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

来源:欧得旅游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第2期,2010年4月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1.1 1,No.2,Apr.2010 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 李新娟 (1.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针对自然、地质及地理环境复杂的山地旅游高危景区,提出了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方法,对山地景区实施全过程管理的科学理念;采用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检查表分析法, 穷举了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提供了直观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信息;应用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 险指数定量评价方法,建立了“科学规划设计、完善设施设备、提醒与警示、风险监测、风险 管理、应急救援”的“六位一体”山地旅游安全风险控制体系。 关键词:山地景区;安全风险;旅游安全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79(2010)O2一O158—05 Tourism Crisis Evaluation and Prevention for Mountainous Scenic Areas LI Xin—juan , (1.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2.China University ofMining&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risis management with the scientific idea of the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in the vulnerable mountainous scenic areas are put forward to deal with the potential hazards in the tourism crisis due to their complicated natural,ge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features.The” Tourism Potential Hazard Analysis Table”of the mountainous areas is made,and the tourism potential hazards in detail which provides direct and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for crisis analysis is given.Be— sides,the crisis index quantification appraisal method for the mountainous areas is presented,and the “Six in One”crisis prevention system for the mountainous areas is set up,of which includes scientific layout and design,prefect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s,reminding and warning,hazard monitor,crisis man— agement and emergency rescue. Key words:mountainous scenic areas;crisis;tourism prevention 于非山地景区五倍以上。而且山地景区一旦发生旅 一、山地景区旅游安全特点及研 游安全事故,不但有可能造成旅游市场的低迷及重 究现状 大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社会动荡。 因此,在传统旅游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风 我国山地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山地景区自 险管理理论与技术,对山地景区进行科学有效的旅 然、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其旅游安全风险一般高 游安全风险管理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 收稿日期: 2010一O1—12 基金项目: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150)。 作者简介: 李新娟(1973一),女,河南焦作人,博士生,副教授,从事管理学研究。 E—mail: lixj@hpu.edu.en 第2期 李新娟: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 l59 意义。 进行山地景区旅游主要危险源辨识及山地景区旅游 安全系统风险分析(包括对山地旅游事故及安全 风险案例分析),找出影响山地景区旅游安全的主 要因素。 国外旅游安全研究始于2O世纪70年代 ,且 主要侧重于研究自然灾害、恐怖主义、政治动荡、 战争和犯罪等对旅游市场的影响。1989年4月, 世界旅游组织发布了《海牙旅游宣言》,将“旅游 安全”作为重要原则。1995年6月,国际社会在 瑞典召开了以“旅游安全和风险”为主题的国际 研讨会。1997年9月,在克罗地亚召开了以“战 (2)建立山地旅游安全风险程度评价指标体 系,构建安全风险管理综合评价模型,以评价山地 景区在不同条件下的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 严重程度,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及事故危机预警机 争、恐怖主义与旅游:危机时代及其恢复”为研 讨主题的国际会议。经过近30年的研究,国外旅 游安全的研究范围得到了较大的扩展,具体包括旅 游与恐怖主义(恐怖主义者攻击旅游者的动机、 旅游与恐怖主义的关系、恐怖主义对旅游的影响、 减少旅游者危险的解决方法以及针对恐怖主义的旅 游市场营销问题)、旅游与犯罪、旅游与战争(战 争对旅游的影响及其与旅游的关系)、旅游与自然 灾害、旅游与政治动荡、旅游与政治的关系(政 治不稳定对旅游地、旅游发展及国际旅游的抑制作 用)等内容。 国内旅游安全研究则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且 主要侧重于研究与旅游安全相关的基础理论、旅游 安全保障、旅游安全事故等,陆燕春¨ 、何巧 华 、杨建朝…、王志华 、吕展勤 、张传 统。。 