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快衰落信道中的分布式差分空时编码传输方案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46卷第4期 西安 交通大 学 学报 Vo1.46 No.4 Apr.2012 2012年4月 JOURNAL OF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 Y 快衰落信道中的分布式差分空时编码传输方案 王磊,陈志刚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710049,西安) 摘要:针对分布式差分空时编码(DDSTC)在时间选择性快衰落信道中出现误码率平台的问题,提 出了一种新的有效减小信号帧长的DDSTC传输方案(RFL-DDSTC)来抵抗快衰落信道的影响.该 方案在中继节点处通过采用T个正交向量,将DDSTC在丁个符号周期内的信号合并到1个符号 周期内进行转发,使得DDSTC信号变为具有单位帧长的短信号.在目的节点,再对合并后的RFL- DDSTC信号用T个正交向量进行解调,即可还原出原始的DDST(:信号.该;手案由于大大缩短了 DDSTC信号的帧长,因而可以有效减小信道快衰落带来的不利影响,显著地降低了DDSTC性能 曲线中的平台.仿真结果表明,在发射功率为30 dB时,RFL-DDSTC方案可将DDSTC的误码率平 台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 关键词:无线中继网络;协作分集;差分传输;快衰落信道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3—987X(2012)04—0077—06 A Coding Transmiission Scheme with Distrib uted Differential Space-Time for Fast Fading Channels WANG Lei,CHEN Zhigang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Xi an 710049,China) Abstract:A new DDSTC scheme with reduced frame length,named as RFLrDDSTC,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distributed differential space-time coding(DDSTC) suffers from an irreducible error floor in time-selective fast fading channels.The proposed RFL- DDSTC scheme uses T orthogonal vectors at relay nodes to combine the 1)DSTC signals in T symbol periods into one symbol period SO that DDSTC can be turned into a shorter signal with unit length Then,the T orthog【Dnal vectors are used at the destination node to demodulate the compressed RFL,DDSTC signals,and the original DDSTC signals are resumed.Since the frame length of DDSTC is greatly redu ced,the proposed RFL-DDSTC is;highly et fective in mitigating the impact of channel fast fading on its performance。and the performance error floor has degrad— ed significantly.Simulation resuIts show that RFL—DDSTC can degrade the error floor of DDSTC for more than ten times at 30 dE;. Keywords:wireless relay network;cooperative diversity;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fast fading channe1 在无线中继网络中,要在目的节点处获得准确 信息,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对DDSTC 研究的深入,各国学者陆续提出了多种DDSTC方 案,如基于Alamouti码、实正交码 、Sp(2)码、循环 的信道估计需要较高的实现复杂度和I代价,而分布 式差分空时编码(DDSTC)在解码时无需知道信道 收稿日期:2011—09—23. 作者简介:t ̄(1977--),女,博士,讲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902045);中 芬国际合作项目(2010DFB1057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OZX03OO3—004). 