最好,风险大

D.可以用来弥补国库的暂时性资金不足,平衡财政收支13.银行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寒暑表”,其含义是指( )

A.银行通过存款、贷款业务,能够调剂资金余缺,支援国家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B.银行能够通过信贷资金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分配达到监督和控制其发展的目的

C.银行的经济活动既能反映一个单位的微观经济活动、经济效益情况,又能反映一个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活动,经济效益情况

D.银行能够使社会上大量闲置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支持国家的社会建设

14.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各家商业银行都把“存款第一、效益第一”作为立行的根本宗旨。其根本原因是( )

A.银行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都打算逐步向政策性银行过渡

B.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款、贷款为主要业务,是资金融通的中介结构

C.保证货币币值的稳定,督促各部门、各单位正确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和财经纪律

D.它是以取得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利润高、效益高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15.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从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 )

A.国民收入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B.我国按人口平均计算国民收入较低C.生产资料归劳动人民所有

D.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资本主义国家16.关于税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征税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按不同税率征收,因而税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C.每个公民都应纳税,支持国家建设D.关税作为国家的一项收入,越高越好

17.充分发挥财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关键是( )

A.发展经济 B.制订合理的分配政策C.增加财政收入 D.扩大财政支出

18.进入90年代以来,国家采取“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加大对我国中西部的投资和财政支持。这说明( )

A.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B.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D.国家能正确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19.银行利润是( )

A.银行贷款和存款利息的差额B.银行贷款和存款利率的差额

C.银行贷款和存款利息的差额减去银行费用D.银行贷款和存款利率的差额减去银行费用

20.财政是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属于(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 D.金融手段二、不定项选择题

21.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存款年利率平均下调0.16个百分点,贷款年利润率平均下调0.6个百分点。这一措施的作用在于( )

A.从宏观上调节社会经济活动B.激发单位和个人储蓄的积极性C.鼓励生活消费,促进商品销售D.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

22.下列属于信用行为的有:( )

A.公民到银行储蓄 B.购货者预付商品的货款C.用信用卡购物和消费 D.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2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

A.社会保险是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需要最迫切的保险项目,只保障其基本的生活水平

B.社会保险的费用大多数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

C.社会保险不是以被保险人的需要为依据,而是由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

D.商业保险是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24.在银行系统中,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主要区别( )

A.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政策性银行是以向国家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和大宗进出口贸易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为主要业务

B.商业银行是由国家设立的大型国有企业,政策性银行多数是股份制企业

C.商业银行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

D.商业银行是国家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属于银行系统的金融组织

25.公民储蓄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

A.公民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再消费和扩大消费。储蓄消费和商品流通过程中起着调节和转化作用

B.商品的畅通会促进储蓄的增长

C.储蓄增加,会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币值

D.公民储蓄与商品流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26.我国实行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的目的是( )

A.为了鼓励和保护公民的储蓄B.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C.为了筹集现代化建设资金,发展人民的储蓄事业D.适应公民更好地消费的需要27.增值税的征收有助于( )

A.生产专业化的发展 B.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C.引导人们正确消费 D.促使社会成员走向共同富裕

28.我国银行按性质和职能可分为( )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C.政策性银行 D.信托银行

2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条规定:“为了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和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制定本法”。这表明( )

A.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B.中国人民银行是宏观调控的专门机构

C.中国人民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D.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

30.国有企业既要向国家纳税,又要向国家上缴利润。但是后者不如前者那样稳定可靠。原因是( )

A.税收可以使财政收入得到切实的保证,使国家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B.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靠法律而收到的收入,具有固定性;而企业上缴的利润直接受企业经营成果好坏的影响

C.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作用

D.税收可以减少或避免拖欠和偷漏行为,而上缴利润却未必能做到31.邮政储蓄与银行储蓄相比( )

A.可以为广大储户存款取款提供方便,更好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B.可以吸收比银行更多的存款

C.可以不受中央银行的监督D.可以办理保值储蓄业务

32.1998年8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批准财政部增发1000亿元国债,这一决策( )

A.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增长B.会造成通货膨胀,导致人民币贬值

C.有利于巩固国防,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D.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国民经济的调整三、简答题

33.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为什么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34.小明家在1995年初有三种存款:第一种:活期:金额2000元,年利率2%

第二种:一年定期,金额10000元,年利率8%第三种:五年定期,金额40000元,年利率10%(以上利率为假定利率)

(1)这三种储蓄存款存满一年后的收益各是多少?哪种收益相对高一些?

