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庆安幼儿园 姚美红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培养完整的、和谐发展的人逐渐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同时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最近几年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相关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讨已成为我国幼教改革的热点和核心,而实施“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最早源自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学术学说。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特别重视情景教育。“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在我国应运而生。我通过这一年的教育实践,在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后,发现他在目标的拟定、内容的生活化、教材的选取、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等方面,更具有独特的个性,以下是我以实施本班主题教学活动《 我与空气做游戏》为例,做了关于实施建构式课程的反思。
反思一:儿童是课程的主体
在《我与空气做游戏》的主题目标上,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主旨,服从于使每个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学前教育总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蕴涵于实现课程主题的一切活动之中。
课程的结构,以主题《我与空气做游戏》为主线,并将环境创设、家园共育、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都视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在主题选择上,它显示出浓厚的人性化教育,让幼儿在“和空气做游戏”中,诱使幼儿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把幼儿园的教育行为、策略,与幼儿的需求、兴趣、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课程来关注幼儿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共同发展,即“儿童是课程的主体”。很明显,以前传统教育只重视集体教学,而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既重视集体教学,也注重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家园共育和日常活动,并且把它们列为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幼儿的学习是通过多种活动进行的,是在有形和无形的环境中诱发的,是在家园的互相合作过程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所以,任何目标的达成不是“外加”的,而是根据结合幼儿自身的发展,在多种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儿自我建构而实现的。儿童作为课程主体,在幼儿园生活学习获得自身发展,他既受到同伴、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又主动地与这一切的发生互动着,这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建构发展的过程。
反思二:课程内容的生活化
设计者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幼儿的方方面面:如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原有认识水平,与幼儿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幼儿所处的人文地域等状况,
尤其强调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在实施中班教学活动的这一年,我们发现了诸多让幼儿感兴趣,切合幼儿实际,生动活泼,又切实可行的生活化的主题。我和空气做游戏只是其中的一个主题,但是透过它,我们其实已经看到了设计者们把立足点确确实实地转移到了儿童生活的范围内。
“生活就是课堂,课堂就是生活”。建构式课程非常注重环境的创设,将环境创设作为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我和空气做游戏,在班内创设宽松、自由的区域环境(有科探区、益智区、美工区、语言区等),幼儿可在区域里自由选择、尽情地探索,从而真正做到“做中学”,同时也体验到了与同伴共同游戏、学习的快乐!如在科探区里,幼儿通过实验不会湿的手帕,让幼儿体验实验的微妙与神奇,从而喜欢动手做,在语言区,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找到的空气,供幼儿进行交流与讲述。在美工区,在纸上滴颜料少许,用吸管对着颜料吹气,并进行想象添画等等,这就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而这正体现了建构式课程理念——幼儿天生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教学素材,使幼儿已有的浅显的生活经验能得到更好地表现。同时又注重幼儿动手、动脑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如“气球逃走了”,就是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而且生活中常见的气球,让幼儿通过倾听故事的方式,了解气球的动态特点及其与空气的关系;在“快快鼓起来”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动手,学习折纸球,在给纸球充气的过程中动脑思考纸球大小与所需充气量的关系,感知不同充气方式的效果;在开展了以“气球”为切入点的各种活动之后,建构课程的设计者又让我们引领幼儿进入更广阔的空气世界里,在“制泡高手”活动中,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幼儿在尝试了各种材料和方法在水中制造泡泡之后,萌生好奇心,讨论“泡泡是怎么来的”,思考之后他们得出结论:原来是嘴巴里面的吹出的空气,在水里产生泡泡,这大大增强了她们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的探究热情。
反思三:选材的适宜性和挑战性并存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老师最希望看到的是,幼儿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不能只重视结果,看重的是学习过程,然而我们知道,幼儿是带着自己原有的经验、水平进入学习情境的。我们在选材时,既要选择适合幼儿原有的经验,又要照顾其现有的水平,同时又要选择带有一定挑战性的教材。那是最适宜的,也是较难实现的。但是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就恰如其分的体现了这一要求。一方面体现在整个主题里活动前后的安排上,如“我和空气做游戏”主题活动中,先是以简单的《长翅膀的气球》《气球吃什么》为铺垫,让幼儿意识到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能让气球飘浮起来的特性,再是以《流星球》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从气球中突然冲出的有趣现象,从而萌生空气在哪里等等的疑问,进而在《有力量的空气》《大嘴怪》等有趣的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做,明白空气有着奇妙的力量的,是无处不在的。
这种递进性的挑战也体现在一个具体活动的设计安排上,如“有力量的空气”,这是一个感知空气压力的活动,他打破了以往教师先进行实验、得到结果、幼儿再次实验验证这样
的思维路径,充分考虑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已经有了关于空气的一些经验,吸取“做中学”的教育策略,让幼儿先猜测,再动手实验验证的程序进行教学,这样的设计对幼儿来说已经不是简单地重复教师已得出结论的实验,而独立展开一种全新的探索,对幼儿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像这样的设计在建构式课程中比比皆是。
反思四:以幼儿为主体的主动学习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对儿童发展有利的、适合幼儿学习的有意义的主题内容,充分地让幼儿主动建构”。它强调是主动建构,冲击传统的灌输教育。如 《小熊冒泡泡》活动中,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汽水有泡泡,喝肚子里会打嗝 为引入,让幼儿对本次活动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人人都有的生活经验 ,孩子们马上就有了共鸣,想要一探究竟,随后,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小熊冒泡泡》让幼儿主动明白:原来气体会让物体变轻并能漂浮起来,并为下一个活动“制泡高手”,埋下兴趣的伏笔。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通过感受、体验、理解、反思、领悟,自然而然地获取了与空气紧密相关联的知识,并启迪了自身的智慧,发展了他们的认知结构。
整个主题的建构式课程带给我的启示还有很多,但任何一种课程指导都不是“万精油”,由于受地域、人文、环境的影响,对每一个实践个体来说,都存有缺陷和不足,现炒现卖,完全照搬肯定是行不通的。建构式课程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选择、可利用的资源,课程的最终选择与设计都只有通过教师根据幼儿与班级的实际进行优化整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