网络出版时间:2012—01—0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_cnki.net/kcms/detail/61.1069 T.20120109.2052.003.html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第46卷 码[ 、Cayley码_3_和Clifford代数码[ ]等的DDSTC 方案.然而,迄今为止,上述DDSTC方案都假设了 不同的;H 一If1g … gR] 是发送第r个 数据块时对应的R×1维信道向量;W ’一 中继网络中的无线信道是服从慢变化的,而且信道 在发送2个连续的DDSTC数据块时是保持不变 ( 、 l I )” ∑giA ', +wcr 是中继网络中总的噪 2—1 的,但协作传输包括源节点广播和中继转发2个阶 段(每个阶段占用丁个符号周期),因而传输一次 DDSTC数据块将占用2T个符号周期,在上述假设 声,其中.1, 和wb 分别为第1阶段在第i个中继节 点处和第2阶段在目的节点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 (AWGN). 下信道则需要在4T个符号周期内保持不变.在实 际的通信环境中,由于目的节点的移动将导致信道 在发送第r个数据块时,为了传输真正的有用 信息u ∈U,其中U表示酉矩阵集合,对发射信号 s 进行如下的差分编码_2 s(r)一U‘r s(r- (2) 呈现出时间选择性快衰落,这使得信道服从准静态 慢衰落的假设很难成立,因此DDSTC的性能在快 衰落信道中会出现恶化,其误码率曲线在高信噪比 时将出现严重的“平台”现象_8]. 式中:T×丁维的信息矩阵U 为酉矩阵.U ’和每 个中继节点处的处理矩阵A!满足如下关系 A U‘r 一U‘ A (3) 为此,本文针对时间选择性快衰落信道提出了 一种新的DDSTC传输方案.受到文献[9—10]中空 时扩展(STS)思想的启发,新方案利用T个不同的 现有的DDSTC方案l_2 中均假设信道 和g 在2 个连续传输的数据块内是保持不变的,即H === H ’,将式(2)和式(3)代人到式(1)中并且联合接 收信号x ’,得到如下的差分方程 X‘r’一U‘r X‘r +N r (4) 正交向量将DDSTC在T个符号周期内信号的压缩 到1个符号周期内进行发送,使得DDSTC信号的 帧长大大减小,因此称之为减小帧长(reduced frame length,RFL)的DDSTC方案(RFL-DDSTC).RFL- DDSTC方案由于信号帧长减小,因而可以有效抵 式中:N ===w 一【, W .对于x 和X ,可 以采用如下的最大似然解码 抗信道快衰落对其性能带来的影响,而且这种减小 信号帧长的思想可以适用于现有的所有DDSTC编 码方案中.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RFI『 (r)一arg min l ‘l 一u‘r)x(r-1)jl Utr)EU (5) 式中:ll・lI表示Frobenius范数. DDSTC在快衰落信道中的性能优越性. 2 DDSTC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通信环境中,由于目的节点的运动会 导致信道呈现时间选择性快衰落,这使得信道服从 1 系统模型 考虑一个具有单个源节点、单个目的节点和R 个中继节点的协作通信系统,系统内的每个节点均 设置单根天线.假定 和g 分别表示从源节点到 第i个中继节点和从第i个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之 慢变化的假设不再成立.在协作通信系统中,由于目 的节点往往处于移动状态,而中继节点的位置是相 对固定的,因此本文假设信道g 为快衰落,信道 间的信道.源节点向目的节点传输T个符号需要经 过源节点广播和中继转发这2个阶段来完成,每个 为准静态慢衰落.这样,在t 时刻信道增益g (£ )可 以采用如下的快衰落信道模型来建模_11] g ( 1)一ce(t1一t2)g ( 2)+ (t1) (6) 阶段占用丁个符号周期.为了方便起见,本文将传 输的丁个符号称为1个数据块.假定s ’一 式中: (£ )是另一个独立的0均值复高斯噪声,其 厂 …S ] 是源节点在发送第r个数据块时的 ,D I)个、1/2 方差为 2—1一a (£ 一£ ).在t 时刻和tz时刻的信 道增益g (£ )和g ( 2)服从Jakes衰落模型,两者的 相关系数为 信号向量,则此时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信号为_2] x )一f 上一 1 s H +W ’ \ 1十l/ (1) a(t1一t2)一EEg (£1)g (£2)-j— Jo(2nfd( 1一t2) ) (7) 式中:P 和P。分别为源节点和每个中继节点处的 平均发射功率;s 一[A1s ’ … ARs ]为T×R 维的DDSTC编码矩阵,其中 是第i个中继节点 处对信号向量s 进行转发时采用的处理矩阵,对 于不同的DDSTC编码方案,矩阵{ } 的设计是 式中:J。(・)为第一类0阶贝塞尔函数; 为最大 多普勒频移;Ts为符号周期. 当源节点发送第(r一1)和第r个数据块时对应 的信道增益状态如图1所示. http://WWW.jdxb.cn http://zkxb.xjtu.edu.CI"1 第4期 王磊,等:快衰落信道中的分布式差分空时编码传输方案 阶段1 阶符号周期 发送 (f一 ) 发送s( ) ; 阶段2 价符号周期 g (T-I-1),如图2所示. l l…I I gl(T+1)l gl(T+2)l…l g』(2 ) lg ̄3r+1)Ig 3n2)l…l gl(4T) 发 ;阶籍霉l周期j。