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跨文化语境下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分析

跨文化语境下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分析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丨教学改革MJ

本文为2019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跨文化环境下商务英语语境翻译研究》(编号:2019KY1005)

跨文化语境下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分析

龚菊芳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8)

【摘 要】 跨文化语境下,商务英语交流翻译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把握文化差异开展商务英语的意译、简译;结合

语境开展商务英语的归化、释义翻译;迎合商务会话需求开展增加、转换词汇的翻译。【关键词】 跨文化语境;商务英语;翻译;影响因素;策略

前言:不同国家在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政治体制等

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语言表达隔阂,这使得商贸双方的语言交流面临较大障碍。在这一背景下,商务翻译人员要以“文化自适应”为指导,选择多种英语翻译策略,对商务英语贸易的词汇、语法等进行翻译,尽可能在确保目的语受众能理解商务会话内容的同时,完成源语文化信息的准确翻译与传达,从而实现国际商务贸易活动的正常开展。

一、商务英语翻译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Eugene Nida提出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指出在源语、目的语互相转换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动态的语言翻译标准,也就是翻译者要用最恰当、最自然的语义表达,传达出与源语意义对等的文化内容信息。同时Eugene Nida指出翻译的对等,不仅仅是词汇表面意义的对等,还包括语言表达风格、文体形式的对等。而商务英语交流词汇的口语、写作翻译,也要遵循功能对等理论的相关要求,在词汇、句式与文体形式的选择方面,尽可能贴合源语的内容表达,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实现会话双方的沟通与理解。

二、跨文化语境下影响商务英语翻译的主要因素1、民族文化心理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不同国家所接受与传承的民族文化,能够对某一民族群体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也反映出地区民众的文化意识与认同感。比如中国人认为数字“4”不吉利,西方认为数字“13”不吉利;中国人将“龙”作为祥瑞神兽,而西方群体则认为“恶龙”必须被消灭。在国际经济贸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企业所开展的商务英语翻译,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认知等,进行商务英语交流词汇的谨慎选择,并考虑商务会话、商务合同、信函或文书等翻译的表达,对消费趋势(consumer trends)、雇用合同(contract of employment)、合同期限(contract period)、债券(bond)、行政机关(civil service)、分公司(satellite office)等作出准确翻译,才能有效完成商贸信息的准确传达。

2、地域习俗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由于不同地区有着差异化的习俗,在某些特定习语、谚语或固定用语的表达中,可能出现目标受众不理解这一用语表达的情况。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内陆环境国家,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更强的内敛性,而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海洋传统,其文化习俗更强调个体的独立性、语言表达通常直截了当。比如中国商务群体在经济贸易活动中,更注重对方的行动表达,也就是“做什么”、“怎么做”,而西方商贸人士更注重对方“说什么”,通常以“I said”、“I will” 等进行自身意思的表达,“I love You”、“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即属于这一表达形式。同时在地域俗语、谚语翻译或表达方面,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词汇使用习惯,比如谚语“One hour today is worth two tomorrow”,很多人只翻译其表面意思“今天一个小时抵得上两个明天”,而其真正含义为“争分夺秒”,这就导致双方在沟通交流方面的障碍。另外,“运筹学或运筹帷幄”在商务英语翻译中,通常被译为“Operational Research(操作研究)”,容易使受众产生疑

问与不解,这里将其译为“Strategy”更合适。

3、思维及语言表达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中国人在语言表达中的思维模式为螺旋型,也就是词汇或句式的组织具有隐秘性、委婉性特征,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内容分析。而西方群体在语言交流对话中,更讲求逻辑清晰的直奔主题,并将自身要表达的重点内容置于最前面。比如雪碧“Obey your thirst”、雀巢“The taste is great”、飞利浦\"Let’s make things better”等品牌广告语,都是用最简洁、直观的词汇进行语义表达,使受众对商贸产品的自身属性进行认知与理解。但这种直观性的英语词汇表达,不能通过对词汇的翻译进行实现,如“financial burden”应翻译为经济负担而非金融负担,“branch out”应翻译为拓展业务而不是另辟蹊径,“standing orders”应翻译为议事程序而非常规订单,只有结合英语语言表达的习惯进行商贸沟通,才能实现商务英语对话的正常沟通交流。

三、跨文化语境下商务英语翻译策略

1、把握文化差异开展商务英语的意译、简译

商务英语交流中多种不同名词的翻译,并不是每个英语词汇都有相应汉语与其对应,在这一情况下,需要以“文化适应性”翻译原则为指导,根据汉语、英语地区文化及词汇表达的差异,运用意译、简译方式,进行商务英语本身意思的翻译,以最大程度保留源语的语言风格和内容信息。例如:In the case of an increase in the trade defici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continuing to increase tariffs will inevitably make the United States hold a wolf by ears。这里“hold a wolf by ears”原意为“用耳朵抓狼”,这一翻译受众无法理解其真正涵义,因此要对照中国传统文化词汇翻译为“骑虎难下”,更能使受众明确理解贸易争端的发展状况。此外,对商务贸易中产品名词的翻译,可以采取简译、音译的方式,如“Safeguard”、“Coca-cola”、“Best”被音译为舒肤佳、百事、可口可乐等,从而赢得广大受众的认知与理解,有效提升商贸活动中的品牌形象。

