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卷第1期 Vo1.30 No.1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5年2月 Feb.2015 司马光《涑水记闻》小说品格论析 熊 明,张丽萍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涑水记闻》杂录旧事,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是编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太祖,迄于神宗,每条 皆注其述说之人,故日《记闻》”。《涑水记闻》内容驳杂,但多以事系人,在庙堂奏对、闾巷议论、私门闲谈等的 叙述中,北宋前期众多的历史人物颇鲜活可见,呈现出鲜明的传记小说品格。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注重对人 物独特个性的揭示、善于对人物传神写照以及叙事的从容婉曲等几方面。 关键词:司马光;《涑水记闻》;传记小说品格 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15)叭一0017—05 司马光,《宋史》卷三三六有传,其云:“司马 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 制。”…司马光一生著述宏富,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 全书总目》即将其著录在子部小说家类,今上海 古籍出版社编纂《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亦将其收 录其中。 《涑水记闻》杂录旧事,正如《四库全书总目》 所言,“是编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太祖,迄于神宗, 位。在司马光的众多著述中,《涑水记闻》是较为 特殊的一部作品,值得注意。 《涑水记闻》在司马光生前未成刊行,故苏轼 在《司马温公行状》中,列举司马光著作二十二 部,其中未有《涑水记闻》。甚至在绍兴十五年 (1145)司马光曾孙司马假认为其曾祖“光平13论 著,即无上件文字”,上言请求“降旨禁绝”此 每条皆注其述说之人,故日《记闻》”∞ 。《涑水记 闻》内容驳杂,但多以事系人,在庙堂奏对、阊巷 议论、私门闲谈等的叙述中,北宋前期众多的历史 人物颇鲜活可见。具体而言,《涑水记闻》的传记 小说品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 。但《涑水记闻》大约在司马光死后不久便 开始在世上流布,且多以为《涑水记闻》当为司马 光所著‘¨。 注重人物独特个性的揭示 《涑水记闻》所记,多源自司马光所闻见,以 事为体,但司马光往往以事窥人,在历史旧闻的叙 述中突显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如写王钦若,卷七 第207—210条,均叙王钦若事,涉及王钦若从入 仕至为相、罢相至去世诸多经历,尤写其阴险多 历代论者多认为《涑水记闻》是一部史料性 笔记,李焘即云《涑水记闻》是司马光为撰《资治 通鉴后纪》的资料储备,他说:“文正公初与刘道 原共议:取实录、正史,旁采异闻,作《资治通鉴后 纪》。属道原早死,文正起相,元裙后终,卒不果 诈,卷七第207条: 钦若为人阴险多诈,善以巧谲中人,人莫之 成。今世所传《记闻》与《日记》并《朔记》,皆《后 纪》之具也。” ’今中华书局亦将其作为史料笔 记,收入《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然观《涑水记 闻》全书,却有着十分突出的传记小说品格,视之 为轶事小说(笔记、杂录)或许更为确妥。《四库 收稿日期:2014—12—06 悟。与王旦同为相,翰林学士李宗谔有时名,旦善 视之。旦欲引参政事,以告钦若,钦若曰:“善。” 旦日:“当以白上。”宗谔家素贫,禄廪不足以给婚 嫁,旦前后资借之,凡千余缗,钦若知之。故事,参 知政事中谢日,所赐物近三千缗。钦若因密奏: 作者简介:熊明(1970一),男,四川南充人,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张丽萍(1992一),女,新疆伊犁人,辽宁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l7 “宗谔负王旦私钱,不能偿。旦欲引宗谔参知政 事,得赐物以偿已债,非为国择贤也。”明日,旦果 以宗谔名荐于上,上作色不许。