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笔工业起源于传统的毛笔,随着国外自来水笔、圆珠笔、 铅笔相继传到中国, 中国的书写工具产业从民间手工业作坊起步发展 到民营企业,历经历史的沿革, 从解放后的公私合营到计划经济的产 业整合,改革开放,私有经济的发展到市场经济,民营资本的扩张, 近十年的区域制笔工业的发展, 使中国的书写工具在国际上的地位成 为制笔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一)解放前—— 49 年解放
我国现代制笔工业诞生于上海, 1926 年有了第一家自来水笔厂 (国益笔厂),1932 年有了第一家铅笔厂(华文铅笔厂) ,1948 年有 了第一家圆珠笔厂(丰华精制笔厂) 。
随着抗日战争开始,由于战争的破坏,人口内移,物资缺乏,制 笔业处于开业,停业、恢复生产的胶着状态,工厂内迁也开始,几家 规模较大的笔厂紧缩生产,而另一方面小型工厂却仍不断出现。
到 49 年解放,我国制笔业几经起伏,虽有所发展,但缓慢曲折, 解放前夕整个行业只剩 8家金笔厂, 30余家钢笔厂, 3家铅笔厂和 1 家圆珠笔厂,虽能生产金笔、钢笔、铅笔和新兴的圆珠笔,但大都设 备落后,厂房简陋。
(二)解放后——行业公私合营( 1956 年)
解放初期, 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国家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争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国家通过对私营企业 出资收购,批准内迁,开设分厂,私私合并,产品商业部门收购,包 销等方式,使中国
1
制笔工业规模迅速扩大。
1955年 2月 23日,中央地方工业部会同商业部召开 “全国金笔、 钢
笔、铅笔专业会议(简称三笔会议) ,将制笔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 划轨道,对行业实行计划安排和改组改造。
1955 年底到 1956年初,全行业实行大合营,通过裁并改组,制 笔行
业为实行专业协作生产打下了基础。
(三)大跃进年代——计划经济——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年代,制笔行业组织了科研、技术的大协作,调整行业结 构,发展专业化生产, 全国各地主要省市已均有笔厂, 行业互相学习, 大搞技术革命,技术革新, 成功试制了一大批技术革新项目,在全行 业得以推广使用。
三年自然灾害,由于原料紧缺,计划产量缩减,供应困难,行业 有所畏缩。根据轻工业部要求,企业归属、合并、调整,各地制笔行 业相继成立了制笔公司。
66 年,文化革命,行业中公私合营企业均改为国营企业,按行 政划
归,按上级指示,有的笔厂相继转行。
(四)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为开拓市场, 行业加强了产品的自销经 营。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 工商联营,行业以计划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保持了制笔行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84 年按照市场需求,行业各国营大厂大力发展横向经济合作, 联营生
产,定牌产品加工,乡镇制笔企业相继产生。
84-90 年,民营、私有经济、国营并存。
2
(五)90 年—— 2000年 制笔行业发生重大的变革
股份制改造: 上海制笔行业四大笔厂相继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英 雄、永生、丰华、中铅一厂。
民营企业逐步发展, 国营企业由于其体制与机制的弊端, 在内地 首先出现关、停、并转。
以温州为模式的制笔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场经济中展现 其活力和生机。
以合资、合作、独资形式的制笔企业相继在江苏、浙江、广东、 开花结果。
市场的份额逐步转移,国营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股份制企业,同样也受到冲击,不得不资产重组或卖壳,职工分 流,多数国有企业,停产歇业,经营几十年的民族品牌,相继退出市 场。
(六)近十年来的制笔业大发展 民营制笔业在资金的扩张中, 不断获取市场份额, 依靠国营企业 退出竞争的人才,技术、管理,依据新的理念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制笔业正处在历史发展的高峰时期, 笔类产品的产量, 产销值,出口创汇额连年增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 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行业整体实力不断提高,现在自来水笔,圆珠 笔、铅笔的生产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我国已成为制笔生产和出口大国
