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利用学习策略有效进行综合高中英语教学

来源:欧得旅游网
如何利用学习策略有效进行综合高中英语教学

徐汇职业高级中学

周元敏

每一个中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语学习是高效的,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总是有高低之分。老师面对这些学习效率不同的学生终归要有某种解释,诸如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等等。其实,这类解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它们过于笼统。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听了这样的解释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基础”好起来。事实证明,很多英语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曾经尝试过“努力学习”,结果,这种尝试大多不成功。由此可见,这类解释的背后还有更加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学习策略”的问题。

策略型学习思想的核心是了解并应用学习策略,学生必须能(而且也愿意)对自己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将对学习承担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自己身上。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发展并应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达到目前的学习目标,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技能,从而达到个人生活和事业目标的一个重要台阶。

学习策略的本质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思维和动作。它对新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新知识与技能的存储、新旧知识的整合以及知识的应用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使用学习策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知识的获得,并且在获得知识是要将这些知识作为一个连续体存储在大脑中,这样就能更好地与已有的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而且以后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学习、问题解决或推理任务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这对于那些教育背景较差或教育经历有限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业任务是什么以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策略。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对教学任务以及完成教学任务应当获得的结果了解得越多,那么完成这些任务时可以利用的策略就会越多;在遇到新的学业任务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如果学生不了解某一项任务或活动,那么他们在尝试完成这一项任务时,就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当的策略。

策略型学习者可以有效地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建立连接。研究表明,这种连接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存储在长时记忆系统之中。如果一个人对某事物在大脑中有多条记忆线索,那么将来再回想这件事时他就可以从多个记忆通道来提取。如果人们能将自己的已知和未知联系起来,那么他们就能建立一系列的连接通道。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有了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如,通过类比来帮助学生理解两件不同的事物,或者对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要学习的知识做比较或类比,这些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帮助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典型例子。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传授新知识,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能将我们传授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东西。无论学生学习什么,他们在如何建构意义方面接受的指导越多,他们进行独立的、自我知道的学习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帮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来建构新材料的意义,是促进这一转变的最重要的步骤。要想让学生知道如何将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教师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要学习的新知识和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综合高中的学生来说,应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基础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以下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学习准备阶段

1. 对待错误的态度:

所有的外语教师都有这一体会,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害怕犯错误,他们往往采取一言不发的态度,以避免犯错误。综合高中学生身上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正如肖伯纳所说,从不犯错误的人也不会做成任何事情。(The man who has never made a mistake will never make anything else.)因此,要让学生明确,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你可以不断地犯错误,但应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2. 学习伙伴

语言≠词汇+语法规则。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人们表达意愿和交流思想

的手段。因此外语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习得。

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寻找一个较固定的学习伙伴(Tandem-Partner),这样,

有了交流,学习外语就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3. 学习的计划与自我检查

很多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但能坚持的并不多。主要是因为他们

对自己的现有程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有人好高骛远,有人目标不明确。因此制定计划应当要把学习目的细化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也就是说这些目标可以具体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任务、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 自我检查很重要。通常学生都是很被动地做一些考试和测验。但对于基

础较差的同学来说,老师帮助他们养成定期自我检测的习惯,就可以完全主动安排对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的检查。

二、具体做法(语法、阅读和写作)

语法不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不要孤立地学习语法,而应将语法与语篇结合起来学习。

1. 自己对语法规律进行总结

系统实用的语法书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对有关的语法规律进行总结。这样能使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更直接透彻,同时记忆也更深刻。

比如英语中一些可以表示被动意义的动词,可以将它们和相应的例句收集起来。

This book sells well.(这本书很畅销。)

This job paid very well.(这份工作的报酬很高。)

This meat cooks for at least an hour.(这块肉起码要煮一个小时。) His works read smoothly.(他的作品读起来很流畅。) …

又比如,在训练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时候,把有关的名言警句整理出来,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收藏”,还起到了培养兴趣的作用。

Better late than never.(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 His bark is worse than his bite.(他急躁但无恶意。)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

A chain is not stronger than its weakest link.(一环薄弱,全局必垮。) 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 bread.(有胜于无。) Easier said than done.(说比做容易。)

再如,这些谚语可以巩固对动词被动式的理解和掌握。

Count one’s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蛋尚未孵先算鸡。) Least said, soonest mended.(少说为妙。)

What is done by night appears by day.(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Once bitten twice shy.(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What’s done cannot be undone.(覆水难收。)

另外,让学生准备“集错本”,总结每次错误的原因,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错误。

2. 创造性地训练语法

如,先对一段英语进行提问:

Jane works in an office. Five days in the week, she gets up 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 has a quick breakfast, and then walks to the Finsbury Park station. 对上面的一段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Who is Jane?

Does she like her job?

How long does she work in the week?

Why does she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What does she have for breakfast?

What does she always see at the Finsbury Park station? 然后,学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问答,当然有的答案在文章中不能直接找到,可以根据想象来提问和回答。这样,一篇短文可以被扩展,做这样的练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增强语感。

3. 分类说明,简化复杂的语法项目。

如在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辨析时,多数学生只能根据主从句之间有无逗号来辨别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这种学习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

无法理解和运用。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本中的练习,如听力理解和写作训练。把先行词的性质分析清楚了,学生对于何时用限制性或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课本中的Listening Comprehension中给出了8个句子,我不是简单地做好之后让学生核对答案,而是把这些句子作为归纳的材料,让学生对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1) English, which is used in business, research and science, i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2) Chinese, which is spoken by about one-fifth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not an

easy language to learn.