2、结合语境开展商务英语的归化、释义翻译

跨文化视域下的商务英语翻译,需针对英汉翻译中存在的一词多义问题,结合语言表达的语境进行英语词汇的准确选择,才能保证商务对话主体之间的互相理解。比如We' d like to inform you that our counter sample will be sent to you by DHL by the end of this week,Please confirm it ASAP so that we can start mass production。对于这一商务会话内容的翻译,一方面要把握商务英语翻译的语气,将“We' d like to inform you”译为非常高兴通知您,而“DHL”、“ASAP”等专有名词可以译为特快专递、化妆品,不能将其翻译为全球物流、药妆品牌等。

同时商务英语译者也要关注源语、目的语受众的心理,选择双方能够理解、具有互动性的词汇进行翻译,打破不同地区商务人士交流过程中,存在的心理认知障碍、交际障碍。以商务贸易中广告语的拟定、翻译为例,丰田汽车在不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11月中旬刊

151

MJ教学改革丨

同国家使用不同的广告语,其在欧盟地区宣传语为“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而进入中国后则被翻译为“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由此受到区域文化语境群体的欢迎与认可。

3、 迎合商务会话需求开展增加、转换词汇的翻译

任何语言表达都与区域的民族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汉语、英语商务贸易的翻译,也要遵循两种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对其中的诸多文化差异之处进行分析、转换,并通过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才能做出最为确切的商务英语对话交流。例如:在商务英语的对话或谈判中,经常听到会话双方的领导提出:“Regarding the payment method of trade goods, we hope to use LPC instead of DPA(关于贸易货物的付款方式,我们希望用LPC而不希望是DPA)”。这里的“LPC”、“DPA”为简略表达,实际要将其完善为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承兑交单)。同时对于那些理解较为困难的词汇或句子,则需要使用转换的翻译方式进行英语表达,如“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译为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四、结语

中西方文化语境的差别,以及不同民众思想或思维之间的差异,是导致英语沟通交流、词汇翻译失败的重要原因,也是商务英语翻译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翻译者在商务英语口译、写作词汇的翻译中,一方面要展开源语历史背景、风

(上接第150页)

俗文化、宗教信仰、政治体制的学习,掌握源语群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另一方面要谨慎选择商务英语词汇、语法等翻译要素,增强翻译词汇、翻译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注重翻译过程中词汇背后语义的转化、传达,才能打破文字或文化外在属性的束缚,实现词汇对等、语义对等、文体对等的翻译表达。

【参考文献】

[1] 毛春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功能主义视角[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10).

[2] 钟丽琼.从功能性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38).

[3] 王欣.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优化改革研究[J].  现代交际. 2017(10).

[4] 刘艳杰.国际贸易中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探究[J].  商场现代化. 2017(14).

[5] 王回力.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特点研究[J].  才智. 2019(06).

【作者简介】

龚菊芳(1982—)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达、自我提升的机会。在“英语角”

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在“Free talk”环节介绍自己、表达观点,实现相互了解,进而围绕讨论主题进行组内互动,并将套路范围逐渐扩大到小组之间,在介绍、分享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文化态度,此外,在活动中,尤其要注重对留学生资源的利用,吸引留学生分享自己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态度等,以增加学生直接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深化学生的文化理解。

5、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应根据跨文化交际需要,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调整与优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以学科成绩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根据文化交流需要设计综合性评价目标,即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应作为衡量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主要标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保持教学内容与评价内容的一致性,从语言、文化认知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文化学习动机,体现语言知识和文化学习的基础地位,并将语言使用和文化理解作为实践培训重点内容;在评价方法上,应针对跨文化交际需要设计可量化标准,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围绕跨文化交际形成全面客观

(上接第159页)

的评价结果,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而学校、教师应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对英语学科进行重新定位,引导学生不仅要根据课程目标,完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要不断强化文化意识,理解、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升文化品格,以便于更好地参与、融入跨文化交际环境中。

【参考文献】

[1] 何瑛.刍议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6)140-141.

[2] 常晓晶.跨文化交际下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18(08)96-97+100.

[3] 田海燕,杨峰,王卫强,李敬利.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理论观察,2018(03)125-127.【作者简介】

钱伟红(1978—)女,汉族,南通职业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意大利语语言文学教学及研究.

陈晶晶(1981—)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意大利语语言文学教学及研究.

翟 恒(1977—)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意大利语语言文学教学及研究.

152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11月中旬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