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可的读音是:xiàn kě。
献可的拼音是:xiàn kě。 繁体是:獻可。 结构是:献(左右结构)可(半包围结构)。
关于献可的词语
仁可过义不可过 嘇可可 献可替不 献计献策 献可替否 小可可 可可豆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悲田院乞儿 碜可可 献替可否
关于献可的成语
出谋献策 献可替否 献替可否 曹操献刀 飞觥献斝 献可替不 白璧三献 当面献丑 麻姑献寿 谗言献媚
关于献可的造句
1、“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后品藻玄黄,摛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
2、检索与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有关文献,可以丰富社会主义的思想宝库。
3、体极建元,与民更始,朕所不逮,更赖我远近宗族,中外文武,同心协力,献可替否之助也!诞告多方,体予至意!此旨下后,又仿中夏建元的体例,定为中统元年。
4、真正的言官都是献可替否的、敢于非议君王所为的,那种名为批评实为献媚的做法,自古以来是被视为“妾妇之道”的。
5、故臣子之于君父,则有献可替否讽谏之文,知交之于朋友,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义。
献可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见“献可替否”。献可[xiànkě]⒈见“献可替否”。
二、引证解释
⒈见“献可替否”。
三、网络解释
献可献可拼音是xiànkě,注音是ㄒㄧㄢˋㄎㄜˇ,笔画是献可(献可)。网友释义:献可,读音xiànkě,汉语词语,意思为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谓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汉语大词典:见“献可替否”。《汉语大词典》:献可替否(献可替否) 拼音:xiànkětìfǒu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谓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前蜀贯休《行路难》诗:“或偶因片言只字登第光二亲,又不能献可替否航要津。”《明史·刘宗周传》:“今日当……以庶政归部、院,以献可替否予言官。”亦省作“献替”、“献可”。汉蔡邕《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官以议为名,职以身为贵,智浅谋漏,无所献替。”晋陆云《言事者启使复校诸官财用启》:“臣备位大臣,职在献可,苟有管见,敢不尽规。”孙中山《建国方略·民权初步》:“报告当用简单明白之言辞,有时须陈己见者,则统结以献替之语。”其他释义:1.见'献可替否'。
关于献可的诗词
《谢韩次公赵献可践西湖约》 《和吕献可江口见赠》 《和献可丙午二月六日别台中僚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