其权谲皆此 类㈨ ~ 。 以王旦欲荐李宗谔为参知政事,王钦若当面 称善,而私下行密奏诽谤之事,刻画王钦若“为人 阴险多诈,善以巧谲中人”的个性。当然,司马光 也注意对人物个性的多侧面展示,如对王钦若,不 仅表现其为人深刻的一面,也表现其“智略士”的 一面,卷七第208条: 王文穆为人虽深刻,然其人智略士也。澶渊 之役,文穆镇天雄。契丹既退,王亲军率大兵向魏 府,魏府钤辖惧,欲闭城拒之,文穆日:“不可。若 果如此,则积嫌遂形,是成其叛心也。”乃命于城 外十里结彩棚以待之。至则迎劳,欢宴饮酒连日。 既罢,其所统军皆已分散诸道矣,亲军皆不知焉。 康定初,河亭上遇一朝士缳服者言之[。] ”。 又如写石中立,卷三第93条记其事,表现其 滑稽之性: 中立性滑稽,尝与同列观南御园所畜狮子,主 者云:“县官日破肉五砌以饲之。”同列戏日:“吾 侪反不及此狮子耶?”中立日:“然。吾辈官皆员 外郎,敢望园中狮子乎?”众大笑。朝士上官辟尝 谏之,日:“公名位非轻,奈何谈笑如此?”中立日: “君自为上官辟,何能知下官口?” 及为参知政事,或谓日:“公为两府,谈谐度 可止矣。”中立取除书视日:“敕命我‘可本官参知 政事,余如故。’奈何止也?”尝坠马,左右惊扶之, 中立起日:“赖尔‘石’参政也。向若‘瓦’参政,蓥 粉久矣!”中立为参知政事,无他才能,时人或以 郑綮方之,未几,罢为资政殿学士,不复用,老于 家 。。 二条各涉二事,第一条中石中立因与同列观 御园狮子,因以“园中狮子”与官名“员外郎”谐音 双关,调侃包括自己在内的“员外郎”。又以“上 官辟”人名之复姓“上官”对应自谦的“下官”,人 名“辟”谐音“鼻”,对应其言说之“口”,诙谐回应 上官辟的劝诫。第二条故意曲解敕命“余如故”, 以回应谈谐度可止的劝诫。坠马后,以自己之姓 “石”解嘲。 又如卷七第204条,记张齐贤事,表现其倜傥 有大度: 1 8 张齐贤为布衣时,倜傥有大度,孤贫落魄,常 舍道上逆旅。有群盗十余人,饮食于逆旅之间,居 人皆惶恐窜匿。齐贤径前揖之,曰:“贱子贫困, 欲就诸大夫求一醉饱,可乎?”盗喜日:“秀才乃肯 自屈,何不可者?顾吾辈磊疏,恐为秀才笑耳。” 即延之坐。齐贤日:“盗者,非龌龊儿所能为也, 皆世之英雄耳。仆亦慷慨士,诸君又何间焉?”乃 取大碗,满酌饮之,一举而尽,如是者三。又取豚 肩,以指分为数段而啖之,势若狼虎。群盗视之愕 眙,皆咨嗟日:“真宰相器也。不然,何能不拘小 节如此也!他日宰执天下,当念吾曹皆不得已而 为盗耳,愿早自结纳。”竞以金帛遗之。齐贤皆受 不让,重负而返 Jl32 。 所记张齐贤事颇有传奇性,在传奇经历的叙 述中,张齐贤的倜傥大度也被完美地呈现出来。 《涑水记闻》常常连续数条叙写同一人物的若干 事件,有时,同一事件,又从不同侧面写来,从而将 人物个性立体地展现出来。如记赵普、王旦、寇 准、狄青等人事迹,即是如此。 二、善于对人物传神写照 《涑水记闻》叙述历史旧闻,善于传神写照, 语言简洁而精警,然而却能抓住人物其时其地的 动作、情态与语言,将人物状貌描摹如生,形容音 声宛在目前。如卷一第17条,记宋太祖与一奏事 大臣之事: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 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日: “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 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日:“汝怀齿欲 讼我耶?”对日:“臣不- ̄b?5陛下,自当有史官书 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 宋太祖与大臣,一个暴怒,一个淡定,皆十分 生动,尤其是这位奏事大臣,司马光将其情态描摹 得细致真切,传神地刻画出了其略显迂阔、但却忠 憨、诚直的个性特征。他那种在愤怒不已的宋太 祖面前“徐俯拾齿置怀中”的淡定从容举止,以及 面对“汝怀齿欲讼我耶?”的刁难式责问,那种“臣 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的不卑不亢的回 答,让人读之不忘。 又如卷一第22条、第23条,一记赵普奏除某 人为某官事,一记赵普请为功臣迁官事: 赵普尝欲除某人为某官,不舍太祖意,不用, 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 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 日,复进之,上乃悟,用之。其后果称职,得其力。 太祖时,尝有群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 人,不与,赵普坚以为请。