、文军 、赵士德 等在这方面研究成绩显 著。但总体来说,目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 满足旅游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山地景 区旅游安全风险管理与对策方面的研究更是远远落 后于现实的需要。因此,对该项目的研究就显得尤 为迫切。 二、提高山地景区旅游安全管理 水平的基本方法 要提高山地景区旅游安全的管理水平,必须开 展具有针对性的山地旅游安全风险管理与对策研 究;同时,在山地景区分类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安 全风险管理和系统工程学的理论方法,识别、分 析、评价山地景区旅游全过程的各种安全风险,建 立针对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管理的机制,使山地 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处于受控状态,以防止由设计、 开发建设和旅游安全管理等环节的失误而造成的旅 游安全事故,实现山地景区旅游安全的目标 …。 其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开展基于山地景区安全风险的分类研究, 制。 (3)开展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控制对策研 究,创新山地景区旅游安全系统风险控制技术,制 订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分布及分层管理措施。 从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 系统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山地 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实施全过程管理。其基本技术路 线如图1所示。 ::::::::王 ::::::::: 山地景区旅游安 全系统风险评价 _LJ- 山地景区旅游安 全风险预警及事 故危机预警机制 山地景区旅游安 r_(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全系统风险控制 L技术 _( 风险管理决策 】 山地景区旅游安 风险管理措施计划 ================== 全风险分布及分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一 碧 … 二二 ..j 图1 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管理技术路线 三、影响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问题 的主要因素分析 由于山地景区独特的地质地形、地理地貌、植 被及野生动物等特征,以及与之相互作用的季节气 候特征、旅游人群特征、旅游硬件设施、旅游管理 水平等一系列因素耦合,会使山地景区的不安全因 素比平原景区要多一些。其主要表现为: (1)交通安全问题。山地地貌起伏变化大, 纵横的沟壑、连续的坡崖等,都会使旅游交通安全 的风险性增大。同时,山地道路的安全与气象关系 更为密切。尤其是在风雨雪雾的气候条件下,其安 160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1卷 全系数更会大大降低。 理,也会影响到游客的安全。 (2)地质条件影响。山地景区特定的地质条 (4)其他因素影响。森林火灾等自然因素, 件,如落石、滑坡、洪水、泥石流等偶发性地质灾 可能对游客造成伤害;在山林中,若游客受困于悬 害,都会严重危及游客的安全。特别是在极端气候 崖绝壁上,也极有可能造成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另 条件下,安全问题更加严重。 外,漂流溺水、急流撞击、游船撞击、巨石滚落 (3)植被及野生动物影响。山地存在着许多 等,都可能危及游客的安全。 有毒有害的动物,如毒蛇、野生动物伤害等,稍有 因此,采用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检查表分析 不慎,就会严重影响游客的安全。另外,景区内具 法(表1),穷举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为安全 有观赏性的野生猴群等野生动物,若隔离区域不合 风险评价提供直观的全面的分析信息。 表1 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检查表 仍然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 四、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 的分值规定为6。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在中间插值。 为了确定不同条件下不同山地景区的旅游安全 旅游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见表2。 对不同景区不同条件下的安全风险因素对应的 风险程度,以便实施有针对性的旅游安全风险管 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耦合分析,即可得到山 理,需要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常见的方法主要 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的可能性评价表(表3)。 有事故树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基于本研究问题的 (2)旅游安全风险指数定量评价。为便于比较 性质,在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检查表法的基础 和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可将不同景区不同条件的单 上,采用危险指数评价法对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 元及综合安全风险水平用0~10之间的安全指数来 进行评价。 表示,以便对景区安全风险水平进行定量评价。若 (1)旅游安全风险的可能性。旅游安全风险发 定义某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有n种,第 种条件 生的可能性与其发生的概率有关,对绝对不可能发 下第i种安全隐患的安全风险可能性指数为q,则 生事故的概率用“0”表示,而必然发生事故的概 山地景区的综合安全风险指数Q可表示为 率用“1”表示。为便于使用,规定在实际山地景 Q=∑ql/n i=1,2,…,n。 