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一)

来源:欧得旅游网
1 06酉卯斋说诗词2018年第期总第期3(198)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一)钟振振鸦九剑欧冶子死千年后,精灵暗授张鸦九.鸦九铸剑吴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金铁腾精火翻焰,踊跃求为镆铘剑.剑成未试十馀年,有客持金买一观.谁知闭匣长思用,三尺青蛇不肯蟠.客有心,剑无口,客代剑言告鸦九.君勿矜我玉可切,君勿夸我钟可刜.不如持我决浮云,无令漫漫蔽白日.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

[唐]白居易关于“君勿矜我玉可切,君勿夸我钟可刜”

“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以上两句,意思是不要认为大材”(小用.上海古籍出版社1第8980年版,8页)

按:王先生此注,似未得要领.这两句诗,其实是作者化身为

“,客”代神剑对铸剑的大匠说:您不要夸耀我如何锋利,锋利得能够劈开玉石,截断铜钟.意思是说:倘若就这样使用我的锋利,来做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事,那可不是我的志愿.下文即进一步申述:不如用我来挥断天上的浮云,不让它们遮蔽太阳!这是诗中常见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愿作忠直之臣,扫除朝中那些蒙蔽君上的奸邪势力.

酉卯斋说诗词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唐]白居易

1 07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千年不壅溃,万里无垫溺.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关于“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距海句]«书􀅰皋陶谟»(伪古文

«江至湖南尚书»析为,即将到海«益稷»).:‘因长江上游在山区予决九川,距四海.’,注工程艰巨:‘距,至也;下游多平原.’此句意为,比较,导省工.”又注曰:“[斯委积]斯,从此;委积,渟蓄积聚.”(同上,第229页)

按:这四句是说:大禹治水,疏导蜀地的岷江,直至湖南的洞庭湖,

这么艰巨的工程,这么遥远的路程,都完成了;而从这里到大海,已经没有多远(“无咫尺”是夸张的说法),他为什么不治理彻底,将江水全部引入大海,却让多馀的江水滞留蓄积在此,形成偌大一个洞庭湖呢?

“斯”,这里当训“此”.即“此处”,指洞庭湖所在地区.

关于“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渗作膏腴田,

踏平鱼鳖宅.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王汝弼先生«

白居易选集»注曰:“以上凡言水族、鱼鳖,及此言龙宫、2018年第3期总1第98期()1 08酉卯斋说诗词”(水府,皆借喻藩镇割据势力.上海古籍出版社1第2980年版,30页)

按:王先生此说求之过甚,详见下文笔者按语.

2018年第期总第期3(198)关于“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坐添二句]坐添,平添;因此增‘(加百万户.据«唐会要»八四“户口数”条:德宗)建中元年十二月,定天下两税,户凡三百八十万五千七十六.(宪宗)元和户二百四十七万’三千九百六十三.宪宗时户口数比德宗初年锐减一百多万,是由于藩镇割据和叛乱的结果.其后淮西乱平,其他藩镇亦相率纳款,唐朝得以在这样的政治条件下清出漏户,故穆宗长庆间户口数又为三百九十四万四千九百五十九,和德宗建中初年情况差不多.则知白氏‘坐添”(百万户’之句,绝非徒托空言.同上,第230页)

“又说曰:唐自元和十二年十月,裴度、李愬平淮西;至十四年,李

师道为刘悟所杀,淄青镇平;成德镇王承宗恐惧,请以二子入质,并献德、棣二州,输租税,请派官,求免死.至此,从天宝乱后所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算是表面结束.而实际上河北各方的割据势力,仍未彻底铲除.却在‘称臣纳款’的名义下,暗中保持下来.因此,过去历史家所宣扬的宪宗中兴大业,实多溢美.至元和十五年,西南桂管、容管又有少数民族黄少卿的举事,西北盐州有吐蕃节度论三摩等的入侵;穆宗长庆元年七月,朱克融又反于幽州,王庭凑反于成德,河北再度陷入混乱局面.白氏此诗,盖深感于淮西乱平之后,朝廷应励精图治,整军经武,名副其实地完成统一大业,以免功亏一篑,半途而废.后来形”(势,果如白氏所虑.同上,第230页)

按:细读白居易此诗,可知他由今四川沿江东下,至今湖南洞庭湖

口,缅怀上古大禹治水的功绩,又对其治水之功不够彻底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诗人认为,当初大禹应将长江之水完全疏导至大海,不该让它在中游滞留,蓄积为洞庭湖与青草湖,以致而今每年夏秋水量大时,湖水泛滥成灾,淹没周边农田.继而他又猜想:连我这样的凡人都