上怒日:“朕固不为迁 官,将若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之 通道也。且刑与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也,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 入宫,普立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 ””。 此二事生动传神地呈现了赵普尽心竭力、敢 于坚持的忠谨之性。而其叙述语言却极简单,表 面上看仿佛是简单字句的重复,如第一事先言赵 普三次上奏,三次不准,仅云“不用,明日,普复奏 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当宋太祖“取其奏坏 裂投地”时,“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 日,复进之”。在简单文字的重复中,赵普的形象 却鲜活起来,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仿佛看到,宋 太祖在盛怒之下,拂衣而去,赵普一片一片拾起撕 坏了的奏折的场面,还有他“颜色自若”的情态以 及在灯下“补缀”奏折的情景。第二事中赵普跟 在怒气冲冲的宋太祖后的情景、独立宫门“久之 不去”的情景,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善于以精炼简单的语言传神写照,是《涑水 记闻》的重要特色,仿佛丹青妙手,简单几笔,就 勾勒出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如卷一五第412 条写王安石与刘放: 集贤校理刘放贡父好滑稽,尝造介甫,值一容 在座,献日:“梁山泊决而涠之,可得良田万余顷, 但未择得便利之地贮其水耳。”介甫倾首沈思, 目:“然。安得处所贮许水乎?”贡父抗声日:“此 甚不难。”介甫欣然,以谓有?,遽问之,贡父日: “别穿一梁山泊,则足以贮此水矣。”介甫大笑.遂 止[ ]瑚 此事中刘敛以幽默方式向王安石委婉表达 “梁山泊决而涸之”的不现实自不待言,王安石的 形象也被刻画得极为传神,“倾首沈思”,“欣然”, “遽问之”“大笑”数语以及“然,安得处所贮许水 乎”的问语,就将王安石听到建议后的严肃态度、 认真思考、急切求解以及醒悟后的释然惟妙惟肖 地表现了出来。王安石主张变法,与司马光政见 相左,及司马光为相,尽废王安石新法。《涑水记 闻》卷一五第411~414记王安石数事(包括此 条),虽未有直接褒贬,但于字里行间,对王安石 当政时所为似颇有微词,如此条即似有暗讽王安 石为政多不切实际之想。 三、鲜明的女性形象 《涑水记闻》记录历史旧闻,涉及北宋前期众 多的历史人物,在《涑水记闻》的人物群像中,有 数位女性形象颇为鲜明突出,光彩照人,值得一 提。 在皇室女性中,宋太祖、太宗的母亲杜氏最可 称道。卷一第6条云: 太祖之自陈桥还也,太夫人杜氏、夫人王氏方 设斋于定力院。闻变,王夫人惧,社太夫人日: “吾儿平生奇异,人皆言当极贵,何忧也。”言笑自 若。太祖即位,是月,契丹、北汉皆自还 。 在杜氏与王氏的对比中,突出了杜氏“言笑 自若”的气度与冷静。杜氏在宋太祖为帝后,还 时常参与国事,卷一第2O条云:“太祖初登极时, 杜太后尚康宁,尝与上议军国事。”I3 至后来太祖 终而太宗继的兄终弟及之策,也与杜氏有关,卷一 第21条云: 昭宪太后聪明有智度,尝与太祖参决大政。及 疾笃,太祖侍药饵,不离左右。太后日:“汝自知 所以得天下乎?”太祖日:“此皆祖考与太后之余 庆也。”太后笑日:“不然,正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 耳。”因敕戒太祖日:“汝万岁后,当次传之二弟, 则并汝之子亦获安耳。”太祖顿首泣日:“敢不如 母教!”太后因诏赵普于榻前,约为誓书,普于纸 尾自署名云:“臣普书。”葳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 之【 ] 一 。 《涑水记闻》所载真宗郭后、章献太后等,亦 十分突出。皇室女性之外的其他女性,也有许多 个性鲜明者,如张奎、张亢之母宋氏,其相夫教子 之术颇可称道,卷一。第276条云: 张密学奎、张客省亢母宋氏,白之族也。其夫 好黄白术,宋氏伺其夫出,取其书并烧炼之具悉焚 之。夫归,怒之,宋氏日:“君有二子,不使就学, 日见君烧炼而效之,他日何以兴君之门?”夫感其 言而止。宋氏不爱金帛,市书至数千卷,亲教督二 子使读书。客至,辄于窗间听之。客与其子论文 学、政事,则为之设酒毅;或闲话、谐谑,则不设也。 侨居常州,胡枢密宿为举人,有文行,宋氏以为必 贵。