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败血症

来源:欧得旅游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23卷第7期J Med Theor&Prac Vo1.23,No.7,Jul 2010 ・论著・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败血症 梁桂林 广东省清新县人民医院511800 摘要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败血症55例,随机分为同步换血治疗组25例,非换 血治疗组3O例。比较两组之间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脏器功能受损的程度与病死率间的关系、同步换血组患儿治疗 前后血气值及心、肾、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同步换血治疗组病死率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非换血组(P<O.05)。 同步换血后酸中毒得到纠正,Pa0z升高,PaCCh下降,同步换血后胆红素明显下降,尿素氮、肌酐明显下降(P< 0.05);而同步换血前后电解质、血糖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败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同步换血术 中图分类号:R72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1—7585(2O1O)O7一O766一O3 Excha/Ige Transfusion jn Septic Neonates LIANG Guilin.T胁People s Hospital of Qingxin County,Guangdong Province 5118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exchange transfusion in septic neonata Method:Fifty-five cases of sep— tic neona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25 cases for exchange transfusion group and thirty cases for non- exchange transfusion group.The mortalities,hospital days numbers of dysfunction in single patient were studie&Arte- rial blood gas,cardiac and renal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ansfusion.Result:The mortality and hospital days was 1ess than that of non-exchange transfusion group(P<O.05).Exchange transfusion improved acidosis and re— spiratory function(Pa02 was increased and PaCO ̄was decreased).Additionally,bilirubin,urea nitrogen and ereatinine in serum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The blood eletrolyte and glucos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P> 0.05).Conclusion:The synchronized exchange transfusion as a simple blood prufieation method was effective on neo— nate septicemia. KEYⅥ叼 Neonate,Septicemia,Exchange transfusion 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完善,较易发 16O~180ml/kg计算[双倍量换血:(80 ̄90ml/kg) 生败血症,发生率占活产新生儿的1G~10No[】],新 ×2]。同步换血方法:一条周围静脉用输血泵或输 生儿败血症,尽管使用各种抗生素药物治疗,但因新 注泵于2~4h内持续输入储存期少于48h的枸橼酸 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疗效受到一定限制,病死率仍高 血。另一条周围静脉于同时间内用输注泵按每 达l3%~5O%[引。近年来国内外采用交换输血(简 100ml供血输入经葡萄糖稀释的l0 葡萄糖酸钙 称换血)作为败血症的免疫治疗手段,取得满意效 3ml,用留置针穿刺桡动脉并插入留置管后,接两个 果。笔者采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败血症25例,同样 三通管,近心端管口接一个20ml注射器以抽血,根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据体重的不同,抽血量每次10 ̄20mI,并以此为依 1对象与方法 据计算出抽血次数及每次抽血间隔时间,中间管口 1.1对象.2007年5月一2010年1月入住我院新 接废血袋,远心端管口接经生理盐水稀释的肝素液, 生儿监护中心,临床和(或)血培养诊断为新生儿败 浓度为6.25kU/L,以保持抽血管道通畅,输血与抽 血症的新生儿55例,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 血同时进行。换血过程中测血气、肝、肾功能、电解 准[引,其中男35例,女20例。人院时日龄23~ 质、血糖、血压、血氧饱和度,并记录各项临床参数。 26d,体重l 400 ̄4 500g。随机分为同步换血治疗 比较两组间的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同步换血组 组25例和非换血治疗组3O例,两组患儿在性别、日 患儿在换血前后血气值及肝、肾、生化指标的变化。 龄、体重和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计数资料 性。换血标准参照《新生JLtl ̄床手册》[ ,并适当补 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i±s)表 充。 