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教学探索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教学探索

来源:欧得旅游网
7卷 学术专刊   第3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2月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教学探索

彭 更,杨海英

(湖南省吉首市第一中学,)湖南吉首416000

摘 要: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理教学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更加突显。通过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教学,从理论依据,实践操作体会和几点思考,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和探究意识。关键词: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00740742016S2023202 A     文章编号: 1---作者简介:彭 更,男,湖南省吉首市第一中学教师。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今  在人类社会日益繁荣,天,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在重新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自审视自己过去走过的历程,

然资源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严重教训,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无疑给境和资源与协调的”

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普遍应用,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如何优化地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既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探索意识,又使学生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的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既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学的使命,又是我观念,

们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的新课题。

国家教育部于2研究性学001年4月颁发了《,习实施指南》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近年来,笔者尝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教学,它对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培养创新精神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和实践能力。并对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学生获得来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信息的能力;

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即强调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地理学习的方式;

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些地理教学理念与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是一致的,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为我们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方式搭建了科学的理论平台。

二、实践操作体会

(一)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仍然是采用班级授课制,因此实施素班级授课制质教育的主渠道仍在课堂教学。但是,

又有其严重的局限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充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在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地理教师深刻领会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精髓,依据不同的教材内

一、理论依据

教育部颁发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明确提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

收稿日期:20161022-- 彭 更,

等: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教学探索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它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所在。笔者在进行世界地理“南极洲”一课的教学中,曾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以南极的主要动物命名,如海豹组、鲸鱼组、企鹅组、磷虾组等,然后,教师作为南极探险的总指挥,让学生进行模拟分组探险活动,

并给每个组以具体的任务,如一组为了解南极的位置和自然环境;一组为研究南极的主要资源和科考价值、环保对策;一组为研究南极的气候。每组推荐一名探险队长,同时教师准备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

最后,由各组组长上台宣讲本组的成果。这样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的体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和合作精神,

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南极环保的了解,

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又比如《世界地理》中的,《世界人口》一课的教学中,采用了“讨论式”,即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讨论题,如世界人口增长为什么地区之间不平衡?科技人才的流动带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有什么影响?劳务输出对本地区经济有何影响?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在经纬网一课教学中,采用“手工制作”式,即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地球仪,通过制作活动,学生既掌握了抽象的经纬网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

地理是中学各课程中唯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它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课堂教学有它的局限性,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探究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是对课堂教学不足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如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组织学生写作地理小论文,组织学生开展国情、市情调查等活动。新的地理课程中,已对各教学单元的活动组织提出了建议,

它为我们组织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指明了方向,它也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三)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233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是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障,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要实现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目标多元化。如果继续以过去的“一张试卷”定结论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就会把学生拖入“应试教育”的泥潭,打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结果又回到“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二级指标评价体系。一级为基础知识部分,

二级为地理能力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的掌握程度,以试卷形式出现,占40%的权重。地理能力考查部分占60%权重,即针对教材内容设计能力考核内容,

并结合学生平时的活动,如每期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二至三篇地理小论文,设计地理小制作,设计地理图表的编制,并分项设计一定的权重,在实施中,掌握一定的灵活性,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等等。当然,地理评价体制的探索仍然是很不成熟的,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几点思考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全面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其次它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地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予以开展,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需要探索。

(三)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评价体制改革的滞后仍是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瓶颈。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仍然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的特征,这将严重阻碍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开展。

(责任编辑:陈 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