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Lzzmqg关于教育的名言

来源:欧得旅游网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关于教育的名言

1.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 ——(捷克)夸美纽斯

2.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可以成为骏马的。 ——(捷克)夸美纽斯 3.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饮料。” ——(捷克)夸美纽斯

4.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他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 ——(捷克)夸美纽斯 5.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美)布鲁纳《教育过程》 6.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 ——(美)爱德华兹

7.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 ——(美)赫钦斯《教育中的冲突》

8.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 ——(美)《邓肯自传》

9.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美)爱因斯坦

10.教材须与人类的共同利益有联系,才是人类化的教材。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材》

11.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 ——(美)贝斯特《教育的荒地》

12.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美)赛珍珠

13.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 ——(英)洛克《教育漫话》

14.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英)洛克《教育漫话》

15.“教师”应该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 ——(英)洛克《教育漫话》

16.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英)洛克《教育漫话》

17.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 ——(英)罗素《教育目的》

18.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 ——(英)罗素《教育的目的》

19.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英)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

20.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英)斯宾塞《教育论》

21.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英)斯宾寒《教育论》

22.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英)斯宾塞《教育论》 23.教育随生命开始。在我们察觉个性已建立之前,后来的教诲已很难将它移动及改变。 ——(英)莎士比亚

25.子女之教育,一般人常有谬误:对女儿之教育专注意其身体,忽略其精神;而对儿子则忙于修饰其精神,而忽略其身体。 ——(英)休谟

26.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法)爱尔维修 27.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法)卢梭《爱弥儿》

28.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法)卢梭《爱弥儿》 29.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法)卢梭《爱弥儿》 30.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又要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 ——(法)卢梭《爱弥儿》

31.说教之所以最没有用处,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是普遍地向所有一切的人说的,既没有区别,也没有选择。 ——(法)卢梭《爱弥儿》 32.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法)卢梭《爱弥尔》

33.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法)卢梭《爱弥儿》

34.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法)卢梭《爱弥儿》

35.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 ——(法)蒙田

36.棍棒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灵更为懦弱,更为固执。 ——(法)蒙田

37.如果教师能适当地用一种令人愉快而又认真的方式教授的话,那么所有的科学知识,就其本质及其关联来说,都充满着趣味。 ——(法)西蒙斯

38.暖昧而散漫的教育,造就了一大堆不可靠的人。 ——(德)歌德

39.铁匠铺里烧得很旺的炉火熔掉了铁条上的杂质,铁质就变软了,等到它纯化了,就对它敲打和加压,然后又用清水淬火使它再度硬化。一个人在他老师手里经历的也是这个过程。 ——(德)歌德

40.对于儿童的教学,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 ——(德)赫尔巴特《教育学讲义纲要》

41.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比的秘方。 ——(德)爱因斯坦 42.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德)第斯多惠

43.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蓬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

如果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前苏联)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44.人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集体生活要具有应有的思想方向性,而同时也要反映出学生的动因、愿望和意向。 ——(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45.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4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47.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48.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 ——(前苏联)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

49.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俄)乌申斯基

50.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的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 ——(俄)乌申斯基《<儿童世界>初版序言》

5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5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春秋)孔丘《论语•公冶长》

5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春秋)孔丘《论语•雍也》

54.上学以神听之,学在骨髓矣;中学以心听之,学在肌肉矣;下学以耳听之,学在皮肤矣。 ——(唐)马总《意林•文》

55.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明)王守仁

56.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得其当,也是很好,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 ——陈鹤琴《家庭教育》 57.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陶行知 58.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 ——陶行知

59.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陶行知文集•师范生第一变》 60.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陶行知 1、“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 2、“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美国教育家爱默生 3、“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蔡元培

4、“比宇宙更辽阔的是什么?是想象力。”——爱因斯坦 5、“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鲁迪格尔

6、“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方式,但是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孙云晓《一个故事一堂课》(中山大学出版社) 7、“为了追求‘完美’,公开课便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 8、“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9、“以爱心聚在一起的十个人能够完成一万个分散的人做不到的事情。”——Thomas Carlyle 10、“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教育家皮亚士 11、“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