示,两均数问比较采用t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 1.2方法患儿置于开放式抢救床上,换血量按 统计学意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23卷第7期J Med Theor&Prac Vo1.23,No.7,Jul 2010 2结果 2.3 同步换血组换血前后血气值的变化 换血治 2.1 两组间病死率比较 同步换血组病死率为 24 ,显著低于非换血组70.O (P<O.05),随着患 疗后血pH值达到正常水平,PaO2明显升高, PaCOz明显下降,HCO。一和BE明显趋向正常,治 儿脏器功能不全数量的增加,同步换血组病死率仍 明显低于非换血组,见表1。 疗前后血气值变化,见表2。 表2换血组治疗前后血气值的变化(j±5) 2.2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同步换血组住院时间(13 堕旦 堕 ! 坚 二! 20.13 ̄6.52 23.14 ̄6.54 —3.55 0.04 ±4.6)d,非换血组住院时间(16.5±4.5)d,同步换 血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非换血组(P<0.o5)。 表1两组间病死率比较 (%)] 换血前7.26 ̄0.15 8.91 ̄5.73 5.3412.42—5.76 ̄7.80 换血后7.38k0.07 11.1214.63 4.81±1.61—1.45 ̄6.14 t值 P值 3.41 0.01 —2.69 o'03 1.91 0.05 —3.79 o1 O1 2.4同步换血组在换血前后肝、肾系统、生化指标 变化 换血后胆红素明显下降;尿素氮、肌酐明显 下降(P<0.05)。换血前后电解质、血糖变化不明 显(P>O.05),见表3。 表3换血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生化、血糖各指标变化(i士 ) 3讨论 早期换血还可改善患儿凝血功能,防止DIC的发 生。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凝血系统处 于一种低活性状态。输入的大量新鲜血补充了大量 新生儿缺乏的抗体、补体以及吞噬细胞等,增强机体 的抵抗力。有报道l6]换血后12~24h新生儿血中 随着产科技术的改进和PICU的发展、静脉留 置针、呼吸机、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以及极低出生 体重儿存活率提高等原因,新生儿的成活率越来越 高。新生儿所出现的众多临床问题中,新生儿败血 症是其最常见的危重症状之一。尽管医学和抗生素 发展迅速,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仍居高 不下,其发生率占活产儿1‰~lO%o,出生体重越 轻,发病率越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达164%o,新生 儿败血症的早期症状常不明显,早产儿尤其如此,处 IgG、IgA、IgM水平显著升高。因此,换血作为一种 对感染毒素的清除和改善免疫状态的疗法,有一定 疗效。 自从船户正久在1986年首次报道l_7]采用交换 输血作为败血症的免疫治疗手段取得满意效果以 来,国内已有多家机构开展了采用换血疗法治疗新 理不及时可导致胆红素性脑病、脑膜炎、坏死性小肠 结肠炎、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最终死亡。尽管使 用各种抗生素药物治疗,但因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 疗效受到一定限制,为降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病 死率及提高存活者的生活质量,人们不断探索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更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多家机构研究证实,对新生儿败血症患 儿采用换血,由于新生儿红细胞中含大量的胎儿血 生儿败血症,有报道L8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采用换 血疗法治疗后,结果也显示治疗组中病死率及住院 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换血过程及换血后均没有出 现明显不良反应。显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采用换血 疗法治疗安全、疗效显著。本文选择符合新生儿败 血症诊断标准的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随机进行对照研究。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病死率为 24 ;住院天数(13_4-4.6)d。对照组病死率为 70.oO;住院天数(16.5±4.5)d,两组病死率和住院 天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同步换血组患儿 在换血前后血气值及肝、肾功能均有显著性差异(P <O.O5),换血前后生化、血糖均无显著性差异(P> 红蛋白,对2,3一二磷酸甘油酯的抑制作用欠敏感, 与氧的亲和力较强,氧离曲线左移。换人成人的血 液,血红蛋白以成人血红蛋白为主,使氧离曲线左移 消失,氧的释放能力增强。同时换血可清除体内炎 症介质,增加胶体渗透压,使积聚于肺间质的液体减 少,从而改善通气/灌流比例,有助于改善氧合l_5 ;换 血能纠正酸中毒,持续稳定地纠正内环境紊乱,改善 脏器血流和组织氧代谢,使脏器功能损伤得以恢复。 0.05),提示换血后组织氧代谢改善及脏器功能损伤 的恢复,内环境好转,对新生儿代谢、内环境无不良 (下转第770页)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23卷第7期J Med Theor&Prae Vo1.23,No.7,Jul 2010 常发生躁动、梦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 代谢、激素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本实验中,咪达唑 上常联合用药,以减轻和逆转这些不良反应。