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析

来源:欧得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析

作者:高静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22期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析 甘肃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中心学校 高 静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随之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学前儿童便是这个群体中最为脆弱的一个部分。

他们的家庭教育模式基本有几种:“单亲”家庭教育模式、委托教育模式等。在学前教育阶段以这两种模式最为常见,而其中又以委托教育模式中的祖辈隔代教育模式最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教育问题就显现了出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所课堂,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不仅危害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学期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内部教育问题 1、父母关爱的缺失

亲情的缺失,是影响农村留守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因素。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使孩子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父母双亲的呵护和相伴,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父母不能及时的了解的身心状况,缺少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喜好的关注,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父母对留守学前儿童教育不当

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工作,父母不能照顾在孩子左右,心理感到愧疚,于是就想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要什么就让祖辈给买什么。父母不能及时的了解情况,祖父辈也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造成了孩子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不良倾向。 3、祖辈缺乏基础知识,思想观念落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留守学前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大多是我国解放前后出生的人,他们当时的生活条件差,所受的文化教育相当有限。他们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物较慢。 4、家庭不稳定对儿童产生恶劣的影响

由于夫妻一方在外打工,导致夫妻两人长期分居。很多事情得不到很好的沟通和解决,有时甚至会产生矛盾,出现争吵。夫妻感情慢慢变淡,从而引起了感情危机,家庭的稳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对留守学前儿童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父母之间经常的争吵甚至打架,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是一个极大的伤害。 (二)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 1、学校、家长代理监护人之间无法及时联系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电话成为了联系他人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很多家庭没有电话,使得联系成为了难事。 2、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的一所学校。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祖辈对幼儿的照顾也涉及到物质生活方面,严重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在家庭中的多数时间都是在玩耍和看电视中度过,而动画片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于有的动画片充满了血腥暴力,反而给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不良后果。 (三)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 1、给孩子心理带来的影响

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学前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儿童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挫折等不同情形时,不能向自己信赖的长辈倾诉,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和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2、孩子行为上出现了问题

家庭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儿童的发展十分不利。 3、家庭教育缺失产生的社会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在亲情上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一些孩子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发生攻击性行为。 二、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措施 (一)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全面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更应该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能让孩子通过和父母的交流,理解和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或亲属应民主、平等的对待孩子,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的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过分溺爱和放纵,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从而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由于学龄前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幼儿教师的关爱对于缺乏亲情感、包容感、安全感的幼儿起到了一定的补偿作用。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做到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幼儿,尊重和包容他们,主动去关心他们,多和他们交流,让幼儿接纳自己,及时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并帮助他们。在组织活动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通过和同伴的交往,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关心和帮助,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处事能力,缓解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带来的自卑和焦虑。

(三)凝聚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除了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外,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提高全社会对留守学前儿童的关注,给予留守学前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通过政策的激励和引导,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醋精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春风化雨,大爱无声,让全社会为“留守学前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