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不同细胞图片,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3、情感目标:
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方式一:观察下面的细胞
(1)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答案
(2)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有哪些?它们的形态、功能相同吗? 答案
(3)这可以说明细胞具有什么特性? 答案 。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镜头
镜头 目镜 物镜 2.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上下的虚像。 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
有无螺纹 长度和放大倍数关系 第一章走近细胞汉川四中生物必修I学案1
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目标,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 ↓
转动,换成高倍物镜 ↓
调节光圈、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
调节使图像清晰。 合作探究
1.低倍镜和高倍镜视野的比较
(1)哪个视野看到的细胞数目多?哪个视野暗一些? 答案 。
(2)若在目镜×10、物镜×10的低倍镜视野中看到呈一行排布的16个完整的细胞,将物镜换成×40的高倍镜之后,视野中能看到几个完整的细胞?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与细胞数成反比关系。答案 。
(3)若在目镜×10、物镜×10的低倍镜中看到64个细胞充满视野,将物镜换成×40的高倍镜之后,视野中能看到几个完整的细胞? 分析
显微镜看到的视野范围和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关系。答案。
2.下图分别是在显微镜中所观察到的物像,试写出三图实物形状或位置。 (1)A图实物的形状是什么字母?B图实物的位置在哪里? 答案
(2)C图物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答案 。
1.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换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②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③转动转换器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⑥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⑥C.⑥③②④ D.⑥③⑤④
2.如图甲图中有目镜、物镜,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2
第一章走近细胞汉川四中生物必修I学案1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面积的放大倍数应该为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平方。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细菌和蓝藻的异同
比较项目 大小 区别 光合色素 同化方式 相同点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性 项目 本质区别 大小 细胞壁 细胞质 细胞核 实例 原核细胞 无核膜 较小 有(少数除外,如支原体)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拟核,无核膜、核仁,该区域有一环状DNA分子,无染色体(质) 细菌、蓝藻等 真核细胞 有核膜 较大_ 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有多种细胞器 有核膜、核仁,核内有染色体(质) 动物、植物、真菌 细菌 较小 一般没有 一般为异养 蓝藻 较大 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自养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都具有核糖体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 两者都具有,都含有,均以作为遗传物质。 合作探究
1.蓝藻和细菌哪种生物大量繁殖能够引起池塘水华或海水赤潮?它们属于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 答案 。
2.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吗?试举例说明。 答案 。
3.病毒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 答案
3.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发菜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链霉菌 A.①⑦⑧B.①②⑥⑧C.①③④⑦
D.①②⑥⑦⑧
4.“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撕心裂肺的咳嗽”,这是鲁迅的小说《药》中提及的“痨病”,它是由结核杆
3
第一章走近细胞汉川四中生物必修I学案1
菌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细胞具有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核 ③染色体 ④DNA ⑤细胞质 ⑥核糖体 ⑦细胞膜 A.①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⑤⑦
识名巧辨原核生物的方法
(1)“菌”类的判断:凡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弧”字及“螺旋”字的都是细菌。而酵母菌、霉菌及食用菌则为真核生物。
(2)“藻”类的判断:藻类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藻类有蓝藻(如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红藻(如紫菜、石花菜等)、褐藻(如海带、裙带菜等)、绿藻(如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等)。其中蓝藻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
三、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的建立
时间 1543年 1665年 19世纪 科学家 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 英国的虎克 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 重要发现 揭示了人体在器官和组织层次的结构 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中产生。 3.细胞学说的意义
(1)揭示了细胞的性和生物体结构的性。 (2)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水平。 合作探究
1.细胞学说的发现过程中出现过两个叫虎克的科学家,他们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答案 。
2.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能不能修改为“一切生物”? 答案 。
3.细胞学说中已经被修正的是哪一项? 答案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