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漉漉的地面,阴沉沉的天气总是影响着心情。噼里啪啦的雨水多了几分慵懒和躁动。江南的雨已经下了整整一个月,当我还在感慨问世间晴为何物时,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阳光。午后的阳光下,捧起前些天在图书馆的书籍阅读起来,泡上一杯茶,坐在桌子前看此小说,不知不觉中为书中人物命运的坎坷和不屈风趣的性格吸引,为他们的真实而感动昨天看完的这本书。贾平凹的《浮躁》,当我第一眼看了这个标题之后我就很喜欢了,因为这一阵子真的感到有一些浮躁...
小说故事不是很复杂,记录了七、八十年代时期州城州河两岔镇上的那一代人奋斗、生存、恋爱和与威权不屈抗争的故事。但其主角或中心人物无疑是金狗,一切都从金狗的经历展开。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州河旁边,作者序中提到:“我的这条州河便是一条我认为全中国的最浮躁不安的河。”一个生动的农村世界,而且真实。
但是当我慢慢的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这份浮躁恰好是来自于我的现实与我的梦想之间的距离,这正如书中的主人公金狗一样,一个热血青年在现实中滚爬得伤痕累累,有太多的想法,然后被现实一一的击得粉碎,有太多的无奈,然后被现实压迫着去承受,有太多的抱负,然后被现实一次次的淹没... 在突然而来的挫折甚至教训下,有自卑,有迷茫,有消沉,有拧巴,有不安,有躁动,有冒失,但最后终将归于平静。金狗的人生其实是轰轰烈烈、大起大落的,婚姻、事业、学习等,他只是万千小人物中的一个,浮躁过后终将归于世故。所以结局以开放式或者说暗示性的完成预示着金狗下半辈子的反反复复起起伏伏。但人生不就是如此。说不清,道不明,有起有落。
但是一个小水却是他生命中一根永远的线,永远圣洁与向往的神圣,让他在辉煌与落寞之时都不曾段的牵挂。而小水则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村妇女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在书的结尾的时候他为金狗和大空在监狱外唱的那些歌曲,除了一分对于两人的无限的关怀之外,更多的是一个弱女子的心声,对社会无奈的心声啊...虽然是读书,但是我似乎是听到了她痛苦的心声...
福运、韩文举、七老汉和英英、石华,这些人一个个的都在书中无比的浮躁、冲动,除了韩文举似乎是光棍老头一个,又和寺庙的和尚经常谈诵经文,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加的衬托出他孤独的一人在洲河上的浮躁,他非常的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休憩可以躲避的地方,而福运两父子就是真正安分、胆小与老实的代表了,当然也是淳朴的代表了...也许是书中最不浮躁、最不会浮躁的人了...而英英和石华权当就是一个小插曲罢了...
其实最让我关注的是小说中考查员的一席话 “在我们今天的时代里,是浮动着这种特有的时代心态的••••••一直到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现在一旦睁开眼看,人家早已把我们甩下了整整一个世纪,心灵的觉醒就转化成心理的失重,虚妄的自尊逆转为沉重的自卑,因此狂躁不安,烦乱不安,莫衷一是,一切像是堕入五里雾中,一切都不信任,一切都怀疑,人人都要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主体意识,强调自我的存在,觉得怎么也不合适,怎么也不舒服,
虚妄的理想主义摇身一变成最近视的实用主义。”这其实也是作者对浮躁情绪的分析。 但是透过这些表面的东西,我们看到的是人作为社会人的无奈。人最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白活。于是在无法预知的未来和充斥的新鲜感的现今,对于过去的美好回忆,对于不断改变的政策和变化无常的人生,除了躁动,除了不安,别无他法。在物质文明匮乏,精神文明空缺的情况下,谈文化语境是多么薄弱可笑。对于外部世界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的茫然不知,对于可触可及利益的欣喜若狂,初试甜头后的投机倒把,这似乎写全了改革年代里各色人物的不同嘴脸。几千年残留下来的官僚主义,古老文明,甚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旧习,无法改变的小人物式悲剧都以不同的色彩展示。生的奇妙死亡的不可预知,都构成了人生无常世事百态的无奈感叹。
时代的缩影。在距离《浮躁》的年代,二十多年过去了,而浮躁的现象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浮躁的人心不曾思变,浮躁的社会依旧沸腾。我们痛恨社会的阴暗面,却又不得不为了某些欲望,价值,在这个社会中改变自己,去适应它,在它之中得到想要的东西,比如名和利.这种冲突让我们浮躁,最终迷失自己.这也许是个社会问题,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要坚持一些原则,心态放平,学会坦然面对不公平,将真诚留在心底不要轻易的把心伤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