1、 09 年,行业总销售值 225.37 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 14.764 亿美
元。
3
圆珠笔产量 136.62亿支,出口 73.9 亿支。 铅笔产量 145.2 亿支,出口 92.045亿支。 自来水笔产量 3.585亿支,出口 1.604 亿支。
记号笔产量 80.65亿支,出口 44.056 亿支。 动铅笔产量 14.51 亿支,出口 9.522 亿支。
2、制笔行业中国名牌(九家企业,十二个品牌) a、 自来水笔:英雄牌 b、 铅笔;中华牌
c、 圆珠笔:贝发、成路、晨光、真彩、金万年、白雪、爱好牌 d、 记号笔:贝发、真彩、白雪牌 3、行业梯队形产业结构
a、 规模以上企业占总数14% (全国制笔企业有3000多家) b、 销售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5家 c、 销售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3家 d、 排名前8位企业销售产值为65.82亿元 e、 市场集中度为48%
二、圆珠笔制造及产品的发展状况
1944年,匈牙利记者拉迪斯芬•释罗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圆
珠笔,后发明专利提供给英国皇家空军,由英国一家飞机厂制造 出世界上第一批圆珠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买入改良后的圆珠笔专利,使圆 珠笔由阿根廷传人美国。
4
美国的爱弗释、 犀飞利、派克和发勃等制笔厂相继对圆珠笔开 始了试验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 美国一些厂家就已大量 生产圆珠笔,当时取名为“原子笔”。
此后,美国商人雷诺将结构尚不完善的“原子笔”传到中国 与日本。
1947年,日本开始制造圆珠笔。 1951年,全世界大约已 有50个公司与
厂家相继生产圆珠笔,竞相争夺国际市场。
为时不久,由于圆珠笔在质量方面存在油墨干涸、难于书写、 字迹渗化等问题而造成滞销,圆珠笔生产面临严重危机。但一些 厂家看到圆珠笔潜在的生命力,仍致力于提高圆珠笔质量的试验 研究工作。
1954年,派克公司对圆珠笔的油墨、球珠等主要零部件进行 研究和
改进,使圆珠笔的质量不断提高,恢复了圆珠笔在使用者 心目中的地位。
1948 年9月,中国上海丰华精制品厂 ( 丰华圆珠笔厂前身 )开始
制造圆珠笔,是我国第一家制造圆珠笔的企业。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圆珠笔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上海、天津、广州、厦门、苏州、 杭州、宁波、南京、长沙、武汉、新乡等地相继建立圆珠笔厂。
由于圆珠笔初期使用的油酸油墨易渗化、不耐晒, 1962年, 国家档案局明文规定不准用圆珠笔签字和做重要文件的记录。我 国圆珠笔生产面临着存亡的严重考验。
1962 年后,上海制笔化工厂研制成功了耐晒性能较好、不易
渗化的醇溶性“ 423''快干蓝油墨,同时选用9Crl8耐酸不锈钢作 为球珠
5
材料,解决了球珠不耐腐蚀,油墨不耐晒,易渗化和书写 不流畅等问题,使圆珠笔生产恢复了生气。
随着几十年来科技情报的交流和攻关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 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如碳化钨球珠、 镍白铜和不锈钢球座体的试制应用,聚丙烯油管和真空定径工艺 的完善,油墨品种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以及档案专用油墨的推 广,使圆珠笔生产行业得到蓬勃发展。
凡是以金属球珠滚动带出书写介质实现书写功能的笔统称为 圆珠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从传 统的油性圆珠笔到水性笔、中性笔、中油笔和可擦性圆珠笔等多 功能、多门类、系列化产品,发展迅猛,圆珠笔已成为笔类产品 中的一个大类,以其使用方便,书写流畅,价格实惠等优势,深 受消费者喜爱。
油性圆珠笔作为圆珠笔系例产品的第一代产品,经过长期的 改进完善,其生产工艺成熟,产品书写性能稳定,并且保存期较 长,已成为圆珠笔产品中的传统产品,在油性圆珠笔性能改进的 同时出现了水性圆珠笔,其所用的墨水粘度很低,书写手感轻, 书写出墨流畅,后来又推出了中性墨水笔其油墨粘度,介于油性