个籍 期 l-『;I…l 亡正=j= ]至  图1 DDSTC在快衰落信道下对应的信道状态 发迅㈣[ ]二二亡 圃当源节点连续发送 ’和 时 ,信道g 的变 图2 RFL—DDSTC方案对应的信道状态图 化状态从g (T+1)变化到g (4T),它们之间最大 的时间间隔为(3T一1)个符号周期.然而,在文献 这样,发送 一 时目的节点对应的接收信号为 [2—4]中的慢衰落信道假设下,要得到式(4)中的差 分方程必须满足下面的约束条件 g (T+1)一g (T+1+£),t===1,2,…,3T一1 (8) y‘r ’一∑ (T+1) r +w‘r 一 R T+1)c(( 工\JI/2 (rl )+ (10) 显然,在快衰落信道下式(8)是很难保证的,因此在 快衰落信道中DDSTC的性能将出现恶化. 将一r_”==:(P1 T)1/2 b + (r”代人到式(10)中 进行整理,可得 3减小帧长的DDSTC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的RFL-DDSTC方案 l,c 一( ) 。( cr一” + 1)(11) 式中:霸‘r 一1.flg (T+1) 厂2g2(丁+1) … 的思想是减小DDSTC信号的帧长来抵抗快衰落信 道带来的影响.在第2阶段,RFL-DDSTC方案在每 个中继处采用T个正交向量将帧长为T的信号压 缩为具有单位帧长的短信号.T个正交向量可以采 用任意的范数为1的正交向量,为了简单起见,这里 (T+1) 1)CA l, 一’+w ¨. (而P2) 。妻i=1 丁+ 同样,对于信号 ,仍然采用扩频码矩阵来压 缩.这样信号 一Cf 仍然只占用了1个符号周 期,其对应的信道增益为g (2T+2),如图2所示. 将T个正交向量选为T个正交扩频码序列. 采用DDSTC传输时,当源节点发送数据块 叫 时,第i个中继的接收信号为[12], 一 发送6{ 时对应的接收信号为 y‘r)一\PP, .P2T/2(Pl丁) 。 s + r-”,在第2个阶段中继对r}广" 用矩阵A 进行处理并转发,转发的信号为[ f " , 19 一+l/ t3[,‘r s‘r-1)霸(r + ( (12) 、1/2 式中: ( 、j 1 I J, ) A,(r¨.为了便于分析,将第i个中继 H ’一f厂1g1(2 ’+2) :g2(2T+2)… £(彳 ] ,其中 ”表示在T+ 处的T×1维的转发信号表示为 r”:=: [£ £窭叫 …走时刻由中继i转发的信号,可见,此时转发f(r” 将占用T个符号周期.在RFL-DDSTC方案的每个 中继处,首先采用1个扩频码矩阵C— (2T+2)] 一(鼎) 妻i=1 2T+ 2)CA + . 在目的节点 首先对信号l, 和y 用c^(足一 1,…,T)分别进行解扩处理,得到 Ec C2 …cr]来压缩信号f(广¨.假设P×1维 的扩频码c (足一1,…,T)相互正交且范数为1,C 的 长度P定义为其扩频增益.因此,在第 个中继处转 l『_ ===cl{Y‘r ===∑ ( T+1)£5『 +c W‘r (13) 一发的P×1维压缩信号为 T c{{l, r 一∑ (2丁+2) +cl{W r (14) bF”:=:Cf 一 :Ckt ” ^=1 (9) 令Y 一¨:一[ { [ { l 一" … 显然, ”仅占用了1个符号周期,即 r_"具有单 位帧长.这样发送第(r一1)个数据块的第2个阶段 将在第T+1时刻完成,此时对应的信道增益为 一D] ,Y‘ :一 5 … }r ] ,贝0.), 一”和Y 分另 为 http:/; www.jdxb.cn http://zkxb.xjtu.edu.(:“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第46卷 1)一( )1'/2S(r_1) 1 +z( (15) ㈤一( ) s 式中:z“ 一[c W ’ c W … c w ’] .显 道增益之间的时间间隔只差(丁+1)个符号周期,可 得当P一∞时,RR 嘲℃一1/r1/a (T-!-1)一1].与 了误码率的平台效应,而且随着DDSTC信号帧长 TC相比,很明显RFL-DDSTC方案显著地降低 (16) RDDS丁的增加,这种性能的提升会更加明显. 然,对y 和y 解扩后,在如下假设成立的条件 下,就可以用式(5)中的差分解码器从式(15)和(16) 中解出原始信号U“, 5实验仿真 本节通过实验仿真来比较DDSTC和RFL- 百(r-1)一豆(r’ (17) DDSTC在快衰落(fast fading,FF)信道中的性能. 实验结果如图3~图8所示,正交扩频码序列采用 可见,条件式(17)中的2个信道增益之间的时间间 隔仅为(T+1)个符号周期.与式(8)相比,式(17)中 扩频增益为64的Hadamard扩频码,系统载波频率 fc一2 GHz,目的节点的移动速度分别为V 一150 km/h和V =250 km/h.为了进行对比,图3~图8 信道增益间的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了. 4性能分析 为了分析DDSTC在快衰落信道中的性能,假 设在发送s 叫 和s 的第2阶段的第足个时刻,第i 个中继上相应转发的信号分别为 对应目的节点处的接收信号分别为 和£ ,这样, 中还给出了不同的DDSTC方案在准静态(quasi— static,QS)慢衰落信道下的性能曲线. 图3给出了分布式差分Alamouti码(DDA)的 性能曲线,此时中继数R一2,信号帧长T=R,源节 点发送符号采用QPSK调制,由于发送1个数据块 l 一∑gi(T+ )£ +叫l =(18) (19) 需要占用2T个符号周期,因此对应的编码传输速 率r=== -1 b・s一 ・HZ-- ,而采用压缩帧长的 ∑gi(3T+ )£ +叫 根据式(6)中的快衰落信道模型,式(18)、(19)中的 信道增益g (3丁+ )和g (T+走)之间的关系为 g (3T+是)一a(2T)g (T-t-是)+ (3T+忌) (20) 方法后,该编码发送1个数据块占用(T+1)个符号 周期,对应的传输速率Yl一 一1.333 b・S ・Hz_。