酉卯斋说诗词能看出问题,大禹是圣人,岂能出此下策?或许是因为当时据有此地的苗人不开化,不肯按照大禹的规划来完成治水的任务,大禹也拿他们没有办法,这才留下千古后患的吧?最后,他希望大禹复生,来当大唐朝水利事务的主管官(这是诗的语言,其实是希望大唐朝水利事务的主管官能继续完成大禹未竟的事业),将洞庭、青草等湖泊里的水,统统疏导入海.这样,湖泽便能涸为良田,国家将平添百万农户!诗人的议论是否正确,设想是否可行,那是另一回事,这里不予探讨.至少,他是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与视角来看问题的,这反映了他的淑世情怀,应该给予充分的赞扬.读此诗,抉发其思想光辉,只此足矣.无端牵扯到当时中央王朝与藩镇割据势力的斗争,似有主观附会之嫌.要之,此诗的写作手法是“赋”,即直言其事;而非“比兴”,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

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唐.]白居易

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伏阁三上章,戆愚不称旨.圣人存大体,优贷容不死.凤诏停舍人,鱼书除刺史.置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我自得此心,于兹十年矣.馀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已想海门山,潮声来入耳.昔予贞元末,羁旅曾游此.甚觉太守尊,亦谙鱼酒美.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尚拟拂衣行,况今兼禄仕.青山峰峦接,白日烟尘起.东道既不通,改辕遂南指.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是行颇为惬,所历良可纪.策马渡蓝溪,胜游从此始.

关于“委顺随行止”

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行止,语本«孟子􀅰梁惠王»:‘行

1 092018年第3期总1第98期()1 10酉卯斋说诗词’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意思是说进退听命于人,失去自”(主.同上,第235页)

2018年第期总第期3(198)“,按:行止”是古汉语常用词,本义为“行走与停止”引申则有泛指

.要读懂白居易诗举动之义.仅据此二字,并不能断定它是用«孟子»此句,还应注意“委顺”与“随”等字词,使全句文意豁然贯通.

‘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

“之»曰:晋王彪之年少未官,尝独坐斋中.前有竹,忽闻有叹声.彪之惕然怪似其母,因往看之.见母,衣服如昔.彪之跪拜歔欷.母曰:‘汝方有奇厄,自今以去,当日见白狗,若能东行出千里,三年然后得免’灾.忽不复见.彪之悲怅达旦.既明,独见一白狗,恒随行止,便经营行装,将往会稽.及出千里外,所见便萧然都尽.过三年乃归,复还先斋住.忽闻前声,往见母如先,谓从吾,故来庆汝,汝自今以后年逾八”()«,十,位班台司.皆如母言.出«幽明录»幽明录»南朝宋刘义庆等,编撰.此段文字中的“随行止”即跟随他人,他人走到哪里,我亦跟到哪里.

要之,白诗此句是说自己的一切行动都服从天命,随遇而安.

关于“闻有贤主人”

“[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贤主人]原州主,指前任杭州刺史元藇.藇于元和十五年,继严休复为刺史.«唐语林»二以白氏的前”(任为严休复者,非是.同上,第236页)

“按:白居易到杭州,是去做刺史,不是去做客.因此,贤主人”轮“,随行止”可参看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三二〇«鬼»五«王彪“,“‘委顺”语出«庄子􀅰知北游»曰: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

不着前任杭州刺史来当.他此行是从京城长安出发,而作此诗时,才.清和珅等«走到“蓝溪”大清一统志»卷一七八«西安府􀅰山川»曰:“”蓝溪水,在蓝田县东南.也就是说,他还在长安的郊县.故诗中写

酉卯斋说诗词道:“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是行颇为惬,所历良可纪.策马渡蓝溪,胜游从此始.”大意是说:由“秦”(今陕西)经“楚”(此指今长江流域)而至“越”(今浙江),路途有五千里之遥.听说这一路上既有热情待客的地方长官(“贤主人”),且多好山好水,因而这次旅行一定很惬意,大可写诗撰文来记录.鞭马渡过蓝溪,美好的游历就此开始啦!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唐绕]白居易

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关于“一半勾留是此湖”

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勾留]即流连或停留.”(同上,第246页)

按:“勾留”一词,«白氏长庆集»中凡四见.除本篇外,卷一八«春

江»诗曰:“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又卷二〇«花楼望雪命宴赋诗»曰:“冰铺湖水银为面.风卷汀沙玉作堆.绊惹舞人春艳曳,勾留醉客夜徘徊.”又卷二五«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诗曰:“形骸俛班行内,骨肉勾留俸禄中.无奈攀缘随手长,亦知恩爱到头空.”可见“勾留”是及物动词,义为勾引人留下.此诗所谓“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是说:我之所以未能抛舍杭州而离去,有一半原因是被西湖勾引留下.全诗将那本没有生命、没有主观意志的西湖写得美丽而多情,故妙.若按王先生所注,以“勾留”为不及物动词,则此句即直说我流连、停留在西湖,便无诗意,淡乎寡味了.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 112018年第3期总1第98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