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崇高与神圣不仅在于“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铸造人的灵魂,教师主要是靠精神的力量,用心灵的力量去感染学生,鼓舞学生,陶冶学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职业化教师应该在下面这几个方面做出表率。
要有丰富的知识。这个知识不仅仅包括有本专业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也就是教师所教授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知识,还应该包含有做为一个自然人对于这个社会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如果说一名教师仅仅只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仅仅只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那么他的知识面是相对狭窄的,这种教师只能应付中小学的教学工作。而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群有着自己独立思想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已经能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物,也有自己的见解。或许这些见解还非常不成熟,甚至有些是比较偏颇的,那么这个时候,做为能够在学业和人格上影响他们的教师,就必须起到一个指路人的作用。所以,一些超学科的知识,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必备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给与学生正确的思想指导,更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的基本素养。
更要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在所有影响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因素中,最具有感染力的莫过于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它胜过无数语言说教和严格的纪律要求。学生会挑剔地打量你,审视你是否有资格成为他们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学生的密切关注,对学生产生潜移墨化的影响。因此,作为老师,必须潜心修炼自己高尚的人格和高贵的人品,用自身高尚的人格和人品、道德和情操,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这是比教授学生知识重要百倍的事业。
强化科研、关注课堂,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教学即研究。因为教育科研不是额外的工作,教学和研究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
应该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科研性质,要在有效的教学中自觉学习新的教育成果和理论,要充满激情的进行创造性和探索。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走自己探索与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科研相结合的路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些功夫,加强教学研究和探讨,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师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法,精讲多练,讲课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及时复习巩固,加强课堂检测和反馈,不要搞突击性或集中性大型考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讲练结合,注重实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这句话。当教师在对学生恶语相向之前,就应该想到自己是否也愿意听到领导这样奚落自己;当教师在自己犯错却不承认之时,应该想想自己是否也不喜欢学生的狡辩。做教师的,永远要记住以心换心,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内心都有最柔软的地方。只要能真诚的对待他们,总有打动他们的时候。每当我听到学生告诉我他们以前的老师是如何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时候,就忍不住难过,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赋予了教师这样的特权,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去伤害孩子的心?
古语云:“圣贤之士可以百世为师”。学生在学校里“学知识”只是基本的要求,“学做人”才是更深入的。因此,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道德层面上的要求远远高于学术层面的要求。一名优秀的职业化教师,不仅仅应该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更应该将它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为其不断的努力和奋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