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江苏农业现代化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江苏农业现代化

来源:欧得旅游网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1.2013.19(22) l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1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南京促进江苏农业现代化 210036) 颜士敏 陈 丹 杨洪建 210036;2江苏省农委会计结算中心,江苏南京摘要:简述了江苏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定农业政策法规、加强财政金融资金支持、 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专职农民教育培训、做好农业信息化服务等5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 对策措施。 关键词:江苏省;农业现代化;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经营方式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3)22一O卜O2 江苏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 为7.07万hm2,7万hm 、10.07万hm ,分别占本区域承包地面 业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力争2015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 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 化。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业生产 积的11.3%、8.6%、5.1%。苏南、苏中、苏北单个农场年平均 收人分别为45万元、40万元、28万元。 (2)从产业分布来看,粮食、园艺、养殖等发展趋势各异, 家庭农场有望成为粮食规模生产的主力军。全省家庭农场 自然条件好,是传统的农业大省,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农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三位。江苏省经济水平也相对较为发 达,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和城镇化发展加速期,为农业现 中,粮食生产家庭农场5 931家,占17%;园艺业家庭农场4 352 家,占13%;养殖业家庭农场2.2万家,占65%;种养结合1 465 家,占4%。 (3)从用地规模来看,全省家庭农场平均规模比较适度, 大、中、小规模呈橄榄型分布。全省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 7.13hm ,其中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15.07hm ,园艺 业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12.07hm ,养殖业家庭农场平均用地 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江苏省人多地少,短期内依靠大 规模土地集中来进行现代农业生产显然不现实。因此在现 行条件下要积极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为主体,探索 建立“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其他形式”有机结合的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推进江苏实现农业现代化。 l江苏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是推动农业可持 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农业生产者可以通 过使用更加先进的机械和技术来提高产出率,从而使得平均 规模为4hm ,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平均用地规模为6.8hm 。 2江苏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 2.1土地流转方式单一,缺乏政策支持 目前江苏省农业 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绝大多数先由村集体统一将村民的土 地流转出来,然后再租赁给家庭农场或种粮大户承包经营, 缺乏上层政策性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方式。因此土地承包 成本不断下降,最终实现规模效益。目前,江苏的农业经营 方式主要有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 家庭农场”等诸多形式。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与推进 下,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步人了快速通道。截至 2012年底,江苏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已达227万hm ,占 粮食播种面积的42.5%。其中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成为农业 经营方式中突出的亮点。目前,全省家庭农场总数达3.4万 家,经营土地24.2万hm ,平均每家收入达36万元;专业大户 23.5万户(经营规模在3.33~6.67hm ,按农业部经管司统计口 径,大部分也可以统计为家庭农场),经营土地63万hm 。家 流转缺乏规范的管理工作机制,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不高。 2.2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有待提高尽管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但并没有带来土地生产率的提高。 小农经营以投入人力精耕细作提高农产品产量为主,但在经 营规模扩大的情况下,经营者劳力不足,种植粗放,广种薄收 大有存在,这使本来就稀缺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土 地产出率低。 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共经营土地87.2万hm ,占全部土地集中 型规模经营的63.5%,已成为江苏省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 截至2013年5月底,全省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共656 家。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2.3适度规模经营者素质不高按照农业现代化生产需 要,从事粮食规模经营的生产者至少应具有中等农业职业学 校毕业生的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然而,江苏省农业适 度规模经营者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农业科技新 知识的掌握和接受能力弱;同时,年轻人从事粮食生产的愿 望低,农业缺乏年轻的高素质的后备人才,综合(下转2O页) (1)从地域分布来看,苏南、苏中、苏北家庭农场数量分 别为0.87万家、1.02万家和1.52万家,经营的土地面积分别 作者简介:颜士敏(1982一),女,江苏响水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3-11-08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 .Sei.Bul1.2013,19(22) 3.2.2序列相关性检验相关。 运用GB检验,得出: 购置补贴政策,推动机采棉在河南省的全面推广普及,以机 器代替手工,有效控制河南省棉花生产成本的快速增加。