;图4~图6给出了不同中继数目下 循环码(CIR)的性能曲线,其中各图中对应的中继 数R分别为3、4和5,其信号帧长T=R,源节点符 式中: (3T+k)是另一个独立的0均值复高斯噪 声,其方差为 一1一 (2T).将式(20)代人到式 (19)中,可得 号采用QPSK调制,各图中循环码的传输速率r分 别为 597 5、 5和 _0.432 2 一a(2T)∑gi(T+足)£ + ∑ni(3丁+足) + r 时等效信噪比为 b・S ・Hz~,而对循环码采用压缩帧长方法后, (21) 各编码对应的传输速率分别为 一O.8…ID AU一0.一0.896 2、 进一步,由上式可得在快衰落信道中传输DDSTC 720 3 b・s ・Hz~,可见,压缩 Rt 。z 2(2T)/[1 I 2(2丁)+ 时,R ] (22) DDSTC信号的帧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传输 速率. 图3~图6的仿真结果表明,在快衰落信道中 DDSTC出现了严重的平台效应,而且随着信号帧 长T的增大或者目的节点移动速度的增大,平台效 式中:P是整个中继网络中总的发送功率.当P—c×3 一l/r1/a。(2T)一1],可见,在快衰落信道 中DDSTC在发送功率较高时其性能曲线将会出现 平台效应,即误码率曲线不会随着发送功率的增大 而下降,而是趋于一个定值. 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RFL-DDSTC方案在快 衰落信道中的性能.此时,由于式(15)、(16)中的信 应愈加严重,而RFL-DDSTC则显著地降低了 DDSTC的性能平台,而且在发射功率较低时,RFL- DDSTC的性能较为接近DDSTC在理想的假设即 准静态慢衰落信道中的性能.进一步,由于DDSTC 的信号帧长了、等于中继节点数尺,因此从图3到图 http:∥W ̄/v-TV.jdxb.cn http://zkxb.xjtu.edu.cn 第4期 王磊,等:快衰落信道中的分布式差分空时编码传输方案 图3 R一2时分布式差分Al枷outi码的误码性能 图6 R:=5时循环码的误码性能比较 此外,如果采用另一组T个正交列向量将源节 点发送出的帧长为T的信号s ===[s …Sr] 也压缩为单位帧 长信号的话,这样发送1个数据块 只占用2个符号周期,因此对应发送 叫’和S 时 第2阶段的信道增益则分别为g (2)和g (4).图7 和图8中分别给出了中继数R一4时Sp(2)码和循 环码的性能曲线 此时Sp(2)码中口 、b 采用BPSK 调制,a2、b 采用3 PSK调制_2],其传输速率为 图4 R=3时循环码的误码性能比较 图7 SP(2)码源节点信号也经过压缩后的误码性能 图5 R=4时循环码的误码性能比较 6中依次可以看到,随着R的增大,DDSTC的性能 进一步恶化,即DDSTC信号的帧长越大其在快衰 落信道中的性能越差,这是因为随着T的增大,2个 数据块所对应的信道增益之间的时间间隔增大.由 性能分析可知,时间间隔越大则平台效应愈加明显. RFL-DDSTC由于将DDSTC缩短为单位帧长,因 此在丁的增大过程中相比于DDSTC的性能优势愈 加明显.上述仿真结果很好地验证了性能分析中得 图8循环码源节点信号也经过压缩后的误码性能 出的结论. httpt ff . dxb.cn httpt?} .xitu.edu.cn 82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第46卷 一o.646 2 b.8--1.Hz_。,循环码采 GAO Yang,GE Jianhua,XIE Daping.SER perforIn— ance analysis and optimum power allocation for double 用QPSK调制,其传输速率为 :0.5 differential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b・S ・Hz;对Sp(2)码和循环码源节点的发送 China,2011,40(2):185—191. 信号也进行压缩后,对应的编码传输速率则分别为 一E6]高贞贞,朱世华,徐静.放大转发异步协作通信系统中 2.585和 厶 ::=2 b.S--I.Hz一-,可 的差分空时频传输方案[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9,43(6):62-66. 厶 见,压缩帧长后编码的传输速率进一步提高.由图 7、图8还可以看出,由于对源节点的信号帧长也进 行了压缩,发送2个数据块时信道增益的时间间隔 进一步缩短为2,因此进一步提升了RFL-DDSTC GA0 Zhenzhen,ZHU Shihua,XU Jing.Differential space-time-frequency transmission for amplify-and-for— ward asynchronous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J]. Journal of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2009,43(6):62— 66. 在快衰落信道中的性能. [7]高洋,葛建华.