趣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12、“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3、“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美国人类资源研究所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伊、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 14、“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陶行知 15、“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书。”——法国思想家布韦 16、“思维由惊奇和问题开始。”——亚里士多德

17、“将所学回报社会才是真正成功。”——美国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戈沙 18、“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杨文

19、“拥有一颗好奇心最重要。”——“DNA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

20、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皮亚杰 21、“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22、“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23、“如果老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课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列夫?托尔斯泰 24、学生在学习上大致可分为四种:“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以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然而生而好学与督促不学的人究竟是少数,大多数得到相当熏染、督促就学习。”——陶行知 25、“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 26、“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明代薛宣

27、“一到了图书馆,就像牛进了菜园,拼命地吃!”(1918年毛泽东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管理阅览室15种中外报纸) 28、“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 29、“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论衡•谢短》 30、“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

31、“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就将被迫重演历史。”——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 32、“历史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自知。”——英国著名学者柯林武德 33、“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这头睡狮醒来,整个世界将在她的脚下发抖。”——法国拿破仑

34、“人应该象明亮的火焰一样生活,放出最大的光芒,最终火焰会熄灭,但是那也比卑微的小火苗强。”——叶利钦 35、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36、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7、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8、著名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 39、美国第威夫人:“时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们,大家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品德,

与他们的成绩单没有任何关系。”

40、美国教育界流行一句话:“I HEAR,I FORGET。I SEE,I KNOW。I DO,I UNDERSTAND!”(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我做了,我懂了!)

41、教育需要理想,需要信念;教育需要民主,需要人文;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思考;教育需要审视,需要评价。

42、中国古代谚语:“授之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之以渔,足食终身之鱼。” 4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44、著名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就会收获品格,种下品格就会收获命运。” 45、著名画家张大千说:“人生在世,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地有选择地读书。”

46、魏书生说:“人的能力强是工作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压出来的。”

47、墨子:“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48、魏书生说:“你热爱生命,是为了向它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称得上是真爱。而只有爱到自我牺牲的程度,才能够在事业上做出成绩。”(乐于奉献) 49、“德能正其身,才能称其职,笔能成其文,言能明其志。”(对教师的要求)

50、德国哲学家尼采:“一个志向高远的人,不仅要超越他的行为和判断,甚至要超越公正本身。”

51、明朝冯梦龙:“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52、“推动社会前进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大脑。” 53、“要散布阳光在别人心中,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54、中国谚语:“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就永远不能在天空飞翔。” 55、陶行知:“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 56、“竹焚不变节,玉碎不改白。” 57、清朝学者金兰生:“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58、“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了一盏指路明灯——理想,那他的生活将会醉生梦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59、当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学习效果=50%的学习策略+40%的努力程度+10%的智商

60、明朝黄宗羲:“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61、“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62、“水无压力不喷,人无压力不强。”“能力是逼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 6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4、陶行知:“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65、“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詹姆斯 66、拿破仑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

67、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中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68、“卓越的激励是找到能力和忠诚的可靠途径。”

69、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70、“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少的差异,但这种很少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别!很少的差异就是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拿破仑•希尔博士《人人都能成功》

71、“优秀就是优秀的习惯。”——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72、“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德育)

73、“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寓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74、“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当你被失败拥抱的时候,成功也可能在亲吻你。” 75、“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江泽民 76、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77、“美国人从不满足,美国人需要变化,在美国永远不变的是变化。” 78、“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袁隆平自题小诗

79、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

80、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李镇西 81、“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还是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英国萧伯纳 82、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意思是没有别人不如自己的,也就是说别人都有值得学习的长处。

83、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84、20世纪70年代中期斯腾浩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cher) 8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书格言)

86、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弥尔顿(读书格言)

87、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读书格言) 88、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读书格言)

89、没有书籍,就不能打赢思想之战,正如没有舰就不能打赢海战一样——罗斯福(读书格言)

90、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鲁宾斯坦(读书格言)

91、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读书格言)

92、有创见的书籍传布在黑暗的时代里,犹如一些太阳光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这些书是人类精神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人们凭借它们的原则,向种种新的发现迈进。书本是将圣贤豪杰的心照射到我们心里的忠实的镜子。——吉本(读书格言) 93、“如果把错误关在门外,真理也将关在门外”,印度文学泰斗泰戈尔如是说。