不 断地研发相关设备,提高棉花种植技术,以及采取加强棉花 nR =4.236 207,满足卡方检验,所以模型不存在序列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影响河南省植棉业净收益的主 专业合作社建设等措施,以逐步解决上述问题,让棉农真正 能够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霍远,张敏,王惠.新疆棉花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J].干旱区地 理.2011(5). 要影响因素为平均售价、总产量和物质与服务费用。结果表 明:河南省每50kg棉花平均售价增加l%,净收益增加 1.34% 总产量增加1%,净收益增加10.18%;在其他因素保 持不变的情况下,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增加会减少棉花的 收益。 [2]张国庆,郭玮.控制波动促进棉花产业稳定发展[J].农业经济问 题,201 1(12). 4结论与对策 河南省棉花生产近10a来,由于棉花平均收购价格偏 [3]樊亚利.新疆植棉业成本收益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新疆农垦 经济,2011,8. [4]曹惠莉.河南省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J].河南农业, 2012(8). 低,成本费用上升,收益减少,导致棉农生产积极性不高,产 量连年下降,播种面积不断减少,其中一大部分被玉米等其 他秋季作物替代。建议在国家收储的基础上再实行直补,可 参照收购粮食政策,增设网点,用最低收购价吸储,以此来稳 定棉花生产,防止棉花价格忽高忽低及棉花生产大起大落, 使棉农植棉售棉有一个稳定的、有利可图的销售价格。 [5]杨红旗.我国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种子科技,2010 (02). [6]苗兴武对棉花生产两难状态的思考[J].中国棉花,2013(4):36— 40. [7]王延琴,杨伟华.我国棉花生产成本与收益调查及分析[J].中国 棉花,2010(11):8-9. 此外,鉴于近年来河南省棉花生产的物质与服务费用和 人丁成本逐年大幅攀升的现状,通过制定优惠的棉机生产与 (上接1页)素质高的人才缺乏成为制约规模经营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因素。 (责编:陶学军) 件。在信贷方面,政府要制定优惠的融资政策,实行信贷资 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特别要优先支持发展高产、优 质、绿色、高效的农业项目,努力培育一批品牌效应明显、带 2.4抗御风险能力较低从大面积生产实践看,单个家庭 农场无力应对高昂的信息成本、技术风险以及市场风险,这 就造成了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从而阻碍了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规模小、资金 少,无法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农产品也无法占据一定的市 动效应大、创新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3增加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首先,要不断研究开发 各类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要实现高新技术 成果转化的科学化、精细化和精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实行技术员挂钩联系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的T作制度,开展技术培训,加强作物播种、农资 配送、病虫害防治、产品销售等环节的指导服务,及时解决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再次, 积极推动农业技术装备优化升级,提高现代农业的机械化水 平,减轻农民体力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农业自动化 与智能化程度。 3.4加强对职业农民的教育育与培训要重视适度规模经 场,不利于提高入社农户的收入水平。 3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措施 从江苏省农业经营发展现状看,经营方式多样,已具有 较高的发展积极性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但对比国内外的 发展历程和经验,要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协调健康发展,促进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仍然需要关注和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 多问题,要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大力培育职业 农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支农政策的引导作用、合理 确定规模适度标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 发展。 营主体的教育培训,要从提高现代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知识水 平上强化培养开发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其素质。首先,应以 大中专院校为依托,以实用科技和实践技能知识为主,有针 对性的重点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现代职业农民。 3.1制定农业政策法规通过制定农业政策法律法规指导 农业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为农村土地流 转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央目前推出的土地承包长久不变政 其次,免费给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技能,邀 请农技专家现场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在田间地头边干边学习 和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使农民逐步掌握农业现代化技能。 3.5做好农业信息化服务农业信息化指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 策、土地确权政策,都有利于土地流转,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的发展。今后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促进土地产权 明晰化,逐步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更多地耕种自己的土 地,舍得向土地投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其次,要规范土地 流转,采取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方式,为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形式打好坚实基础。 3.2加大财政金融资金扶持在财政方面,地方政府应增 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现 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握了信息就意味着掌握了市场的主 动。为此,政府既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市场供求信息 和价格信息,帮助经营者准确判断市场供求关系,及时调整 生产经营方向,实现农产品的顺畅流通。 (责编:陶学军) 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道 路、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