一种非恒定幅度调制的差分空时协作 6结论 方案[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37(7):22—26. GAO Yang,GE Jianhua.A cooperation scheme for nonconstant modulus-modulated differential space-time 本文提出了压缩帧长的DDSTC传输方案—— RFL厂DDSTC.该方案在中继节点处通过采用T个 正交列向量将DDSTC在T个符号周期内的信号合 并到1个符号周期内进行转发,使得DDSTC信号 coding[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37(7):22—26. [8]LIN Dingbing,CHIANG Pinghung,LI Hsuehigh.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wo-branch transmit diversity block-coded 0FDM systems in time-varying multipath 的帧长大大缩短,因而可以有效减小快衰落信道带 来的影响.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 提出的RFL—DDSTC方案在快衰落信道中对误码 性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JING Yindi,JAFARKHANI H.Using orthogonal and quasi—orthogonal designs in relay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007,53(1 1): 4106—4118. Rayleigh-fading channels[J].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05,54(1):136—148. r9]HOCHWALD B,MARZATTA T L,PAPADIAS C B A transmitter diversity scheme for wideband CD- MA systems based on space-time spreading E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01, 19(1):48—6O. [1O]ACOLATSE K,BAR-NESS Y.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pace-time spreading DS-CDMA systems over fast— E2] JING Yindi,JAFARKHANI H.Distributed differen— tial space-time coding for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I-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08,56(7): 1092-1100. fading general time-correlated channels[J].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2010,14(11):993—995. [11]ZHENG F C,BURR A G.Signal detection for non- orthogonal space-time block coding over time-selective [3]ORRIER F,LEQUEU E Differential distributed fading channels EJ].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2004,8(8):491-493. Cayley space-time codes[J].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09,8(7):3808-3814. El2]儿NG Yindi,HASSIBI 13.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 ing in wireless relay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06,5(12):3524— 3536. [4] RAJAN C S,RAJAN B S_Algebraic distributed dif— ferential space-time codes with low decoding complexi— ty[J].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 tions,2008,7(10):3962—3971. E52高洋,葛建华,谢大平.双差分协作传输的误码率性能 分析和最佳功率分配E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 40(2):185—191. (编辑刘杨) http://Ⅵrv州.jdxb.cn http:ffzkxb.xjtu.edu.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