亢少趼弛,宋氏常藏其衣冠,不听出,惟胡秀 才召,乃给衣冠使诣之。既而二子皆登进士第,仕 1 9 至显官 棚。。 宋氏劝夫弃黄白术之法可谓得体有法,其教 子亦可谓严而有术。《涑水记闻》选其三二事,状 其语言、行事,宋氏之贤明、役夫教子之得体得法, 便宛然呈现,而宋氏之音貌也宛在目前。其他女 性如章郇公得象之高祖夫人练氏之智识、郭逵夫 人之明识,也让人钦佩。卷九第269条记章郇公 得象之高祖夫人练氏事: 章郇公得象之高祖,建州人,仕王氏为刺史, 号章太傅。其夫人练氏智识过人。太傅尝出兵, 有二将后期,欲斩之,夫人置酒,饰美姬进之,太傅 欢甚,迨夜饮醉,夫人密摘二将使去。二将奔南 唐,将兵攻建州,破之。时太傅已卒,夫人居建州1, 二将遣使厚以金帛遗夫人,且以一白旗授之,日: “吾将屠此城,夫人植旗于门,吾以戒士卒勿犯 也。”夫人返其金帛并旗弗受,日:“君幸思旧德, 愿全此城之人;必欲屠之,吾家与众俱死耳,不愿 独生。”二将感其言,遂止不屠。太傅十三子,其 八子夫人所生也,及宋兴,子孙及第至达官者甚 众,余五房子孙无及第者,惟章卫状元及第,其父 亦八房子孙继五房耳 。 卷九第273条言及郭逵夫人事: 康定初,夏人寇延州,永平寨主、监押欲引兵 匿深山。俟其去复归。指挥使史吉帅所部数百人 遮城门……女为郭逵夫人,亦有明识。逵善治生, 家甚富,夫人常规之曰:“我与公俱老,所衣食几 何?子孙皆有官,公位望不轻,胡为多藏以败名 也?” 此外,如寇准之母、周渭前妻莫氏等形象,也 十分鲜明。《涑水记闻》中的女性形象虽然不多, 然如练氏、史氏之流,其智识品性,实不让须眉,赖 《涑水记闻》之妙笔,得以呈现后世。 四、叙事从容婉曲 《涑水记闻》叙事,颇有史家笔法,简洁精炼, 从容不迫,但却婉曲有致,精彩生动。试看卷七第 212条: 向相在西京,有僧暮过村民家求寄止,主人不 许,僧求寝于门外车箱中,许之。夜中有盗入其 家.自墙上挟一妇人并囊衣而出。僧适不寐,见 之。自念不为主人所纳而强求宿,而主人亡其妇 及财,明日必执我诣县矣,因夜亡去。不敢循故 20 道,走荒草中,忽堕眢井,则妇人已为人所杀,先在 其中矣。明日,主人搜访亡僧并子妇尸,得之井 中,执以诣县,掠治,僧自诬云:“与子妇奸,诱与 俱亡,恐为人所得,因杀之投井中,暮夜不觉失足, 亦坠其中。赃在井旁亡失,不知何人所取。”狱 成,诣府,府皆不以为疑,独敏中以赃不获疑之。 引僧诘问数四,僧服罪,但言:“某前生当负此人 死,无可言者。”敏中固问之,僧乃以实对。敏中 因密使吏访其贼。吏食于村店,店妪闻其自府中 来,不知其吏也,问之日:“某僧者,其狱如何?”吏 绐之日:“昨日已笞死于市矣。”妪叹息日:“今若 获贼,则何如?”吏日:“府已误决此狱矣,虽获贼, 亦不敢问也。”妪日:“然则言之无伤矣。妇人者, 乃此村中少年某甲所杀也。”吏曰:“其人安在?” 妪指示其舍,吏就舍中掩捕,获之。案问具服,并 得其赃。一府成以为神 。] 。 此记向敏中破一冤狱事,一波三折,终得其 实,其问人物心理语言,细致真切,而作者娓娓道 来,直是一篇传奇耳。 又如为人熟知的“杯酒释兵权”事,卷一第24 条记云: 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普问日: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 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 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日:“陛下之言 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 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日:“卿勿复 言,吾巳喻矣。” 顷之,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 酒,酒酣,上屏左右谓日:“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 此.念尔之德无有穷已。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 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 守信等皆日:“何故?”上日:“是不难知之,居此位 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惶恐起,顿首日:“陛 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上 日:“不然。汝曹虽无心,其如汝麾下之人欲富贵 者何!