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形势下的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策略探讨——以皇思扬为例

新形势下的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策略探讨——以皇思扬为例

来源:欧得旅游网
新形势下的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策略

探讨——以皇思扬为例

摘要:古村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见证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进展。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是部门及社会群众高度重视的一个课题。乡村振兴是提振农村经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中华文化,保护古村落的新机遇。本文将以惠东县皇思扬古村落为例,概述古村落开发利用基本现状,探索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与乡村振兴策略。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发展;乡村振兴;皇思扬 引言:

皇思扬古围村是广东省首批古村落,村落规模宏大,周边历史空间要素完整,建筑工艺精巧,崇文尚武、多姓氏的客家+闽南宗族文化氛围浓厚,古围、古屋、古画、古庙、古巷、古井、古树等呈现出了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做好皇思扬保护工作,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弘扬地区历史文化有积极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当地城乡规划、文物保护等部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村文明等发展要求,探索行之有效的古村落保护策略,使古村落文明得以传承,同时有效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本文以皇思扬为例,分析新形势下的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策略。

一、皇思扬开发保护基本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多措并举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皇思扬古围村在落实上版保护发展规划以来,基于延续性、真实性、完整性基本原则,明确了皇思扬重点保护对象,包括9座古屋围、3处百年果林、7座宗庙、10口古井等,划定了村落的核心保护区。通过修复破损建筑、治理周边环境、增设标识挂牌等方式,历史环境要素不断修复、传统建筑保

护利用得以开展,百年官邸的历史画卷正在向人们打开,配套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皇思扬知名度[1]。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皇思扬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包括保护对发展的带动力不足、保护监管制度不健全、规划成果未数据化等,需要重新审视新时期下的皇思扬保护和发展路径,打造面向区域的文化节点和发展典范,为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样板。

二、新形势下的皇思扬古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保护对乡村发展带动力不足,生态和文化资源的红利未能释放 在各级和相关部门的引导下,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皇思扬城门、郑氏祖居、关西学堂等建筑修缮、保护工作,养正山房作为首个改造创收项目,对古村落的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仍停留在保护性修复上,依靠单一的财政投入,仍有武魁楼、将军第、大夫第、复兴围等亟待修复,其中部分建筑甚至出现严重破损、坍塌等问题[2]。未能及时制定与文化和周边生态资源相结合的发展措施,且缺乏宣传,社会投资和游客较少,村民无法感受古村落巨大的价值和产业发展潜力,未能很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监管制度存在漏洞,村庄历史风貌破坏严重

由于缺乏长效监管机制,很多违法行为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和处罚方式,村落人口增长,村民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导致核心保护区及外围均出现不协调的新建工程,严重破坏了古村落的整体风貌。

(三)部分规划成果尚未数据化

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古村落保护工作也要充分做到与时俱进,通过构建GIS数据库为规划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数据库应详细记录皇思扬保护对象相关信息,包括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保护线等[3]。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古村落保护规划过程中,依然有部分规划成果没有实现数据化目标,无法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准确依据。

三、新形势下的皇思扬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策略

(一)坚持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二者共赢

一方面,皇思扬古村落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突出组织、政治、产业方面的引领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群众及企事业单位参与其中[4],充分挖掘和利用古村落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古民居、古树、古井、古传说等,将村落建筑环境要素、人文遗产、客家闽南民俗文化等作为一个整体,制定保护标准和发展策略,包括技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标准和技术指南,积极开展或引导社会主体投资开展古村落修缮、保护工作,维护古村落古色面貌。另一方面,皇思扬所在的多祝镇是惠州西枝江滨江绿色+红色旅游的起点,也是西枝江古驿道重要节点,积极发挥皇思扬独树一帜的古色资源的力量,整合区域绿色、红色资源,将皇思扬打造成依托传统聚落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特色以及生态旅游产业,集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田园情调和领略人文古韵于一体的,面向大湾区的,门户型乡村度假休息那文化聚落,惠州东部的旅游首选地和落脚点,为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文明发扬光大助力。

(二)坚持古村落风貌与时代新潮二者共存

在皇思扬古村落保护工作中,相关职能部门要遵循活态保护、品质第一基本原则,在维持古村落原有风貌的同时融入时代特色,使古村落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保持村民在古村落保护和发展中的关键地位,遵循品质第一的原则,在保证建筑布局、风格与古村落原有风貌相一致的前提下,处理好古村落保护与村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挖掘建筑潜能,多渠道实现建筑活化利用目标:对现状武魁楼、宗祠等文物保护单位和村庄公共建筑,在遵从文物保护相关规定的前期下,对其内部空间进行功能挖潜,引入演艺、展览等功能,实现对古村落文化、红色文化的展示和传播;对其他文魁、书室等非文物类建筑采用新工艺新材料,进行特色化改造,坚持个性的彰显,通过融入时代特色提高古村落整体档次[5];对现状空置的古围民居,通过整合临近布局,内部装修装饰,引入民宿、特色商业、美食展览等功能,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改造并运营。

(三)坚持生态环境与特色产业二者共育

皇思扬古围村周边山水林田遍布,百年果林屡见不鲜,将生态环境农业建设和皇思扬古村落的发展联系起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机遇。结合疫情下珠三角旅游客群和旅游产品倾向调查,古色+绿色的旅游产品总能吸引大量短期、带孩客群。挖掘周边历史要素价值,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旅游与古村落旅游的融合体验,包括提高配套水平,修建标志性入口,增加必要的旅游导览服务和停车场等功能,疏通南门河水道,开辟南门河游船路线,串联至西枝江,沿途设置丰富的乡野活动,如四季耕作游学、应季摘果体验、田原冬季越野、河堤早春踏青等,在古村落的文化氛围中,体验乡村生活,既能提高耕地果林的经济产出,也能够为地区旅游业发展夯实基础,有利于加快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步伐,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助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皇思扬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不仅停留在保护,更需要谋求与时代相适应的发展路径,相关职能部门在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的同时,更需要与村庄具备的生态、农业资源相结合,联动周边乡村发展,为古村落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梁瀚文.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策略探究——以黄山古村落保护管理的成功经验为借鉴[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1):161-163.

[2]袁西,张后增.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以东川区八角地村为例[J].山西农经,2022(10):82-84+88.

[3]荣玥芳,刘洋.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界岭口村为例[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20,36(01):32-39.

[4]龙彬,谢君意,石恺.“低技策略”导向下的古村落乡村振兴规划——以山西长治佛堂村为例[J].重庆建筑,2020,19(02):5-8.

[5]唐胡浩.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研究——基于恩施州鹤峰县三家台蒙古族村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11):79-87.

作者简介:夏丽英(1990.12)女,福建三明,汉,本科,城乡规划工程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