和水性之间,书写更流畅,轻松,有良好的耐水性,中油笔其油 墨粘度较油性圆珠笔低,书写更有手感,而可擦性圆珠笔更是圆 珠笔用途的扩展,该产品既能像油性圆珠笔一样具有书写字迹保 存功能,又能像铅笔一样具有可擦性。
圆珠笔类产品随着消费需求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演变发 展,圆珠
6
笔的结构原理,外观造型设计,使用功能,工艺技术等 方面还在不断优化,产品质量,花色品种,还在不断创新。
体现圆珠笔的书写性能实质是笔芯的书写性能。
笔芯具有供墨系统和出墨系统, 书写时球珠在书写压力和书 写面摩擦力作用下产生滚动, 由于油墨对纸张的润湿性大于对球 珠的润湿性, 就将沾附在球珠表面的油墨移粘到书写面上, 形成 墨迹而达到书写目的。
其核心技术或者加工难度就在于球珠、 油墨、笔头的三者配 合,涉及精密机械加工,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工,粉末冶金等。
三、圆珠笔制造核心技术研发情况
影响圆珠笔书写的核心技术反映在:
1、球珠 2、墨水(或油墨) 3、笔头
(一)经行业多年的技术进步和研发目前的国产化情况如下:
接下页
球珠 墨水(或油墨) 材料 现状 基本国产化,部 材料 铅黄铜 笔头 现状 材料:碳化钨 油性 基本国产化 油墨 分指定进口 镍白铜 国产化 7
主要进口、小部 中性 基本国产化 墨水 分已有国产试 用 不锈钢 1、 直接进口 2、 进口设备 加工 1、 直接进口 50% 国产、50% 水性 基本国产化 墨水 进口 不锈钢 2、 进口设备 加工 (二)研发机构情况
1、 大中型企业自己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2、 制笔研究所和全国制笔检测、标准、信息中心 3、 以产、学、研结合的研发(重点在油墨和墨水)
a、 南昌大学和江苏常熟和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组建的油墨研发 实现
室。
b、 温州大学应用化学系和温州制笔企业建立的制笔重点实验室( c、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纳诺微公司联合的墨水研发。 d、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英可奥公司的联合墨水研发。 e、 由制笔协会、政府、企业三方共建的广东始兴制笔研发和制 造基
地。
(三)笔头制造设备引进情况
不锈钢笔头要采用瑞士米克朗公司生产的 24 工位组合机床进行 精密切削加工,在五年前, 曾组织企业进口消化吸收,由于国内加工 设备的精度限制,样机还达不到要求,现在行业(企业)还在研发。
随着中性笔量的扩大, 企业一方面直接进口瑞士笔头, 有实力的 企业
8
也在进口该设备和原材料(易切削不锈钢)进行国产化加工,目 前全国估计有该设备近 100 台。
(四)中性墨水研发情况
近 10 年 30 多家企业的研发, 目前尚不能真正过关, 由于受到国 内原材料的限制, 在墨水配方中有一种添加剂不匹配, 就无法达到使 用要求,目前行业还在研发中,有希望突破。
(五) 专利情况
全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申报专利数为 5000 多件,大多为实用新 型专利和外观专利。
四、 圆珠笔产业群体的布局和企业层面状况
(一) 全国规模以上圆珠笔企业分布( 422 家)
接下页
9
上海,15,占
福建,1
7.69%
广东,15,占
天津, 7.69%
2
湖北,1 江苏, 山东7 , 江西2 , 2
浙江,149,占
76.4%
(二)圆珠笔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1、 温州中国制笔之都 2、 杭州桐庐分水制笔之乡 3、 宁波贝发中国制笔城 4、 义乌中国制笔工贸基地 5、 上海、奉贤一一中国制笔中心
(三)企业层面情况
14亿,晨光品牌1、 宁波贝发集团: 以外贸为主,年销售额
12亿,真彩品牌2、 上海晨光集团: 以内贸为主,年销售额 7亿,爱好品牌 3、 上海乐美文具:内外贸并举,年销售额 4亿,白雪品牌
4、 温州爱好笔业:外贸为主,年销售额 5、 青岛昌隆文具:内外销并举,年销售额 10亿,贝发品牌
10
6、广东金万年文具:内销为主,年销售额 2 亿,金万年品牌 7、宁波成路集团:内外销并举,年销售额 1 亿,成路品牌
以上企业均获得中国名牌,在圆珠笔行业中成为领军企业,可持 续发展,并有自主研发能力。
中国制笔协会
2010年 6月 29日
11
我国制笔(圆珠笔行业)基本情况
一、二、三、四、
中国制笔协会2010年 6月 29
日
中国制笔工业的发展历史沿革 圆珠笔制造及产品的发展状况 圆珠笔制造核心技术研发情况 圆珠笔产业群体的布局和企业层面状况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