本研 仑组和丙泊酚组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后30min和术 究选用的眯达唑仑和丙泊酚就是氯胺酮常用的配伍 毕,血浆Cot和Glu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都在正 组合,研究结果表明,两组联合用药均能满足手术的 常范围内,两者相比,血糖的变化丙泊酚组更为稳 需要。 定;而皮质醇在咪达唑仑组麻醉诱导后、手术后 咪达唑仑具有很好的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 30min和术毕较术前有明显变化,而丙泊酚组在各 松弛及顺行性遗忘作用,与氯胺酮联合应用,可产生 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这与Fragen等研究 相加作用,并抵消其血压升高,但心率在各时间段均 结果——丙泊酚麻醉诱导可使血浆Cot水平下降一 较丙泊酚组高,而且起效缓慢,苏醒时间明显较丙泊 致。由此可见,咪达唑仑和丙泊酚都可不同程度地 酚慢。丙泊酚是一种高脂溶性、几乎不溶于水的静 抑制应激反应,但丙泊酚的作用更为明显。 脉麻醉药,由于其具有麻醉后苏醒快和抗呕吐等特 综上所述,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 点,目前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类手术的麻醉 于小儿短小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有效降低应激 处理。用于儿童同样具有起效快速,维持时间短暂, 引起的内分泌和代谢反应,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 恢复迅速的优点。与咪达唑仑组相比,丙泊酚组血 生率低,在3,JL麻醉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流动力学明显稳定,可以很好地抵消氯胺酮对心血 应用。 管系统的兴奋作用,而且苏醒快,呕吐发生率低。丙 泊酚有效地拮抗氯胺酮的循环兴奋作用可能是由于 参 考 文 献 丙泊酚对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1庄 I1,良,曾因明,等.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心输出量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而导致血压 2003.475—481. 下降;心率减慢可能与丙泊酚增加迷走神经的张力 2杭燕南,庄心良,将毫,等.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2.98,264. 有关[2],此次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3钱燕宁,林桂芳.手术应激与胰岛素敏感下降[J].国外医学・麻 血浆Cot和Glu是反映应激反应程度的敏感指 醉学与复苏分册,1995,16:193—195. 标[3j,应激时HPA轴的兴奋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方梅,郑宏,曹兴华,等.丙泊酚靶控输注方式对全麻诱导阶段皮 (ACTH)增加,使血浆Cor的浓度升高L4],笔者以血 质醇、催乳素的影响(J].I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616—618. 浆Cor和Glu为指标来观察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与 收稿日期2010—03—02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应激反应的抑制程度。心理恐 (编辑安然) 惧、麻醉、手术等都可作为应激源刺激zl ̄JL机体产生 (上接第767页)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2. 影响。本组研究同样也显示治疗组中病死率及住院 2赵志毅,邵白雪,戴学定,等.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附86 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换血过程及换血后均没有 例报告)CJ].新生儿科杂志,1986,1(5):199. 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国外曾有报道换血前观察时间 3吴仕孝.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J3.中华儿科杂志, 1987,25(3):160. 超过40h,死亡率增加。本换血组2个器官功能不 4魏克伦,陈克正,主编.新生儿临床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 全患儿中唯一死亡病例的换血前观察时间为35h, 版社,1998.19. 考虑死亡和观察时间过长有关;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5刘先知.新生儿换血疗法在临床的应用(附27例报告)[J].广西 随着器官功能不全数目增多,死亡率也明显增多。 医学,l997,19(3):384—386. 本组换血前观察时间控制在2O~35h内,以及合并 6 Sadana S,Mathur NB,Thakur-4.Exchange transfusions in septic neonates with sclerema:effect on immunoglobulin and comple- 胆红素性脑病早期或早期感染性休克时,及时换血, ment levels(J].Indian Peeliatr,1997,34(1):20-25. 避免了过早换血的过度治疗和无效的过迟换血,取 7船户正久.交换输血(J].围产期医学临时增刊号,1986,16:336. 得良好的效果。换血疗法是一种最简单、最早期应 8陈克正,赖剑蒲.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败血症(J3.中国实用儿科 用的血液净化方法,只要建立血管通路即可进行。 杂志,1997,12(2):117. 因此,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推广。 9吴文红,招建华,李锐钦,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换 血[J].广东医学,2002,23(3):285. 参 考 文 献 收稿日期2010—03-01 (编辑江山)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