(2)这一年通货膨胀率20%,国家实行保值储蓄,这三种存款存满一年后的收益有什么变化?

四、辨析题

35.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

36.严重亏损的企业可以不纳税。

五、论述题

37.材料一 今年以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市场有效需求尤其是出口需求不足,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

材料二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今年国家财政增发了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追加了教育、科技、农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及抗洪救灾等重大项目的支出,并出台了提高出口退税等措施。

材料三 李鹏同志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增收节支,控制债务规模,继续压缩财政赤字,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今年的财政赤字控制在960亿元以内。

根据有关的知识: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38.材料一 1996年降息以来,对个人投资的影响增强,人们不只在存款和购物上进行选择,而是更多地寻求“钱生钱”的途径,如购买股票、债券、保险、投资房产、收藏等。据统计,1995年全国参与股票买卖的股民开户为1242万户,1996年为2307万户,1997年为3400万户,1998年末接近4000万户。与此同时,个人购买国债、企业债券也在成倍增加,1996年个人购买国债为300亿元,1997年为2031亿元,1998年前10个月国家就发行了3100亿元国债,其中大部分为个人购买。

材料二 1998年12月8日中央银行宣布降息的第二天,《南方日报》记者对某市市民进行了多层次的访谈。现仅录两例:刚在储蓄所存完钱的李女士对记者说:“我是一位退休人员,银行降息昨天就知道了,今天儿子给了几百元,我习惯于钱不用就存,因为炒股票风险太

大,买房太贵买不起,银行利息虽然不高,但保险。”一位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的方先生,拿着刚存完钱的存折对记者说:“我存的钱不多,降息对我影响不大,我有购房的计划安排,不会因降息改变,反而降息对购房更有利。”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上述两例投资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2)假如你是一个投资者,你准备如何选择投资方向?

高一(下)期中试题(B卷)

1.B 2.A 3.A 4.A 5.B 6.D 7.A 8.D 9.A 10.A 11.B 12.B 13.C 14.D 15.C 16.A 17.C 18.A 19.C 20.A

21.ACD 22.ABCD 23.ABCD 24.AC 25.ABD 26.C 27.AB 28.ABC 29.ACD 30.B 31.A 32.AD

33.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首先,在生产发展、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偏废其中一个方面,都会影响生产的发展,也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34.(1)第一种:2000×2%=40(元)

第二种:10000×8%=800(元)第三种:40000×10%=4000(元)

三种储蓄相比,五年定期收益高,活期收益最低。

(2)因为保值储蓄是对3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因物价上涨而相应贬值的部分给予补偿。因此,实行保值储蓄后,只有五年定期存款的收益情况会发生变化,活期存款和一年定期存款的收益额不变。

保值贴补率=通货膨胀率-定期存款利率。储户收益额=利息额+保值贴补额。因此,五年定期的收益额应为:

40000×10%+40000×(20%-10%)=8000(元)

35.(1)贷款利率下调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增强其活力。

(2)存款利率下调并不一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减少。当利率下调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

可能增加。

(3)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

36.(1)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所以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2)一个企业如果出现严重亏损,则可以不纳企业所得税,因为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经营收益征税的一个税种,企业亏损没有收益,自然就不可征企业所得税。但该企业若是生产性企业,仍要缴纳增值税,若是营业服务性企业,要缴纳营业税。(3)所以,题中认为凡是严重亏损的企业可以不纳税,这个观点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37.(1)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财政收支出数量方面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农业方面的支出,有利于加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加大财政支出,降低出口退税的措施,也有利于刺激国内需求,提高商品的竞争能力,从而带动经济发展。②通过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这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③财政通过社会保障支出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总之,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2)①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政府实行了上述扩大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因此必须严肃财政纪律,增收节支,发行国债是筹措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但规模不宜过大。

②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为此必须压缩财政赤字、防止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过大。

38.(1)其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获取利润。(2)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