区中,将完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极少发生情况的 同样,某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有m个单元, 分值规定为1,将能预料未来某个时候会发生旅游 把第k个单元的单元安全风险指数定义为Q ,则单 安全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 元安全风险指数O, 可表示为 性的大小,赋予相应的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 Q ,=∑qk/m k=1,2,…,m。 第2期 李新娟: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 161 表2 旅游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旅游安全风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值 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旅游安全事故 10 相当可能发生 6 不常见,但仍然可能发生 3 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 l 表3 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的可能性评价 根据山地景区综合安全风险指数Q、单元安全 风险指数Q 以及第i种安全隐患的安全风险可能 五、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控制 性指数q,对山地景区不同层级的安全风险水平进 行三个层次的科学定量评价:一是单因素评价,即 在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应根 直接根据某单一因素的安全风险指数是否超过允许 据不同景区的不同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控 值作为是否需要进行整改的判定条件,如规定允许 制。为直观清晰,可采用安全风险控制表法,即在 安全风险指数为4,则某因素安全风险指数g >4 风险指数评价表后添加风险内容、控制措施等。对 则是不可接受的,应予以整改;二是单元风险评 排查出的可能风险,结合山地旅游安全特点,建立 价,即根据某一单元安全风险指数Q, 是否超过允 “科学规划设计、完善设施设备、提醒与警示、风 许值作为是否需要进行整改的判定条件,如同样规 险监测、风险管理、应急救援”等“六位一体” 定允许安全风险指数为4,则某一单元安全风险指 的山地旅游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根据“六位一体” 数Q >4则是不可接受的,应对整个单元进行排查 山地旅游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将山地旅游安全风险 整改;三是评价山地景区综合安全指标,即用综合 控制分为两个阶段: 安全风险指数Q,如规定允许综合安全风险指数为 (1)设计建设阶段。在充分的地质、气象等 4,综合安全风险指数Q>4则是不可接受的,应 资料基础上,对山地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 对整个景区进行排查整改。 的特点及灾害隐患进行详细的评估,并以旅游安全 针对具体的景区条件,可定期对景区进行安全 为主要目标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尽可能地在规划设 风险评价与隐患排查。为确保安全,可以设置风险 计上避开安全隐患较多的区域;若对于不能回避的 预警值,如将3作为不同层级的安全风险指数预警 区域,应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技术装备,建立科学 临界值。当景区内某层级上的安全风险指数大于3 完善的提醒警示(牌)系统。在旅游产品及旅游 时,即可对景区某层级上的安全风险提出预警。 线路设计时,应包括旅游产品安全设计及实际线路 l62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1卷 的安全考察,以确保旅游产品的安全性。 (2)景点运行阶段。在景点运行阶段,应制 定严格的安全技术保障及管理保障措施。技术保障 措施主要包括景区危险源的安全监测、检测,景区 设施、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等;管理保障措施主要包 括旅游管理服务人员的安全教育、旅游安全意识的 培育等。 此外,还需建立以下安全机制:一是安全预警 机制,通过危机识别、分类和分析,做出预警判 断;依据判断结果制定预案,以分散、化解危机。 二是建立山地旅游线路日常安全巡查责任制度。三 是建立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对山地旅游高风险区域 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事故应急 预案及疏散避难对策。在自然安全风险较高的区 域,设立临时避难场所,并提供简单有效的救生防 护设施;同时,定期组织旅游管理服务人员进行救 援演习,熟悉救援程序,并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及技 能要领,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为游客提供及时有效 的救助。 参考文献: [1] 陆燕春.旅游安全风险管理与对策研究[J].广西 民族大学学报,2008,30(7):135—137. [2] 何巧华.岛屿旅游安全管理系统构建[J].海洋开 发与管理,2007,24(3):109—112. [3] 杨建朝.冰雪旅游地游客安全影响因素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2):208—209. [4 J 王志华,汪明林.旅游景区安全研究[J].焦作大 学学报,2007(1):63—65. [5] 安俊菁,余丽.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安全问题 及其对策[J].云南环境科学,2006,25(3):15 —16. [6] 王小利,张树夫.我国探险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 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00— 2l02. [7] 罗振军,佟瑞鹏.旅游景区安全容量分析与事故风 险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2): 150—156. [8] 赵士德,郭小莉.浅析我国旅游安全管理现状及对 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8):760— 762. [9] 王昕,母泽亮.旅游景区安全问题的表现形态和特 征及其对策研究[J].旅游经济,2008(8):145 —146. [10]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M].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杨玉东]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