94、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 95、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96、罗曼•罗兰:“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97、“为教育献了青春献黄昏,献了黄昏献终身”——北京市十一学校英语教师甘兰佑名言 98、“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吕叔湘 99、“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中国学者林崇德)

100、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室是教学的实验室。

10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02、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 103、“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104、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一个不知道历史的人,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105、西汉学者扬雄:“满而后渐,正是水的本质。”“满”指足够的知识与道德积累,“渐”是渐进的意思。

106、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107、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108、罗曼•罗兰:“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总得自己心中先有。” 109、罗森塔尔提出:“教师的期望乃学生智商增高的决定因素。”

110、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111、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11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113、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他的名字叫做‘活’。” 114、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115、“教育需要理想,需要信念;教育需要民主,需要人文;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思考;教育需要审视,需要评价。” 116、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117、美国马文•皮尔斯(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之岳父、芭芭拉•布什之父)说:“(父母)能给孩子的只有三样东西:第一样是给他们尽可能好的教育;第二样是树立一个好榜样;第三样是给他们世界上所有的爱。” 118、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119、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和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 120、马克思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121、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是标准的流水线,所需要的是流水生产线上的一名技术熟练的操作工。农业所应对的都是鲜活的生命体,说教育是农业,也就因为教育所应对的也是鲜活的生命,而且是天地间生命体的最高级别。对生命的尊重,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这是我们教育价值观多样化时代的要求和特点。

122、美国“伍德•威尔逊全国涟漪基金会”在2001年美国“高中学生年会”上提出响亮的口号:“放远我们的目光,绝不让一个高中生掉队。” 123、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国务大臣大卫•布伦基特2000年在《建基于成功》著名演说中指出:“改变撒切尔主义者的学校优胜劣汰倾向,主张让每一所学校成功;改变在教育中精英化的趋向,主张让每一位儿童成功。” 124、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学习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125、孔子曾对子贡说:“也许是一个恕字能让人一生受用。” 126、苏霍姆林斯基说:“自我教育从自我认识开始。” 127、叶圣陶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待坐听老师之讲说。”

128、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儿童在他的心灵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 129、“潜能要靠伟大的梦想催生,梦想要靠欣赏的语言激活。”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语言不仅要求专业性、精确性,更要具有平等性、民主性、赏识性、激励性。 130、“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温家宝总理说:“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 131、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

132、当代教育家于漪为师格言:“在任何条件下,顺境,逆境,外物引诱,都要坚持立身,讲究德行。” 133、当代教育家于漪为师格言:“探索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不仅要知其然,且要知其所以然。”

134、当代教育家于漪为师格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135、当代教育家于漪为师格言:“读书犹如登高山看世界,上层楼阅人生,叩心扉观性灵,读书之乐乐无穷。” 136、波兰作家显克微支说:“如果每个孩子都觉得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137、“每个人都有自己隐形的翅膀,能够飞翔,只要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138、狄尔泰:“人只能通过历史而不是通过反省认识自己。” 139、亚里斯多德:“求知是人的本性。” 140、“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141、古时有位作家曾经把读书人分为四类:“海绵,不分好坏全吸收;镜子,接受快,放出来也快;布袋,只留住了香料的渣滓,精华全部流失;筛子,只保留精华。”教师要学会做“筛子”。

142、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乔登:“真正卓越的人生,少不了正直的生活。” 143、爱默生曾说:“大声喧哗反而难以入耳。” 144、“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145、法国女作家斯塔尔夫人:“良知的声音极其微弱,很容易被淹没,可是却又清晰得令人无法遁逃。”

146、哥德早有明训:“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潜能与应有的成就期许之,他就会不负众望。” 147、宗教领袖马偕曾说:“在寂静的精神世界里,每天都进行着生命最大的战争。”

148、伟大的成就往往源自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念及此,我总认为世上没有小事。——美国前众议员暨广告业者巴登

149、美国布什总统就职演说:“我以圣徒之所望自勉:对关键性事务——整合。对重大的事务——求变。对所有的事务——宽大。”