3) Mr. Robinson, who made a lot of money, did not know what to do with his

money.

4) Albert Einstein, who gave scientists new ideas about the nature of time and

space, was the winner of the 1921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5) The capital of China is Beijing, which is a beautiful city.

6) Do you know Mr. Jackson, who is going to be the manager of our company?

7) Have you ever been to New York, which is one of the largest cities in the world? 8) Have you read Oliver Twist, which was written by Charles Dickens, a famous

English writer?

在这些句子中,1、2句先行词是语言,独一无二的;第4句人名是著名人士,可以看作是独一无二的;3、6句先行词的人名,对于对话双方都不会引起歧义;5、7句先行词是地名,也是独一无二的。这样,学生大致对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先行词类型有了一个了解。然后,利用课后Guided Writing 中选取奇数题号的题目做课堂联系,马上把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反馈。 1) Ms Hayes visited us last Sunday.

Ms Hayes is our new neighbour. (双方不会引起歧义的人名) Ms Hayes, who is our new neighbour, visited us last Sunday. 2) They were powerless to help David.

David was screaming in the emergency ward. (人名)

They were powerless to help David, who was screaming in the emergency ward.

3) The cough mixture was for her husband.

The cough mixture was bought at a neighbourhood drugstore.(双方都知道的物品)

The cough mixture, which was bought at a neighbourhood drugstore, was for her husband.

4) The day caused the American people great sorrow.

Abraham Lincoln was shot dead that day.(光凭the day 无法确定是哪一天) The day when Abraham Lincoln was shot dead caused the American people great sorrow.

5) The ambulance did not come on time.

The ambulance was to rush the patient to the hospital.(无法确定是哪一辆ambulance)

The ambulance which was to rush the patient to the hospital did not come on time.

然后,布置偶数题号的改写句子给学生做回家作业作为巩固练习。

4. 避免类同障碍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我们常常被要求将一些类似的单词放在一起来记忆。但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相类似的信息放在一起,会大大干扰记忆,形成类同障碍。换句话说,相似的词放在一起,越记越糊涂。

认识到了类同障碍的问题,我们在指导外语学习的时候就应当让学生只记住是什么,而不要去记不是什么。类同的单词先记一个,掌握了一个再记另一个。

5. 趣味语法

对综合高中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在语法讲解中加入适当的趣味性

练习是非常有效的。再拿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来说,有这样的一个句子:“牧师说他从来不穿与众不同的衣服”,这句话会因为加一个标点,而表示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意思: “The clergyman says he never wears anything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我在课堂上举出这一例子的时候,引发了非常激烈的讨论,就连平常英语课从不开口的几个同学,也积极参与,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有时候,在一节课开始之前,在黑板上写一组“密码”,如nrael ot woh nrael 或 kcul dooG等,可以使学生从课堂开始就处于兴奋状态,也不失为调整学生学习心态的好办法。

6. 阅读和写作

我喜欢把阅读课和写作课结合起来上。对于综合高中的同学来说,要求

他们自觉做大量阅读训练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而且,我发现,同学们对于写作讲座好像更有兴趣。于是,我利用每周一次的阅读课时间,大概用7、8分钟的时间先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阅读,并解决选择题,这是泛读。接着指导学生交叉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如A组找出第一段的主题句,B组找出第二段的主题句…, 要求B组根据A组找出的主题句自己扩展,A组根据B组找出的主题句进行扩展,然后逐段分析同学扩展的段落和阅读材料之间的差距。用时大约20分钟。接下来教师总结,分析材料写作特点,用时5分钟。最后,学生重读材料,解决全文理解问题。与其狂轰滥炸地让学生读十篇文章,不如认真分析一篇文章。

7. 长句的分析 另外,针对高考语法题题干较长,学生不容易抓住主干从而造成选择错

误的现象,着重训练学生分析长句的能力。我在教学中体会到,运用组织的方法,将句中的主要成分结构成网的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如:

When she came in with the last course—a huge pudding—she tripped on the carpet and the pudding went flying through the air, narrowly missed my aunt, and crashed on the dining table with considerable force.

整个句子较长,包括一个时间状语从句和一个主句,主句中又有两个主语,第二个主语又带三个谓宾,按网状结构组织一下,使整个句子结构一目了然,其意义也就自然明确了。

整句

时间状语从句 主句 主语 (she)

主语1 主语2

(she) (the pudding) 谓语

(came in)

谓语 谓语1 谓语2 谓语3

(tripped on) (went flying) (missed) (crashed on)

宾语1 宾语2 宾语3

(the air) (my aunt) (the dining table)

平时在课文中更要注意长句的分析,帮助学生克服对长句的恐惧心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总之,要想在短期内将综合高中的学生训练成策略性学习者,恐怕还是一种“不可能的任务”,在这种背景下,要求我们综合高中的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策略,加上十二分的耐心,以及知难而上、坚持不懈的毅力,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经常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难度的坡度变小,才能培养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使学生真正能掌握一些知识和能力。不求多,只求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