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段第三平硐运输巷坑探编录

来源:欧得旅游网


坑、槽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表

勘查区名称:PD330第三平硐 工程编号:4#运输巷 第 1页 分层及位置 起 基 层 线 号 编 号 1 0 标志面产状 止 基 线 读 数 45.0 基 线 读 数 0 基 线 编 号 1 岩矿石名称 方 位 角 层 位 地 质 描 述 接触关系 基 线 编 号 位 置 名 称 产 状 中细粒花岗岩 27° 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灰白-红褐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地开石等组成,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2-5mm,可见次生加大现象,含量约占65%;地开石为长石蚀变的产物,呈面型蚀变,约占20%;黄铁矿,它形粒状-半自形粒状结构,呈浸染状、脉状分布,含量约为5%。蚀变为地开石化、硅化。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整条巷道均可见褐铁矿。 12.5m处见一条约10cm的蓝辉铜矿与黄铁矿共生脉。 20.0m-23.5m处两壁岩石被氧化严重,可见红褐色的褐铁矿。 22.3m-24.4m左壁底部可见团块状的角砾岩脉,角砾大小为1-6cm,角砾磨圆度较好,角砾的主要成分为花岗岩,角砾占25%,胶结物主要为岩屑和岩粉等,产状:48°∠14°(29.0m)。 26.0m-28.5m右壁岩石褐铁矿化,中间穿插了一条角砾岩脉,角砾小心差异较大。 34.6m处见一条宽约15cm的蓝辉铜矿与黄铁矿共生脉,产状:95°∠40°(36.0m)。 37.0m右壁中部处见包裹体状的角砾岩脉,角砾的胶结物为黄铁矿和岩粉等。 44.6m处见一条宽约15cm的蓝辉铜矿与黄铁矿共生脉,产状:90°∠35°(46.2m)。 0-1 29.0 岩脉 48°∠14° 0-1 36.0 矿脉 95°∠40° 46.2 矿脉 90°∠35° 0-1 注:长度单位:m

记录人: 检查人: 日期:

坑、槽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表

勘查区名称:PD330第三平硐 工程编号: 4#运输巷 第 2 页

分层及位置 起 基 层 线 号 编 号 1 1 标志面产状 止 基 线 读 数 27.7 基 线 读 数 0 基 线 编 号 2 岩矿石名称 方 位 角 层 位 地 质 描 述 接触关系 基 线 编 号 位 置 名 称 产 状 中细粒花岗岩 27° 2 1 27.7 2 50.0 中细粒花岗岩 27° 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地开石等组成,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为2-5mm,可见次生加大现象,含量约占65%;地开石为长石蚀变的产物,呈面型蚀变,占20%;黄铁矿,呈它形粒状-半自形粒状结构,呈浸染状、星点状、脉状分布,含量约为5%。蚀变主要为为地开石化、硅化,局部可见明矾石化。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 16.3m-20.3m处坑道出露两段引爆角砾岩脉,角砾主要成分为花岗岩,大小为2-10cm,角砾磨圆度较好,脉的右壁走向为145°,倾角为55°。 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灰白-浅肉红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地开石、明矾石等组成,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为2-5mm,可见次生加大现象,含量约占65%;地开石、明矾石为长石蚀变的产物,呈面型蚀变,明矾石占15%,地开石约占10%;黄铁矿,它形粒状-半自形粒状结构,呈浸染状、星点状、脉状分布,含量约为5%。蚀变为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硅化。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 注:长度单位:m

记录人: 检查人: 日期:

坑、槽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表

勘查区名称:PD330第三平硐 工程编号: 4#运输巷 第3 页

分层及位置 起 基 层 线 号 编 号 标志面产状 止 基 线 读 数 基 线 读 数 基 线 编 号 岩矿石名称 方 位 角 层 位 地 质 描 述 接触关系 基 线 编 号 位 置 名 称 产 状 2 2 0 3 5.00 中细粒花岗岩 27° 34.5m左壁处见一条约10cm的蓝辉铜矿与黄铁矿共生脉。 35.3m处见一条宽约20cm的角砾岩脉,脉中含有铜矿物与黄铁矿共生在一起。 37.8m处见宽约45cm的角砾岩脉,横跨左右壁,黄铁矿、蓝辉铜矿、铜蓝共生在一起,角砾大小为1-10cm,角砾磨圆度较好。 42.1m处见宽约20cm的角砾岩脉,角砾大小为1-8cm,个别达到15cm左右,脉中含有黄铁矿和微量的蓝辉铜矿。 48.2m左壁处见多条角砾岩脉,脉中含有黄铁矿和蓝辉铜矿。 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灰白-浅肉红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地开石、明矾石等组成,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为2-5mm,可见次生加大现象,含量约占65%;地开石、明矾石为长石蚀变的产物,呈面型蚀变,明矾石约占15%,地开石约占10%;黄铁矿,它形粒状-半自形粒状结构,呈浸染状、星点状、脉状分布,含量约占5%。蚀变为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硅化。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 0-0.8m处见隐爆角砾岩脉,角砾较细小。 注:长度单位:m 记录人:

坑、槽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表

勘查区名称:PD330第三平硐 工程编号: 4#运输巷 第4页

分层及位置 起 基 层 线 号 编 号 3 2 标志面产状 止 基 线 读 数 18.00 基 线 读 数 5.00 基 线 编 号 3 岩矿石名称 方 位 角 层 位 地 质 描 述 接触关系 基 线 编 号 位 置 名 称 产 状 中细粒花岗岩 27° 4 2 18.00 3 22.00 低品位铜矿石 27° 5 2 22.00 3 50.00 中细粒花岗岩 27° 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地开石等组成,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为2-5mm,可见次生加大现象,含量约占65%;地开石为长石蚀变的产物,呈面型蚀变,占20%;黄铁矿,它形粒状-半自形粒状结构,呈浸染状、星点状、脉状分布,含量约占5%。蚀变主要为地开石化、硅化。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 13.7m左壁处见一条含有黄铁矿与蓝辉铜矿共生的角砾岩脉。 17.0m右壁处见一包裹体状的角砾岩,其含有蓝辉铜矿。 低品位铜矿石:浅肉红-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脉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为蓝辉铜矿、铜蓝及黄铁矿,呈脉状或浸染状分布;容矿岩石为明矾石化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蚀变主要为硅化、明矾石化及地开石化。目估矿石品位:0.50 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地开石等组成,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为2-5mm,可见次生加大现象,含量约占65%;地开石为长石蚀变的产物,呈面型蚀变,约占20%;黄铁矿,它形粒状-半自形粒状结构,呈浸染状、星点状、脉状分布,含量约为5%。蚀变为地开石化、硅化。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 注:长度单位:m 记录人:

坑、槽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表

勘查区名称:PD330第三平硐 工程编号:4#运输巷 第 5 页 分层及位置 起 基 层 线 号 编 号 标志面产状 止 基 线 读 数 基 线 读 数 基 线 编 号 4 岩矿石名称 方 位 角 层 位 地 质 描 述 接触关系 基 线 编 号 位 置 名 称 产 状 5 50 中细粒花岗岩 3 0 27° 29.3m处见隐爆角砾岩脉,脉中含有蓝辉铜矿物等。 30.9m处见一条宽约15cm的铜蓝、蓝辉铜矿与黄铁矿共生脉。 36.5m左壁处见一条蓝辉铜矿与黄铁矿共生脉。 41.3m处见一条黄铁矿与蓝辉铜矿共生脉。 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岩性描述同第③层。巷道可见红褐色的褐铁矿。 0-11.0m右壁为英安玢岩,斑晶主要为地开石,地开石由长石蚀变而成的,约占20%。 10.0m处见蓝辉铜矿与黄铁矿共生脉,其脉走向为195°。 19.7m右壁处见一条宽约15cm的角砾岩脉,周围有多条细小的角砾岩脉汇集在一起,角砾大小为2-10cm,脉中含有蓝辉铜矿与黄铁矿。 35.5m左壁底部见一条蓝辉铜矿与黄铁矿共生的角砾岩脉。 注:长度单位:m

记录人: 检查人: 日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