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检查表
受检查单位 序号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 陪同人员 检查评定 项 目 检查内容 依法开展医院输血工作,无非法自采自供现象 医疗机构使用的血液无非法供应渠道 检查方法 1、询问医院血液来源,是否有非法自采自供。 2、随机查3-5袋血液编码,追踪血液来源. 检查记录 符 基本不符合 符合 合 备 注 01 依法开展输血管理 02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 医院设立输血管理委员会,机构、1、查设立输血管理委员 人员及岗位职责明确 会文件. 委员会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督2、查履行职责相关记录. 指导的职责及相关工作记录 1、查设置输血科文件、 是否挂牌。 2、人员配置、面积符合(云卫发[2008]503号)文件要求. 是否24h值班,有无血液贮存 3、人员资质符合(云卫发[2008]503号)文件要求。查技术职称、采供血人员上岗证。 4、查布局流程是否合理,周围有无污染源.值班室(办公室)是否与业务区分开. 1
03 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依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 输血科(血库)机构及人员配置满足工作需求,有24小时服务能力,保证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输血科设置 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输血科(血库)从业人员专业资质能符合规定要求 输血科(血库)应明确区分工作区和生活区,布局流程应满足工作需要和院感要求
04 贮血设备 贮血设备应符合技术要求 查贮血设备是否满足工专用贮血冰箱,专用贮血低温冰作需求。 箱,血小板保存箱,融浆机 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05 输血申请 管理 《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1、随机抽查3-5份病历. 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查同意书、记录单内容,不良反应回报单》等表格,其内查是否有输血适应征。 容应符合卫生部相关规定 2、随机抽查2-3份申请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血单、不良反应回报单内球压积低于30%的属输血适应征容。 (检查非手术科室输血申请单) 3、查自身储血、自体输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血记录。 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储血、4、查动员患者亲友到市自体输血,或者动员患者亲友献中心血站互助献血记录。 血 5、查开展治疗性血液成患者亲友献血,由血站采集血液分去除、血浆置换等工作和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过程和监护记录。 液。自身储血、自体输血由在治医疗机构采集血液 开展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和监护 稀有血型及06 应急用血管理 应制定应急用血管理措施 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1、查管理措施。 2、查稀有血型患者输血相关记录。 2
07 开展围手术对有指征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血1、查管理规定. 期血液保护 液保护,有管理规定和执行记录 2、查执行记录。 制定血标本采集与送检管理规程 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标本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1、查管理规程。管理规程是否规定相关内容。 2、现场观察或询问;查标本交接记录。 3、查2-3个标本采集时间、输血时间。 受血者血标08 本采集与送检管理 09 血型血清学检测管理 应建立血型血清学检测的操作规程 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标本,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作抗体筛选1、查操作规程。操作规 程是否规定相关内容。 2、现场观察或询问操作流程。 3、查2-3份配血记录单。 4、查抗体筛选试验记录。 5、查参加室间质评记录. 6、查ABO正反定型和Rh(D)定型检测记录;查抗体筛选试验记录;查交叉配血是否采用盐水和非盐水介质两种方法. 3
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 应参加省级以上室间质评 目前所开展的检测项目,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安全输血的要求 有血液入库贮存管理规程 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血液入库、核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10 对、贮存管理 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按A、B、O、AB 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贮血冰箱清洁,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输血相关记11 录管理 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1、查管理规程。管理规程是否规定相关内容。 2、查血液入库核对验收记录。 现场观察血液贮存情况和标识。 3、查血液保存温度、保存期规定和保存温度记录。 4、查贮血冰箱清洁度、冰箱消毒记录、冰箱空气细菌培养记录.现场查看是否放置其它物品. 查贮血室空气细菌培养记录. 1、查资料保存年限规定。 2、抽查2-3份保存资料. 4
12 血液发放管理 有血液发放管理规程 应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标本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1、查管理规程。管理规程是否规定相关内容. 2、查发放记录中双方核查内容和取血者身份。 3、抽查近7天内受血者的标本保存情况。 5
13 输血不良反应管理 制定有输血不良反应管理规程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标本、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血标本,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1、查管理规程;管理规程中是否规定了相关内容。 2、查输血不良反应管理记录和询问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后的管理流程。 是否有输血反应和填写回报单,查回报单. 6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 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