1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及物理学家巴斯卡:“心灵世界自有真理,非理智所能企及。” 151、美国著名诗人马克姆:“金科玉律已深植我们脑海,现在则是奉行不渝的时刻。” 152、“为一个人完全奉献自己,胜过为拯救全世界而拼命。”——前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

153、友谊不可缺少信任,信任不可缺少诚信。——英国字典编纂家约翰生 154、著名企业家潘尼:“高效率的秘诀就是授权(放手)。”

155、“勤奋、运气或灵活的手腕固然重要,却非关键,唯有掌握重点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葛雷《成功的共通性》

156、身外之物和内在力量相比,便显得微不足道。——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何姆斯

157、IBM创办人华特生曾说:“成功就在失败的另一端。”

158、圣雄甘地(Gandhi):“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 159、小罗斯福总统夫人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 160、美国文学家及哲学家梭罗:“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 161、著名教育家曼恩曾说:“习惯就仿佛一条缆绳,我们每日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162、亚里斯多德(Aristotle):“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163、诗人艾略特:“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首次对起点有真正的了解。”

164、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准往往无法解决。” 165、梭罗曾说:“如果我们时时忙着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从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 166、俗谚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167、江泽民总书记在2002年9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说: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并希望我们的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168、当代作家刘烨说过:现在需要的是扎扎实实为中国做事的人。 16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有专篇议论教师的成长,它从“关注的不同”入手,叙述教师成长的五个阶段:①“非关注”阶段;②“虚拟关注”阶段;③“生存关注”阶段——初任教师的阶段;④“任务关注”阶段;⑤“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170、“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礼记•学记》 17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172、孙中山《提倡女子教育》:“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 173、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174、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等人认为反思性教育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 175、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一位极不起眼的教师出身的中尉纳森•黑尔的临终遗言:“我唯一的遗憾是我只能为我的民族牺牲一生。”

176、法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177、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赫然刻着“认识你自己”! 178、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179、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

180、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181、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82、浙江乐清白象中学的黄玉琴老师提出一种“教育无为法”,即“放手”。

183、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全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我们的艺术,根源都在希腊。”黑格尔说过,一提到希腊就有一种家园的感觉。 184、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185、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

186、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187、任鹏杰老师(《中史参》主编)常说:“努力比能力重要。”

188、“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189、加里宁曾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90、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断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可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都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小偷。”(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264页)

191、丹麦中小学几乎没有考试。一个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一般只经历三次考试,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考试,除此之外,国家明确规定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学校进行任何书面考试。理由:一个人在进入成人社会前,发展的潜能是多样性的,纸笔书面考试只能说明一个细小的方面,因此对学生用成绩进行高低评价,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10期第7页朱正标《今天,你发展了吗?——关于历史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的反思》

192、哲学家云:“人生有两大可悲:一是追求的目标达不到,二是追求的目标达到了。” 193、“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课堂改变了,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改变了。”——深圳市红岭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吴磊

194、古罗马贺拉斯指责学校过于注重实际,缺少突飞猛进。 195、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万物中最博大的艺术——处世的艺术,是通过生活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196、古罗马塞内加:“我们受教育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学习。” 197、“教师:及时改正错误——人无完人,即使是最好的老师也会犯错误。能干的老师和不称职的老师的区别,就是前者知道如何及时改正错误。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们勇于承认并且会尽一切可能去改正,然后继续做该做的事。而不称职的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掩饰错误,结果往往是越抹越黑,也因此失去了学生的尊敬。/当你说了不该说的话,或者无心伤害了一个孩子的感情,或者讲错了什么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立即道歉,并及时改正错误。承认错误,然后就不用再去想它了。这样做,你不但可以赢得同事、学生的尊敬,而且还可以教给学生这样一个道理:错误,如果处理得当,反倒会成为学习和成长的良机。”——摘自美国安奈特•L•布鲁肖著,方雅婕译,《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第60页

19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各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199、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在现实生活中所由的人不可能也不应该都变成一模一样”,“通过每个人不同的表现便会产生千差万别。” 200、古人云:“欲寿,惟其乐;欲乐,莫过于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