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不可得 也。”皆顿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 怜.指示以可生之途。”上日:“人生如白驹之过 隙,所以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 子孙无贫乏耳。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 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 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 安,不亦善乎!''皆再拜谢日:“陛下念臣及此,所 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军权。上 许之,皆以散官就第,所以慰抚赐赉之甚厚,与结 婚姻,更置易制者,使主亲军。 其后,又置转运使、通判,使主诸道钱谷,收选 天下精兵以备宿卫,而诸功臣亦以善终,子孙富 贵,迄今不绝。向非赵韩王谋虑深长,太祖聪明果 断,天下何以治平?至今斑白之老不靓干戈,圣贤 之见何其远哉!普为人阴刻,当其用事时,以睚眦 中伤人甚多,然其子孙至今享福禄,国初大臣鲜能 及者,得非安天下之谋,其功大乎! ¨ 《涑水记闻》此记,将“杯酒释兵权”的前因、 过程、及后果叙述得十分细致详尽,特别是宋太祖 夜宴时劝导诸功臣的过程,精彩生动。宋太祖一 步一步引诱功臣们的言说,以及功臣们一步一步 坠入宋太祖之彀的情景,被作者从容道来,宛若一 场独幕剧。 其实,从《涑水记闻》选材取向、运材方式以 及由此而造成的美学趣味来看,其传记小说特性 也是突出和鲜明的。司马光在《进书表》中曾言 及《资治通鉴》的选材标准:“关国家盛衰,系生民 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也就是说,《资 治通鉴》中所记录,均是与国家治乱兴衰息息相 关的重大政治、经济、军事事件,叙述也多是简练 而精确的,并呈现出庄重严肃的整体风格。且无 论是时间、地点、人物,还是历史事件的过程,均准 确无误,如有疑问,则在《资治通鉴考异》中加以 考订辨析。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涑水记闻》 所录多为日常小事,即使是帝王举动,军国大事, 也主要呈现其间的某些细节,且一事往往从多个 侧面或者角度反复呈现,因而多有复重交叠。其 呈现出来的风格也较为轻松、甚至风趣幽默。这 一点从前文所举《涑水记闻》诸文例是可以得到 证明的。 当然,《涑水记闻》的传记小说品格不仅仅体 现在以上这几个方面,此仅举其大略而已,其问精 彩之处则比比皆是。另外,我们这里强调其传记 小说品格,并不否定其史料价值,这是需要说明 的。 注释: (1)关于司马光《涑水记闻》的撰作、刊刻及流布情况,邓 广铭《略论有关沫水记闻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学 报》1986年第2期,又见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 校《涑水记闻》,中华书局2012年版。 (2)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史部传记类“《温公日 记》”条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75 页。 (3)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涑水记闻》” 条,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189页。 (4)司马光《进书表》,见司马光撰、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卷末附,中华书局1976版,第9607页。 参考文献: [1]脱脱.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司马光传[M].北京: 中华书局,2011:10757. [2]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四[M].文 渊阁《四库全书》本. [3]司马光.涑水记闻[M].邓广铭,张希清,点校.北京: 中华书局,2012. [责任编辑:王乐]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